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新型大國關系與國際秩序構建
自2012年起,大國新型關系的構建就日益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國際社會之所以討論一中國為主動者提出的這一個新理念,某種程度上是試圖解答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到底走向何方的困惑?在這種背景下,作為崛起的新興強國,中國的國際戰略與政策尤其令人關注。而新型大國關系的理念和思路之所以重要,可能更為根本的是,美國作為霸主做出了令人困惑的回應。一方面,中美總體在不對抗不沖突上達成了共識,即規避歷史上反復出現的“修昔底德陷阱”。2010年,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借用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的描述,創造出了這一概念,斷定崛起國和守成國的關系總體上是惡性的,最終走向戰爭的居多。中國政府對此非常重視,并在話語體系中使用了這一術語。美國政府對此的理解當然也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22.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