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秦世云先生年近八旬,從事中醫工作近6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內科、婦科、男科方面特色尤為突出,深受基層患者歡迎。今總結其臨床常用方121首,其中其中婦科35首、內科73首、男科5首、兒科4首、外科4首,組成、劑量、配伍、加減說明詳細,重點藥物有特別提示,并附有相關病案。內容簡明扼要,實用性強,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秦世云 ·中醫 ·15.8萬字
本書精選《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的部分經典原文以及對臨床具有較強指導意義的原文,以供讀者誦讀。原文中下標波浪線者,為古醫籍的經典語錄,提示初學者需要在背誦記憶的基礎上,重點理解,待以后臨床實踐時深入理解。針對每一篇原文摘錄筆者均配有白話講解,方便讀者理解古文整體含義以幫助迅速記憶。
王洪武 ·中醫 ·11.9萬字
《醫宗寶鏡》為清代的一部綜合性醫書,舊題作“龍虎山張真人秘本”,不著撰者姓名。《中國中醫古籍總目》認為其系清·鄧復旦(生平不詳)所編,今從其說。全書分為四卷,其中卷一述藥性,卷二列醫方,卷三論諸證,卷四為脈學。書中各部分內容大都出自于歷代中醫名著精華,其內容雖屬轉引匯萃,鮮有己見,然其編排自成一體,采摘廣博精要,仍不失為一部醫學入門及普及佳作。
(清)鄧復旦 ·中醫 ·9.7萬字
《臨證醫案筆記》,醫案著作,清代吳篪撰,成書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刊行于道光十七年(1837),全書六卷,分三十七門,卷一列中風、傷寒、瘟疫、暑證、濕證黃疸五門,卷二列腫脹、反胃噎嗝、脾胃、嘔吐、霍亂、瘧疾、痢疾、泄瀉八門,卷三列頭痛、心腹諸痛、脅痛、腰痛、疝氣、眩運(眩暈)、腳氣、淋濁、遺溺九門,卷四列虛損、血證、汗證、咳嗽、喘促、痰飲、遺精七門,卷五列婦人經脈類、胎孕類、產育類、產后類、乳病類、婦女雜證類六門,卷六列雜證及小兒諸證,各門先列醫案,后附所用方藥,各方在方名下敘功用主治、組成、制法、服法等。全書載案九百余則,敘方四百余首,間附歷代醫家有關論述。書后附有種痘法、人參真偽辨。此次整理,以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圖書館所藏清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樹滋堂藏板)為底本,以1919年上海集古閣石印本為校本,按照文獻學方法進行校勘注釋,便于中醫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參考使用。
(清)吳箎 ·中醫 ·16.8萬字
鄭虎占著的《中藥臨證備要十六講》介紹的97味常用中藥臨床應用要點,是作者長期研究中藥的心得、應用中藥的經驗,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可供中醫師、中藥師、中醫藥院校在校學生以及中醫愛好者參考。
鄭虎占 ·中醫 ·12.9萬字
安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故鄉,也是藥王邳彤的故鄉。安國素有“天下第一藥市”之稱,現在是全國聞名的藥都。安國人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眾多的驗方、單方、秘方,治療各種疾病甚至疑難雜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繼承發揚祖國醫學遺產,本書作者選擇在全市各醫院、衛生院、衛生室的醫務人員中收集、整理了一千多種驗方秘方,按所治疾病進行分類,包括內、外、婦、兒、美容、治癌等各科方劑。
張玉欣 ·中醫 ·12.2萬字
《葉氏女科證治》,清·葉桂撰,共四卷,分別論述調經、安胎、保產、求嗣及保嬰,內容涉及經帶胎產及新生兒護養和男子不育。論月經病證,詳述女子十三歲到五十歲各年齡段的經證頗具特色。論安胎,內容有禁房勞、小勤勞、戒生冷、慎寒溫、知靜養、戒惱怒、知調護、節飲食,以及飲食禁忌、藥物禁忌等。產兒的養護包括拭口法、開口法、斷臍法、裹臍法、浴兒法、護兒法、乳兒法、養兒法、抱兒法、擇乳母法等,以及不啼、懸癰、馬牙、鵝口白屑等數十種小兒病證的防治。
葉桂 ·中醫 ·10.8萬字
《飲膳正要》是一本總結食物、食材藥性的古籍,為元朝飲膳太醫忽思慧所撰。該書是一部古代營養學專著,著成于元朝天歷三年(公元1330年),全書共三卷:卷一講的是諸般禁忌、聚珍品饌;卷二講的是諸般湯煎、食療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此兩卷是古人對各種飲食藥性的總結和飲食宜忌。卷三講的是米谷品、獸品、禽品、魚品、果菜品和料物等,是古人對食材藥性的鑒定。《飲膳正要》書中記載的藥膳方和食療方非常豐富,特別注重闡述各種飲饌的性味與滋補的作用,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飲酒避忌等內容。
(元)忽思慧撰 楊德勇解譯 ·中醫 ·19.3萬字
貝新法主任醫師在基層從事中醫工作40余年,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書選取貝先生臨床擅婦科長疾病,詳細介紹了其在長期實踐中反復摸索總結出的心得體會,主要包括對疾病的獨特的病機認識、治療處方(多為經過臨床反復檢驗的自擬方)、藥物加減配伍訣竅等,實用性強,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貝新法 ·中醫 ·8.3萬字
本書共分為五部分,分別從望、聞、問、切的基礎講起,圖文并茂,結合實例分析,深入淺出,最后述有四診與中醫體質養生的相關內容,力求語言生動、詼諧。本書第一篇為望診,分別講述了“寫在臉上的臟譜”“洞曉天庭”“‘脾病’可以看出來”等,更有“望舌訣竅”“觀舌知五臟興衰”“一目了然舌診圖表”。第二篇聞診,講述了“聆聽人體的‘呼吸’”“氣味告訴我們什么”等。第三篇問診解答了與患者息息相關的常見問題。第四篇脈診介紹了“最簡單的脈學”“脈診”選址“實用小兒脈”等內容。第五篇在實際病案中運用望、聞、問、切,有理有據,便于讀者理解掌握。本書適合中醫愛好者、初學者閱讀參考。
來要水 來要良 ·中醫 ·6.2萬字
《脈學注釋匯參證治》由清代醫家汪文綺所著,約成書于清乾隆九年(1744)。分上、下卷,該書是對《瀕湖脈學》進行注釋的脈學著作,書中論述27種脈,為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芤、弦、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等。以脈統證,脈證相參,共述病證76種。并據脈施治,因方施藥,融脈、證、治、方于一體。本書現僅存一種刻本,即清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楊德先近文堂刻本啟吉野史藏版。此次整理即以該刻本作為底本,采用他校和理校的方法,他校則以本書所引著作之通行本為校本。其中主要使用的《瀕湖脈學》采用的是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夏良心等附刻本。作者簡介:清代醫家。字蘊谷,安徽海陽(即休寧縣海陽鎮)人。生卒年代失于詳考,約生于清·康熙年間,卒于乾隆中。世醫出身,其父汪十洲、堂兄汪廣期,皆以醫名于當時。文綺繼承父兄業,幼時即留心醫藥,稍長攻讀醫經,自《內》《難》迄至金元諸家,靡不淹貫,并對明代張介賓的學術經驗研有心得,治病強調扶陽抑陰,在醫理、臨床方面均多有建樹。
(清)汪文綺 ·中醫 ·7.1萬字
只有素食才對脾胃好嗎?春季怎么養脾胃?慢性胃炎該怎么調理?……脾胃不好會帶來一大堆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學會正確調養脾胃。素食主義開始盛行那會兒,小編周圍有很多人以為只吃素才對身體好、對脾胃好。后來和謝英彪教授交流才知道,葷素合理搭配,才是科學合理的脾胃調理法。春季有一段時間里小編口淡乏味、腹脹,謝老師說這是春季肝火傷脾的癥狀,飲食要“少酸多甘”,睡眠要充足,保持好心情,都是春季養脾胃的重要部分。小編此時才知道脾胃四季的調養方法不一樣。
謝英彪主編 ·中醫 ·6.6萬字
本書在介紹針刺的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詳細講解了一百余種常見病的針刺治療,其涵蓋了內外科雜病、痹證痛證、皮膚病癥、男性疾病、女性病癥、小兒疾病、美容病癥等各科。適用于針灸臨床與教學、中醫美容、養生館及針灸愛好者學習參考。
向陽 向云飛 ·中醫 ·5.6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72種水果的性味、歸經、營養成分及藥用價值、調理和防治疾病的范圍、單方驗方及注意事項等。
王啟才 陳國權 王華編著 ·中醫 ·13.2萬字
該書總結了筆者30年男科臨床實踐經驗與對歷代古籍精讀之心得,全書分為總論、各論和附錄三部分。總論部分包括中醫男科學的概述、男科疾病的常見癥狀、診斷與辨證、體格檢查與輔助檢查、臨床特點、診斷的流程與臨床思維方法、常用的針灸與物理治療方法及操作規范。各論為臨床篇,主要包括常見男科疾病的概述、病因病機、治療、臨證指要與醫經擷萃等。附錄為筆者經驗方、部分經方與主要參考書目。
袁少英 ·中醫 ·16.6萬字
“小兒推拿神手”廖品東行醫30年心血力作!睡前捏一捏,感冒發燒去無蹤,睡前按一按,咳嗽過敏不再來。每天10分鐘,徹底激活寶寶自愈力!
廖品東 熊茜 ·中醫 ·8.5萬字
賈六金先生系第三批、第五批、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017年獲評首屆全國名中醫,躬耕臨床,五十余載,學驗宏富,尤擅兒科,圓機活法,與時俱進,有"山西小兒王"之美譽。本書系統整理了賈六金先生學術思想;深入探討了兒科疾病的診治經驗;重點展示了臨證效驗對方組合,補瀉兼施、升降并調、寒溫共用,特色鮮明,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參考價值。
賈六金 薛征 ·中醫 ·18萬字
《血證論》是清代著名醫家唐容川所著的一部醫學專著,是我國首部有關血證治療的專著,具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廣泛實踐應用,對中醫血證的治療和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對書中的疑難術語進行了注釋,在文字編排上也盡量讓讀者更易于閱讀。不管是否懂得中醫,這本書都能給人以基礎的醫學啟蒙。全書共八卷,內容涵蓋血證的總論、各部位血證的詳細論述以及治療方劑等,系統總結了中醫學對于血證的認識和實踐經驗。該書強調血證與水火氣血、臟腑功能的密切關系,提出治火即是治血、瀉火即是止血等治療原則,并總結出止血、消瘀、寧血、補血四步治法,對后世治療血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血證論》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為讀者提供了全面而系統的知識框架。同時,書中對方劑的解析也極為詳盡,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從實踐應用上看,《血證論》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寧血、補血四步治法,已成為近現代治療各種出血證的經典方法。該書所載方劑多數至今仍然為中醫人員所常用,或被制成各種劑型的成藥應用于臨床,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唐容川 ·中醫 ·11.2萬字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簡稱)是宋代中成藥藥典,療效肯定;但用藥偏于溫燥。《局方發揮》是朱震亨為糾《局方》偏頗而作,針對濫用《局方》造成溫燥之弊,依《內經》、仲景之訓,詳論病源、病機,以問答形式評論剖析了《局方》中的30多個問題,并補述正確治法,力辟溫燥,倡導養陰。兩書同時閱讀,后者補偏救弊。本書分導讀、原文校點兩部分,末附后人研究成果,使導讀、古籍、附錄三位一體,古今并舉,學術爭鳴,推陳出新,拓展視野,古為今用。
王琳 李成文 馬艷春 ·中醫 ·17.5萬字
《醫法圓通》為清代名醫鄭壽全所著。四卷。以討論雜病和常見病癥為題目,辨明內外虛實、經方時方之要,再結合時弊詳加論說,頗切臨床實用。綜合類著作。本書成書于同治十三年(1874)。首論用藥弊端,倡治病辨證之理全在陰陽虛實四字,告誡醫者深究醫理,切莫做庸醫殺人。后分癥詳述辨治之法。卷一、二為雜病、婦、兒等科;卷三、四為傷寒、時病及雜論。所論宗仲景之學,且多有獨自見解。如提出失血者正氣實者少,反對概用瀉火涼藥。所繪六經病用藥圖簡捷明了。全書以醫論為主,結合臨證心得辨析病機及治法宜忌,對臨床研究有一定參考價值。
(清)鄭欽安著 張麗君等點校 ·中醫 ·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