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世界名畫·中國名畫》中近200幅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史學價值、文化價值、鑒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傳世名畫,代表了中外繪畫的最高成就。400多幅精美插圖精彩展示名畫的原貌,營造出一個彩色的、立體的、極具藝術魅力的閱讀空間,使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座流動的名畫博物館,開始一段愉快的讀書之旅。科學簡明的體例、豐富精美的圖片和藝術設計等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合,為讀者打造一場彰顯文化底蘊的藝術盛宴,在輕松的閱讀中豐富知識儲備,提升人文修養。
青木 ·收藏 ·32.6萬字
★攝影家阮義忠的三堂創作課;★攝影改變他,他改變世界;★“啟蒙者與拓荒者”寫給青年攝影人的創作秘籍;★收錄百余幅經典攝影作品,藝術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盛宴。2020年,七十歲的阮義忠先生站在人生新的起跑點上。像一臺永動機,仍然不斷進取。位于故鄉宜蘭的“阮義忠臺灣故事館”定期以對話形式展覽名家攝影作品,兩年一度的“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不斷發掘有潛質的攝影家。而《阮義忠談藝錄》中,有足以填補藝術史空白的書信訪談,有成書于二十多年前的真摯探討,這一套“不止于攝影”的多維度藝術手冊,跨越了攝影、建筑、繪畫、音樂等領域,把這一切都融合在一起,提供一種富于人文情懷的看世界的方法:把外界和自身經歷相互點亮,變成屬于自己的烙印。三本書從不同角度切入,跨越攝影、繪畫、音樂、建筑等眾多領域,讓讀者走近攝影作品背后的阮義忠,感受生活美學、文字的溫度和字里行間的人文情懷。書中收錄百余幅經典攝影作品,每一幀圖片都經過精修,清晰度和層次感都有極大改善,是一場藝術愛好者不可錯過的視覺盛宴。
阮義忠 ·攝影 ·32.5萬字
塔魯斯金在現當代影響最大的音樂史學家之一。他的《牛津西方音樂史》六卷本更是其集大成之作,是一套權威性的西方音樂史。本書稿是國內學者通過對《牛津西方音樂史》研讀,就其中的史學觀念及研究方法進行的探討、學習。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第一部分:關于他;第二部分:從中世紀至十九世紀;第三部分:二十世紀。相信在閱讀本書稿后,大家一定會對塔魯斯金的《牛津西方音樂史》六卷本有更深入的了解。
楊燕迪主編 ·藝術理論 ·32.4萬字
本書為電影研究類書籍,分為十一章,包括新力量導演的歷史脈絡與群體圖譜、新力量導演的生態與生存、當前中國文化癥候與新力量導演創作等內容,主要分析新力量導演的現狀與發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參考價值。新力量導演的發展前途無量。
陳旭光等 ·媒體藝術 ·32.2萬字
本套書是湛廬文化重磅推出的“新核心素養”系列圖書之一。“新核心素養”系列致力于推廣通識閱讀,擴展讀者知識廣度,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涵蓋哲學、心理學、法律、藝術、物理學、生物科技等諸多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讀本。
(加)查爾斯·塔利亞費羅 (英)朱利安·約翰遜等 ·藝術理論 ·32.2萬字
本書是以中國西南地區儺戲文化為專題的論文集,以多維視野切入,成果整體上形成梳理、開拓、創新的風格體系。“梳理”主要針對前期的研究成果。如吳電雷對三十年(1983-2013)貴州地戲研究情況進行梳理;庹修明《貴州儺戲文化》厘清貴州民間儺戲系統兩個系列,三個層次的分類;劉懷堂考察近十年(1999-2008)儺研究現狀,指出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開拓”,指較以前的研究在學科領域具有較強的開拓性。陳玉平從象征人類學的角度解析土家族儺壇正戲表演的各個環節和角色所體現的象征意涵;劉懷堂在“儺戲學”視野下對“儺戲(狹義的)”與“戲儺”進行了界說與區分;龔德全從美學視角分析了貴州省各種類型儺戲多層面的審美特點;吳電雷從戲劇形態學的角度把陽戲劃分為“以戲附儀、儀戲結合、隱儀顯戲”三種形態等。“創新”,指學者們的學術視角和觀點具有較豐富的創新性。如吳電雷論斷:“陽戲是儺戲的一個品種,它們之間是種屬關系”“西南地區陽戲‘源’于中原,‘流’于西南,輾轉江南地區”“陽戲‘三圣’是陽戲類型的標志”;劉懷堂在論文中提出“貴州地戲不是軍儺”,論點震耳發聵。
吳電雷 庹修明等 ·舞蹈 ·32.1萬字
《偉大的電影2》中收錄的100篇影評,是100部被作者形容為“沒得看,就會死”的電影,其中一些與偉大的名字相伴——羅伯特·布列松、希區柯克、伍迪·艾倫、戈達爾、斯皮爾伯格;另一些,人們通常不會將其與“偉大”聯系起來,甚至會排斥。正如伊伯特所強調的,“我們基于不同的理由去看不同的電影,而電影的偉大體現在各種不同的形式之中。”因此,《偉大的電影2》里既有《大白鯊》《奪寶奇兵》等被認為“太過流行的”,也有《落難見真情》《男人的爭斗》等“標榜娛樂的”,還有《厄舍古廈的倒塌》《史楚錫流浪記》等“過于晦澀難懂的”。偉大的電影是一份清單,而非榜單,記錄那些維護藝術之價值的電影。
(美)羅杰·伊伯特 ·媒體藝術 ·31.7萬字
《電影藝術觀念》是一部全面闡述世界電影藝術觀念的著作,其顯著特色在于將權威的電影學術理論與生動的電影藝術創作結合在一起,將清晰的電影歷史脈絡與鮮明的電影藝術家個性結合在一起,將獨特的電影藝術表達與多元的國際社會文化及哲學美學背景結合在一起,打通學術性與實踐性之間的壁壘,形成一種深入淺出、雅俗共賞的寫作風格,讓讀者在輕松閱讀之中汲取電影藝術素養。《電影藝術觀念》是一部電影藝術理論著作(涉及好萊塢經典敘事體系、蒙太奇、長鏡頭、現代及后現代電影觀念),又不乏對電影藝術家進行的創作個案研究(涉及格里菲斯、愛森斯坦、奧森·威爾斯、戈達爾、伯格曼和科波拉等電影藝術大師),它還可以被當作一本風格獨特的世界電影史(涉及類型電影、先鋒派、紀錄電影、新現實主義、“新浪潮”、新好萊塢和獨立電影等重要流派)。
游飛 ·戲劇藝術 ·31.5萬字
《樂府集成》是一部中世紀最具權威的阿拉伯音樂史巨著,由中世紀著名學者艾布?法拉吉?伊斯法罕尼用近50年時間搜集、匯編成冊,共20卷。內容以阿拔斯王朝初期著名音樂家伊卜拉欣?穆綏里編輯的《百聲》(百首歌曲)為基礎,廣泛搜集自蒙昧時代起至10世紀阿拉伯歷朝歷代的詩詞歌賦匯編而成。對每首名詩名歌的作者、曲者和演唱者的生平事跡、生活軼事以及其表達內容、創作背景、流傳過程,甚至曲牌名稱、調式特點、配樂形式等都一一做了介紹,并穿插以征戰故事、宮廷趣聞、愛情傳說、語錄名言等。全書以大量篇幅描繪了阿拉伯人和早期穆斯林社會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宗教和風俗習慣,是研究阿拉伯中世紀社會生活、文學藝術和民俗民情的珍貴文獻,為歷代文史學家重視和推崇。
(阿拉伯)艾布·法拉吉·伊斯法罕尼 ·音樂 ·31.4萬字
像黑色電影中的私家偵探一般,詹姆斯·納雷摩爾抽絲剝繭,深挖數十部經典影片,包括經典之作《雙重賠償》《馬耳他之鷹》《第三個人》《來自過去》,“新黑色電影”《唐人街》《低俗小說》《藍衣魔鬼》,以及21世紀的黑色電影《穆赫蘭道》《罪惡之城》《殺戮賭場》等,指出了進入黑色電影的七個路徑——概念生成、時代背景、審查制度、成本預算、美學風格、黑暗隱喻、新黑色電影。《黑色電影》提供了對黑色電影的原創性研究方法,既生動又廣博,同時還有大量的影片信息和對數十部影片的評論,揭示出電影與文學、歷史和觀念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具有啟發意義。
(美)詹姆斯·納雷摩爾 ·媒體藝術 ·31.3萬字
本書針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紡織服裝院校的教學要求,以全新的視野并采用大量的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的實例及案例分析,按照項目教學法的模式編寫,其結構具有項目引導、任務驅動、實戰實現的特點;其內容具有簡明性、實用性、操作性的特點。符合“深入淺出,簡明扼要,便于操作”的教學要求,其中,理論知識的選取以“必須、夠用、適用”為依據。
方勇 ·設計 ·31.2萬字
本書通過漢畫像藝術,來探討漢代民俗生活的世俗畫卷,看看二千年前的中國人是如何生活、生產、交往、娛樂、飲食的,以此來探討漢代人對宇宙、時空、生死、神鬼、仙妖等的民俗觀念。
朱存明等 ·民間藝術 ·31.2萬字
《電視藝術學》試圖運用各種理論視角對電視藝術的內部與外部做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打量和審視,力求對電視藝術這一基礎學科進行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完善與重構。建構我國的電視藝術基礎理論,是一項艱苦而繁重的任務,需要膽大心細創新的理論勇氣與嚴謹的治學精神。
歐陽宏生 ·戲劇藝術 ·31.1萬字
本書是對鄭午昌先生的《中國畫學全史》一書和其他重要學術文章的重新導讀。書中含有鄭午昌先生的個人小傳,介紹了他個人的生平、學術貢獻和地位。作者李林在原作的基礎上,對每一篇、每一章節進行了全新的評述和闡釋,對晦澀的詞匯、語句進行了注解和說明,并搶先發售為原書配上了彩色圖片。在全書很后,作者從整體上對鄭先生的學術理論思想進行了全面的評析和論述。
鄭午昌著 李林導讀 ·藝術理論 ·31.1萬字
本書為“禮俗之間——中國音樂文化史研究叢書”系列之一。大曲是我國音樂文化史研究中受關注的“音樂事象”之一,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以制度、功能為視角,按禮、俗兩條脈,分別從結構體制、音樂機構、承載群體等層面對大曲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拓寬了大曲研究的視野,揭示了大曲動態演化的意義。
柏互玖 ·音樂 ·30.8萬字
本書總結了作者八年來在當代藝術展示方面的觀察、研讀、思考和教學的成果,匯集了其中最核心的實踐史、理論資源及反思原則。在系統討論了當代藝術展示的主要元素和方法論之后,作者更進一步挖掘了這一領域的主要的學術背景,意在為讀者進一步討論當代藝術展示提供材料和思路上的鋪墊。本書既提供了關于當代藝術展示的系統的理論解釋,也可被看成讀者自審、討論我們時代的藝術理論與藝術展示實踐的一個反思-論爭現場,更可被看成一本備用的策展理論小詞典、行動手冊。
陸興華 ·藝術理論 ·30.7萬字
《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是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創辦人孫玉勝的,講述了《東方時空》十年的創業史、電視的改革史,披露了《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實話實說》等欄目背后的許多故事和細節,以及作者內心對十年電視實驗得失的觀察與反省。既是電視新聞改革過程的真實紀實,又是各種內幕的揭秘;既是媒體人的實用教科書,又是白領、青年的勵志讀物。《十年》已是國內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的課外必讀書。
孫玉勝 ·媒體藝術 ·30.6萬字
本書站在民族文化與書法藝術本體立場上,以當代書法創作發展的主流形態為背景,以問題意識為先導,從藝術哲學理念出發,對當代書法創作諸種現象與問題境遇,以及不同類型的書家創作個性特征的進行了系統審視與分析,意欲強調書法藝術的價值建構必須立足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性,必須以書家個體心靈為切入點,以人的具體心性的深入為中樞,發掘出藝術的根源,把握到自由解放的關鍵,且在文化“守成”與“創新”的維度中以理性的、活躍的態度,努力尋覓一種“人文關照”的精神內力,并在“技”與“道”的雙重推進中不斷增強書法的詩意性品質和藝術性表征,從而實現其書法作為“精英文化”而存在的時代價值和意義。
劉思凱 ·書法篆刻 ·30.4萬字
《北大藝術評論》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系以藝術學科所包含的各學科領域的研究為主的純學術性學術集刊,每年兩輯,設專論、焦點話題、藝術學前沿、各體藝術評論、藝術史研究、書評等欄目。《北大藝術評論》依托北京大學深厚的藝術人文資源和悠遠的藝術教育、藝術研究傳統,聯系國內外藝術學科的知名學者和學術新銳,立足史論,倡揚積極介入的當下批評實踐,推介的藝術學學術成果,激發跨學科跨文化的交流與對話,以促進藝術學學科的理論建設和批評實踐,并以此探索“道”與“藝”、學與思的融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學學科體系。
王一川 ·藝術理論 ·30.4萬字
本書是在大學戲劇課程講義基礎上整理而成的,從理論、歷史、實踐三個“維度”上講授戲劇藝術的基本理論與相關知識,既注重知識性、趣味性、普及性,又不忽視學科前沿的重要問題。面向大、中學生,戲劇影視從業人員,以及愛好文學、戲劇的廣大讀者,幫助他們學習戲劇藝術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知識。此次進行了全書的修訂,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更有針對性,如加大了戲劇教育一講的比重等,注重實踐性,更適應藝術院校的教學需要。
董健 馬俊山 ·戲劇藝術 ·3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