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黃帝內經》是中醫四大經典之首,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較全面地論述了中醫學的基本思想,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本書選取了《黃帝內經》的經典原文段落,分十部分系統介紹了《黃帝內經》的養生知識和理論。每段原文后附有白話譯文和養生提示,書中結合現代生活實際給出了養生的指導建議和方法。該書適合中醫愛好者、中醫專業學生學習《黃帝內經》理論時參考,也適合大眾讀者日常養生防病時使用。
李花 ·中醫 ·15.7萬字
《傷寒論》為東漢張仲景所著中醫經典著作,總結了漢以前以前中醫臨床經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全書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應用藥物82種。卷一為"辨脈法"和"平脈法"兩篇,主要論述傷寒及雜病的脈、證與預后;卷二為"傷寒例"、"辨痓濕暍脈證"、"太陽病脈證并治上",主要總論六經發生、發展、治療、預后的一般規律、痓濕暍的證治。卷三至卷六,主要論述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病的脈、證、治療與預后。卷七至卷十主要論述霍亂、陰陽易、勞復的證治及傷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本次出版是以明趙開美影宋本為底本進行校勘。
(漢)張仲景撰 張永泰 李秋貴整理 ·中醫 ·7.5萬字
《青囊藥性賦》署由明代萬歷年間太醫院醫官羅必煒校訂,兩層樓版式,分為三卷,為歌括類入門醫著,主要記述常用藥物性味功用、歸經引經、升降浮沉及經絡、脈象、診法等歌訣。本書除單行本外,亦常與羅必煒校訂的《醫方捷徑》、《四言舉要》等合刊為《醫方藥性合編》或《醫門初學萬金一統要訣分類》,其名稱常隨版本不同而變更。此次整理據《青囊藥性賦》明閩建書林黃燦宇刻本為底本。
(明)羅必煒 ·中醫 ·6.7萬字
本書主要論述胡希恕老師對《傷寒論》中諸脈象的理解和體會,以及臨證中的應用,而后輔以段治鈞更為明晰的注解。全書內容貼近臨床,極具實用性。作者簡介:張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原中國人民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前主任、《養生堂》特邀專家。從事營養工作42余年,長期活躍在臨床工作第一線,對臨床多種疑難病、常見病、危重病有豐富的營養治療經驗。多次參加國際、國內營養學專業學術會議,并進行大會交流、做專題發言等。在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食全食美》《生活大調查》、科教頻道《養生堂》《科學實驗室》、山東衛視《養生》、湖南衛視《百科全說》等媒體做過多次專題錄像節目。
段治鈞 ·中醫 ·9.2萬字
太極SPA綜合了中國古代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學說,運用導引、點穴、按摩法及醫食同源的飲食療法,和SPA五感六覺之概念結合而成。$$太極SPA系統叢書的內容精彩扎實,收集了中國歷代養身導引法,點宋,按摩功法和飲食飲食大都簡單易學,不僅適合SPA從者推廣消費服務這外,更適合SPA迷們與中國養生功法喜愛者來練習。
鄧淼 ·中醫 ·2.9萬字
《藥性賦》載藥248味,按藥性分寒、熱、溫、平四類,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便于誦讀記憶。為使原著更好地適合現代讀者閱讀需要,故對《藥性賦白話解》一書進行修訂。本次修訂擬進一步完善白話解內容,以準確反映原文主旨,并適當增加藥物的臨床應用范圍及附方。本書可供中醫院校師生、臨床工作者及中醫愛好者學習使用。
高學敏 ·中醫 ·12萬字
中醫名著臨證解讀叢書系醫學博士、慈方中醫館創始人賈海忠教授根據平時授課錄音整理而成。叢書共5本,包括《脾胃論》臨證解讀、《醫林改錯》臨證解讀、《醫貫》臨證解讀、《傷寒論》臨證解讀、《金匱要略》臨證解讀。本書為《脾胃論》臨證解讀分冊。該書系統講解了《脾胃論》原文、臨床應用方藥,以及作者自己對原著的理解和臨證感悟。力求讓中醫古籍更好地服務于中醫臨床醫生,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賈海忠 ·中醫 ·17.4萬字
《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簡稱《人鏡經》。經脈著作。原書八卷,著者佚名。本書以十二經脈、表里臟腑為綱,每卷以二經總圖、二經總論、脈解、經脈圖、步穴歌、是動所生見證、氣運、二經引藥、二經治法為目,綱目分明。后續奇經八脈、正內形圖、背內形圖、側內形圖、背經總圖、面經總圖、三部臟腑脈位圖、頭面圖、腹脅手臂圖、腰脊圖、足膝圖。附錄及續錄補其未竟之旨。圖論相參,條分縷析,論治結合,內容豐富,示人以規矩。對研究藏象、經絡學說及臨床辨證施治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次整理以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館藏之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溫陵洪啟睿刻本為底本。
佚名 ·中醫 ·7.7萬字
龐大的中醫理論體系,是不是讓你無從學起;中藥、方劑成千上百個,你是不是記了這個忘了那個;理論基礎不扎實,疾病的診斷、治療更是空中樓閣!《中醫入門七講(圖解版)》是一本有態度、有取舍的書:陰陽五行、藏象、望聞問切、辨證論治,高效培養中醫思維;精心挑選臨床常用中藥,不求大全;內外婦兒,只選中醫治療效果好的;再加上中醫特色——經絡與艾灸,簡、便、廉、效,養生祛病;以上內容,均用大量圖表直觀呈現,速學速記;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全但求專。初學中醫,這一本就夠!
曲淼 鄭琴主編 ·中醫 ·6.8萬字
古老、齊全、安全的巧治常見病的經典老偏方。王淼主編的《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從美容抗衰、瘦身塑形、婦科疾病、男科疾病、內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方面來介紹老偏方,針對不同病癥“開”出了不同的方劑。本書內容全面,針對性強,可以作為家庭治療常見疾病的實用手冊,對于西醫上難以查出病因,難以對“癥”治療的慢性病也有針對性的調養方法,可以說非常迎合大眾的需求。
王淼主編 ·中醫 ·13.6萬字
《足部反射區按摩療法(修訂本)》利用文字和插圖的方式,除對足部反射區按摩療法的基礎理論知識詳加介紹外,著重對足部反射區的位置做了解剖定位,并介紹了按摩手法及其適應范圍。
范士生編著 ·中醫 ·7.2萬字
《太乙神針心法》,清代韓貽豐所著。康熙五十六年(1717)成書并刊印。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主要論述運用太乙神針治療各種病癥,下卷主要由弟子邵天佑記錄的太乙神針醫案。此書是第一本系統記載太乙神針的專著,對后世實按灸理論和臨床應用,乃至灸法的現代研究,都有較大的指導意義。此次整理以康熙丁酉年(1717)本衙藏版刻本為底本。
(清)韓貽豐 ·中醫 ·4.1萬字
《扁鵲心書》托名扁鵲所傳,系宋代竇材輯于1146年,其后清代胡玨參論,王琦刊刻行世。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另有《神方》一卷,上卷論經絡、灸法,中卷分述傷寒諸癥、雜病和灸穴,下卷載內科雜病,《神方》一卷列方藥主治及用法,共載病117種,列94方。本次以湖南圖書館館藏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為底本。
竇材 ·中醫 ·6.6萬字
黃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清代著名醫學家,尊經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理論,對后世醫家影響深遠,被譽為“一代宗師”。著有《傷寒懸解》、《素靈微蘊》、《金匱懸解》、《四圣懸樞》、《四圣心源》《長沙藥解》、《傷寒說意》、《玉楸藥解》后世所稱《黃氏八種》,后又有《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問世。
(清)黃元御 麻瑞亭 孫洽熙 ·中醫 ·14.2萬字
毛澤東說過:“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名醫經驗就是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寶庫,名醫經驗的總結整理,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形式,是傳承中醫藥學術思想經驗和專長的有效途徑,對推動中醫藥發展,提高臨證治療效果,提升人民保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朱西杰教授從事臨床工作多年,特別在脾胃病的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提出通降止痛治標,保護胃黏膜治本,同時對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等病證注重酸斂柔肝脫敏、增強胃腸動力;對膽汁反流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提出分期施治;對胃酸過多則以烏梅、山楂、白芍等以酸制酸;采用寧夏密點麻蜥為主的復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組合劑胃腸同治等等,在臨床上取得良好的療效。
李衛強 ·中醫 ·14.6萬字
本書分基本手法、分部手法及練功功法三部分,基本手法一章論述了常用基本手法的定義、作用機制、施術部位、具體操作和注意點。分部手法共十一節,以人體的十個部位及兒科手法組成,各節按需要由基礎手法、其他手法、臨床手法應用舉例組成。練功功法介紹了練功十八法、床上八段錦、意松功的練習方法。書中所提到的疾病包含傷科、內科、婦科、兒科疾病等。本書可供推拿醫師,各級中醫、中西醫結合研究人員、醫學生以及廣大推拿愛好者參考使用。
崔述生名老中醫工作室編寫 ·中醫 ·4.1萬字
這是一本全視頻講解的催乳按摩書。不管你是普通型缺乳、氣血不足型缺乳、肝郁氣滯型缺乳、乳汁淤積型缺乳……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相應的按摩方法。從取穴到按摩手法,掃一下二維碼,無論是在手機還是平板電腦上,都能直接觀看。跟著視頻操作,即使是完全沒有基礎的新媽媽也能輕松學會。書中每個穴位都清楚準確地標上橫縱坐標系,以及穴位周圍的參照物,讓找穴變得輕而易舉。按摩方法真人示范,一步一圖,讓你一看就懂,一會就用。產后催乳很重要,乳房保健也不能忘。乳房下垂、急性乳腺炎、乳房腫脹疼痛等常見的乳房問題,都可以通過正確哺乳和乳房保健來預防,讓你成為一個健康美麗的哺乳媽媽。產后42天坐月子食譜,不用頓頓大補,更不必“食之無味”,保證新媽媽吃得營養又美味的同時,輕輕松松實現催乳下奶。
李紅萍 ·中醫 ·4.1萬字
傅山是清代中醫婦科名家,《傅青主女科》是其代表作。該書充分反映了傅山診治婦科疾病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對當今中醫婦科醫生提高臨床診治水平仍然具有很高的臨床指導價值。為了讓后學者能進一步理解傅山的學術思想,特對《傅青主女科》進行注評,以幫助讀者學以致用。
肖承悰 ·中醫 ·17.6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了賀氏針灸流派的理論精華:三通法(微通、溫通、強通)、扶正原則、套穴形成過程與應用;賀氏針灸擅長治療的64種疾病的方法和案例。
賀喜 ·中醫 ·9萬字
本書重點介紹儒家之宮廷養生內功,以心帶身,以意帶力,揚褒抑貶,扶正祛邪,寓內力于指掌之中,集針灸、按摩之效于一體,以指代針治病健身的方法。
許連發 ·中醫 ·1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