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輯報告是對中國政治發展與變遷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探索的理論成果。全書整體上分為“政黨政治與執政黨建設”“比較政治與中國道路”“基層政治與地方治理”“新加坡政治與城市治理”等板塊,內容涉及黨建標準化、政黨組織邏輯、中國國際話語權、地方增長經營型政府的制度邏輯、多元主體參與城市綜合治理等問題。本輯報告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前瞻性和創新性,對于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黃衛平 汪永成 陳家喜主編 ·中國政治 ·22.7萬字
社會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由北京市委社會工委組織編寫,全面分析了中國社會改革的特征、基本框架、目標、任務等,科學、客觀地解讀近年來中國社會改革的成效、成就、不足之處,包括在收入分配、社會管理、社會保障、醫療改革等方面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宋貴倫 ·中國政治 ·22.5萬字
本書以國家治理視閾中的邊疆治理為視角,對清代云貴地區自然災害發生的驅動機制、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征以及災荒賑濟的區域聯動和實踐效應進行系統地考察,既注重宏觀研究也重視微觀剖析,深刻揭示了清代荒政制度在西南邊疆地區實施過程中所呈現的中央政府與地方社會互動、官方與民間救災方式交互、倉儲備荒體系與糧食安全、邊疆治理模式和國家建設方略等多重面相。清代云貴地區的災荒賑濟作為有效推進西南邊疆治理和國家治理的重要舉措和關鍵環節,是西南邊疆內地化進程中多元主體參與社會協同治理內涵的具體表達。清代云貴地區災荒賑濟協同機制的構建為云南和貴州基層社會的治理提供了內源性動力,其作為推進西南邊疆地區社會公眾的國家認同、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的重要實踐路徑和標志性符號,在客觀上提升了清朝治理邊疆和建設邊疆的整體成效。本書開拓了區域災荒賑濟和邊疆治理協同機制構建的新視角,對當前西南邊疆地區綜合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的健全和邊疆民族地區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資鑒價值。
聶選華 ·中國政治 ·45.8萬字
本書聚焦貧困區域發展“新型城鄉關系向哪里變,統籌城鄉扶貧治理路怎么走,關鍵資源要素往哪里流”的現實問題,科學研判“城鄉扶貧開發分治”走向“城鄉扶貧開發聯動治理”的發展趨勢,全面闡釋構建新型城鄉關系背景下連片特困區城鄉貧困關聯、空間重構減貧、扶貧資源配置效率、城鄉扶貧開發聯動治理等主題,系統提出增進“五大協同”助力扶貧開發提質增效、著力“五個新型”開展扶貧開發業務流程再造以及推進實施“空間重構與價值共創雙向協同式”減貧策略創新等建議。
賴運生 鄭瑞強 翁貞林 ·中國政治 ·22.5萬字
本書以我國西部大省——四川省在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的實踐中所積累的經驗、形成的特色為背景,圍繞社會發展與社會管理創新進程中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對四川省社會管理創新發展中社會管理新格局的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社區治理體制、農地流轉風險中的農民權益保障、流動人口及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建設管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中的公共投資布局優化、社會管理創新的績效評估、社會管理創新案例與分析等專題進行研究,旨在解析四川省社會發展與社會管理創新的現狀與問題,為四川省進一步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和建議。
姜曉萍 ·中國政治 ·21.7萬字
本書是在筆者《中國古代政教關系史》上下卷的基礎上壓縮而成。簡明、扼要地系統介紹中國從上古到近代的政教關系。第一章緒論在全面研究世界政教關系的基礎上指明宗教與政治相互作用的機制,并說明中國政教關系與西方的差異。此后八章逐一介紹中國歷代的政教關系,不僅說明宗教與政治的互動影響,而且系統介紹歷代政府宗教管理政策的利弊得失。最后一章系統研究中國政教關系的歷史特點及其宗教管理的經驗教訓?!罢剃P系”是一個近代舶來的概念,與中國的歷史進程有很大差異。本書的特色在于,力圖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實事求是地研究中國的歷史資料,找到中國政教關系的本質屬性,建立中國特色的政教關系理論。
張踐 ·中國政治 ·21.9萬字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成果,以治理理論為基礎,以創新文化管理體制機制、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基本框架,涵蓋文化建設的重大問題和重要領域,在學術界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念、內涵、主要任務等,為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提供了思路,為學術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有價值的成果。
祁述裕 ·中國政治 ·21.3萬字
習近平治國理念隱含著宏大的治國使命,這種治國使命可以高度概括為“五個重塑、重建或重構”:重塑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形象、重建中國的官場、重構中國的秩序、重構中國的價值、重構中國的發展方式。“創業、創新、創牌”可以改變中國,它不僅能夠幫助中國經濟順利地實現轉型升級,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還能夠推動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現代化,為中國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劉學軍 ·中國政治 ·24.2萬字
清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底定邊疆”,形成了東到鄂霍次克海和庫頁島,西抵巴爾喀什湖和帕米爾高原,北達額爾古納河和外興安嶺,南達南海諸島的遼闊疆域,奠定了中國邊疆地區的多元化格局。19世紀中葉以后,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中國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危機重重。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是清代中國邊疆治理研究所要面對并解答的問題。本書以清代歷史前后期為序,分述不同陸疆區域和海疆的演進歷程,釋其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機構,論其治邊政策和治邊思想,以更集中地呈現清代以降中國邊疆治理歷程?;仡櫤头此记宕袊吔卫淼牡檬В瑢τ诰S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邊疆安定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馬大正主編 ·中國政治 ·43.2萬字
《群書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編撰的一部資政巨著。它依經、史、子三大類,上始先秦,下至晉代,輯錄六經、諸史、諸子中所載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萬字。全書體例清晰,宗旨明確,注重實效,兼顧文采,取舍精當,緊依“資政治國”的編撰目的選文,既保留了所引原書的體例,讀之能夠見本知末,探究事物發展的始終,同時也適當對所選之文做了裁剪拼合,使文章更為緊湊,論點更為清晰。“三全本”《群書治要》以《續修四庫全書》收錄的《宛委別藏》日本天明本為底本,對全書正文及小字古注都進行了注釋和白話文翻譯。尤其是對書中古注的注譯,是目前《群書治要》注譯本中所特有的。
李先耕譯注 ·中國政治 ·41.1萬字
本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等觀”為研究對象,力求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及其核心價值取向——平等,從理論上論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等觀的形成條件、發展歷程、主要內容、基本特征、在五大布局中的體現、重要意義等問題進行了梳理和研究,力圖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等觀的理論體系,實現歷史和邏輯的統一。本書有助于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有助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促進國人樹立并踐行科學的平等觀,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
唐子茜 ·中國政治 ·20.1萬字
黨的十九大不僅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部署,而且將其寫入黨章,由此可見,新時代對鄉村社會的發展問題已納入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部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時再次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鄉村治理現代化關到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實現?;卩l村振興的時代要求,探討鄉村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是對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本書重點圍繞鄉村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治理內容三方面進行研究,從機制、能力、內容、責任等方面協同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進程。
徐銅柱 ·中國政治 ·27.6萬字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民國史學科早已突破自我學科限定,從狹義的民國時期的政治史,發展成為涉及民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發展、政黨斗爭等各方面的“廣義民國史”。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大量海外民國時期珍稀檔案史料的出版與開放,民國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進一步拓展和提高。本書從政權建設的角度,系統梳理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民國政治史的學術發展脈絡與研究現狀。
張靜 李志毓 羅敏等 ·中國政治 ·38.8萬字
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的審議,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工作并要求廣東的同志們以新的更大作為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為了更好地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本書深入學習最新重要指示精神,結合十八大以來廣東工作成就和發展經驗,總結存在的優勢和短板,探索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發展路徑。本書將成為廣東第一本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的輔導讀本。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廣東行政學院 ·中國政治 ·20.3萬字
科舉制帶來社會階層一定程度上的流動,并且在唐代中期開始形成以科舉為業的士人群體,并且這個群體也覆蓋到江南地區。北方士人遷入南方后,經歷了本土化的過程,加上科舉制繼續發展,從而增加了南宋士人群體的數量。這源于南宋地方公私教育的普及,以及印刷出版技術的發達。南宋士人的身份的自我認同比較一致,士人的形成方式開始趨同,并且該階層還出現了基本的分層。作為南宋社會的一個重要階層,因士人自身社會地位的優勢,富民對士人地位的追捧,以及地方官員對士人的禮遇和互動,在這些基礎之上,士人進而在參與公益事業過程中通過與政府官員和富民等階層發生互動,從而獲得一定的“文化權力”。南宋大部分公益事業依然是地方官員為主導,士人僅是參與力量,并未達到控制地方事務的程度。
宋燕鵬 ·中國政治 ·23.1萬字
上古巫史不分,史官憑著宗教儀式中的文獻活動取得話語權力。自西周到西漢中期,史官、君子和儒士通過對文獻的載錄、繼承、闡釋和經典化,構建了具有裁判社會功能的原史文化傳統。在這一傳統中,周公攝政和制禮作樂、春秋史官的微言大義、孔子整理六經和設帳課徒、諸子的各鳴一端、董仲舒的天人理論、司馬遷的《史記》著述等,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本書通過對原史文化中的撰述觀念、載錄和傳播方式的研究,梳理了這一時期經典文獻的生成過程、文體形態、敘述方法等,并掲示出不同文獻所承擔的文化功能。本書綜合研究了上古多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和經典文本,理論體系完整,見解獨特,為深入理解傳統文化和上古文獻提供了新的視角。
過常寶 ·中國政治 ·38.4萬字
本書著重考察的是,受甲午戰敗的強烈刺激,1895~1899年清朝統治階層也開展了如何自救的熱烈討論,并在編練新軍、修筑鐵路、開掘礦藏、創辦銀行、推廣郵政、改革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實質行動,即所謂“實政改革”。實政改革上承洋務運動“富國強兵”的內核,但在改革的規格、層次和深度、廣度上有顯著提升;其間發生的“百日維新”,是膠州灣事件后民族危機加深所引發的一次激進改革,出現了突破制度層的內在需求;同時這場實政改革又下啟清末新政,為其提供了必要的思想鋪墊和物質基礎。
張海榮 ·中國政治 ·37.8萬字
人口老齡化的日益深化,給北京建設世界城市帶來了諸多方面的挑戰。本書以人口老齡化問題為線索,立足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框架,對北京如何構建較為全面的老年人的保障與社會服務體系進行理論探索?;跇嫿ㄉ鷳B和諧、可持續發展、宜居城市的理念,北京創新和完善公共政策體系,以政府為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大力發展全系統的老年人樂居、樂養、樂活的社會服務體系,從宏觀、中觀、微觀等各個層面開展積極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具體工作,實現世界城市環境、經濟、社會與人口的統一協調發展。
劉亞娜 ·中國政治 ·20.6萬字
本書為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組織的以“發展中的中國”為主題的西部高校學生征文成果的匯編。本次征文的體裁有散文、詩歌和劇本。所有征文成果均通過演講、朗誦、表演等形式進行了展示和篩選,作品既有一定理論性,有又有一定的通俗性,可作為大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參考。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 ·中國政治 ·21.9萬字
本書從國家中心主義的路徑出發,以國家建構理論為理論基礎,從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視野出發,力爭深刻解讀城市街道辦事處作為城市基層政權的派出機關,其設立、發展與演變背后的國家構建邏輯,并運用結構—功能研究方法,分析了街道辦事處制度作為一種國家治理城市基層社會的基礎制度,在中國現代國家建構中的定位、功能及其組織制度結構與權力運作邏輯。最后,從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視角審視和探討了城市街道辦事處在新時期的改革、轉型及其走向。
袁則文 ·中國政治 ·25.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