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八卷,介紹了蒙古族、達斡爾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錫伯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9.7萬字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七卷,介紹了滿族、鄂溫克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5.4萬字
本書基于我們重大社會問題和緊迫需求的關于傳統村落中工匠文化的綜合性專題研究。因“一帶一路”傳統村落創新性建設策略研究的激發及對研究過程中細化問題的反思,是對當前“美麗鄉村”戰略、傳統村落保護、工匠精神與工匠文化傳承、中華文化復興四個社會熱點之間共通性的思考。本書以田野考察和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分析、總結、整理、反思為基礎,以設計生態學為知道,以對傳統村落中工匠文化問題的反思為起點,梳理傳統村落中工匠文化的生存現狀,分析傳統村落工匠文化的困境,探討困境隱藏的危機,挖掘造成困境的深層原因,基于傳統村落的“美麗鄉村”建設構建工匠文化的創化策略,為構建“美麗鄉村”戰略智庫服務。
叢志強 ·民間藝術 ·5.9萬字
平陽木版年畫起源于古代山西河東路的平陽府,肇始自唐宋,盛于金元,以粗獷奔放、構圖簡潔、設色獨特、線條流暢、刀法古樸見長。經過明代的廣泛發展,至明末清初達到極盛,畫店、紙局遍布臨汾、新絳、洪洞、曲沃、稷山、河津、襄汾、霍州、芮城、解州、蒲州等城鎮農村,產品更是遠銷華北、西北、內蒙古以及東北等地。平陽木版年畫的題材內容多為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美人娃娃、花鳥走獸、神鬼仙佛等,并隨著年節時令和民情風俗而演變,是平陽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我國民間美術史上光彩奪目的華章。
張惠玲 ·民間藝術 ·5.6萬字
本書作者常勝利,生于北京,在北京生活70多年,是老北京的民間藝術文化的活字典。在本書中描述了老北京天橋藝術、鄉土戲、皮影戲、走堂會等等。還講述了一些老藝術家的生平,字里行間都傳達了作者對北京民間藝術的深深熱愛。
常勝利 ·民間藝術 ·4.6萬字
《聞喜花饃》,從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言起,追溯千年的傳承與變遷,描繪明清時期的輝煌,細膩地講述了聞喜花饃精湛的制作工藝和特色,記錄聞喜花饃在社會生活中的多元屬性的同時,更深入挖掘河東地域文化對其品質的獨特影響及其在聞喜社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書中引入大量與花饃相關的典故和史實,展現了獨屬于河東文化的特質和底蘊。可以說,本書是關于聞喜花饃文化的寶典,也是獨具煙火氣的河東人文畫卷,展現出非遺保護發展視野下勃勃生機的現代氣象。
吳白瑩 李莉 ·民間藝術 ·4.7萬字
蔚縣剪紙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蔚縣人民的偉大創造和貢獻,其核心技藝是刻制和染色,窗花是其“老名”。本書詳細解析了蔚縣剪紙的起源以及蔚縣剪紙起源過程中代表人物的藝術成就,解讀了蔚縣剪紙早期的珍稀遺存,論述了蔚縣剪紙的內涵和發展等內容。具體包括:蔚縣剪紙的文獻摘錄、什么是蔚縣剪紙、對蔚縣剪紙遺存的記述、蔚縣剪紙工具的來龍去脈、王老賞剪紙的藝術成就等。因而,本書在蔚縣剪紙的挖掘與發現、整理與保護、傳播與弘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
賀寶貴 郝志熹編著 ·民間藝術 ·10.9萬字
本書介紹了青田石雕的的歷史、雕刻材料、雕刻工序和傳承等相關內容。
潘海賓 ·民間藝術 ·9162字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一卷,介紹了拉祜族、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9.1萬字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五卷,介紹了毛南族、壯族、土家族、苗族、畬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7.5萬字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六卷,介紹了藏族、土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7.6萬字
本書是雷達全集第一卷,是民間藝術論集,分為采風散記、秦聲史錄、論陜西方言、論韓城民藝、論民間故事、論民間歌曲、論民間舞蹈、論民族樂器、論西安鼓樂、論民間美術等等關于民間藝術內容的文論集。該書的出版,對保存和闡釋秦地民間文化的精神有積極意義。
雷達 ·民間藝術 ·33萬字
本書采用圖文并茂形式,從中國木偶藝術開篇,生動形象地探索了中國木偶的起源、種類、分布,分地域講述了北京的宮廷木偶戲,泉州提戲“四美班”,以及四川、臺灣等地的藝人傳奇;繼而,將世界各地的木偶藝術,按照流傳和分布,對俄羅斯、日本、印度、越南、捷克等多個地區,逐一進行了展示;并結合中外木偶文化交流活動,闡釋了世界文化的融合發展。
常勝利編著 ·民間藝術 ·4.1萬字
《長嘴壺茶藝——傳承與創新》主要從五個方面展開介紹,分別為長嘴壺茶藝溯源、長嘴壺茶藝的基本訓練、36式長嘴壺茶藝、長嘴壺茶藝健身七部曲、長嘴壺茶藝的傳承與創新。此五章環環緊扣,循序漸進,既講原理更重實操,讀者容易讀懂,易于操作。本書適合熱愛長嘴壺茶藝人士閱讀,也可作為社區推廣長嘴壺茶藝的宣傳讀本和培訓教材,還可作為專家學者研究長嘴壺茶藝的參考資料,并可作為大中專院校師生的教學用書。
廖大松 周曉紅 ·民間藝術 ·1.7萬字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三卷,介紹了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7.3萬字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四卷,介紹了侗族、彝族、白族、納西族、水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4.4萬字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二卷,介紹了藏族、羌族、彝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6.7萬字
高蹺走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山西傳統舞蹈,這一民間舞蹈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諧,可以說是山西乃至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高蹺走獸》采用田野調查與歷史資料相結合的形式,記錄了國家非遺文化高蹺走獸的形成發展歷程,講述了高蹺走獸的文化價值和保護傳承困境。本書在不失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前提下兼具了它的可讀性,讓讀者對高蹺走獸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李筠霞 ·民間藝術 ·5.6萬字
澄泥硯制作工藝歷史悠久,源于秦漢,興于唐宋,明代達至頂峰。清初,由于市場等因素的影響,澄泥硯制作技藝漸趨沉寂。1986年開始,藺永茂、藺濤父子著手恢復澄泥硯制作技藝的工作,并于1991年使這一傳統技藝重現人間。《澄泥硯制作技藝》從新絳獨特的地域文化入手,以非遺保護發展的視角,走進絳州,梳理澄泥硯的前世今生,細述恢復傳統技藝的艱辛的同時,隨三代傳承人的足跡,觀察現代社會背景下非遺保護發展的路徑,進而思索澄泥硯制作技藝的未來發展之路。
高忠嚴 史曉凱 藺霄麟 ·民間藝術 ·7.2萬字
本書從我國民間藝術的認知和內涵講起,對剪紙、印染、風箏、竹編、臉譜、皮影、年畫、曲藝、民間元素的現代表達、民間音樂、民間舞蹈、贛劇等典型的民間藝術形式,從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展現到制作技藝的分析、表演和傳承,立體地展現了中國民間藝術的傳統和現狀。本書不僅體現出我國民間藝術強大的生命力和鮮明的特色,也對民間藝術原始資料收集與整理有一定指導意義。本書適合高等院校藝術與設計相關專業師生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對民間藝術感興趣的讀者學習參考。
邱璟 王昕霞 彭迪云 李民主編 ·民間藝術 ·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