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融會經典文獻,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探明了中國古典針灸學的理論原點、理論構建范式、檢驗規則和基本原理,對根于脈歸于血氣的針灸分部理論、明血氣知病所定可治的診病方法、以調控血氣為核心義涵的針方之道等進行了深入剖析,使凝聚先賢理論思維智慧的身體觀、疾病觀和治療觀清晰重現,困惑當前針灸學界的諸多難題豁然冰釋,對復興古典針灸學理論、引領針灸發展、促進臨床水平提高有重要意義。
黃龍祥 ·中醫 ·28.2萬字
中醫有十大經典,《傷寒論》是其中的一部。本書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文獻教研室校注。本次點校即以臺灣故宮博物院藏明趙開美翻刻宋本《傷寒論》縮微膠卷本為底本。加入歷朝歷代、不同流派中醫大家、名家對《傷寒論》的不同理解,包括近現代的一些新研究,是中醫院校學生、中醫基礎和臨床研究《傷寒論》人員的參考書。
(漢)張仲景述 (晉)王叔和撰次 (宋)林億校正 范登脈校注 ·中醫 ·35.5萬字
《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傳統中華醫學著作,對于后世中醫學影響深遠,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其中“素問”部分重點講述中醫理論。本書是對《黃帝內經·素問》的全文翻譯和解讀。參考的底本準確,譯文及講解通順流暢,詳盡全面。作者出身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世醫家庭,先后師從文字訓詁大家錢超塵、內經研究大家王洪圖,是傳統文化及國醫養生專家。本書不僅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講義精華,更囊括了醫學世家對于國醫養生的精辟獨到見解。相信在講明《黃帝內經》這部巨著的微言大義、普及傳統文化經典的同時,也能為有志于中華醫學、養生的讀者提供較多啟發。
張其成 ·中醫 ·25.7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對《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進行了詳解,上篇講述了養護陽氣、精神、氣血、通經活絡的具體方法和養顏意義,養護腹部及五臟六腑的美容作用,全身十二經絡對美容的影響,護理皮膚、減輕皺紋、保持身材的具體操作,四季護膚、早晚養顏、不同時期美容的注意事項,通過飲食、睡眠、運動來調理身體的細節要領。下篇講述了美白肌膚、祛斑護膚、各種問題肌膚的草本護理方案,利用本草進行抵抗衰老、排毒塑體、內外全范圍護理女性的具體措施。本書理論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講解比較細致,包含內容比較全面,方法實用,便于操作,是一本適合女性養顏的較佳作品,具有較高的出版價值。
吳林玲 ·中醫 ·31.4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撰用《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肝膽論治正文625條,載方59首;下篇精選晉唐以下肝膽諸論,計載方141首,全書載方共計200首。該集,上溯經典,下逮百家,分類詳釋,廣集名注。熔肝膽平、病、診、治于一爐,合理、法、方、藥為一體,對古今中外肝膽要論進行了高度綜合。書中選文廣博,論理精詳,集歷代名家臨證之精華,每多卓見,使得肝膽理治自成體系,是一部全面系統且具有較高學術和臨床應用價值的肝膽專著,誠為中醫臨床、科研和基礎理論研究者必備之書。
劉渡舟 楊波 ·中醫 ·33.1萬字
本書在汗牛充棟的古今中外歷代經方醫案文獻中披沙揀金,嚴格篩選出“一劑治愈”或是“一劑顯效”的經方驗案,這不僅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真實寫照,而且還反映了醫家的臨床經驗及思維活動。因其中又包括了對經典的闡發、具體疾病的辨證分析、經方的加減應用、藥物性味功效的探討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濃縮、涵蓋了中醫理論和臨床各方面的知識,故對于經方醫案的研究、仲景著作的研讀、中醫基礎理論的理解、古今中外歷代醫家學術思想的掌握以及臨床各學科的深化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尤虎 蘇克雷 熊興江編著 ·中醫 ·27.8萬字
本書系統整理了醫書中的貼敷方、古代貼敷應用醫案及現代貼敷療法的研究成果,分為上、中、下、附四篇。上篇從宏觀上介紹貼敷療法的發展歷史、作用原理、應用范圍、特點及現代研究;中篇介紹貼敷常用藥物的作用及不同劑型的制造及功用;下篇介紹內、外、婦、兒、骨傷、皮膚、五官等科近200種常見病癥的貼敷治療方法;附篇介紹田從豁教授的學術成就、貼敷治療操作規范等。本書內容豐富,實用性強,是貼敷療法的系統總結。適合從事中醫內科、中醫外治療法和針灸臨床工作者參考,對中醫學教學和科研人員及貼敷療法愛好者也很有參考價值。
田從豁 彭冬青主編 ·中醫 ·48.7萬字
本書既有手紋的基礎知識,常見疾病的手紋特征與防治方法,又有心理疾病介紹及不同人群的健康預測。另外還介紹了一些常見病的食療、運動或按摩等方法,讓人們可以在對癥診斷的過程中,還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保健之道。本書從經絡全息的角度,全面介紹了握手、觀手指(指形)、指甲、半月痕、青筋、“三斑”(黑斑、白斑、血痣)、掌紋、手掌氣血等,通過手掌了解自己和別人的健康狀態以及預知各種變化,用以趨吉避兇,提前做好預防、保健,以防疾病和不測。同時,為了便于讀者掌握觀掌手診,還介紹了疾病全息診斷和第二掌骨全息診療方法。通過手掌全息反射區,不但可以保健身體,還能迅速治療一些病癥,適合在外缺醫少藥時運用。
張汝峰 ·中醫 ·34.6萬字
本書根據課題計劃,對列入課題研究的名老中醫的經驗用方予以匯編。并按照統一內容和格式,依“方名”、“處方來源”、“組成”、“功能”、“方解”、“主治”、“臨床應用及加減化裁”、“驗案舉要”、“注意事項”及“參考資料”等十項內容進行整理。
姚乃禮 ·中醫 ·42萬字
本書是《黃帝內經》研究針法針方的專著,是柳少逸研讀《黃帝內經》的總結。“少逸先生傾畢生所學,驗于臨床,有《經絡腧穴原始》結集付梓。鑒于此集乃泛論經絡、腧穴之作,未能詳細地論述《黃帝內經》的針法、針方,故其另辟一徑,專論《黃帝內經》針法、針方,以翼醫經學派針術之傳承。”
柳少逸 ·中醫 ·20.9萬字
本書講解了刮痧、拔罐和針灸的中醫理論基礎,如經絡、穴位的基本知識,全息理論,各種穴位的適應證,人體不同部位的刮痧方法,灸法的種類和應用,拔罐的取穴原則和操作方法等,并分別介紹了各種刮痧用具,常見疾病的刮痧治療方法,不同體質的刮痧方案,刮痧的注意事項及禁忌證等內容。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刮痧、拔罐和針灸的醫學理論,手把手教你刮痧、拔罐、針灸三大中醫診療方法,對提高日常生活中自我保健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具有的出版價值。
楊克新 ·中醫 ·34.4萬字
本書對于內經七篇大論重新類編,用以經解經的方法,做導讀以助讀,附以七篇大論原文,供讀者對照甄別;并將《內經》所引上古佚文單列篇章,供研究者參考;另附作者對五運六氣理論創新性研究論文5篇,啟發讀者思路。
鄒勇 ·中醫 ·25.5萬字
本書從臨床一線出發,注重現代客觀檢查與傳統中醫的結合,介紹了作者獨創的“雙處方治療法”(針對一位患者,同時開具兩張中醫處方),在選擇藥物,組織處方,確定劑量,配伍化裁,運用時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論述,并介紹了中西藥配合的實戰經驗,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其立方遣藥,既能弘揚傳統,又能融匯新知,效驗確切,患者贊譽有加。其于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藥物性肝損害等諸多肝臟疾病之治療,常能得心應手;遵循《黃帝內經》經典古訓所謂高者抑之、亢者平之、陷者舉之、郁陳者除之等法則,應用活血、涼血、利濕、解毒、疏肝、健脾、助陽、養陰等諸種治法,以解除毒、熱、濕、痰、飲、郁、瘀等病損,切中病機。
陳立華 ·中醫 ·23.8萬字
中醫學術的發展,需要新學說、新學科的不斷建立。本書作者有鑒于濕熱為患十分廣泛,古今文獻資料豐盈,有關理論特色鮮明,早在20年前就在報刊上提出“應建立中醫濕熱病學”,經過10余年的艱苦努力,終于編撰成《中醫濕熱病學》一書。全書分緒論、病證各論、常用方劑三篇,還設有附篇,內容包括濕熱病的定義、范圍、學術源流等精述;39個與濕熱相關的臨床常見病種古今辨治經驗;33首治療濕熱有效方劑臨床應用驗案舉例;歷代名論名著名案的選釋以及現代實驗研究進展概況。具有編寫體例新穎、學術研討深刻、理論聯系實際、內容豐富多彩和切合臨床實用等特點,體現出“繼承中有發揚,整理中見提高”,很適合廣大中醫、中西醫結合人員參考,也是中醫院校學生和自學中醫者的良好讀物。
盛增秀 莊愛文 ·中醫 ·38.6萬字
本書全面介紹了中醫自愈之道及提高自愈力的手段,包括食物療法、經絡療法、反射區療法、健身療法、四季養生、情志調養以及各種常見疾病的復方自愈調理法,從老百姓的日常起居中探尋增強生命活力的方法,同時借鑒了現代社會一些養生新方式,是一部利用自愈力防病、抗病、治病的大全集。本書深入淺出地闡釋如何進行養生的理念,告訴人們如何建立起良好的、符合我們生命本性的健康飲食習性,提出一些常見病的預防及治療小偏方,供讀者閱讀使用,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張彩山 ·中醫 ·21.4萬字
本書共分6篇,包括開卷先導篇、基礎理論篇、診法辨證篇、病癥治法篇、經典各家篇、中藥方劑篇,涵蓋了作者對中醫基本理論、診法、辨證、病證、治法、方藥以及中醫經典著作、各家學說中的相關內容的探索性的反思和辨析。
瞿岳云 ·中醫 ·44.6萬字
張其成 ·中醫 ·24.8萬字
中醫名著臨證解讀叢書系醫學博士、慈方中醫館創始人賈海忠教授根據平時授課錄音整理而成。叢書共5本,包括《脾胃論》臨證解讀、《醫林改錯》臨證解讀、《醫貫》臨證解讀、《傷寒論》臨證解讀、《金匱要略》臨證解讀。本書為《醫貫》臨證解讀分冊。《醫貫》以保養“命門真火”貫串外理養生,治病及有關疾病的一切問題,對臨床的指導價值很大。作者趙獻可在當時條件下還活到91歲,可見他的學術思想在指導他的養生方面,有顯著效果。本次解讀也是讓中醫古籍更好地服務于中醫臨床醫生,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賈海忠編著 ·中醫 ·37.3萬字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自面市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與認可,本次是我們從106種古籍中選出30種進行修訂。修訂原則是:1、本次選出的古籍為臨床上常用、讀者需求量大的品種,上版多次重印。2、本次修訂力求原文準確,每種醫籍由專家嚴謹校勘,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3、原則上只做原文,不做校記和注釋。4、在裝禎形式上在保持上版風格的基礎上,以精裝版面市,在版式上也為了方便讀者而重新設計。全書共12卷,按病癥分為205門,以內科病案為主,兼及外、婦、兒、五官、口腔等病癥。每案詳載姓名、年齡、體質、癥狀、診斷和治療,故述較完整,理法方藥亦相契合。案或詳于證,或詳于因,或詳于治,均有依據。
(明)江瓘 蘇禮 ·中醫 ·37.2萬字
本書是國醫大師提名人吳熙教授治療不孕癥的專輯。吳熙教授幼承庭訓,擅長診治婦科疑難癥,特別對不孕癥治療有豐富的診療經驗。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醫家小傳,介紹了吳熙教授的從醫經歷及學術傳承特點。第二部分為專病論治,介紹了吳熙教授治療不孕癥的經驗及心得體會。第三部分為典型的不孕癥醫案。
吳熙治 潘麗貞 ·中醫 ·2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