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20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列寧誕辰150周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院長、學部委員程恩富研究員組織院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對馬克思主的的重大問題以及恩格斯和列寧的思想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以及新時代的理論與實踐、恩格思思想和列寧思想的研究,等等,對于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程恩富主編 ·馬克思 ·48.5萬字
在吸收近年來國內外馬克思主義文獻學、“馬克思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基礎上,《馬克思傳:人間的普羅米修斯》力求以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形式將馬克思的生平、思想、貢獻和影響呈現給廣大讀者,還原一個將兒子、丈夫、父親、外祖父、戰友、戰士、學者等身份有機集于一身的馬克思的平凡而偉大的形象,還原一個實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無產階級思想家身份高度統一的馬克思的真實而完整的形象。在著力闡述馬克思的兩個最偉大發現——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的基礎上,該書也考察了馬克思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方面以及在東方社會問題、科學技術和自然辯證法、政治學、歷史學、人類學等方面的偉大貢獻,力求展現出馬克思思想的生動性、豐富性和全面性。在實事求是地闡明馬克思思想發展的過程性的同時,該書也以歷史事實為依據有力駁斥了妖魔化馬克思的奇談怪論。最后,本書得出這樣的結論: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共產主義是一定會實現的科學理想。
袁雷 張云飛 ·馬克思 ·38.9萬字
文集收錄兩年內全院范圍內具有代表性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文章,集中反映全院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黨的理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與實踐研究等方面。
王偉光主編 ·馬克思 ·38萬字
本書詳細梳理了蘇聯東歐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發展歷程、總結其走向終結的原因和教訓;對現存社會主義國家越南、古巴、朝鮮和老撾在社會主義革命和革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實踐和理論進行了闡述和分析;拓展性地介紹了拉美“21世紀社會主義”;在此基礎上,本書對世界各國的馬克思主義本土化進行了縱向的歷史總結和橫向的國際比較,找出其中的歷史規律和普遍規律,并將其重新回歸馬克思主義,以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有益的啟示。
潘金娥等 ·馬克思 ·36.5萬字
“西方正義”話語顢頇自負,妄稱普遍主義范式,自詡為正義的最高典范與終結形式。普遍主義正義話語以其絕對性與普遍性的價值預設,融貫于整個西方政治哲學研究的嬗變與傳衍過程。現代性發軔,普遍主義正義話語脫圣祛魅,正義論者試圖找到各種正義之間的有效通譯,來重拾普遍主義氣質,卻羈絆于多元主義、相對主義、視角主義等現代性窠臼。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當代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由于在方法論上背離了歷史唯物主義,對西方普遍主義正義話語的現代性批判仍然不得要領。馬克思正義思想成為厘清與破解當代西方正義理論困境、為之提供關鍵立場與科學方法的重要理論角色。馬克思立足“現代性批判”,實現了“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的歷史結合,實現了從“正義的超越”到“超越的正義”的正義范式轉變,真正實現了對西方普遍主義正義話語的理論批判與現實超越。
文長春 ·馬克思 ·34.7萬字
書稿為社科院馬工程項目子項目“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叢”每年一冊。本書為第5輯.主編為卜憲群、王建朗、張順洪。書稿收集本年度史學研究的最新、最優成果。既包含對基本理論的強調與重新認識,又容納一些爭鳴問題,同時還有對學科發展與研究的建議與探討。
卜憲群 王建朗 張順洪主編 ·馬克思 ·34.7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成果之一,是《馬克思主義專題研究文叢》中的一種。本書收錄了2016年度全國范圍內公開發表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方面學術水平較高和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反映了該年度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基本面貌和總體水平,具有重要的出版價值。
丁國旗主編 ·馬克思 ·31.5萬字
該書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收錄的文章從不同面向呈現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內涵與新發展,其中包括“習近平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學習專題,“馬克思主義文論基本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四個單元,為系統深入地了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提供了很好的參照。
陸建德主編 ·馬克思 ·29.9萬字
一切分析判斷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認識國際問題,一定要具體地分析具體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預測,今后一段時間乃至21世紀,是資本主義不斷下降并走向衰落的歷史階段,是社會主義不斷上升并走向成功的歷史階段,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力量、兩條道路、兩種制度、兩種前途命運生死博弈的歷史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成功的大好時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大好時機,是科學社會主義復興發展的大好時機。
王偉光主編 ·馬克思 ·28.4萬字
本書梳理資本和權力邏輯、市場關系、自由主義理念所引致的現代財產問題,探討財產權利與社會風險防控關系,揭示現代風險和財產治理的一般方法論原則。在“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進程中,形成高度的馬克思財產理論方法論自覺,有助于抵御絕對平均主義、全盤私有化、純思辨化、財產關乎罪惡等價值理念的沖擊,正確認識、全面把握中國財產問題實質,進而為科學社會主義財產價值觀的樹立、現代風險的防控和當代中國財產問題的有效治理提供重要的方法論啟示。
劉長軍 ·馬克思 ·27.8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市民社會批判視閾中的馬克思歷史觀及當代價值研究”結項成果。馬克思歷史觀與市民社會批判具有內在關聯。本書以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論為指導,系統考察馬克思市民社會批判經歷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然后到思維具體這樣三個具有內在關聯的發展階段,祛除了遮蔽歷史真相的種種意識形態,最終回到歷史本身,把握到歷史不斷生成和超越的存在論根據。全書共包括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不同的市民社會話語,交代馬克思市民社會批判的時代背景和理論淵源。第二部分,研究馬克思超越政治理性,轉向市民社會批判的歷程。第三部分,考察馬克思市民社會批判的歷程,厘清馬克思的市民社會概念與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社會的關系,區分馬克思不同層次上的市民社會概念。第四部分,以市民社會批判為視角考察馬克思歷史觀所具有的現象學精神。第五部分,揭示馬克思市民社會批判對于當前中國所具有的現實價值。
王代月 ·馬克思 ·25.7萬字
本書是作者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獻禮之作,是作者多年來堅持學習和研究《資本論》的成果匯集、梳理和再加工以及不斷增補的產物。書中涉及內容:一是《資本論》創作背景和創作歷程及其研究對象與方法闡釋;二是《資本論》基本原理深化研究,主要有勞動二重性是政治經濟學樞紐、信用經濟、虛擬資本二重性等;三是《資本論》拓展研究,主要有《資本論》腳注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競爭理論研究、《資本論》論中國、《資本論》論城市、恩格斯與《資本論》等。
李成勛 ·馬克思 ·25.6萬字
《神圣家庭(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駁布魯諾·鮑威爾及其伙伴》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思辨唯心主義和論述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理論著作。這是他們首次合作、生前定稿和公開發表的著作,它不僅通過批判思辨唯心主義使當時的德國思想界大受震動,成為鍛造歷史唯物主義“新世界觀”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且開啟他們長達40年的共同事業和偉大友誼。本書從文本比較視域探究《神圣家族》在歷史唯物主義形成中的地位、價值和意義,分別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原理群眾史觀、無產階級的歷史作用、歷史唯物主義形成中的承前啟后階段、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重要論述、對現實生活問題尤其是貧困問題的關注,以及對新時代建設美好生活的現實意義等方面進行研究,形成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之間的互文,對用文本闡釋原理、反思歷史和關照現實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任帥軍 ·馬克思 ·25.3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為依托文本,以資本邏輯為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傳統概念、范疇、原理,探究了自然力異化與資本邏輯的關系;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異化與資本邏輯的關系;自由時間的發展、自由時間的異化與資本邏輯的關系;人口生產、生命規訓與資本邏輯的關系;機器體系與資本邏輯的關系;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中的科學研究和學術創新的方法。本書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觀點,堅持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整體性傾向,力求實現政治經濟學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效融合,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政治經濟學的肥沃土壤中獲得充分養料,也使政治經濟學獲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批判銳器。
孫要良 ·馬克思 ·24.8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6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我國的發展研究情況,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淪在中國的譯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同的接受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同研究、存在的問題等。從時間上和結構上考慮,本書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前30年的研究、新時期以來的研究、俄蘇文論在中國、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等幾個方面。本書以點帶面,較為客觀地梳理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我國發展的基本風貌、各階段重要的理論貢獻、所引發的論爭以及所呈現的規律與特征等,本書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對當代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學術話語體系建構提供啟示。
丁國旗 ·馬克思 ·2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