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性、處世、處己、處人的人生觀,義利、公私、理欲、德才的價值觀,孝、忠、仁、義、禮、智、信、中庸的道德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與靈魂,也是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本書從哲學思想史、倫理學思想史中擷取精華,給出了大量知識性信息和實踐案例,以為當下的借鑒和啟示,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光大中華人文精神,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人生幸福。
肖群忠 ·倫理學 ·28.4萬字
《中國道德智慧十五講》從哲學思想史、倫理學思想史中擷取精華,給出大量知識性信息和實踐案例,以為當下的借鑒和啟示。如何認識和處理人生觀中諸如人性、處世、處己、處人等根本性問題,如何認識和處理義利、公私、理欲、德才等人生價值選擇問題,如何繼承批判孝、忠、仁、義、禮、智、信這些傳統道德的基本要求,這是我們每個入在人生不同階段都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讀書與修養》匯集了羅國杰教授讀書評論、論學治身的有關論述。論及的圖書包含倫理學理論、中西倫理學史、應用倫理學、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反映了作者對倫理學的學科建設、現實踐履諸方面的思考。論學治身方面的內容包含立身做人、與青年談人生、青少年教育、人生價值觀、精神生活與道德品質等,反映了作者對人生修養、社會現實的深切關注。
羅國杰 ·倫理學 ·28萬字
本書研究對象是發展倫理學,從兩個向度展開,一是范式與理論研究,對發展倫理學的范式與基本理論問題進行哲學反思,力圖呈現、拓展發展倫理學的主要范式、基本構架、基本視域等的構成特點及創新可能;一是現實與問題反思,以經過反思的發展倫理學為視域,對一些重大現實與理論問題進行哲學反思,力圖呈現、拓展發展倫理學關注現實、反思現實、切入現實的可能張力。
陳忠 ·倫理學 ·28萬字
本書首先擷取功利主義、康德主義及儒家美德倫理,提煉其倫理價值與公共行政的契合性,分別作為行政倫理之利益論、義務論和德性論基礎,并整合其為公共政策所依憑之“綜合倫理”。接著以中西官僚制為典型的公共組織類型,探討其在結構、文化和價值方面對行政人行為的影響,并分析行政人在其組織倫理困局中的可能出路。最后深入論證行政人的角色和責任,深度挖掘其責任之源,竭力凸顯行政人之公民角色定位、民主型人格及道德成熟之本土化特征。
王云萍 ·倫理學 ·27.8萬字
“人生”“人格”和“人性”,這是我關于“人”的思考的三個主題,也是我自己在“成人”的旅途中三個重要的驛站。—鄧曉芒。本書是作者多年來的隨筆、評論文章結集,更像是一位哲學家的成長私家相冊?!俺扇说恼軐W”“人生的功課”“人性的鏡子”在本書的三個章節中既收錄了作者少年歲月的私人回憶,也有成人之年的著名論戰文章;故事之精彩,文筆之犀利,一位哲學家生動而逍遙的形象從書頁間跳脫出來。“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他走下哲學晦澀的講壇,將自己的人生故事娓娓道來。
鄧曉芒 ·倫理學 ·27.7萬字
本書在以往十多年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詞匯學方法和教師自由描述,對兒童人格結構進行質化研究,構建了中國兒童人格特質詞匯表。在質化研究基礎上,編制測量幼兒、小學生人格的教師評定問卷,分別確立其人格結構模型。對兒童人格測量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分別確立中國幼兒、小學生的人格類型。用已開發的問卷為測評工具,在全國10省市進行全方位施測,建立中國兒童人格發展的常模,形成“中國兒童人格發展教師評定量表”。采用聚合交叉設計,對兒童進行追蹤研究,探求其人格的橫向和縱向發展特點。依據實證研究得出的兒童人格結構確定培養目標,依據兒童人格發展的特點選擇最佳載體設計教育活動,并進行教育現場實驗,根據實驗效果選出有效的教育途徑,最終構建出塑造中國兒童人格的整套教育體系和模式。本書將兒童人格發展與人格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開發出中國本土的、有價值的評估工具,并提出了切實可操作的人格培養方案,無論對于心理學理論工作者、應用工作者,還是教師和家長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楊麗珠 ·倫理學 ·27.6萬字
德性知識論是當代知識論最前沿新流派之一,其主旨是以理智德性為核心,通過主體自身的屬性來解釋知識,改變了以信念為核心的傳統知識論。這種轉變不僅有利于解決當代知識論問題,諸如內在主義與外在主義、基礎主義與一致主義等問題,而且有利于讓知識論回歸探究人們的理智生活的古典傳統。本研究致力于對德性知識論進行全景式考察,包括如下五部分內容:當代知識論的德性轉向、德性可靠論、德性責任論、德性知識論的爭論與融合和德性知識論與當代問題。
方紅慶 ·倫理學 ·27.4萬字
《菜根譚》成書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菜根”一詞本出自北宋學者汪信民的一句“人常咬得菜根,則酉事可做”。洪應明偶見此言,一時有感而發,便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為主旨,寫下了幾百年傳世不衰的菜根箴言。這些箴言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關于修養、處世、出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哲學。為使《菜根譚》更好地啟迪人生、造福社會,我們精心制作了本書,在精選原文的基礎上,加了精妙傳神的譯文,闡述其微言大義;以現代人的視角,在對原著箴言進行解讀的同時聯系當下,找到指導現實生活的經典智慧。既保留了原著的精華,又彰顯了《菜根譚》的現代價值和文化魅力。
洪應明 ·倫理學 ·27.4萬字
本書不僅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而且從哲學、法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的角度,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各個方面作了探討。它共分為七部分。在書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原則以及各種美德的特征,并對各種道德哲學學說進行了介紹和評價,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的和諧的發展基礎以及人的行為應遵循的一般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論》(1759)是和《國富論》(1776)同樣齊名的亞當·斯密的經典傳世之作。
(英)亞當·斯密 ·倫理學 ·27.3萬字
《道德情操論》是亞當·斯密的倫理學著作,全書從人類的情感和同情心出發,討論了善惡、美丑、正義、責任等一系列概念,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諧發展的秘密。
(英)亞當·斯密 ·倫理學 ·27.2萬字
偽善對現代道德生活的毀滅性打擊在于,它中斷了倫理道德的辯證發展,因而致使良善生活目標成為虛無,使傳統形而上學向上向善的社會歷史觀受到顛覆。作為一個現代性問題,偽善同現代社會轉型的價值重構與秩序重塑的觀念、思想資源緊密結合,但這并不是說現代啟蒙思想資源就不值得辯護,果斷割棄或舍棄就可以解決問題。偽善的重審需要重返道德啟蒙時期,重啟古典道德哲學資源。這不是“鄉愁式”的浪漫主義批判,祈求回到本真性的自然生活;也不是“后現代式”的自我消解,在回避、躲避崇高中尋求自我安慰。求善的基礎在于求真,而求真的現代人的精神實踐歷程,經歷了從知性到理性,從實踐理性到辯證精神,從善惡兩極到揚善抑惡的過渡。偽善的形而上學回溯與再審,揭示出偽善既是道德的最大敵人,它“中斷”了人們向善的可能;同時也是倫理道德發展的中介環節,揭示了道德生活的辯證法,展現了人類走向真善、至善的歷史過程。
王強 ·倫理學 ·27.2萬字
生物醫學理論主導著當前醫學的發展,各種新型醫療技術及其思維主導著人們對待疾病的方式,導致人—病關系的異化。人類力圖尋找的是各種致病的因素,而非從哲學、倫理學的視角出發審視疾病的本質、人—病關系、疾病的價值等。該書以疾病與自然、疾病與社會、疾病與自我等基本的倫理關系為框架解譯疾病的本質及其于人之存在的意義,從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等視角闡述了疾病的實踐倫理,為扭轉當前人類認識疾病的狹隘視角提供新的認知路徑。
陳默 ·倫理學 ·26.6萬字
本書立足愛、自由和責任三個關鍵詞,不僅分析了奧古斯丁愛的哲學的確立和對古典倫理學的終結,分析了貫穿中世紀的意志主義的奠基和流變,而且分析了中世紀道德觀對后世哲學和倫理學的重要效應,尤其是對馬丁?路德、康德和約納斯的責任思想和普遍倫理的深遠影響。此外,本書試圖闡明中世紀這一前現代的哲學形態與后現代思想的內在精神的契合。
張榮 ·倫理學 ·26.5萬字
本書就中國當前社會道德若干重點問題,如中國當前社會心態問題、當前中國公務員道德狀況、政府公共權力治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倫理反思、他國倫理委員會建設經驗、當前中國傳媒責任與職業道德狀況等進行了調研與分析。研究報告注重從“現實問題調研”、“問題成因分析”和“對策研究思考”三個維度交織展開,不僅強調對中國當前某些社會問題尤其是道德失范問題進行實證把握,更強調在理論—實踐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問題產生的社會背景和原因,并在“怎么看”的分析基礎上,展開“怎么做”的探討和思考。
葛晨虹等 ·倫理學 ·26.4萬字
本書從具體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出發,探索“建構中國生命倫理學”的可能取向、意義、方式、內容及挑戰,包括28章,分為六個部分:中國生命倫理學的本體論,中國生命倫理學的方法論,生殖科技的挑戰,醫療體制的困惑,醫患關系的糾結和家庭本位的倫理。
范瑞平 ·倫理學 ·25.9萬字
這是一部討論漢魏六朝時期女性倫理道德精神的論著。在書中,作者首先圍繞《列女傳》《女誡》兩部經典著作,分析兩漢時期女性倫理道德內涵;其次,作者以魏晉史書、《華陽國志》、《世說新語》,以及其他相關文學作品為基礎分析女性倫理精神的新變化,論述中古時期女德內涵的建構過程和內容,并且同時還注意到區域文化圈間的區別。
俞士玲 ·倫理學 ·25.8萬字
作為康德哲學的繼承者,費希特在本書中貫徹了康德的基本立場,既反對了中世紀禁欲主義的宗教道德哲學,也批評了在英國和法國盛行的功利主義、幸福主義倫理學;同時,作為康德哲學的改造者,作者在本書中又發展了康德的先驗主義倫理學。這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就形式而言,他應用古典公理化方法,從知識學原理出發,演繹倫理原則及其實在性和適用性,得出了倫理學的各條定理和各個范疇,克服了康德演繹中的缺陷;其二,就內容而言,他在廣闊的現實范圍里研討倫理原則的各種條件和人的職責問題,試圖克服康德的形式主義傾向,得出了康德未能得出的結論,而為謝林和黑格爾創建他們各自的實踐哲學提供了重要論點,我們完全可以說,作者的這部倫理學著作既是用科學方法對先驗倫理原則作出的深刻論述,也是以感人激情為人類道德完善表示的熱烈向往。
(德)約翰·歌特利布·費希特 ·倫理學 ·25.2萬字
本書的主題是整個希臘倫理學歷史,包括悲劇,史詩,前蘇格拉底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希臘化羅馬的伊壁鳩魯、斯多亞哲學、懷疑論、普魯塔克等,內容較為齊備,涉及廣泛。本書在學術上建立在對中外研究文獻的扎實的考察分析上,同時提出自己的一系列倫理學觀點,包括道德的四個維度體系和價值的一階與二階關系等等,從而使得對各個倫理學家的討論富于深度和一致。此書在寫作上注意生動性和可讀性結合,凸顯古典時代的倫理學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特點,而非現代倫理學那么抽象化,相信會擁有廣泛的讀者群。
包利民 ·倫理學 ·25萬字
本書是對處境進行倫理學研究的成果。處境指人們在一定的狀況或境遇中的相處和相互對待,處境倫理則指人與人相處、相互對待和共同生活應遵循的道德原則、規范。處境有一般與例外之分,前者是常態,后者多指道德沖突。人在道德沖突中會如何看待、認識、接受或改變自我的處境,是本書研究的主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處境,也在自我的處境中充滿關懷與憂慮。本書還討論人在處境中有何種關懷與憂慮,同時揭示“處境”概念理論上的豐富性和實踐中的復雜性。
成海鷹 ·倫理學 ·2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