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國內比較系統地從“一帶一路”建設的角度分析斯里蘭卡的專著。本書是國內斯里蘭卡研究領域的一本綜合性、代表性著作。本書包括基本國情、重大專題和中國—斯里蘭卡關系三個部分。內容的相對全面性。即除了研究各個國家的資源稟賦、對外開放、經濟成長、地域政治外,還要研究各個國家的中長期戰略、產業結構、市場需求、投資政策、勞動政策、科教文化、政黨生態等,還要研究重點城市、產業園區等。
王震等 ·世界政治 ·36.4萬字
我國政策議程研究是伴隨著國外政策議程理論傳播和國內政策實踐探索而逐漸展開的。本書采用規范性理論研究與實踐案例研究相結合,以政治系統理論和行為主義理論為分域理論、傳播學理論,具體分析外部環境(網絡公共領域)與政策子系統之間關系,以及政策議程主體之間的互動行為和相關制度聯系。
魯先鋒 ·公共管理 ·26.9萬字
清初,清廷為“隆重陪都”仿效京師六部在盛京設立戶、禮、兵、刑、工五個部,統稱為“盛京五部”。本書以“盛京五部”為研究對象,對五部的沿革、機構、人員、職能,以及五部與清帝、其他衙門的關系進行了論述,內容涉及清代盛京的行政設置、土地、戶籍、詞訟、禮制、軍務及旗民關系等,是學界首部對盛京五部進行全面、整體研究的學術著作。
李小雪 ·中國政治 ·21.5萬字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來區域國別研究浪潮的興起,近年來中國的中亞研究獲得了強勁且良好的發展動力。不過,中亞研究的學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是學界的一個共識。本書的主要目標在于討論有助于提高中亞研究學理化水平的若干理論路徑和攸關中亞地區穩定的部分核心議題。其中,第一部分考察了三十年來中亞研究的基本狀況,并基于此分析了可針對中亞地區開展學理研究的兩條路徑:比較區域研究的運用和中層概念的創新;第二部分則討論了三個或許可衍生相關學術命題的涉中亞研究議題:“顏色革命”、地區治理、地區秩序。通過在研究中推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歷史與現實的結合、“內”“外”互動的結合,本書希望能在倡導并促進國內的中亞學理研究上做出初步探索。
曾向紅 ·世界政治 ·35.6萬字
《中外關系史研究》由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2021年創辦,李興教授任主編,陳奉林教授任副主編,立足于本土資源與全球史觀,以東方區域和世界視角,致力于中外關系史研究與整體推進,反映中國外交和中外政治、文化、軍事、經濟、社會關系等研究的前沿與動向,探討中外關系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打造世界史和中國史融通的學科交叉平臺,培養中外東西博通的專門人才,推動中國的中外關系史、國際關系史、東方外交史、世界史和區域國別研究。
李興主編 ·國際關系 ·22.8萬字
本書為《漫漫朝天路——明末朝鮮使臣海路使行研究(登州卷)》的續篇,在整體爬梳近三十種明末朝鮮使臣海路使行文獻的基礎之上,從人文地理學角度出發,結合文獻考證、田野調查、采訪各地文史研究者和普通民眾等多種手段,重構了明末朝鮮使臣的使行路徑(山東萊州府段),較為全面、如實地再現了明末朝鮮使臣視域中的中國文化空間。
王珂 ·國際關系 ·21.6萬字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民國史學科早已突破自我學科限定,從狹義的民國時期的政治史,發展成為涉及民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發展、政黨斗爭等各方面的“廣義民國史”。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大量海外民國時期珍稀檔案史料的出版與開放,民國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進一步拓展和提高。本書從政權建設的角度,系統梳理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民國政治史的學術發展脈絡與研究現狀。
張靜 李志毓 羅敏等 ·中國政治 ·38.8萬字
馬來西亞受近代西歐民族國家建構模式的影響,希冀將一國之內的人民整合成一個民族,即馬來西亞民族。馬來西亞建國以來,民族國家建構的政策基本上都是由馬來民族主義的化身——巫統來主導,即使巫統一度成為在野黨,但是巫統的民族國家建構政策的影響仍然廣泛存在。巫統政府在名義上多次提出要建立一個團結合作的馬來西亞民族,但從族群政策來分析,其目標取向主要在于優先確保馬來人的利益,也可以這么說,馬來人優先于馬來西亞民族,巫統政府時期馬來西亞實際上正在建立一個馬來民族國家。本書在馬來西亞民族國家建構研究的基礎上,對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民族國家建構進行比較研究,探討了民族國家建構的內在邏輯,比較了不同建構模式的利弊得失,旨在厘清民族國家建構的基本問題和辨析國家民族的本質。
齊順利 ·世界政治 ·21.4萬字
本書以個案研究的形式,從縱橫兩方面對唐玄宗時期政治思想進行了梳理。從縱向上,就唐玄宗時期政治思想與唐太宗時期、高宗李治及武則天時期的治國思想及其執政理念和具體實踐進行比較,著重就唐玄宗對唐代前期政治思想及其實踐的反思與探索進行闡述;以時間為序,對唐玄宗時期政治集團、儒家與道家和道教的信徒群體以及知識群體中重要代表性人物的政治思想展開論述。從橫向上,對唐玄宗時期政治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主要內容和特點詳加考察,進而探索唐玄宗時期政治思想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歷史影響,揭示學術與政治、政治思想與社會生活之間的內在關系。研究唐玄宗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以及信徒群體對這一時期重大政治問題的討論,對唐玄宗時期治國治民之道的諸種闡發,對于我們了解和掌握唐玄宗時期政治家與思想家們的心路歷程及其政治思想的變遷,解讀大唐由盛轉衰的社會歷史原因,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梁紅仙 ·政治理論 ·31.3萬字
本書對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內涵及特征、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內在關系、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意義功能、黨員干部理想信念鞏固和堅定的一般機制、屬性多樣化對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建設的影響、新時代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話語表達等問題進行了深入闡釋,總結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建設的歷程,成效與經驗,分析了新時代堅定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建設的機遇。同時,從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意識形態領域斗爭錯綜復雜、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信息來源的多樣化、黨員干部的代際更替等方面,分析了新時代堅定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建設面臨的挑戰,并明確了新時代堅定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建設的目標和重點。最后從理論支撐、情感基礎、資源要素、話語方式、實踐要求、制度安排、社會環境等維度,提出了新時代堅定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建設的對策。
陳金龍 蘇澤宇 楊泰龍 ·黨政讀物 ·20.6萬字
中國的現代國家建構植根于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既遵循了現代國家形態演進的一般規律,又具有中國式的特征。本書從理論、社會、行政、財政、政黨、法治、民族、歷史以及比較等視角探尋“中國式國家建構”的理論內涵和實踐特征:從歷史進程和現實特征等方面探討中國式國家建構的基礎理論:從經典理論、傳統社會形態、現代社會的成長三個方面探討中國式國家建構的社會路徑;從西歐經驗和理論、中國傳統行政體制、現代行政體制及其運行等方面探討行政體制建設與中國式國家建構的關系;從文獻與理論、財稅體制及能力等方面探討財政與中國式國家構建的關系;從中國共產黨與現代國家建構的關系層面探討中國式現代國家建構的內涵;從地區和國別視角探討非洲、俄羅斯和東南亞的國家建構理論與實踐。
徐勇 陳軍亞等 ·政治理論 ·38.8萬字
精準治理在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方法論、實踐論意義。本書以重慶市九龍坡區九龍街道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經驗為個案,超越了以往僅把鎮街域視作市縣域社會治理研究的附屬問題的做法,率先把鎮街域社會治理作為研究對象。鎮街域社會治理是精準治理方略的真正落腳點。鎮街是國家治理研究的活化石,每個鎮街都經歷了承包制、單位制、項目制、科層制,以及網格制等的歷史變革。網格制在基層社會治理變革中具有一種總體性意義,它是對承包制、單位制、科層制、項目制等的整合性超越。基層治理實踐正在體現出“網格治國”的新治理邏輯。
何健等 ·公共管理 ·22.2萬字
社會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由北京市委社會工委組織編寫,全面分析了中國社會改革的特征、基本框架、目標、任務等,科學、客觀地解讀近年來中國社會改革的成效、成就、不足之處,包括在收入分配、社會管理、社會保障、醫療改革等方面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宋貴倫 ·中國政治 ·22.5萬字
本書將明初近70年的中琉關系置于東亞區域秩序演進的整體視閾下進行探討。通過搜檢關聯性史料,依托奉天門曉諭、楊載鑿空、李浩市馬、梁民出使、地保奴移居、呂淵使日、柴山渡琉等重要交往事件,分析明朝與琉球關系的發展演變過程,并兼及其與北元、高麗、朝鮮、日本、倭寇等的內在聯系,嘗試構建立體、動態、系統的“明初中琉關系相”,借以凸顯明初東亞國家關系的廣泛聯動性和區域秩序構建的復雜過程。
李健 ·國際關系 ·24.5萬字
本書旨在考察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實施行政機構改革的全過程,分析國民政府為實現“建國”任務而做的努力,如開放政權、成立民意機構、厘定事權、精簡機構、裁汰冗員等。戰時改革有頂層設計,有計劃、有步驟,體現了行政領域的制度化與現代化傾向,體現了國民黨權威人物對完成“建國”的強烈愿望。但受諸多因素的制約,豫湘桂大潰敗后改革被迫中斷,留待戰后繼續推行。
劉大禹 ·中國政治 ·26.7萬字
本書在結構上分為三篇。第一篇是有關捷克基本國情的全面闡述,包括捷克的綜合國力評價、人口狀況、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產業結構、政治生態、民族宗教及對外關系等,旨在為讀者呈現捷克國家、社會、政治、經濟、外交各領域的面貌。第二篇為專題研究,重點考察捷克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投資與營商環境、研發與創新能力、氣候保護政策、教育體系與制度、勞動力市場與勞動保障制度、重要城市及區域影響、政治變遷與疑歐主義、國防與軍事和在捷中國移民的融合與發展等經濟、社會和軍事等議題。第三篇則關注中國與捷克雙邊關系的發展,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政治歷史關系、捷克智庫和媒體對華態度、貿易投資合作、金融與銀行合作、人文交流合作、旅游合作和地方合作,分析所取得的成果、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潛力。
胡麗燕 ·世界政治 ·43.6萬字
《神圣家庭(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駁布魯諾·鮑威爾及其伙伴》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思辨唯心主義和論述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理論著作。這是他們首次合作、生前定稿和公開發表的著作,它不僅通過批判思辨唯心主義使當時的德國思想界大受震動,成為鍛造歷史唯物主義“新世界觀”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且開啟他們長達40年的共同事業和偉大友誼。本書從文本比較視域探究《神圣家族》在歷史唯物主義形成中的地位、價值和意義,分別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原理群眾史觀、無產階級的歷史作用、歷史唯物主義形成中的承前啟后階段、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重要論述、對現實生活問題尤其是貧困問題的關注,以及對新時代建設美好生活的現實意義等方面進行研究,形成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之間的互文,對用文本闡釋原理、反思歷史和關照現實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任帥軍 ·馬克思 ·25.3萬字
這是一部關于政治保守主義的歷史著作,鮮活又犀利,它從19世紀保守主義的起源談起,直至當今的硬右翼。兩百年來,保守主義直面自由主義現代性并適應之,使保守主義之“保守”的名聲不攻自破。其結果是,右翼贏得了長期的權力,并有效地成為政治中的主導傳統。然而,盡管取得了這些成功,保守主義者相互之間依然紛爭不斷:究竟要與自由主義和民主達成何種程度的妥協,或者哪些價值觀需要被捍衛以及如何去捍衛。在本書中,埃德蒙·福西特對這段沖突的歷史進行了扣人心弦的描述,澄清了關鍵的理念,并闡明了當今右翼內部的爭論。他以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為中心,生動地講述了右翼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故事。這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包括:詹姆斯·麥迪遜、埃德蒙·伯克和約瑟夫·德·邁斯特等先驅,資本主義早期的敵敵友友,宗教捍衛者,以及現代政黨的締造者,如威廉·麥金萊和索爾茲伯里侯爵。本書還記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化批評家和激進破壞者,敘述了自由放任經濟學的倡導者如何打破1945年后的共識,并描述了唐納德·特朗普、鮑里斯·約翰遜和他們的歐洲同行如何將保守主義推向“國家優先”的硬右翼。作為一部關于右翼歷史的原創著作,本書引人入勝,它描繪了右翼的這樣一種傳統:既與對手作戰,也與自身作戰。本書獲2020年《柯克斯書評》最佳大格局歷史書籍、2020年《金融時報》政治類最佳圖書、《紐約時報書評》編輯之選。
(美)埃德蒙·福西特 ·政治理論 ·42.9萬字
李興主編 ·國際關系 ·22.5萬字
本書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和黨章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戰略部署,收錄了新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內容涵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工作、思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黨的機關工作六個方面。希望本書能夠為黨的領導干部提供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準則,推動黨員同志尊崇黨章,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中國法制出版社 ·中共 ·3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