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醫絡病理論確立近二十年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前運用絡病理論來指導臨床實踐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進展,遼寧中醫藥大學在此方面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其取得的成果有推廣價值。本書以絡病理論及脈絡學說的研究為基礎和啟示,結合痹病辨證論治規律以及現代醫學的相關研究,總結痹絡病的病種、病因、病機、傳變、治法、方藥等應用特點,初步構建痹絡病證治的理論體系。
呂曉東 馬寶東 ·中醫 ·15.9萬字
本套叢書針對社區常見病、多發病和適宜社區推廣的技術、運動養生相關內容,由深圳市龍崗區中醫院各科臨床專家編寫而成,以期對社區醫生給予技術上的支持,對社區患者給予生活起居、運動養生方面的指導,提升醫生診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套叢書共分為10冊,分別為:《社區中醫體質辨識與養生》《社區中醫師診療手冊》《社區常用中草藥》《社區中醫適宜技術應用推廣》《社區糖尿病中西醫診療手冊》《社區脾胃病的中醫療法》《社區婦科常見病中醫診療》《社區兒科中醫療法》《社區傷病的中醫療法》《社區運動養生》
馬宇鵬 ·中醫 ·10.7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對《增補食物本草備考》的校注與研究。該書由廣東著名醫藥學家何克諫與其侄兒何省軒共同編撰,以清代杭州沈李龍所著《食物本草會纂》為基礎,進行節要和增補,與原書相比,新增加條目六十款,并對部分藥物的名稱、性味等有所刪減和增補,其中增加了不少嶺南地區食療經驗。此外還在以藥名為條目的基礎上,增列專門的“食治方”一節,按中醫病機分為13類,如“風類”有13種食治方,包括蒼耳子粥、蔥粥、烏頭粥等;寒類有4種,包括干姜粥、茱萸粥、川椒茶、肉桂酒等。13類合共103種,其中除少數散見于《食物本草會纂》各條外,大部分均為何氏經驗或收集整理而來,這些均是本書有獨到價值之處。
何克諫原著 鄭洪校注 ·中醫 ·11.9萬字
《濟眾新編》為朝鮮李朝正祖時期的內局首醫康命吉編纂。該書歷時約三十年,于正祖二十三年(1799)成書。作者以許俊《東醫寶鑒》為藍本,輯錄多種醫著中有關病證的脈因證治和處方,同時又采掇朝鮮內醫院常用藥方,共編為五冊,厘為八卷。
(清)沈志裕 ·中醫 ·3.6萬字
本書收集整理了陳治恒教授關于傷寒論各經概述、條文研究、方藥配伍、臨床應用、繼承發揚等方面的文章。全書分為兩部分,上篇為傷寒論六經病癥概述和霍亂陰陽易等篇章的條文詳釋;下篇為歷年來陳教授已發表和未發表的研究傷寒論的相關文章。
陳治恒 馬宇 ·中醫 ·14.2萬字
本書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匯集多位名老中醫治療高血壓的經驗薈萃,展現不同名老中醫治療高血壓的學術思想,診療特點等風采。本書分別從醫家介紹、學術觀點、臨床特色、病案精選四方面對6位名老中醫臨床經驗進行整理和分析。醫家簡介部分重點介紹醫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從傳統的客觀化、數據化的角度綜合簡要地介紹醫家情況。學術觀點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現醫家獨特的學術觀點,及其學術觀點形成的淵源及延展。
翟雙慶主編 ·中醫 ·10.5萬字
《補要袖珍小兒方論》,明·莊應祺編撰。全書分十卷,以明代徐用宣《袖珍小兒方》為藍本進行增補而成。前五卷在《袖珍小兒方》六卷內容的基礎上增補了營熱、衛熱等各種常見熱證的治療方藥,以及諸疳方論中人參散、地骨皮散等內容;后五卷為增補內容,包括秘傳看驚掐驚口授手法訣、穴道訣、男左女右圖、穴道腳面圖、家傳秘訣、總穴圖·辨證穴法、入門看法秘訣、雜癥訣法、消腫方等內容。此次校注的底本為明萬歷二年甲戌(1574)太醫院補要校刻本,以明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贛州陳琦刻本《袖珍小兒方》為校本,進行校注整理。
(明)莊應祺編撰 ·中醫 ·19萬字
李潤東教授從醫36年余,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認為肝郁為百病之首,并擅長于諸病從肝論治,此書的編撰,在傳承和交流歷代名醫學術經驗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將為現在以及后世醫家研究與發展中醫藥事業留下寶貴的財富,歷代名醫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是中醫藥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凸顯中醫藥的診療特色和優勢,是學術創新的重要源泉,臨床經驗、體會總結在名老中醫經驗傳承、中醫學術的傳承和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學術地位,在中醫的學習、臨證、科研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承啟作用,目前國家及各級政府十分重視名老中醫經驗傳承工作,本書對中醫肝的生理功能、特性及治則治法做出總結,對中醫臨證閱讀有著重要的價值。本書是基于歷代醫家對于肝的認識,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治則治法的一個全面總結,也包含著李潤東教授從醫數十年來對中醫肝病治療的經驗和體會,是歷代醫家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的集中體現。
李潤東 陳曦 費秀昆主編 ·中醫 ·17.9萬字
黃文東14歲即考入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受業于丁甘仁門下。民國20年,應母校校長丁濟萬之邀,返校任教務長,主講《本草》、《傷寒論》、《金匱要略》、《名著選輯》及中醫婦、兒科學等課程。1978年任上海中醫學院院長。本書上篇介紹黃文東生平史略,中篇講述其學術思想、臨證經驗與用藥特色、驗方,下篇選述經典醫案、醫論
胡鴻毅 柳文 ·中醫 ·15.8萬字
本書以名老中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為依托,對其學術思想和臨證醫案進行全面收集、歸納和整理,凝練學術思想,整理臨證醫案。作者以名老中醫獨特的學術思想為主線,以案例為主題,以問題為中心進行編撰,力求概念明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深入淺出,啟迪思考,著力于中醫思維能力的培養,實現名醫大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有效傳承。
李成文 楊艷芳 ·中醫 ·14.5萬字
本書為常見婦科內分泌問題的健康科普,共有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短句”部分:按病種分類,把我們在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失調、更年期、生育流產四類熱點咨詢問題整理后,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簡單明了地說明患者需要了解的內容,使用問題的中心思想為目錄,使讀者能夠按目錄快速尋找想要了解的內容,增加對疾病的認識和診療的順應性,也能夠給醫生借鑒相關知識核心點與溝通方法,每部分各有100問。第二部分為“長文”部分:是以門診實際情景式講解科普相關知識。
李艷 李慧玲 賈彤 ·中醫 ·12.5萬字
本書系常見病癥古代名家醫案選評叢書之一。本書以泄瀉為綱,先對泄瀉作簡要概述,繼將名家醫案分類歸納,并注明出處,末加"評議"。評議內容客觀準確,且融以作者的心得體會和臨床經驗,著力闡發辨證施治要點,辨異同,明常變,有分析,有歸納,使人一目了然,從中得到啟發。本書體例新穎、內容豐富、評議精當、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提高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
白鈺編撰 ·中醫 ·10.6萬字
此書為王琦醫書精選中的一種,本書篩選收錄了104首王琦教授用毛筆書寫的傳統處方,共分呼吸系統疾病方、消化系統疾病方、神經系統疾病方、循環系統疾病方、內分泌系統疾病方、雜病方、體質調理方、男科疾病方、婦科疾病方、膏方和外用處方等11個部分。每個處方除手稿圖片、印刷版文字,另有對每個處方或大致病情的簡短分析,既有書法的觀賞性,又體現處方用藥個中旨趣,以供學者領悟揣摩。
王琦著 張妍等整理 ·中醫 ·2.4萬字
趙振昌教授是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名老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第五批指導教師,出身于中醫世家,從醫60余年,臨床善于治療多種腎臟疾病,療效顯著。趙振昌教授治療腎病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被業內人士非常推崇,《全國名老中醫趙振昌經驗集》的出版,將比較全面的展示其學術思想,便于更多的醫學工作者研究其理論和經驗,服務于臨床,必將產生很大的社會效益,并帶來一定經濟效益。擬初版印數1000冊,并有很大的可能性進行再版。總結全國名老中醫趙振昌教授治療腎病及相關雜病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包括: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病、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腎性血尿、泌尿系感染及相關雜病,還介紹了趙振昌教授常用藥對及腎病食療方法等。本書原汁原味地收錄、總結了趙教授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是中醫治療腎病的經驗之作,具有很高學術價值。
張守琳等主編 ·中醫 ·18萬字
目前中國兒童體質有所下降,少兒亞健康人數不斷增多,許多家長已經覺醒過度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會給兒童帶來損害,急需尋找有效的非藥物療法。兒童灸、兒童拔罐、兒童刮痧是中國傳統特色療法,操作簡單,安全有效,簡單易學,是一門綠色自然療法,副作用少,特別是對提高兒童體質,增強兒童的抗病、愈病能力有較好的作用,也符合時代需求。
劉明軍 陳邵濤主編 ·中醫 ·7萬字
《活幼口議》,元代演山省翁所撰述。書凡20卷,卷1至卷3記述兒科醫論二十五篇;卷4、卷5議初生兒證候二十六篇;卷6、卷7論指紋脈和氣色;卷8述病證疑難—十八篇;卷9議胎中受病諸證十五篇;卷10至卷20議各種兒科病證的辨治,計有驚風、發熱、吐瀉、疳積、腫脹、雜病、傷寒、瘡疹等內容。該書對小兒生理病理、色脈證治、胎中受病、驚風痰熱等論述頗詳,用藥獨到,尤其在產前調攝、產后鞠育及用藥等方面,發揮前人之不足。本次校注以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葉氏作德堂本為底本;以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圖書館藏明代抄本、1985年中醫古籍出版社“中醫珍本叢書”中影印日本皮紙抄本為主校本。
(元)演山省翁 ·中醫 ·9.2萬字
本書作為《巴蜀名醫遺珍系列叢書》之一,是江老先生晚年根據自己一生的血證治療經驗,結合歷代善治血證之名醫對血證的認識、心得,精心整理而成。書中依血證的出血部位及方式,列為咳吐咯唾等出血、目耳鼻齒等衄血、便溺脫崩等下血,提綱挈領,條分縷析,理論引證與臨床治驗兼顧,對于中醫學者認識及治療血證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江欣然 ·中醫 ·5.3萬字
本書論述中醫臨證思維的主線是:直覺體驗—基本觀念—思維結構—公理體系—病因、病位、病性推理。全書分為理論篇和臨床篇。理論篇的第一章概論中醫整體思維、辨證思維、平衡思維、共性思維、模式思維;第二章闡述“氣—陰陽”思維結構以及這一思維結構背后的“天人合一”觀念;第三章運用公理演繹體系重構《傷寒論》,突出六經病—八綱證模型,展現辨病因、病位和病性的邏輯推理。第四章闡述中醫臨證思維的傳承創新。臨床篇選用了禤國維國醫大師的醫案和查房,介紹中醫臨證思維的實際運用,可參照理論篇解讀。
禤國維主編 ·中醫 ·14.6萬字
本書是山西中醫藥大學羅國鈞教授60年醫療工作的經驗總結。羅先生德高望重,醫術精湛,勤于實踐,勇于創新,臨床經驗豐富,為傳承發揚計,于耄耋之年精選個人醫案親撰解析,不辭勞苦,可欽可敬。全書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突出辨證論治特點,強調整體治療觀,彰顯中醫治療特色,通過對具體案例的理、法、方、藥分析,反映個人心得,適合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務人員參考,對于中醫院校學子也有重要引導價值。
羅國鈞 ·中醫 ·17.5萬字
本套書分成上下兩冊,配有輕松有趣的漫畫,以簡潔明了的語言為讀者解讀那深奧晦澀的古籍。上冊著重于養生方面的內容,下冊則把目光投向治療領域,對精心選取的與大眾聯系緊密的這兩個部分予以深入剖析講解。每個分冊又做了更為精細的分類,把闡述相同內容的原文集合一處。書中全面詳盡地闡釋了諸如飲食、起居、情志、自然、病因、病機、不同疾病的治療等30多個養生專題知識。
張嘉銘 王婧編著 ·中醫 ·1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