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旨在考察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實施行政機構改革的全過程,分析國民政府為實現“建國”任務而做的努力,如開放政權、成立民意機構、厘定事權、精簡機構、裁汰冗員等。戰時改革有頂層設計,有計劃、有步驟,體現了行政領域的制度化與現代化傾向,體現了國民黨權威人物對完成“建國”的強烈愿望。但受諸多因素的制約,豫湘桂大潰敗后改革被迫中斷,留待戰后繼續推行。
劉大禹 ·中國政治 ·26.7萬字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大家談》圍繞政治生態這一重大課題,薈萃了相關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關于如何營造良好政治生態論述的思想精華,并分八個方面展開解讀。既提煉出了有關政治生態的核心觀點,又系統回答了還政治生態“山清水秀”需要把握的重大問題,還豐富了政治生態的理論內涵。
紅旗東方編輯部 ·中國政治 ·16.5萬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本書對引領新時代中國發展的關鍵詞進行匯編。
胡月星主編 ·中國政治 ·12.1萬字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是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治本之策。在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后,我國的減貧戰略將由絕對貧困治理向相對貧困治理轉變。將相對貧困治理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是順應國情時勢、適應減貧規律的一項科學決策和必然抉擇。在借鑒精準扶貧經驗的基礎上,準確把握相對貧困的內涵,因應施策,對癥下藥,讓相對貧困群體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奔向共同富裕。本書將圍繞中國的熱點問題,從城鎮化、土地流轉和環境規制三個方面分析中國貧困治理問題,以期為中國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做出邊際貢獻。
何春 ·中國政治 ·14.3萬字
本書從官吏集團的角度考察秦興亡之原因。在考辨秦自商鞅變法以迄王朝滅亡期間史實的基礎上,本書一方面總結了秦國迅速崛起的歷史經驗,另一方面深入探討了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訓。概而言之,在商鞅主持制定系列驅使上下戮力耕戰的法令,讓秦國完成向以法治國的轉變后,秦國興于秦法之治下官吏集團的積極效力;在秦法未變的情況下,秦王朝亡于胡亥即位后官吏集團遭受摧殘性打擊及其在大勢已去認知下的土崩瓦解。本書努力讓人們真正認識并認真汲取秦興亡的經驗教訓,為進一步完善政治法律制度、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
寧全紅 ·中國政治 ·31.6萬字
雖然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是中國歷史上最規范、最系統、最制度化與程式化的科舉考試,各級官員的大多數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但在基層社會還分布有大量儒學熏陶出來的、未得到基本科舉功名(如生員)的文人,他們雖然未得到朝廷給予的任何特殊權利,但他們在基層社會踐行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論等,也成為基層社會中有威望的人物,能化解社會矛盾,積極從事各項公益事業,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擁有科舉功名的鄉紳,但同樣在基層社會中起著鄉紳的作用。本書以鄉紳為切入點來研究明清江西鄉村社會治理,研究時空從1368至1911年的江西,以這一時空的鄉紳為中心進行明清鄉村社會治理的歷史考察。
施由明 ·中國政治 ·26.6萬字
本書是2014年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省領導指示圈示課題”研究成果的集萃,包括了16份研究報告。這些成果均經過一定的鑒定、結項和評審程序,并獲得了省領導的肯定。本書的出版從一個側面展示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整體科研狀況和學術成就,為進一步推動“十三五”時期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創新發展、促進優秀科研成果的及時轉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金安江 吳大華 ·中國政治 ·41萬字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這是黨中央在深刻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提出的反腐倡廉的重要戰略思想。深刻認識制度建設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對于落實中央《工作規劃》,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書從理論和現實層面對制度反腐作了全方位的論述。
鄭潔 盧漢橋主編 ·中國政治 ·22.3萬字
黨的十九大明確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對文化軟實力水平的提升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出更高要求。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如果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血肉”,那文化軟實力可以理解為“魂魄”,社會治理格局或可稱為“骨骼”。本書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工具,緊跟學術前沿,嘗試學科交叉,以內蒙古為重點案例,研究區域文化軟實力和社會治理問題,厘清現狀、找準不足、探尋路徑,對于其他省區以及全國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旨在為公共治理、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等研究進行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
郭喜 李政蓉 李東旭等 ·中國政治 ·15.5萬字
本書力圖以中國改革開放為主題,以歷史發展脈絡為線索,回顧與闡述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與重要經驗,講述中國改革開放故事。希望本書有助于國際國內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解和認識。
遲福林主編 ·中國政治 ·4.5萬字
《中國如何治理?通向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道路》講述了政治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尤其重大,沒有政治的進步,就不可能有經濟的進步。標志改革開放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本身也是一場政治改革。哪些是不變的基本制度框架?哪些是變革中的國家治理?弄清楚這兩個具體的問題,也就能夠大體明白:中國這個世上人口規模的國家是如何治理的,從而破解“中國發展之謎”。
俞可平主編 ·中國政治 ·5.9萬字
本書從縱向(從二次創新、組合創新到全面創新的我國自主創新主導模式和基本路徑的演進)和橫向(結構層次上,從企業、產業、區域、國家多個層面)兩個維度,對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展開深入分析,提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及多層次的自主創新體系,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為我國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偉戰略提供決策參考和借鑒。
許慶瑞 ·中國政治 ·24.4萬字
本書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在不同道路、不同理論、不同制度競爭的關鍵時期,反思西方推廣傳統認知中暗藏的政治玄機,對當代中國政治思想、中國政治制度及實際運行機理做出了深刻梳理和提煉,提出要構建中國標準的政治評估體系,改變話語范式、轉變政治敘事。
周少來主編 ·中國政治 ·18.9萬字
兩個相鄰的地區,一個地區經濟社會建設有聲有色,蒸蒸日上;另一個地區則是困難重重,甚至舉步維艱。為什么?具體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兩個地區的經濟社會治理能力差異是關鍵。對于一個地區而言,精準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天時”、高效利用經濟社會發展的“地利”、構建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和”環境,就可以搭建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臺環境,激活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正能量要素,形成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動能,這是區域經濟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何提升區域經濟社會治理能力,值得相關領域人員思考并參與其中。
李軍 ·中國政治 ·42.3萬字
本書詳盡考察了當代中國人權研究的整體狀況,并從人權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行政法、刑法及律師等多學科的角度,重點分析了與人權研究在當代中國變遷有關聯的個案問題。試圖揭示人權研究在當代中國變遷過程中的一些走向與規律,挖掘出人權研究的知識生產背后所折射的機理與特點,并為當代中國人權研究提供一些反思。
劉志強 ·中國政治 ·18萬字
《元史·順帝本紀》中有“謚唐杜甫為文貞”的記載,但這一杜甫重要的“身后事”,卻在明代詩壇“崇杜”風潮盛行之下,長期不為人關注,直至晚明方重新被發現;且晚明士人論及此事,態度又迥異于元代儒臣,其間關節極耐深思。本書以元代“謚杜”切入,首先針對事件始末作了考訂,進而立足多民族文化背景,通過梳理元、明兩朝對杜甫謚號的利用、闡釋與認同等問題,系統展現“謚杜”記憶的起伏及流變。在具體的研究中,既要回應在不同民族輪番執掌中央政權的元明時段,作為漢文學典范而被共同宗奉的杜甫,對該時期價值建構、文化認同、族群融合的意義,也要探究多民族文化持續的沖突、互動與交融,對該時期文學史面貌的形塑作用。
翟墨 ·中國政治 ·23.9萬字
民主價值得到的廣泛尊重從來沒有改變其具體實現形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面對發達國家建構的自由民主話語霸權,后發國家民主實踐的一個根本性挑戰,是在認同民主價值并廣泛借鑒發達國家的民主實踐經驗的同時,能否堅持民主政治建設的自主性原則,探索出同本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相匹配的民主實現形式,以及民主發展的現實路徑。民主說到底是一種國家治理形式,只有能夠運轉起來,實現國家的有效治理,促進社會進步,給民眾和國家帶來福祉的民主,才是真正的“好東西”,才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本書以浙江省的治理民主實踐為基礎,探索了治理民主的可能形式。
何顯明 ·中國政治 ·38萬字
本書梳理了城市突發公共事件的內涵和復雜性特征,然后利用復雜系統脆性理論、社會燃燒理論、熵與自組織理論闡釋了我國城市群突發公共事件的形成機理。構建配套的城市群突發公共事件協同治理的運行機制,如構建健全的城市群突發事件預警和技術保障機制、構建科學的城市群突發事件應急決策機制、打造暢通的城市群突發事件信息傳播共享機制、建構充足的城市群突發事件資源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群突發事件法律法規機制等內容,是維持城市群突發公共事件管理系統高效運作的前提條件。它有助于理解把握城市群突發公共事件整個過程的演化路徑,也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決策的效率和水平。
吳志敏 ·中國政治 ·18.7萬字
本書是嘉善縣對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落實。實踐證明了科學理論的強大力量,是時代發展和道路改革所必須堅持的。貫徹和堅持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必須樹立改革思維,把改革創新貫穿始終。
中共嘉善縣委 ·中國政治 ·5.9萬字
協調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涵之一,堅持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本書深入闡述了協調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和理論基礎,從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三個層面,對新時代如何掌握協調發展的特點和方法,協調推進新發展理念的全面落實展開分析,同時立足廣東實踐,對廣東省和廣州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系列舉措進行經驗總結。
陳鴻宇 ·中國政治 ·1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