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陳先達教授年近90,仍葆有童心,戲稱自己為“85后”,保持著旺盛的學術生命力與高效的學術生產力,筆耕不輟。僅最近四年,他就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等主流媒體上就發表理論文章20余篇。《一位“85后”的馬克思主義觀》即從上述整版理論文章中精選編撰而成。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到這位“85后”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體會到其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
陳先達 ·馬克思 ·14.8萬字
本書以“生態公共產品論”為邏輯起點,以馬克思主義公共產品理論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理論基礎,將馬克思主義公共產品理論實踐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中,賦予特定主體代表生態公共利益進行索賠的權利,并以此為邏輯起點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制度框架構建。
盧瑤 ·馬克思 ·14.8萬字
1878年7月出版的《反杜林論》,是恩格斯在同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杜林的論戰中,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本書以經典原著的寫作背景、成書過程、結構內容和觀點及其歷史影響和現實意義為脈絡,對《反杜林論》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解讀。
崔偉奇 翟俊剛編著 ·馬克思 ·14.7萬字
本書在馬克思主義視域下,討論經濟學與現象學的關系。當前主流經濟學方法是在科學哲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在方法上側重科學性,而忽視了人文性這個重要維度。只有在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與人文統一的思想指導下,將“面向事情本身”的現象學方法引入經濟學,才能認清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之間的聯系,實現馬克思主義對經濟學性質的正確理解,實現“直面經濟問題”的初衷。這不僅有助于增強對現象學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對經濟學進行科學性與人文性的雙重解讀,并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
欒林 ·馬克思 ·14.6萬字
本論文集分別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等領域的進展和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理論性的思考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與碩士研究生研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經典文獻的水平和效果。
王國偉 孟憲生主編 ·馬克思 ·14.5萬字
《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內容簡介:馬克思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也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奠基者。他們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過“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概念,但在著作和文章中大量使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概念,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觀點,從理論上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在無產階級政黨建立、發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直接進行了大量艱苦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為后人樹立了榜樣。
李征 ·馬克思 ·14.1萬字
本書突出了新的理論思考、新的體例安排、新的著筆點和新的側重點,系統、深入地闡述了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情況、《資本論》的研究對象和方法以及《資本論》內容的簡繁取舍與評介等問題。本書對學界關于《資本論》的錯誤解讀進行了澄清,對有爭論的問題進行了闡釋,并根據時代發展,聯系現實提出新的問題,闡明了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對于當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以及《資本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衛興華 ·馬克思 ·14.1萬字
馬克思主義如何由西方形態變為東方形態,由歐洲形態變為亞洲形態,由德國形態變為中國形態,一句話,馬克思主義如何中國化,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理論前沿問題。本書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文化意蘊、當代視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及其成果,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等多個方面,梳理、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展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郭建寧主編 ·馬克思 ·13.4萬字
宗教批判是馬克思主義進行哲學活動和創建社會革命理論的出發點。從宗教批判出發,馬克思創建唯物史觀,推動社會變革,其目的就是最終實現人的解放。在馬克思看來,批判宗教的過程,就是要把被宗教剝奪的內容歸還給人,這個過程就是呼喚人性回歸的過程。本書旨從馬克思批判宗教的高度來分析當前宗教熱的原因,探究其中蘊含的人類精神需求,批判宗教迷信。
楊淑琴 ·馬克思 ·13.4萬字
本研究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核心文本,析解恩格斯以生命哲學的整體視角探究“理性的生命”,他所認定的“唯一真正可以被稱為是人”的那個群體——“無產階級”的生命存在。全書以“激進啟蒙”“生命直觀”“規訓權力”“革命立場”四章分別展開論述,詮釋與對比并進,將思想史的視域融合與革命論的現實關照相結合,既將恩格斯放入與黑格爾、謝林、休謨、斯密、洛克、盧梭等思想史大端的境遇性對話之中,又把列斐伏爾、馬爾庫塞、福柯、斯蒂格勒等日常生活批判、權力批判、技術批判的當代視角與恩格斯的無產者生命反抗論述相結合,由此而呈現“批判的生命哲學”的譜系性發展。
劉道一 ·馬克思 ·13.3萬字
《珠江論叢》是由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主辦的人文社科性學術理論刊物,主要內容有: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主要學科的理論問題、學術前沿問題;緊密結合中國改革開放實際,研究探討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理論問題、發展戰略問題;對外交流問題;探討國內外各項研究領域的新動態;開展對中國哲學、歷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綜合研究或比較研究。
付景川 ·馬克思 ·13.2萬字
本書從馬克思主義的起源談起,介紹了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后,如何被歐洲各國所接受,如何影響歐洲的歷史進程,又是如何傳播到中國,在中國生根發芽,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書在對史的勾勒中,總結、提煉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及本質,以及為何能改變世界并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顧海良 ·馬克思 ·13.1萬字
深邃的歷史感與體系化的歷史觀構成黑格爾哲學獨有的特質。黑格爾深刻洞見了資本主義摧枯拉朽的內在力量,并立足時代特征對人類歷史進行整體性反思。其在歷史的本質性規定、歷史發展內在規律的抽象與概括、歷史研究方法論的建構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馬克思、恩格斯對黑格爾歷史觀的批判與超越,根植于對人類歷史實踐進程的進一步具體考察與研究,完成了西方思想史上歷史理論的一場變革。
朱正平 ·馬克思 ·13.1萬字
本書以介紹美國共產黨為主線,同時介紹與美國共產黨存在歷史淵源的其他政黨,通過比較這些政黨的歷史和現狀,探索美國社會主義在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牛政科 ·馬克思 ·13萬字
“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與建設”(暫定名)系列叢書之一。本書擬從技術脈絡入手,在當年歐洲工業化過程的背景中,深入挖掘和發展馬克思的技術哲學思想,結合中國實際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并以此新視角重新理解拜物教思想,力求更加全面地、深入地理解中國工業化過程高科技問題,為高科技發展、科技政策等提供理論參考。
潘恩榮 ·馬克思 ·12.9萬字
馬克思思想過時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人們忽然發現,原來如今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問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都曾論述過,替換掉一些具體詞匯,他的論斷依然有效。馬克思思想仍然是解讀與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好武器。</br>盡管《資本論》是在19世紀的工業環境中完成的,但是馬克思的基本理論框架在當今依然有效。不同的地方在于,今天的經濟和社會形式已經有了異常復雜的內容。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剩余價值、剝削、異化等理論的新內涵,以期豐富和發展馬克思思想,并用來指引我們前行的道路。
張一兵等 ·馬克思 ·12.9萬字
本書以經典原著的寫作背景、成書過程、結構內容和觀點及其歷史影響和現實意義為脈絡,對《神圣家族》行了細致入微的解讀。主要內括:《神圣家族》的寫作緣由及其成書過程;《神圣家族》的文本結構及其理論要旨等。
宋永平 劉曉勇編著 ·馬克思 ·12.7萬字
本書聚焦于馬克思主義信仰領域的重大理論問題,圍繞作者在“日常生活”“文化自信”“理論和理論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信仰”等主題展開論述,重在解決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全書重申并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要自信、自強、自尊,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和對實際問題的研究,增強自尊的資本和自信的底氣;同時要關注社會現實,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進程。本書體現了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強烈的擔當意識、宏闊的思想境界、深厚的理論功底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行文流暢、深入淺出,既具有理論厚度又具有可讀性。
陳先達 ·馬克思 ·12.7萬字
一個多世紀以來,由馬克思點亮的唯物史觀的思想火炬,驅散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迷霧,至今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本書有力地論證了馬克思主義于世界、于中國之生命力,即不同于思想史上其他重要的哲學體系,馬克思及其思想不是止步于解釋世界,而是強調改變世界,為世界不同國家的發展指明路徑和方法;而馬克思關于世界歷史的理解,恰恰成為中國探索社會發展道路問題的關鍵。本書注重梳理馬克思思想的演進過程,通過對馬克思經典著作中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概念的思辨闡釋,重新發現19世紀70年代后馬克思思想發生的重大變化:在肯定世界歷史統一性的同時,馬克思科學地預見到社會發展的多樣性、歷史條件的差異性,會推動世界各國形成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全書文風精悍、結構豐富、論證嚴謹,為我們重新“走近馬克思”提供權威指導。
顧海良 ·馬克思 ·12.6萬字
《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戰斗宣言。1920年,陳望道發表了中文全譯本,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產生了積極深刻的影響。本書以陳望道譯本為底本,標注了與現行譯法差別較大的字詞。附錄的兩篇為陳望道先生所譯理解馬克思唯物史觀與倫理觀的重要文獻《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倫理學的根本問題》。其中,《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是第一本講解馬克思唯物史觀的中譯本;《倫理學的根本問題》是第一本以馬克思原理講述倫理學的中譯本。
(德)卡爾·馬克思等 ·馬克思 ·1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