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鑒秋月:米芾的藝術史微觀敘事
中國藝術史的兩大敘事體例于唐宋時臻于成熟:一是借用正史體例的藝術通史,二是傳衍稗史志怪的私人藝術筆記。由于宋代及以后,以個人見聞、微觀敘事見長的藝術筆記,無論是數量,還是學術影響力,都遠超體現宏大歷史敘事意識的藝術通史。因此,通過著述家及其文本案例,追問藝術史微觀敘事勃興的現象、緣由與價值,就是重審傳統藝術史學的一個重要角度。作為著述家,米芾既參與過官方藝術通史的編撰,也因其自由、多變而具創見的五本筆記聞名于史。通過對其生平及著述的考察,米芾在宋前藝術著述的基礎上,思考藝術著述的寫作體例和藝術史論研究中的敘事對象問題,放棄了以朝代為類目、以藝術家為中心的宏觀“敘史”品評體例,逐漸建構起以藝術作品為中心的微觀“敘事”模式。
·16.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