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常用傳統中藥近380種,按照中藥主要功效分為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濕藥、芳香化濕藥、利水滲濕藥、溫里藥、理氣藥、消食藥、驅蟲藥、止血藥、活血化瘀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開竅藥、補虛藥、收澀藥、涌吐藥等21個章節。每種中藥按照來源、采制、別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臨床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的順序編寫。本書內容注重突出臨床用藥知識內容,適合中醫藥專業醫師、學生及基層醫師參考閱讀。
岳桂華 范麗麗主編 ·藥學 ·28萬字
全書正文分為總論、各論兩個部分。總論部分簡要介紹中成藥的命名、分類及組成,中成藥的常用劑型、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合理應用、不良反應等相關知識。各論部分按內科用藥、外科用藥、婦科用藥、眼科用藥、耳鼻喉科用藥、骨傷科用藥分為六個部分。每個品種項下按【藥品名稱】、【藥物組成】、【功能主治】、【方解】、【臨床應用】、【藥理作用】、【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用法用量】、【劑型規格】撰寫,保持與上一版編寫體例的連續性。
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 ·藥學 ·21.4萬字
本套藥物速查手冊按照臨床分科進行分冊,每冊收載的藥物品種全而新,并且在章節設置上每冊藥物均以本科臨床規律和用藥特點進行分類,對每種藥物介紹其藥理作用、適應證、用法用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廣大醫生所需的藥物信息,信息量全面而實用,讀者對象明確,方便查找和使用。
張樹林主編 ·藥學 ·65.7萬字
奎寧與英國人——1651年,奎寧正式進入《羅馬藥典》,是藥典中為數不多的有效藥,風靡全歐洲,不過英國卻是個例外。有人發燒,服用了奎寧之后,死掉了。英國人認為這是“天主教的陰謀”,這種藥就成了非法藥物。塔爾博特偷偷引進了這種藥物,加上玫瑰葉、檸檬汁和混合各種原料的葡萄酒組成一種“神秘藥方”。抗生素的革命——19世紀后期,化學家發現把從煤渣中提煉出來的染料涂在植物或動物組織上,染料會將纖維清晰地顯現出來,并且順著組織運動,進入各個器官。埃爾利希憑借這種方法弄清楚了血清的功能,里面具有某種“抗體”,像“魔法子彈”一樣對病菌進行打擊。細菌表面存在與人體細胞不一樣的接收器,如果能讓毒素進入這些地方,就能在不殺死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殺死細菌。化學家們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靶向藥物,這是抗生素時代的開端,這種思維方法也是“化學療法”的開端。這才開始了乙酰丙胺(退熱冰)、等一系列經典藥物的傳奇故事,以及赫希斯特、默克、法本、拜耳等龐大的制藥公司的崛起與藥物生產和監管背后藥效評估方法的革新和法律、倫理博弈。
(英)德呂恩·布奇 ·藥學 ·17.3萬字
《醫方便覽》,明?殷之屏編纂。全書四卷,另有首卷。首卷為作者集《內經》及先賢所論,內容包括運氣要略歌、運氣論、經絡要略歌、君臣佐使論、醫旨、病機賦。卷一至卷四按疾病分為100門,作者仿《明醫指掌》詠注各病,包括病因、癥候、治法方藥。涉及內、外、婦、兒、耳鼻喉等臨床各科。本書是一部綜合性臨床著作,論極根源,癥察標本,其處方分類,一皆增損參酌適宜。因病以求法,因法以用方,守約而盡博。本次校注以明萬歷十年(1582)臨洮府知府夏鏜初刻本為底本,以清康熙十七年(1678)臨洮府知府季佺殘版補刻重印本為校本,參校以《明醫指掌》及所引諸書,結合本校和理校,對全書進行了精細的校勘和簡明的注釋,以適合中醫專業本科學歷以上者閱讀與參考。
(明)殷之屏 ·藥學 ·18.6萬字
全書計六卷,卷一總論藥性及制方之義;卷二至卷六按草、木、果、菜等部,分論各藥。本書主張重新認識《神農本草經》中所提出的三品藥物,對以人治人提出異議,對藥物品種使用、治法等多所發明。本書是中醫院校師生及臨床中醫所必備的參考書。
(明)皇甫嵩 皇甫相 ·藥學 ·18.5萬字
《本草輯要》為清·林玉友輯。全書六卷,首論藥性總義,按《本草綱》分為32部,收載藥物選擇臨床常用藥物:對其種。每種藥物,對其性昧、歸經、功效、主治、制法、禁忌等,均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本次整理以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藏道光十一年(1831)一寸耕堂刻本為底本。
(清)林玉友 ·藥學 ·13.7萬字
《袖珍方》,明·李恒撰,成書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共四卷,方計3077首,按病證分為八十一門。卷一為風、寒、暑、濕、傷寒外感病以及瘧、痢、嘔吐、咳喘等部分內科病;卷二~卷三為各種內科病,卷三末為五官科病;卷四首為折傷,后為婦人、小兒病。此書內容廣博,涵蓋內、外、婦、兒、五官各科。本次整理,以明正德四年(1509)重刊本為底本。
(明)李恒 ·藥學 ·45.8萬字
本書為湖北中醫藥大學王緒前教授編寫,是作者臨床中應用較多的方藥,并結合臨證經驗,進行了總結、歸納、整理,最終成方。本書分為上篇和下篇兩部分,上篇以驗方為主,共收集29個驗方,下篇以藥效為主,對常用的藥物進行了詳盡解讀,闡述了作者的見解,并有獨到之處。本書經作者三十余年的臨床實踐,實用性較強,不僅可供中醫藥院校師生、臨床醫生研讀,更為患者的自我調養提供借鑒。
王緒前 ·藥學 ·45.3萬字
《本草約言》四卷,原題明·薛己編輯,實為后人托名之作,成書年代不詳。卷一、卷二為《藥性本草約言》,分草、木、果、菜、米谷、金石、人、禽獸、蟲魚等九部,共收藥二百八十五種,每藥主要記述功效及用藥法。卷三、卷四為《食物本草約言》,分水、谷、菜、果、禽、獸、魚、味八部,共收物品391種,多為日常食物,每一物品注出性味功效,間或記有物品形態、產地,內容基本源出于明·盧和《食物本草》,對后世本草影響甚大。
薛己 ·藥學 ·9.4萬字
《本草發揮》為元末明初醫家徐彥純編著。徐氏集朱丹溪、成無已、王海藏等諸家之言,訂說補缺,匯粹成編,命曰《本草發揮》。全書共分四卷。卷一包括金石部、草部,金石部收錄23種藥物,草部收錄33種藥物;卷二為草部,收錄87種藥物;卷三為木部、人部、獸部、禽部、蟲魚部、果部、米谷部、菜部,收錄131種藥物。卷四主要輯錄藥性理論與組方用藥原則的相關內容。書中每藥均先敘述藥之性味、功用及其主治,然后博采成無己、張潔古、朱丹溪、王海藏等諸家之說,兼取《珍珠囊》《用藥法象》《本草衍義補遺》《湯液本草》等書之精華,闡發了藥物性味歸經升降之性及君臣佐使、臟腑補瀉的法度原則。本書征引《政和本草》與金元諸家文獻而成書的特點對后世成書頗有影響,是金元時期本草學研究的重要文獻。
(元)徐彥純 ·藥學 ·6.6萬字
世界第一場麻醉手術竟是為了拔牙?曾席卷歐洲、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霍亂病菌如何被消滅?小兒麻痹癥與食用精制糖有關系嗎?口服避孕藥的成功研發對社會、政治產生了怎樣深刻的影響?這是一個神奇、冒險,卻足以改變世界的職業。從史前時代開始,深受寄生蟲困擾的祖先們,就嘗試咀嚼樹根或葉子以減輕病痛,他們是最古老的獵藥師。直到19世紀,人們才首次以比較科學的方式發現了藥物。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有著35年職業經驗的老獵藥師,他筆下記錄的,是一群憑借直覺、毅力和運氣發現真理的獵藥師,以及他們尋找新藥的坎坷旅程。麻醉藥、抗生素、胰島素、避孕藥、抗抑郁藥……每一種新藥的問世,都有著獵藥師們不為人知的艱辛付出,他們將自己暴露在已知或未知的危險中,在不計其數的化合物中反復篩選、試錯,才讓治療疾病、挽救生命成為可能。
(美)唐納德·R.基爾希 奧吉·奧加斯 ·藥學 ·11.7萬字
外治法是中醫學的一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長期以來,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優于內治法,具有作用直接、使用安全、廉便效驗等特點,非常適于在基層醫療單位推廣應用。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百余種病證及近千種有效的外治處方,分內、外、男、婦、兒、皮膚等科,分別詳細講述了處方組成、操作、方解等內容。本書內容豐富,簡明實用,可供醫學臨床、科研、教學工作者研究參考,也為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和城鄉家庭的醫療保健提供了應急的外治方藥。
胡璘媛 林亞明主編 ·藥學 ·21.3萬字
本書成書于道光八年(1828年),分上下兩卷,共著錄藥物361種,上卷列甘溫類47種,甘涼類25種,發散類22種,氣品類33種,血品類19種,苦涼類52種;下卷列苦溫類34種,苦寒類43種,辛熱類15種,毒攻類15種,固澀類11種,雜列類45種。本書不以藥物的品色形貌分類,而“以攻補歸列”,兼及寒熱溫涼輕清重濁之性,直述藥物的氣味藥性、主治功效,揭要除繁,簡潔明了。便于初學者理解記憶,對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參考和啟發價值。
(清)張德裕 ·藥學 ·3萬字
本書從臨床實踐出發,參考大量國內外文獻,系統講解了藥物性肺損傷的發生機制,引起藥物性肺損傷的常見藥物,各種藥物性肺損傷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與預防措施,以及預后等內容,對于臨床醫生又很好的參考價值。
王靜 ·藥學 ·4.4萬字
《藥鑒》二卷,明代醫家杜文燮著,成書于明萬歷戊戌二十六年(1598年),是一部闡發藥性理論和功效的臨床實用性本草學專著。卷一多錄自金、元醫家對藥性理論的闡析,及對《內經》審病治則的闡發;卷二分列中藥137味,每味藥皆依次論述其氣味性能、歸經、炮制、配伍、功能主治及其臨床應用。全書語言精辟,文句段落清晰。篇章雖短,但包涵內容極其豐富。匯集文獻上自《內經》,下迄金元張元素、李東垣、王好古等諸家學說,既有對前賢論述之闡釋,又有個人學術思想之發揮,部分論述頗為獨到,特別是對藥性理論的闡釋及藥物配伍的總結,值得深入學習與研究。本次校注以中國中醫科學院藏萬歷戊戌刻本為底本,以安徽中醫學院圖書館抄本為主校本,他校則以本書所引著作之通行本為校本。
杜文燮 ·藥學 ·5.4萬字
《葉橘泉臨證實用方劑》由《臨證實用方劑》、《中西醫病名對照表》、《醫學答問匯編》、《中國醫藥衛生常識》四個部分集結而成。作為“方證藥證”學說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葉橘泉先生認為“中醫的主要特色是辨證論治,以及辨癥求‘證’,論治施‘方’,方證相對,療效卓著。”早在上世紀30年代他首次提出了“方證學”的概念,此后不斷地向中醫界呼吁“應該重視中醫方證學的研究”。從他的經方臨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具備臨床經方家的一般特性,而且有他自己獨到的學術思想和風格。他提出的“方證學”,是現代經方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葉橘泉先生在其一生的臨床診療中善于使用經方,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由葉橘泉先生在診療中既側重經方原方,又不乏使用經方與經方及其他方合方,同時也不薄時方。本書即是葉橘泉先生運用方劑的經驗總結。
葉橘泉 ·藥學 ·10.1萬字
本書以繼承發揚、臨床實用和富有新意為原則,總結中藥臨床應用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反映現代中藥研究和臨床應用的新成果,并記載藥物在反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為一本實用的中藥臨床應用參考書。全書收載常用中藥433種,按藥物主要功效分為20章。每一藥物從異名、基源、性味歸經、功效主治、成分研究、藥理研究、炮制研究、臨床應用、用量用法、制劑與成藥、不良反應、中毒救治、使用注意13個方面進行論述。本書適合廣大臨床中醫師、中藥工作者學習參考。
祁公任 陳濤主編 ·藥學 ·65.5萬字
本書按歷史時間順序,沿著新藥發現的脈絡,不但介紹了新藥從偶然現象、科學實驗、臨床治療中被發現,還闡明部分新藥發現的合作形式、上市途徑,勾畫出跨國制藥企業伴隨新藥發現而不斷擴張的發展路徑。將基礎研究、創新成果、產品市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再現了近150個新藥發現的歷史從歷史到現實,從摸索到探索,從單一到綜合,很好地概括了新藥發現的歷史歷程和展現了新藥發現過程中的偶然與必然。通過一百多個藥物發現案例,揭示了藥物發現的客觀規律和價值規律,對當代科學界、工業界和投資界以很多啟示和指導。
彭雷 ·藥學 ·17.7萬字
各分冊針對相關疾病在用藥咨詢工作中常遇到的藥理作用、用法用量、用藥療程、合理用藥、相互作用、不良反應、飲食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等問題,進行了歸納和梳理,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問題,通過文獻查閱結合工作實際,對這些問題逐一進行了標準化、規范性的回答。
閆素英 ·藥學 ·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