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文化》從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出發,以整體性視角,通過對文化興盛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當代中國中西馬綜合創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堅定新時代文化自信等問題的專題研究,全景展現了五四運動百年,新中國70年以來中國文化的變革歷程、理論特質和實踐經驗。
吳海江 ·中共 ·18.1萬字
《紀檢監察工作手冊》結合2018年《憲法修正案》《監察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根據國家法律和政策,結合紀檢監察實務進行編寫。幫助讀者快速、準確理解最新法律法規。本書內容主要包括監委職能、紀律審查、案件審理、案件定性、紀律處分、信訪工作、巡視工作等,以具體知識點為單位,對其進行詳細解釋,較為全面、系統,是紀檢監察干部,特別是基層和新參加紀檢監察工作的相關人員的良師益友。
張月明 ·中共 ·18.9萬字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的不同發展階段整合社會政治力量,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致勝法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賦予統一戰線以新的意涵,至延安時期,植根于延安精神中的統一戰線已漸至發展成為包含愛國精神的聚合、革命斗爭的法寶、政治合作的形式和對外交往的路徑四重意涵。在延安精神滋養下,統一戰線理論和實踐得到豐富和發展,本書分別從統一戰線的理論發展、制度建設,以及中國共產黨在友軍、黨際、人民和國際四個方面建立統一戰線的工作進行闡釋,并探討統一戰線的現代價值。
劉靜 ·中共 ·12.5萬字
理論來源于實踐,精神孕育于生活。長征到達陜北的中共中央和革命軍隊,扎根延安13年,在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脆弱、民主土壤淡薄、文化資源稀缺、民眾眼界封閉的特殊環境中,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百煉成鋼、浴火重生,不但打造了一副攻堅克難、愈挫愈勇的錚錚鐵骨,而且充實了思想寶庫,形成了彌足珍貴的理論武器——延安精神。陜甘寧邊區政府在減輕負擔、開啟民智、移風易俗等社會建設方面卓有成效,為延安精神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美國外交官謝偉思感慨:“初來乍到者在延安看不到警察,也很少看到士兵。也沒有乞丐,也沒有令人絕望的貧困跡象?!比坭T在中國共產黨血液中的延安精神,對當今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田建軍 ·中共 ·14.2萬字
深圳的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代表作,是一個中國奇跡,也是一個世界奇跡。鑄造這一奇跡的正是中國共產黨。40年來,深圳黨建工作率先經歷了市場化浪潮的洗禮,率先經歷了對外開放的沖擊,率先經歷了社會利益多元化的挑戰,也率先進行了體制機制創新和實踐探索;因此,深圳40年的黨建史既是一部建設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更是一部創新史。40年的黨建創新歷程證明,深圳的經濟社會發展與黨的建設相伴相生,經濟社會發展為黨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與廣闊的創新天地,黨的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發揮了根本引領作用。
路云輝 ·中共 ·15.9萬字
“南下”,一個特殊的歷史名詞,是指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中央為解放全中國,完成廣大南方地區的接管與建設事業,而從華北老區抽調數萬名干部,隨軍南下,奔赴南方新區進行工作。1949年初,中共冀魯豫區、冀南區在今聊城地區(魯西北)抽調了數千名干部過江南下,進行新區接管工作。他們告別了父母、妻兒與故土后,跟隨部隊渡過長江,相繼到達南京、湘北、川東、贛東北、貴州等地,建立了當地中國共產黨各級政權機關。聊城南下干部克服與華北家鄉風俗迥異、語言不通、舉目無親、自然環境惡劣、敵匪勢力猖獗等諸多困難,為祖國東南、中南和西南的解放與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本書通過對1949年廣大聊城地區南下干部的組織動員情況、南下歷程及在南下地區的工作進行研究,以更好地弘揚南下精神,展現南下干部的歷史責任與使命擔當,為新時代青年更好地回答當前的時代問卷提供資鑒。
黃昊 ·中共 ·17.7萬字
《延安精神與文化建設》從延安精神的視閾分析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的文化理論與文化建設實踐及其時代價值。認為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的文化理論本質上是新民主主義文化,主要提出了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新文化必須為新政治服務、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新文化需要頑強拼搏;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的文化實踐中,強調文化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對傳統文化的批判與傳承、踐行人民本位的文化,經過13年的艱苦奮斗,延安的革命文藝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延安精神對當代增強國家文化凝聚力、提升文化競爭力、改善文化民生及驅動文化創新具有重大價值。
雷巧玲 張彧 郭佳鑫 ·中共 ·11.1萬字
本文通過對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的體育思想為研究目標,對他們的體育實踐、體育方針政策的制定、對體育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等綜合功能的認識角度與深度以及對體育與國家發展的辯證關系的認識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研究各個領導人體育思想的內涵、實質和各自的特點,以及幾代領導集體核心體育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希望能探尋8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和經驗,以便讓人對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一個整體的清晰認識。另一方面,通過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體育思想,也有利于我們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與不斷發展、創新的先進性,提高中國共產黨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威信,更加堅強有力地領導全國人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
曹犇 ·中共 ·18.1萬字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歷史階段,孕育并形成了偉大的延安精神。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戰爭環境以及局部執政條件下領導經濟工作和經濟建設的偉大實踐,構成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革命斗爭的重要內容,延安時期經濟發展反映和體現著延安精神。本書從大生產運動、調整生產關系、促進物資流通、財政政策和爭取外部經濟援助等方面再現了延安時期黨領導經濟工作、開展經濟建設的崢嶸歲月和輝煌成就。該書對研究延安時期黨的經濟工作和經濟建設、豐富延安精神研究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陳建兵 ·中共 ·13.4萬字
《革命與象征:中國共產黨政治符號研究(1921-1949)》系作者胡國勝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資助。全書分八個部分進行論述,首先分析古今中外政治符號理論,再從中國共產黨政治符號的內容、類型、特征、功能、傳播、影響、經驗等方面進行總體概括和把握,嘗試探討中國共產黨政治符號的發展規律、歷史和現實意義,通過政治符號的視角深化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研究。
胡國勝 ·中共 ·19.6萬字
本書從西柏坡精神的內涵及時代價值、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兩個務必、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對新中國藍圖的頂層設計、西柏坡經驗對當今的啟迪、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人表現出的紅色智慧、以及重走從延安到西柏坡中國革命轉戰路和重走從西柏坡到雙清別墅中國共產黨進京趕考路的體驗感悟,以及下一步西柏坡研究的設想,等七個方面展開的對西柏坡的研究。該書是作者近20年間研究西柏坡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資源的一個積累.
王玉平 ·中共 ·19.3萬字
本書緊緊抓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文化理論發展”這一核心命題,以深入探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文化理論發展的基本條件為切入點,以科學考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文化理論發展的歷史進程為鋪墊,在系統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文化理論發展最新成果和基本經驗的基礎上,對建設文化強國視域下中國共產黨文化理論發展的主要著力點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關于中國共產黨文化理論發展的思考與主張。
施秀莉 ·中共 ·16.3萬字
有效的組織化是中國革命順利發展的一大法寶,在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通過革命動員成功地實現了現代革命與傳統鄉村的有機契合。本書聚焦于中央蘇區的鄉村地區中國共產黨如何動員民眾參加革命這一問題,圍繞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動員活動及其與鄉村社會的關系展開分析,通過論述蘇區政權建設、土地斗爭、軍事斗爭、婦女解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的革命動員方法和措施,探討革命如何深入鄉村及其對鄉村社會產生的影響,以此深化對革命進程中蘇區政權與鄉村關系的認識。
鐘日興 ·中共 ·15.1萬字
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加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力度。本書分析了當前我國新社會組織黨建取得的成績、面臨的難題及原因,總結了新時期新社會組織黨建系統的特點和規律,在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反思蘇東在基層黨建方面的慘痛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進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對策建議。
劉強 ·中共 ·12.5萬字
鄧小平是我國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第二代、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并被譽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長期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思想。其重要理論成果,集中體現在鄧小平理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在鄧小平理論中,絕大部分內容都是他長期管理黨和國家經驗的總結,包含有豐富的管理哲學思想。本書對鄧小平管理哲學的主要內容、特征、精髓、核心、主題、目標、戰略、價值標準和方法等重要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回答,對于深入研究鄧小平管理哲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劉篤成等 ·中共 ·18.5萬字
該書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對毛澤東同志的國際政治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創造性的系統研究,努力填補學術空白,恢復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本來面貌,取得了可貴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主體思想和支撐性觀點基本正確,史實依據真實可靠,論述說服力較強,闡釋了毛澤東國際戰略思想與實踐的本真價值。
孫君健 ·中共 ·16.5萬字
本書以中國共產黨的私塾政策為研究對象,運用教育政策分析等方法,從私塾改造的理念與模式、政策執行、效果及評價等方面展開論述,探討中共與傳統教育轉型的關系。私塾政策的演變表明,改造私塾的最終目標是消滅私塾,私塾政策的實施具有繼承性、反復性、激進性和妥協性。20世紀60年代中期,私塾最終整體上退出了中國教育舞臺。私塾的最終衰亡與時代大變局有密切關系,也和自身與外力的干預有關。
吳修申 ·中共 ·16萬字
本書按照國家法律和政策,按照黨章、黨內法規,結合紀檢監察實務進行編寫。其內容包括紀律審查、案件審理、案件定性(常見的法律知識)、紀律處分、信訪工作、文秘檔案、黨規黨紀和紀檢監察干部的素質修養等8章772條,供讀者參考。本書以具體知識點為單位,加以詳細解釋,較為全面、系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從紀律審查到紀律處分的知識點及常用的法律規定、黨規黨紀等作了闡述,是紀檢監察干部特別是基層和新參加紀檢監察工作的相關人員的良師益友。
張月明 ·中共 ·16.4萬字
貧困是嚴重困擾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問題和全世界面對的共同挑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解決貧困問題付出了艱辛努力,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減貧進程,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跡。在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系統回顧我國扶貧減貧事業的發展歷程,總結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寶貴經驗,對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全球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貢獻中國智慧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王靈桂 侯波 ·中共 ·8.5萬字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長期奮斗,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新時代。本書圍繞人們普遍關注的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的十個重大問題,以平易通俗的語言、豐富生動的故事插敘,以事實講道理,以故事講黨史,梳理了中國共產黨創造東方奇跡的歷史軌跡和執政理念,揭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背后的力量。
張燕 周書煥 ·中共 ·1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