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楊敬齋針灸全書》又名《秘傳常山敬齋楊先生針灸全書》,陳言著,為明代萬歷年間刊行的一部針灸專著,主要收錄了明中期以前的針灸歌賦名篇,以及針灸處方圖。該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包括周身經穴賦、金針賦、流注指微賦、通玄指要賦、靈光賦、席弘賦、標由賦等。下卷收載了十二經脈歌、十五絡脈歌、禁針穴歌、禁灸穴歌、血忌歌、孫思邈針十三鬼穴歌、長桑君天星秘訣歌、四總穴歌、論子午流注之法、竇文貞公八法流注等歌賦,以及頭、背、頸、膺、腋、腹等部位腧穴名稱圖譜。
(明)陳言著 曾芳等校注 ·中醫 ·5.1萬字
本書為廣安門醫院博士生導師何慶勇的第三本書《經方傳承實錄》,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上篇為何慶勇及其碩士、博士、徒弟運用《傷寒論》《金匱要略》方劑治療臨床疑難病的醫案實錄,下篇為作者的學生介紹運用甘草干姜湯、茯苓杏仁甘草湯、黃土湯等經方的臨床經驗。
何慶勇主編 ·中醫 ·12.6萬字
本書精選《醫學衷中參西錄》臨證用單味藥或復方中單味藥劑量每天超過一兩的醫案進行分類編排。以劑量為綱,病癥為目,按單味藥名排序,后附醫案及作者點評。本書綱目清楚,重點突出,為臨床應用重劑辨治疑難病癥提供借鑒或啟示。
李成文 ·中醫 ·16.9萬字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白話解讀《藥性賦》,同時介紹藥物的出處、來源、用法、用量及藥物的古今應用等。本書的最大特色是著重介紹在中醫藥學發展史上,不同歷史時期的醫藥學家對同一味中藥的認識和理解,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對中藥做更周詳的介紹,從而讓讀者有更全面的認識。
劉衡等主編 ·中醫 ·17萬字
《扶陽論壇4》為第四屆扶陽論壇專家演講稿等相關內容進行整理策劃組稿的一部著作。本書延續了《扶陽論壇》的“完全現場實錄”的鮮明特色,讓無暇參會的廣大中醫同仁、中醫愛好者也能夠感受完整、真實的“實錄現場”。扶陽學派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首批64個學術流派之一,具有鮮明的學術特色。中華中醫藥學會先后打造了“扶陽論壇”“國際扶陽醫學大會”等品牌活動,開展扶陽基地建設,發掘培育扶陽醫學人才,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扶陽醫學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盧崇漢主編 ·中醫 ·16.7萬字
本書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1、王禹增及傳承工作室成員的醫案這些醫案是我們平時工作中對臨床經驗的記錄,有成功的、有失敗的,能給同行以借鑒;在總結中、在交流中也促使我們不斷學習,提高我們的學術水平。2、醫話及心得體會把我們這些年來的所學、所想的點滴感悟、體會寫出來,供后來人在學習中參考,讓他們少走彎路。3、有代表性的的論文論述集錦把這些年我們發表的論文等文獻做一梳理,找出有代表性的論文和論述,也包括我們當初很幼稚的見解,一并呈現給大家,共同見證我們成長的歷程。
王禹增 侯巖珂主編 ·中醫 ·11.2萬字
很多人在出現眼睛不舒服時,會選擇自己去藥店購買滴眼液使用。到底應該怎樣選購滴眼液?什么時候應該去醫院就診?怎樣使用滴眼液才能發揮療效?本書將為讀者逐一解答這些問題,詳細介紹滴眼液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想,結膜炎、白內障等常見眼科疾病的用藥等知識。
趙家良 ·中醫 ·10.7萬字
醫不在名,有效則中。這是一位長年工作在鄉村衛生室的醫生平時所記錄的經方案例故事,沒有過多的理論闡述,更沒有什么花哨的噱頭、點綴,質樸真實,鮮活生動,干貨滿滿,別開生面,讀后讓人耳目一新,獲益匪淺,不得不由衷地欽佩,為這位鄉村醫生的智慧和堅守點贊!為中醫經方的療效喝彩!第二輯依然保持了第一輯風格,全都是近兩年作者的真實案例,簡明質樸,鮮活生動。
王彥權 ·中醫 ·7.2萬字
本書以最新版教材為底本,結合作者多年教學經驗,著重提煉中藥學重要知識點,包括教學重點及常見考點,同時配合圖表解,便于記憶。書中加黑內容為中藥學考點、重點,要求深入學習掌握。本書旨在為中醫初學者提供一條快速入門之捷徑。
劉洋 謝偉 ·中醫 ·9.2萬字
本書為科普圖書,隨著篩查技術的進步,社會越來越關注出生缺陷的預防及干預,本書即為熱點話題。目前市場上出生缺陷方面的圖書主要為專業學術書籍,不適合普通大眾。本書編寫團隊為八一兒童醫院優秀的臨床醫生,將科普與科學相結合,保證內容權威、實用。本書采用問答形式,選取500個百姓最為關心的有關出生缺陷的問題,對出生缺陷基本常識,可能誘發因素及孕前、產前、產后三級預防干預措施等相關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內容新穎,科學實用,指導性強。
王艷 朱麗娜 ·中醫 ·7.3萬字
內容上:將國醫大師梅國強教授研究或指導研究的《傷寒論》相關理論與實驗研究成果,進行全面整理,以體現其對《傷寒論》相關理論的全面、深入研究,和部分獨特的學術觀點;對經方和部分經驗方的實驗研究,以指導其在臨床中的應用;對部分經典證候模型的建立,對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的研究有指導作用;對中醫證候及證候間轉變的研究,對《傷寒論》的理論研究有指導作用。形式上:用系統的理論與實驗研究,輔助《傷寒論》的學習、理解與思考,促進相關實驗研究的開展,證實證候間的轉化,可幫助提升理論水平和科研思維的建立,是梅教授精研傷寒的體現與傳承。
劉松林 梅杰主編 ·中醫 ·18.4萬字
本書擷取50余則最具代表性的臨床案例,以師生問答形式,結合中醫臨床基本知識及筆者臨床經驗,詳細敘述診治肝病的經過,包括如何辨證,如何遣方用藥,如何告知患者配合治療等,讓讀者在一問一答中學得治療疾病的知識。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不僅敘述了臨證所見患者疾病過程的表現,更是一個醫家辨證論治、臨診心悟的記錄,是中醫理、法、方、藥綜合應用的具體反映。近代精通醫學的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曾說:“中醫之成績,醫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經驗心得,醫案最有線索可尋。循此專研,事半功倍。”本書《一問一得錄:跟名中醫學治糖尿病》,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糖尿病論治,第二部分為糖尿病并發癥,第三部分為糖尿病的自我調攝。本書釆用西醫學的病名,根據中醫辨證論治思路,結合名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臨證醫案,并選用部分名家醫案,分析闡釋名中醫辨證施治的方法,尤其將其學術經驗在醫案中以問答的形式加以體現。通過對名家醫案的學習,目的是使讀者從中受到啟迪,開拓診療思路,提高臨床辨證論治的技能。本書文字易于理解,內容便于師法,閱讀本書的中醫師能夠從這些糖尿病醫案的臨證方法與經驗中獲得心悟和借鑒。
沈元良 壽越敏編著 ·中醫 ·14.6萬字
全書六卷,立溫病證治法238條,并于諸條之下自注自辨。卷首“原病篇”,引《內經》原文并加以詮釋闡發,以原溫病之始;卷一至卷三將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等四時溫病證治分錄于上、中、下三焦篇;卷四為雜說;卷五為解產難;卷六為解兒男。
(清)吳瑭著 宋詠梅 臧守虎校注 ·中醫 ·15萬字
《食鑒本草》,明代寧源撰,成書于嘉靖年間。全書共二卷,分為獸部、禽部、蟲部、果品、米谷、瓜菜,共收載食物藥252種。每種食物均錄載歷代文獻所述之性味、有毒無毒、功效、七情、附方、禁忌等內容,部分還有作者新增的內容。本次整理以明萬歷二十年文會堂胡文煥校刻本為底本。
(明)寧源 ·中醫 ·3.1萬字
選擇66個最為重要、最為常用的穴位,重點介紹它們的養生保健作用(結合歷史故事和現代臨床實例)、多種簡易取穴方法以及操作方法,讓廣大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作者簡介:王啟才。1947年4月生,湖北省南漳縣人,漢族。1969年畢業于湖北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專業。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秘書長。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科普作品300多篇,新世紀國家規劃教材《針灸治療學》主編,主編和參編著作60余部。代表作:《王啟才新針灸學》《針灸解惑》《二級經絡學》《針灸醫學寶典》等
王啟才 鄭崇勇 侯獻兵 韓善明 ·中醫 ·15.8萬字
《外科明隱集》為清末醫家何景才所撰。書名“明隱集”,意在發明古賢隱而未發者,反映了作者不囿于已有認識的探索創新精神。全書共6卷,含外科諸證病因方治等4卷,后附醫案2卷。記載了何氏外科臨床三十余載的寶貴經驗及心得體會,提出了不少新穎獨特的學術見解與治療方法,如倡用辛溫發散,反對濫用苦寒降瀉,極富現實指導意義。本次整理以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北京琉璃廠文光樓福善堂刻本為底本。
(清)何景才 ·中醫 ·9.9萬字
《兒科醒》系清代醫家芝嶼樵客所撰,其姓名不詳,據書中內容線索,當為清代中期在江南揚州一帶行醫的醫家,尤擅兒科。受業于華陽山人,承師意撰《兒科醒》十二卷,成書年代不詳。華陽山人為之作序,賜福題金縷曲。書名之意在于告誡習幼醫者應扼兒科之要領,常醒而不惑。本次整理,以清嘉慶18年(1813)刻本(卷一至卷九)和清嘉慶甘棠博愛堂刻本(序及卷十至卷十二)為底本,以上海千頃堂書局刻本和珍本醫書集成本為參校本,以《內經》為他校本。希冀為中國古醫籍整理工作做出新的貢獻。
(清)芝嶼樵客撰 趙瓊 和中浚 林英校注 ·中醫 ·3.9萬字
本書是根據宋兆友教授五十五年的臨床經驗,由其學生和團隊共同整理而編著的一本皮膚病專著。全書共分三篇:第一篇,常用治療技術(共7章,89項);第二篇,最新研究報告(共5章,174項);第三篇,證治專題講座(共12章)。本書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中西結合為方法,內容翔實,簡明實用。可供皮膚科醫生、美容科醫生、全科醫生、醫學院校師生等醫務工作者學習參考,也可供科研單位、醫療器械、藥品或化妝品生產單位等參閱研討。
宋兆友 宋寧靜 ·中醫 ·8.5萬字
本書是以任之堂講課提綱為寫作藍本,以中醫學子在任之堂求學過程中的疑難問題作為重點敘述,把“由脈把出病機,由病機寫出治法,由治法處方選藥”這一系列完整辨證過程奉獻給讀者。并在聽課筆錄手稿和錄音整理的基礎上予以編排潤色,故寫作風格是原汁原味的講課形式。本書理論與案例相結合,語言白話,通俗易懂,適合中醫初學者、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
王蔣 宛金編著 ·中醫 ·19.6萬字
《金匱要略》系漢末張仲景所著,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中醫經典著作,為歷代學習、研究中醫學的必讀書之一。全書共25篇,介紹了40余種疾病,計260多首方劑。第1篇是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為本書總論;第2~17篇論述內科雜病的辨證論治;第18篇論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氣、蛔蟲等病的論治;第20~22篇論婦人妊娠、產后和雜病;還有雜療和食物禁忌等3篇。為了便于讀者學習,本書設有介紹《金匱要略》沿革、基本內容與編寫體例以及學習方法的“導讀”。
(漢)張仲景撰 何任 何若蘋整理 ·中醫 ·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