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望診是中醫診斷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望診中因舌象反映內臟病變較為準確,因而形成了中醫特色診法之一舌診。本書結合《中醫診斷學》本科規劃教材內容,從整體望診、局部望診、望舌等方面,對望診與舌診的內容及所主病證進行了詳細介紹。同時編者團隊從多年的臨床診療和研究資料中精選了300余幅具有典型特征的望診和舌診照片,以及一批真實舌診病例,方便讀者直觀地學習運用望診、舌診的基本技能。本書可作為中醫初學者、臨床中醫師及中醫愛好者學習望診、舌診知識的參考用書。
劉文蘭 ·基礎醫學 ·3.5萬字
《本草綱目》所述內容實用,涉及知識廣博,不僅對中國古人的飲食養療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且對現代醫學、現代飲食學、現代養生學、現代保健品的開發,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因此,本書在參考了多種版本的《本草綱目》基礎上,以面向大眾、經濟實用為目的,以盡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為前提,并適當地刪去了一些怪異難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學性的醫方,以利于讀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飲食養療的知識,以便讀者更好地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參照學習運用,真正獲得保健養生的幸福生活。
李時珍 ·中醫 ·5.5萬字
《減肥瘦身怎么吃》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楊毅玲教授主編,在簡要介紹減肥成因、誤區、方法和飲食原則基礎上,從中醫學和營養學角度,收錄了豐富的減肥食材、減肥中草藥、減肥飲品、減肥代餐和減肥零食,全面涵蓋了各類減肥飲食品類。術后還附入減肥的簡易運動方法。本書素材豐富,科學準確,可供上班族及相關肥胖患者查閱參考。
楊毅玲主編 ·中醫 ·7.8萬字
本書收集整理常用中成藥700余種,按藥物的主要作用分類編排,介紹了每種中成藥的藥物組成、劑型、規格、用法用量、功用主治和注意事項等內容。本書所載藥品種多、信息量大、闡述簡明、實用性強,可以滿足各級醫務人員和中成藥研制人員閱讀參考的不同需求,更可供城鄉家庭和中醫藥愛好者作為生活實用書籍閱讀參考,為他們提供一本方便查閱的實用工具書。
詹錦岳 ·中醫 ·16萬字
本書以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為藍本,將《中藥學》教材中的考點與難點濃縮,運用圖表結構歸納中藥的藥性、功效與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內容,形象直觀、便于理解記憶,同時配以速記歌訣以幫助記憶。本書重點突出,簡潔明了,易學易記,適用于中醫藥高等院校學生、醫師資格考試備考人員及中醫藥愛好者學習使用。
張艷 劉西建 于華蕓 ·藥學 ·1萬字
本書教你按時節保養經絡穴位,14條經絡都有合適的保養季節,24節氣養生各有側重,365天365個穴位,一天學習一個穴位,附贈經絡穴位視頻,看視頻,輕松學取穴!
查煒主編 ·中醫 ·7.4萬字
《西醫答疑解惑》內容主要包括:沒病也要體檢嗎——健康檢查10項內容,健康檢查不是萬能的——抽血不能檢出所有的癌癥,流感不是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治療,多吃維生素C可防治感冒嗎——治療感冒的10個小方法,感冒了不宜喝茶和咖啡嗎——茶和咖啡能緩解感胃癥狀,嗓子痛差點要了命——危重病癥急性會厭炎等等。
周密妹主編 ·臨床理論 ·15.3萬字
本書分為產前護理、產后護理以及婦科疾病護理、手術室護理四個章節。
涂紅星 胡珍主編 ·婦產科學 ·16.3萬字
本書基于《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黃元御醫書十三種》《醫學求是》等醫學經典,將其中的精華通過氣化理論進行講解,并應用于臨床實踐。適合中醫藥院校師生、中醫師、對中醫感興趣且對中醫有一定認識的人士閱讀參考。
樊學鴻 金蘚 ·中醫 ·6.3萬字
本書系統地討論了醫學影像處理涉及的主要算法。較為基礎的有醫學影像的形態學分析、濾波、增強與恢復,較為常用的包括醫學影像的邊緣提取與圖像分割、配準、形態學處理等,相對艱深的則包括平行束、扇束、錐束掃描圖像重建,最后討論了醫學影像專用的DICOM格式與PACS。
黃力宇 趙靜 李超編著 ·臨床理論 ·19.8萬字
共分兩章,第一部分介紹脈學起源、形成、脈名與脈象的分類、分部診法、診脈方法及注意事項、特殊脈象的臨床意義等;第二部分重點介紹各種脈的脈象歌、主病歌以及脈象闡釋、相類脈、脈象主證等,內容淺顯,易于背誦和記憶,書中博引《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以及諸醫家脈學專著之精辟論述,詳加注釋,作為登堂入室之階梯,對于有志學習中醫之士不無裨益。
肖進順 ·中醫 ·8.4萬字
當你拿到化驗單時,你是否會為無法看懂那些印滿英文字母和數字的化驗結果而苦惱呢?本書以問答形式對常見化驗結果進行了解讀,讓讀者輕松讀懂化驗單。為方便讀者查閱,本書根據器官和疾病不同,將所有檢測項目分類匯編,每個檢測指標下都對該檢測指標的概念、正常參考值、結果異常的臨床意義以及接受檢測的注意事項等做了詳細介紹。本書適合一般讀者閱讀,也可作為社區醫生及社區健康宣教的讀本以及基層檢驗醫師培訓用書。
張曼 ·臨床理論 ·11.3萬字
本次修訂全國高等學校醫藥學成人學歷教育臨床醫學專業(專科)教材13種。本套教材將采用涵蓋紙質教材、數字資源、平臺功能融為一體的“融合教材”編寫模式,堅持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應性,同時注重內容安排合理,深淺適宜,適應成人學歷教育教學的需求。注重遵循醫藥學成人學歷教育教學規律,體現醫藥學成人學歷教育的特點。在繼承和發揚上一版教材基本精神的同時,旨在提高全國高等學校醫藥學成人學歷教育教材的實用性,使更多的醫療工作人員從中受益。
張雨生 金昌洙 ·醫藥教材 ·15.5萬字
北醫三院重癥醫學科專家、生命守護者薄世寧醫生重磅新作,一部生命關懷之書。20多年ICU一線親歷,19個生死徘徊的真實故事。被丈夫放棄的妻子、喚醒孩子的母親、想要回家的老人……他們經歷病痛,卻未曾放棄好好活著。這些故事中有面對疾病的逃避與抗爭,有親人的不舍和愧疚,還有危難時人性的幽暗與光輝。作者以醫學科普和人文敘事雙重視角,還原ICU真實緊急的救治過程,科普危重癥醫學常識,探討當我們面臨疾病沖擊時,如何做好生死攸關的關鍵決策:省錢還是保命、放棄還是堅守、如何做最優決策、如何建立醫患信任等。這本書不僅是一位醫生的人文思考和人生體悟,更是讓大家重新認識事關生死的困境與危機,并從中尋求更好的應對方式。
薄世寧 ·綜合 ·19.4萬字
本書為《董氏針灸注疏》的修訂版,第1版于2011年出版,重印7次,發行18000冊左右。本次修訂,刪去第一版部分繁瑣考證的內容,增加了包括董氏針灸發明人董景昌和作者本人在內的百余則臨證驗案,如“針灸穴位及醫案(陳渡人原著,王全民重編)”和“脈法與針灸的不傳之秘”等章節,提高了本書的實用性。
劉毅 ·中醫 ·17.2萬字
一個病癥的背后,有很多的可能,面對復雜的病情,醫生需要“按圖索驥”,對癥下藥。每一次急診救治都是一場對疾病種類的邏輯推理。重癥醫學科中的診療過程,有時可以上演一場關乎生命的“大反轉”……本書以故事形式,講述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疑難癥狀,以及醫生如何像偵探一樣,從疑惑不解到抽絲剝繭,綜合種種原因,ZUI終得出確診結果與背后邏輯。對確診過程中關鍵癥狀的發現、緊急狀態下的醫療處置及其如何改變了醫生的醫學認知,或改變了患者的人生命運,進行了細致而發人深省的描寫。
李文豐 ·醫技學 ·14萬字
黃帝內針(簡稱內針)是源自《內經》的針法,其傳承綿密久遠,至真海楊師,始公之于眾。內針之法不離陰陽,其理則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針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靈樞·九針十二原》之易用難忘,其效則每能如撥刺、如雪污、如決閉、如解結。時下,多以療效評品醫學,黃帝內針之問世,當能為中醫展現其鮮活的生命。作者簡介:劉力紅,廣西首位中醫博士,現任廣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師,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醫傳統經典方劑治療疑難病癥。著有專著《思考中醫》、《開啟中醫之門》及學術論文30余篇。
楊真海 劉力紅 ·中醫 ·6.6萬字
脈診是中醫診斷方法的重要特色診法。本書通過直觀的脈象圖示方法反映現代中醫脈診學,便于讀者從客觀的視覺角度理解中醫脈診。書中主要介紹脈診的原理和方法、脈診儀的發展以及脈象圖的標準化;平脈的特點、生理變異及脈象圖特征,常見病脈脈象圖及意義,常見相兼脈脈象圖及其病證,危重病脈脈象圖;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糖尿病等常見疾病的脈象圖;心與小腸病證、肺與大腸病證、脾與胃病證、肝與膽病證、腎與膀胱病證等常見證候的脈象圖以及不同中醫體質人群的脈象圖。本書通俗易懂,圖文并茂,附圖160余幅。可供中青年醫師、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研究生、進修生及中醫愛好者參考閱讀。
彭清華 謝夢洲主編 ·中醫 ·9萬字
《人體解剖學實用歌訣(第4版)》是以規劃教材《正常人體解剖學》為藍本,共收納歌訣281首,并附以必要的注釋和126幅黑白線條圖,涵蓋了教材中的精要內容;突出人體解剖學重要的基礎知識和針對記憶的難點;所用的解剖學名詞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為準。
曹乃洛 ·外科學 ·8.6萬字
張其成教授,哲學博士,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人文學教授,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博士生導師,重點學科中醫文化學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中醫人文學學科帶頭人。張其成教授是中醫哲學學科、中醫文化學學科奠基人之一,有較大學術影響。目前擔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委員會理事長、中國哲學史學會中醫哲學分會副會長、國際易學聯合會副會長、中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
張其成 ·中醫 ·1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