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者精選了中醫治療頸肩腰腿痛的1000余首特效良方,包括中藥內服、外敷、熏洗、食療以及簡易的經穴療法與按摩等,既有古今名家的臨床效方、驗方,也有頗具實效的民間單方、偏方、秘方。在選方用藥上擇善綴錄,強調有據可考,有驗可證,療效可靠,突出“簡、便、廉、驗”的特色。本書既適合被頸肩腰腿痛困擾的廣大患者和中醫藥愛好者閱讀學習,也適合各級醫護人員臨床參考。
王惟恒 朱立章 譚洪福編著 ·中醫 ·9.6萬字
本書為《九種體質養生膏方》的升級版,中醫體質辨識已經成為國家衛生服務體系的中醫體檢項目,根據體質進行養生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膏方量體用藥,調治、補養兩相宜,是調整體質、強身健體、美容養顏、祛病延年的最佳選擇。本書將體質養生和膏方結合起來,一冊在手,教您辨清體質,為您奉上的109首體質養生膏方,讓您調出好體質,養出好身體!作者簡介:尤虎,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中醫科主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江蘇衛視《萬家燈火》主講嘉賓,國家藥膳師資格認證培訓師,南京醫科大學《中醫體質藥膳學》《中醫飲食美容學》講師,南京新聞廣播、南京交通臺、南京經濟臺、江蘇教育電視臺醫學顧問,南京市中小企業協會醫學顧問,國家發改委《管理學家》雜志醫學顧問。
尤虎 ·中醫 ·14.9萬字
《傷寒補天石》,(明)戈維城撰。戈維城,字存橘,江蘇吳中(今吳縣)人,生卒時間不詳,約生活于明萬歷、崇禎至清初。著《傷寒補天石》正編上、下卷和續編上、下卷。該書上卷自“傷寒統辨”起至“冬溫傷寒”共51篇;下卷自“時行疫證”至“足厥陰肝經證”共46篇;續編上卷,自“惡風惡寒”起至“背惡寒”共47篇;續編下卷,自“心悸”起至“百合病”共43篇。其學術成就在于較早從辨證論治角度研究《傷寒論》,以傷寒統辨溫疫雜癥,以辨似統攬諸癥諸法,以類癥、類病、類法、類變歸納外感證治體系,立足于實踐,適應于臨床,補亡拾遺,對明清傷寒學派的發展、溫病學派的形成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和貢獻。對該書的編注校勘,既是重新認識該書的傷寒學術價值及貢獻,也是普及仲景文化、傳承創新、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和時代擔當。
(明)戈維城著 張勝忠校注 ·中醫 ·8.7萬字
《溫氏醫案》為清末醫家溫存厚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撰成。全書共收載治療驗案48則,多為臨床常見病癥,也包括其他醫案著作中少有記載的治療瘋狗咬傷方藥等。書中辨證思路清晰,方藥應用得當,隨證變化靈活,頗具參考價值。此次整理,以光緒十二年丙午(1886)溫氏自刻本為底本。
(清)溫存厚 ·中醫 ·2.2萬字
《楊敬齋針灸全書》又名《秘傳常山敬齋楊先生針灸全書》,陳言著,為明代萬歷年間刊行的一部針灸專著,主要收錄了明中期以前的針灸歌賦名篇,以及針灸處方圖。該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包括周身經穴賦、金針賦、流注指微賦、通玄指要賦、靈光賦、席弘賦、標由賦等。下卷收載了十二經脈歌、十五絡脈歌、禁針穴歌、禁灸穴歌、血忌歌、孫思邈針十三鬼穴歌、長桑君天星秘訣歌、四總穴歌、論子午流注之法、竇文貞公八法流注等歌賦,以及頭、背、頸、膺、腋、腹等部位腧穴名稱圖譜。
(明)陳言著 曾芳等校注 ·中醫 ·5.1萬字
本書為廣安門醫院博士生導師何慶勇的第三本書《經方傳承實錄》,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上篇為何慶勇及其碩士、博士、徒弟運用《傷寒論》《金匱要略》方劑治療臨床疑難病的醫案實錄,下篇為作者的學生介紹運用甘草干姜湯、茯苓杏仁甘草湯、黃土湯等經方的臨床經驗。
何慶勇主編 ·中醫 ·12.6萬字
本書作者行醫數十年,匯通中西,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對中醫經方診治疑難雜癥的優勢有了很深體會,深刻領悟到經方運用的訣竅,書中所載四十多個醫案,基本都是他醫久治無效甚至醫院已下病危通知的疑難雜癥,但在經方調治下,往往數劑即愈,令人大為嘆服。現集結成書,乃作者畢生臨證心血,以獻讀者。
張世文 ·中醫 ·7.5萬字
本套叢書是以黃煌老師為首的經方團隊及其經方愛好者在其博客上的討論內容為主題的,并按時間順序及專題進行歸類整理而陸續出版。這是第六期,共分:我的經方醫學、經方實驗錄、方藥吟味、思考經方及經方的故事等五大板塊,延續了第五期的實用性。
黃煌 ·中醫 ·18.6萬字
用耳朵學中醫經典卷于2010年出版第一版,由著名的朗誦家白云出岫先生朗讀全文,以小64開的袖珍版本,配以全文音頻文件,讓讀者能邊聽邊看,邊聽邊讀,邊聽邊背。讓磁性的聲音、優美的文筆、深邃的經義結合在一起,從多個角度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原汁原味的中醫經典。本套叢書最多的重印了12次,36000余冊,最少的重印了4次,12000余冊。本次再版將原來的光盤改成以二維碼掃碼收聽音頻的形式。靈蘭中醫署名并進行推廣。
(清)吳謙等編撰 靈蘭書院組織整理 ·中醫 ·6.8萬字
本書主要總結國家級非遺點穴療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榮鐘從醫50年臨床經驗,書中所載診療技術來源于民間師承,經過長期檢驗,療效可靠,圖文并茂,易學易懂,對促進非遺點穴療法穩定傳承有較大意義。書中所載診療技術特色突出,如用“點穴治癱十法”“治癱重治節”“牙簽理論”治療頸椎病;用“地基理論”及“弓箭復位法”治療腰突癥;用“唇瞼刺激法”“網絡透穴針刺法”治頑固性面癱;用“醒腦開竅點穴法”“以驚治驚訓練法”治療小兒腦癱;用“臟腑點穴調氣法”治療反流性胃炎、頑固性咳嗽、月經不調、小兒消化不良等。本書適宜中醫專業從業人員及中醫藥愛好者參考使用。
陳耀龍 陳淑慧 ·中醫 ·17.9萬字
本書提出了腹診新概念,將腹診確定為四診綜合運用的診斷方法之一,拓寬了腹診理論研究范圍,豐富了臨床診察內容,使腹診研究進入了規范化和客觀化研究的階段,也確立了腹診這一學科的建立。其內容有三:其一,傳統中醫腹診的繼承、整理及系統完善工作;其二,現代中醫腹診研究主要相關內容總匯;其三,王琦教授及所帶學生們的中醫腹診研究成果總結。本書不僅有臨床實用性,也有研究性,更有引領本學科發展的方向性。是一本值得中醫臨床者、愛好者、研究者閱讀的專業書籍。
王琦著 陳武山整理 ·中醫 ·16.8萬字
本書的內容緊緊圍繞中醫養生、自我保健展開詳盡的科學論述。用圖文對照的形式對拔罐各種手法的動作要領和操作方法等內容進行描述,詳細介紹了拔罐療法基礎知識、拔罐療法與經絡腧穴、拔罐保健、內科常見病拔罐療法、外科常見病拔罐療法、骨傷科常見病拔罐療法、婦科常見病拔罐療法、兒科常見病拔罐療法、皮膚科常見病拔罐療法、五官科常見病拔罐療法、泌尿及生殖系統常見病拔罐療法等內容。本書適用于中醫愛好者閱讀,也是基層理療科、康復科醫務人員、保健服務行業的良好參考書。
李戈 ·中醫 ·9.4萬字
為了更好地提升診療指南對臨床的指導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辦公室委托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標準化協會中醫藥標準化分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標準化研究中心,在全面分析中醫各科臨床診療指南實施現狀的基礎上,啟動了編寫出版“中醫臨床診療指南釋義”叢書的工作。其中氣血津液分冊涉及到的中西醫病種單獨成冊。氣血津液相關疾病包括中醫的郁病、消渴、癭病、內傷發熱,以及西醫的肥胖、高脂血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痛風和高尿酸血癥、巨幼細胞貧血、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焦慮癥、抑郁癥、骨質疏松癥,涉及了內分泌、血液病、精神病學等多個臨床學科。作者簡介:唐啟盛,主任醫師,中醫內科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
唐啟盛主編 ·中醫 ·12.7萬字
黎氏運用經方思維靈動,不拘一格,出神入化,然敘案簡略,學習者往往不得要領。本稿盡量在還原醫案真實背景,盡力彰顯黎氏本身經方思想和靈動思維的基礎上,參合個人思想感悟和臨床心得,思辨活躍,縱橫裨闔,一掃亦步亦趨之風,脫離不必要的引經據典,把黎氏以病機和方機對應為依托的經方思想,以及個人學術心得,活潑潑地展現給大家。
張明 ·中醫 ·7.1萬字
該書總結了筆者30年男科臨床實踐經驗與對歷代古籍精讀之心得,全書分為總論、各論和附錄三部分。總論部分包括中醫男科學的概述、男科疾病的常見癥狀、診斷與辨證、體格檢查與輔助檢查、臨床特點、診斷的流程與臨床思維方法、常用的針灸與物理治療方法及操作規范。各論為臨床篇,主要包括常見男科疾病的概述、病因病機、治療、臨證指要與醫經擷萃等。附錄為筆者經驗方、部分經方與主要參考書目。
袁少英 ·中醫 ·16.6萬字
中醫理論認為腎為“后天之本“,現代人應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后天之本呢,本書介紹了腎病的概念、病因病機、常見證候分型及治療的同時,重點論述了傳統中醫保健方法和飲食、運動、心理調護等對健康保健的影響。
李順民主編 ·中醫 ·9萬字
本書教你按時節保養經絡穴位,14條經絡都有合適的保養季節,24節氣養生各有側重,365天365個穴位,一天學習一個穴位,附贈經絡穴位視頻,看視頻,輕松學取穴!
查煒主編 ·中醫 ·7.4萬字
這本書是中醫腫瘤專家王三虎從事抗癌過程的真實、動態記錄。由其弟子跟師記錄病案,抄寫方藥,總結老師辨證用藥規律撰寫而成,動態提供真實病例,全面反映眾多信息,展現當代名醫風采,抒發臨床學習心得。對在臨床工作的醫生和學生有重要的啟示。
王歡 李興國主編 ·中醫 ·11.2萬字
本書系常見病癥古代名家醫案選評叢書之一。本書以不寐病為綱,先對不寐病癥作簡要概述,繼將名家醫案分類歸納,并注明出處,末加"評議"。評議內容客觀準確,且融以作者的心得體會和臨床經驗,著力闡發辨證施治要點,辨異同,明常變,有分析,有歸納,使人一目了然,從中得到啟發。本書體例新穎、內容豐富、評議精當、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提高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
江凌圳 ·中醫 ·7.6萬字
《慎齋遺書》由明代醫家周之干著,系周氏晚年治學心得及其臨證經驗之匯編。全書共十卷,卷一至卷五分載陰陽臟腑、亢害承制、氣運經絡、望色切脈、辨證施治、二十六字元機、用藥權衡、炮制心法、古經解、古方解等醫論,輯錄古今名方90首。卷六至卷十分述寒熱、內傷、虛損等內科雜病及婦人、小兒、五官、外科九十余種疾病的診治心得,間附其驗方、驗案以佐證其說。論說皆宗醫經要旨,旁及元素、東垣諸家之說,并會通其師薛己心法,結合其數十年臨證經驗而予以闡發。本次整理以清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目耕堂刻本為底本。
(明)周之干 ·中醫 ·1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