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聚焦本土權利話語的傳承與揚棄。深度挖掘中國特色權利發展道路所仰賴的本土權利文化及資源,并以唯物史觀之立場對其進行科學分析與鑒別。界分三個階段進行研究:第一個階段,先秦時期的人本主義權利話語;第二個階段,漢至明清時期的權利話語;第三個階段,近代權利話語。發掘浩瀚歷史文獻中豐富的民生權利思想,揭示權利發展的物質生活條件,闡釋權利發展內在的經濟邏輯和歷史邏輯,為中國特色權利發展道路建構提供強有力的本土文化支撐。
范興科 ·政治理論 ·16.3萬字
本報告基于理論闡釋、實踐探索、制度支撐、國際傳播的維度,深入闡釋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總結,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新時代政治建設成果的結晶。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進一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要積極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撐作用,提升協商民主效能,把基層民主做實。要充分宣傳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比較優勢,更加有效應對美西方發動的政治價值觀圍攻。
張樹華 王炳權等 ·馬克思 ·7萬字
奧古斯特·倍倍爾(1840—1913)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主要領袖和創始人之一,也是德國工人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著名的政治家和活動家。倍倍爾的一生,經歷了德國工人運動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從興起到發展壯大的整個歷史時期,即社會主義思想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至后來社會主義工人政黨的建立和發展時期。本書主要從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議會斗爭、婦女解放、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等方面闡釋了倍倍爾的社會主義思想。他的這些思想,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繼承,又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趙婷 ·政治理論 ·18.5萬字
民粹主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但長期處于邊緣地位。近年來,以英國脫歐、特朗普執政和歐洲多國極右翼政黨異軍突起為標志,新一輪民粹主義浪潮在發達國家興起,進而推動了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現與蔓延。本書對歐洲主要國家民粹主義,特別是法國和德國右翼民粹主義與意大利混合民粹主義,以及美國右翼民粹主義的國際起源展開了探討。本書將人力資本要素納入社會聯盟的階級模型來說明全球化對國內社會分化的影響,引入經濟地理因素來說明民粹主義政黨或候選人的選民基礎,并結合需求和供給來說明民粹主義政黨或候選人的政治機會空間。本書的研究揭示了全球化與發達國家民粹主義興起之間的邏輯機制。
田野 ·政治熱點 ·18.7萬字
選擇《驃騎突擊》作為本書的標題絕非偶然。眼下,匈牙利正需這種軍事謀略。當今世界不禁使人深感處于一個巨大的戰場之中,波詭云譎,混亂不堪。兩軍對陣,將領雙雙謀劃如何整頓隊伍,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局勢……小國則別無他法,唯有破釜沉舟,另辟蹊徑,才能將命運緊握手中。《驃騎突擊》為匈牙利獻上一劑良策,也啟迪我們在面臨挑戰之時,需要增強自身獨特優勢,出其不意,大膽行動,搶占先機。
(匈)鮑拉日·歐爾班 ·世界政治 ·12.5萬字
本報告將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息數據庫”為基礎,重點研究阿塞拜疆的地緣政治,為加強在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深化中國與阿塞拜疆的合作提供參考。報告主要分為以下幾部分:一是簡要介紹阿塞拜疆基本情況;二是梳理阿塞拜疆的獨特國情,如資源優勢、宗教認同、后共產主義遺產與現代文化轉型等;三是探討阿塞拜疆作為“戰略支軸”的地緣政治角色;四是解析阿塞拜疆的地緣戰略安全,“納卡”地區沖突、納希切萬飛地的特殊性、“古阿姆”集團的現狀、大國在阿塞拜疆的復雜博弈;五是研判展望阿塞拜疆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定位及前景。本報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分析法、數據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等。
鄭云天 ·世界政治 ·4.2萬字
《中國鄉約制度》以社會學的視角,運用歷史學的方法和手段,從鄉約制度入手,探索了中國鄉村治理道路的歷史過程,通過對歷史經驗的分析和提煉,運用于解決中國鄉村社會的實際問題。
楊開道 ·中國政治 ·14.9萬字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本書通過對湖南、四川多地基層治理實踐的深入調研,搜集、整理了大量一手資料,對“黨政統合”“一核多元”的基層治理體系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分析。在厘清基層治理制度變遷的基礎上,著重從“縱”“橫”兩向分析了基層治理的體系建構、運行機制和能力建設;通過辨析目前基層治理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基于系統化的視角提出實現協同治理的政策建議,對于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論和政策意義。
孫瑩 ·中國政治 ·15萬字
近年來,世界主要力量紛紛與中亞建立“5+1”合作機制,這一新的多邊合作模式成為中亞多元化外交的標配。五國將此作為地區博弈的重要砝碼,域外力量則希望借此擴大對中亞的整體影響。西方與中亞“5+1”合作機制建立時間早、覆蓋領域廣,發展成熟,是各自中亞戰略的主要實施工具。本書梳理了日本、韓國、歐盟、美國與中亞“5+1”合作的基本形式、主要內容、政策目標,對其戰略本質和共有規律進行了總結。中國與中亞的“5+1”合作正當其時,在借鑒西方做法的同時,也要避免其所走彎路。本書的出版為相關研究和實踐工作提供了基礎材料,開拓了中國與中亞“5+1”合作的新思路,對職能部門的決策亦有一定價值。
梁強 ·國際關系 ·17.7萬字
本書對國際上公認的四種預防腐敗利器,即防止利益沖突制度、政府公開透明制度、官員財產申報與公示制度和吹哨人保護制度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總結,并與我國相關制度框架和運行進行細致比較,分析各自優缺點,最后提出一些可行的完善建議。
彭成義 ·政治理論 ·17.8萬字
本書整體爬梳了三十余種明末朝鮮使臣海路使行文獻。在此基礎上,作者從人文地理學角度出發,結合文獻考證、田野調查等多種手段,重構了明末朝鮮使臣的使行路徑(山東登州府段),全面、如實地再現了明末朝鮮使臣視域中的中國文化空間。
王珂 (韓)韓鐘鎮 (韓)唐潤熙 ·國際關系 ·17.9萬字
中央蘇區婦女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婦女運動的開端,寫下了馬克思主義婦女觀中國化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中央蘇區所在地與贛閩粵客家民系的主要聚居區基本重合,因此參與婦女運動的主體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客家婦女。本書從多學科的角度考察以客家婦女為主體的蘇區婦女運動,釆用史論結合的方法,通過考察蘇區婦女運動的歷史背景、理論依據、政策保障,挖掘客家婦女在革命作用下的地位之變遷等,對蘇區婦女運動實踐進行經驗總結、歷史定位與理論提升,以啟迪當下。
劉國鈺 ·馬克思 ·20萬字
本書以中國地方外事發展的客觀需求為現實起點,結合地方政府的內生經驗、央地關系與國際關系的外部視野,闡釋了對外系統中地方對中央的獨特價值。本書通過建構一種一般性概念框架以解釋中國省級政府如何在外交場域中留下自身的“地方印痕”。借助結構性資本與施動性資本兩個維度,本書分析了省級政府的國際關系行為體屬性。此外,基于對不同省份外事工作的差異性考察,本書發展了基于中國背景的比較平行外交理論。最后,本書論述了協同外交的基本特征與內在邏輯,以推進中國省級外事工作的現代化研究。
劉天陽 ·國際關系 ·16.5萬字
本書系統研究明代保甲制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明代中葉,黃冊載籍日漸失實,官府對于戶口的實際控制每況愈下,加之明初建立的衛所系統趨于瓦解,面對紛至沓來的內亂外擾,官府往往疏于防范,疲于應對。嘉靖之前已有不少地方官員嘗試推行保甲法以加強戶口管理,查舉不法行為。嘉靖年間,在地方官員的大力推動下,保甲制大范圍興起并逐步完善。隆慶、萬歷年間,保甲制在全國南北各地進一步施行,尤其是沿海沿邊地區因形勢需要,推行范圍廣,執行力度大,相關條款具體細致。保甲制于打擊盜匪、維護治安乃至防災救災方面均具有一定功效,但其立法與執行各環節也存在諸多弊端,在基層的實施效果往往因官吏敷衍、胥役營私和民眾消極抵制而深受影響,有名無實,甚至淪為擾民惡法。終明一代,保甲制基本上系地方官員應對治安形勢的權宜之計,興廢無常,朝廷并未著手建立適用全國劃一推行的保甲法。清廷入關后承繼明代保甲制,多次下詔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施行,保甲制在全國范圍方顯常態化。
薛理禹 ·中國政治 ·11.2萬字
本書從大數據數字政府的發展歷程開始講解,梳理了我國數字政府的發展創新變革脈絡,介紹了當前數字政府發展的理論政策、新形勢、新要求,從數字政府案例解決方案角度剖析了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思路和建設方案,有利于做出更科學、更合理決策的信息資產。本書期望為數字政府行業從業者、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參考,為政府、企業、科研單位開展大數據治理業務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
周桂賢 ·政治理論 ·11.8萬字
本書從外交決策的視角,選取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的協調機制為研究對象,重點考察該機制的演變過程、整體架構、運作實踐及運行成效。具體而言,本書縱向以協調機制的歷史演變為主線,梳理該機制在國際戰略環境和國內政治因素共同塑造下的演變軌跡;橫向以協調機制的整體架構為導向,從國家、部門和海外一線三個層面,自上而下分別闡述該機制的機構設置、運作規則和運行程序,并考察其在外交決策中的實際運作情況。在此基礎上,系統闡述協調機制歷史演變的動因,客觀評價協調機制的運行特點和成效,分析總結協調機制運行的影響因素,并就完善國家外交與軍事部門協調機制建設提出建議。
閆桂龍 ·政治理論 ·16.1萬字
本書是系統、深入總結中國社會價值觀及其經驗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在介紹中國傳統價值觀的理論內涵、體系結構、歷史地位與影響的同時,揭示其現代轉化的理論創新點與發展新趨勢;探討當代中國社會進行價值觀建構的意義,分析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過程中的經驗和問題;提出價值觀可以分成“國家發展的價值目標”“社會進步的價值理念”“公民素養的價值規范”三個層面,在此基礎上,對當代中國國家發展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當代中國社會進步的價值理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當代中國公民素養的價值規范“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內容進行了系統闡釋。
韓震編著 ·中國政治 ·13.4萬字
《南大亞太評論》是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出版物之一,每年兩輯。選題內容涵蓋大亞太地區和相關全球性問題,包括政治、外交、安全、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等領域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期刊形式以具有重大理論與現實意義的專題研究(包括主題筆談)為主,兼及調研報告、學術爭鳴、學術前沿譯介等,并倡導嚴謹求實的學風和清新自然的文風。中國知識界對外部世界和國際關系的關注大體上是從鴉片戰爭時期開始的。第七輯《南大亞太評論》以“美國對外政策與對外關系的法律透視”為專題,對美國對外政策與對外關系的法律做了全景式梳理,對研究國際關系史的學者和對國際關系史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是了解美國相關法律的必讀之書。
石斌主編 ·政治理論 ·15.4萬字
本書關注中國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改革背后的邏輯、推進機制以及改革取得成績的結構和制度性原因。全書將中國行政審批制度及政務服務改革置于行政權力的運行機制及組織機構環境的分析框架下,旨在理解改革推進的整體機制,提煉中國改革實踐的理論元素。
張楠迪揚 ·公共管理 ·14.5萬字
本書為《中國政治學》2023年第一輯,設有建構中國自主的政治學知識體系、歷史政治學、比較政治三個欄目。探討新時代政治學的學科自覺與自主、政治學研究范式的轉型,以及政治學科發展的未來等理論與現實問題,立足中國本位,放眼世界政治,倡議從比較文明的視野出發,貫通規范研究和經驗研究,引領和提升中國政治學的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主辦 ·政治理論 ·1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