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縱觀近三百年的歷史,從現代國家制度之父紅衣主教黎塞留,到羅斯福、斯大林;從德國的統一、德國的兩次戰敗,到戰后冷戰的開始與結束;這本由亨利·基辛格著,顧淑馨、林添貴譯的《大外交(修訂版)》旁征博引地論述了權利的均衡與外交的藝術塑造了我們這個世界的格局。亨利·基辛格憑借其致力于國際事務的經驗,運用豐富的歷史知識及智慧幽默的文筆,描述了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分析了各國外交風格的差異,重點揭示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思想淵源。
(美)亨利·基辛格 ·國際關系 ·57.8萬字
漢唐時期中國登上了世界外交舞臺,縱橫捭闔于歐亞大陸暨海東、南海迤邐地中海沿岸諸國,開創了中國古典外交的輝煌時期。在此基礎上創建并施行了一整套古典外交制度,支撐并推動了這一歷史時期外交的發展。本書首論外交決策制度,揭示了皇權體制下的外交決策方式、方法、程序、體制;次論外交管理制度,揭示了從中央到地方,從主管機構到關涉機構,從外交政務到外交事務,既分門別類縷述不同的機構、官員及其職能,又提要鉤玄展現了諸機構的分工合作和外交運作的全過程及其一體性。本書所揭示的這一歷史時期的外交制度,奠定了日后諸皇朝外交制度模式。
黎虎 ·國際關系 ·51.5萬字
1870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國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堪稱歐洲最強大和最繁榮的“崛起中”強國,但它在1914年走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并由此衰亡。德意志帝國為何會走向大戰?其背后的主要戰略考慮是什么?基于大量著述和檔案材料,本書涵蓋了德意志帝國的40余年歷史,從國內政治、經濟、軍事思想、對外關系實踐等多角度剖析了上述問題,強調了預防性戰爭思維的影響,也述及了當政者的政治性格的作用,對于一戰前40年中歐洲國際關系的宏觀進程和其他大國在其中的角色也多有展現。本書較好體現了對國際學術界相關研究成果的介紹、借鑒和辯析,并在多方面提供了有所新意或更中肯細致的看法。本書可被視為中國學者在一戰前國際關系和一戰起源問題上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可為當代中國對外實踐提供某些借鑒,也適合作為國際關系史教學的基礎讀物。
梅然 ·國際關系 ·56.3萬字
本書對中國古代王朝外交史作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作為一部中國外交通史著作,從時段上縱貫了整個古代王朝的外交內容;在方法論上融合了歷史學、政治學、外交學等學科理論,在中國外交史學科的專業化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在資料的運用上,既使用傳統的文獻材料,也注重最新的考古、實物材料;在研究體例方面,首次從外交格局、外交思想、外交制度和外交政策四個緯度,對中國每代王朝的外交進行全方位剖析;在語言敘事上,文字簡練有力,議論提綱挈領。書中既有整體、宏觀的理論分析,也有對具體史實的精細、綿密的考證。在21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本書內容既提供了當代中國外交的背景資料,也可作為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制定的鏡鑒。
何新華 ·國際關系 ·70.4萬字
《論中國: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國問題專著》是美國前國務卿、“政壇常青樹”亨利·基辛格一部中國問題專著。他以一位資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獨特視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外交傳統,從圍棋文化與孫子兵法中探尋中國人的戰略思維模式,特別是試圖揭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戰略的制定和決策機制,以及對“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臺海危機等等重大外交事件來龍去脈的深度解讀。《世界秩序》中,作者系統梳理了各地區的戰略邏輯和地區秩序觀——歐洲的均勢秩序觀,中東的伊斯蘭教觀,亞洲多樣化文化起源下形成的不同秩序觀,以及美國“代表全人類”的世界觀——從文化、宗教、地緣等綜合因素解讀了這些不同秩序觀的形成、沖突和合作,并結合網絡科技等當前新的戰略要素,解析了當下時局的挑戰與機遇。他不僅將視野拓寬到全世界,而且將時間拉長到400年,集結了他60年外交生涯的理念精髓,可以說是一部大開大闔、談古論今、求索國際關系治理之道的集大成之作。
(美)亨利·基辛格 ·國際關系 ·51.7萬字
中國與美國,是當今世界的兩個大國,兩國關系令世界矚目。從1784年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首次遠航中國起,中美兩國便開始了長達200多年的交往。在這悠長的歲月中,中美關系歷經風雨,大起大落,幾經波折,但兩國的交往內涵極其豐富。本書描繪了2001—2016年間中美關系演變的基本軌跡,著重敘述了新世紀以來中美關系中的許多新現象、新發展,包括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和措施以及美國相關政策的演變,中美在應對朝核問題中的合作和分歧,中美關系的機制化建設,兩國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的發展,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國提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中美建設性地管控分歧等。
陶文釗 ·國際關系 ·51.2萬字
《國際關系史》(近代卷)(上下)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國際關系史》三卷本中的一卷,即近代卷。書中系統地闡述了1640—1918年期間國際關系發展變化的新現象和新特點,國際政治舞臺上資本主義勢力的勃興和封建勢力的衰落,各大國為爭奪霸權在不同階段所進行的激烈斗爭以及19世紀下半葉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并重點剖析了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進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全書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史料翔實,可讀性強,是一部有特色的高等學校教材。
方連慶 ·國際關系 ·53萬字
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行動,如何影響其他國家?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各國應該如何行動?國際關系作為一門學科,為何會對全球政治行為產生指導性、實踐性影響?云集頂級學者,著眼思想前沿,《牛津國際關系手冊》以權威視角與系統脈絡,深刻呈現了國際關系領域的方方面面。從國際關系的學科定位、理論流派、研究方法,到國際關系與其他學科乃至政策制定之間的關系,《牛津國際關系手冊》濃縮式地展現了國際關系的知識地圖,是迄今為止對國際關系領域至為權威和全面的概述。在戰爭與和平仍是重要議題,恐怖主義、氣候變暖、全球金融、數據安全等新興國際性問題日益凸顯的時代,《牛津國際關系手冊》以深厚專業力量,解析國際秩序當下走向,探索世界格局未來發展,是所有關心全球政治前沿思考的讀者必讀的指南。
(美國)羅伯特·基歐漢 約瑟夫·奈 菲利普·泰特洛克等 ·國際關系 ·52.3萬字
本書由外交部原副部長李肇星、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崔天凱、原中共中央委員戴秉國、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作序聯袂推薦。本書主要匯集了作者2016年以來公開發表的關于大國關系的實踐與思考的文章,從國際秩序變化、大國關系調整、經濟格局演變的高度研判國際關系走勢,對中國如何在“變局”中正確處理國際關系進行了深度思考和總結。作者作為國家高端智庫專家,是中國“二軌外交”的深度參與者,長期跟蹤研究大國關系,在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陳文玲 ·國際關系 ·80.3萬字
本書選擇法國、英國、德國、美國、日本以及印度、俄羅斯、巴西8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國”。每個“研究對象國”辟為一章,每章又通過三部分(梳理“研究對象國”對非政策的演化脈絡;展開“研究對象國”與非洲各領域合作的內容、方式和效果;中國與“研究對象國”在非洲關系的前瞻性、戰略性、對策性研究)來解析:如何妥善處理中國與上述大國在非洲的利益關系,以維系中非關系與國際體系之間的良性互動,減少中國“走進非洲”的國際阻力,進而為中國在非洲活動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張宏明 ·國際關系 ·69萬字
本書定位于一本綜合性的趨勢分析圖書,囊括了經濟、政治、文化三大領域,并且在對國際社會整體分析的基礎上,將中國的內容進行了單獨的編撰與進一步的探討。
楊云鵬 ·國際關系 ·6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