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腐敗日益成為全球問題。腐敗涵蓋的活動范圍極廣,從跨越全球的非法販賣到恐怖主義,再到行賄受賄和任人唯親;不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腐敗都是經濟不平等的主要推手。在這部通識讀本中,萊斯利·霍姆斯考察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定義腐敗的棘手之處,以及在評估其規模和性質時出現的問題。對于腐敗,霍姆斯從環境、經濟、社會、政治和國際等角度進行了極為重要的探討,并對這個世界性難題的解決之道提出了思路。
(澳大利亞)萊斯利·霍姆斯 ·公共管理 ·6.9萬字
本書的作者以其學者特有的學術嚴謹性,充分利用了納粹德國的新聞宣傳文件史料,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黨高層如何通過嚴格的新聞控制和宣傳導向,來為其作為“最終解決方案”的屠猶政策做輿論準備的。本書是一部深度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狂熱反猶宣傳的開創性著作。希特勒及其納粹宣傳家們一直相信,反猶主義為世界歷史提供了唯一的解釋框架。他們編造了一個無辜的德國正在被國際猶太人圍攻且意圖滅絕他們的故事,并以此作為“最終解決方案”的公開宣告和正當理由,堅信有必要在猶太人滅絕德國和德國人之前滅絕猶太人;而隨著戰爭進程的推進,反猶宣傳也逐步升級,并一直持續到納粹政權的末日。雖然歐洲精英和大眾的反猶主義傳統由來已久,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并不是德國或歐洲歷史進程的必然結果,只有在戰爭的具體歷史情境下,歐洲特別是德國最極端和偏執的反猶主義浪潮,才成為德國獨裁者解說當時事件的重要因素,進而成為向大屠殺演進的一大原因。
(美國)杰弗里·赫夫 ·世界政治 ·19.8萬字
我們應該如何共同生活于社會之中?我們究竟為何需要政府?社會正義意味著什么?至善的現實政治真的只能是海市蜃樓嗎?這些問題離我們并不遙遠,每個人都需要考慮,因為它們關系到我們的人生幸福之根基。打開《牛津通識讀本:政治哲學與幸福根基》,它將帶你進入對于這些問題的追問與探索。
(英國)戴維·米勒 ·政治理論 ·7.6萬字
建設共同富裕的社會為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共同富裕的理念奠定了慈善公益的元使命。在此使命下,公益組織需要在國家主導的發展進程中與政府、市場和社會建立起協調融合的發展機制,這是中國特色慈善公益的發展方向。作者基于二十多年的公益實踐,把公益慈善與人性、人情、社會關系、倫理常識和中外慈善文化融會貫通,以樸實和生動的語言詮釋了一條從慈善文化到公益文明的鏈接路徑。書中包含許多跨界、跨文化、跨學科的思考,對慈善公益研究者、實踐者以及關心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讀者來說,是難得的讀本。
李小云 ·公共管理 ·15.2萬字
書中,作者從中國歷史和哲學中汲取深刻的見解,繼續對國際關系領域的傳統學術理論提出挑戰——領導力才是大國崛起和衰落的共同原因,運作制度的人——即政府——才是超越“制度”對國家更為重要的因素。作者認為,改革能力應該成為領導力的核心。這里的改革,既包括所有社會領域的改革,也包括對制度的改革。各種層面和領域改革都具有促進國家崛起的作用。同時,作者也強調,作為領導力核心的改革能力僅適用于推動社會發生有建設性變化的變革,而非涵蓋任意方向的變化,尤其需要排除的是會造成社會發展倒退,甚至是帶來破壞性的變化。因為從大國實力相對性的角度來看,自我破壞就意味著競爭對手實力的提升。
閻學通 ·世界政治 ·11.5萬字
《國會政體:美國政治研究》詳細介紹了美國聯邦制的中樞神經系統——國會的獨特屬性和真實運作圖景,包括其區別于其他代議制機構的組織架構、復雜的活動規則,以及與行政機關的實際關系。美國憲法設計了復雜精巧的制衡機制,不過是一種書面理論,現實中的美國聯邦制度由國會主導,而國會權力又分散于各個常設委員會手中。這個“國會政體”議事規則復雜,權力分散,職責不清,領袖缺位,與憲法理想相去甚遠。威爾遜在書中對美國眾議院、參議院與行政機關進行逐個檢討,為了克服美國聯邦制度這一根本缺陷,他認為應當建立一個途徑簡單、權力單一完整、責任清晰的簡明政體,從而更加接近1787年憲法所試圖實現的政治理想。
(美)伍德羅·威爾遜 ·世界政治 ·15.7萬字
世界上的各種文化為何如此依賴關于過去的虛構幻象?鎖在隔壁鄰居門口的自行車能不能稱得上藝術品?當人們沉默不語時,他們實際上在想些什么?高雅文化與庸俗文化如何彼此相關?在這本書中,克利斯托弗·巴特勒考察了現代主義思想家和藝術家做出的許多創新,表明了強有力的觀念和形式上的試驗如何創生出新的音樂、繪畫和文學,滲入20世紀和21世紀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書中還探究了自我、主觀性、非理性、人和機器等現代主義觀念。
(英國)克里斯托弗·巴特勒 ·政治理論 ·6.4萬字
民主發軔于古希臘,并在雅典人中引發了曠日持久的論戰。本書結合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希臘古典世界作家的作品,追溯了古希臘人對民主之得失的探索歷程:涉及的問題有:民眾的盲目、民主的無政府狀態,以及雅典城的實例等。盡管古希臘的民主形式與現代社會的相去甚遠,但古希臘人的思考卻直指民主的本質,對現代民主的發展不無啟發與參照作用。
(法國)雅克琳娜·德·羅米伊 ·世界政治 ·12.6萬字
“是什么使得權力或強力成為道德上對的”是2000多年來政治哲學不斷追問的問題。聚焦現代政治的討論域,結合漢娜·阿倫特、約翰·西蒙斯、哈貝馬斯及羅爾斯的觀點,作者首先從概念分析的角度區分了正當性與證成性:正當性是一種“回溯性”的概念,它關注的是權力的來源和譜系,也就是從“發生的進路”去評價權力;而作為“前瞻性”概念的證成性,關注的是權力的效用和達成的目的,也即從“目的的進路”去評價權力,確立了道德評價國家的兩條進路。從政治正當性與證成性的區分出發,作者進一步在政治義務與政治責任之間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概念地圖:國家正當性與公民的政治義務具有概念上的關聯性,而國家證成性則與公民的政治責任相關聯。
周濂 ·政治理論 ·16.9萬字
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一意孤行動武并深陷泥潭似乎就是非理性的典型表征。但是,于國際政治的研究和實踐而言,得出結論認為國家是非理性的,實屬毫無意義,因為只有假定國家是理性的,學者和決策者才有可能理解和預測國家的行為,否則,整個國際政治研究的大廈都將傾覆,政治領導人也將無從有針對性地制定對外政策。由此,本書系統論述了國家的思考方式與過程,重新定義了對外政策中的理性,指出:國際政治中的理性決策依托于闡釋世界如何運作的可信理論,并且經由審議性決策過程產生。基于這個標準,本書分析了1900年以來,在一戰、二戰、冷戰等重大國際政治事件背景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蘇聯、美國的15個對外政策決策案例,并得出的結論:大多數國家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理性的,即使它們的決策并不總是成功的,有時候甚至是違背道德的,而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
(美)約翰·J.米爾斯海默 (美)塞巴斯蒂安·羅薩托 ·國際關系 ·16.1萬字
本書全面梳理了“一帶一路”大使訪談內容,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線索,以清晰的邏輯結構、更貼合閱讀習慣的文風,精選深具影響力的國家的大使、政要和決策者們的訪談內容,總結提煉其核心思想與理念,生動展現了他們眼中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該倡議給共建各國及全世界帶來的合作發展與美好前景。這也是迄今為止少有的從國際視角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解讀,對“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合作行動和成果進行評析的多維系統呈現,且具有權威性。《各國大使眼中的“一帶一路”》采用中英文雙語編撰,力求用通俗的語言闡釋“一帶一路”的精神和實質,向更多大眾讀者及全球讀者講述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方案,使大眾更深刻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與深遠影響,共享新知識,共創新可能,一起書寫未來新藍圖。
孫超 ·政治熱點 ·18.8萬字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全球數據爆炸式增長,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許多國家都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在技術研發、數據開放、隱私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積極布局。本書首先解讀了中央關于大數據的重要論述,闡述了大數據特征、相關技術和重要意義,指出領導干部要強化大數據思維,加快發展政務大數據,并介紹了國內外大數據發展情況。然后論述了大數據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應急管理和疫情防控領域的應用,提出了政務數據資源整合、共享與開放以及保障大數據安全的方法。并且介紹了黑龍江省以及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等地市政務大數據應用情況和典型案例,總結了浙江、上海、江蘇、廣東、貴州、海南等省市政務大數據發展經驗。
張毅主編 ·公共管理 ·18.4萬字
進入21世紀,美國這個當前世界大國的表現不斷令人跌破眼鏡。作者從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起始,立足數百年的時間坐標,提煉出了有關現代大國興衰演進的深層次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美國這一當前國際體系的主導國,旨在系統分析21世紀中葉以前的美國運勢。作者從經濟角度觀察了美國的實力地位和前途命運,從政治角度探尋了美國國家治理體系的基因缺陷和體制短板,從社會角度探尋了美國內在不穩定的機理及其對美國運勢的影響,進而得出:當前世界正處于新一輪危機之中,各種矛盾會集中爆發,美國的主導地位會越來越不穩固,國際體系的深刻重塑與主導國的新老更替,很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發生。中國作為后發大國,值此百年變局加速展開、中美博弈日漸升級之際,只有對美國的前途命運及其對世界變局的影響進行長時段、前瞻性的思考,才能更深刻地體會世界現代化的演進規律,進而認清中國的歷史使命和努力方向。
王鴻剛 ·國際關系 ·17.8萬字
在這個被祛了魅的、世俗的世界中,我們可以過上有意義且豐足的生活嗎?這不僅僅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一個歷史學問題、心理學問題,甚至是一個生物學問題。本書特別以跨學科的視野,重新審視這個關乎人類存在的根本問題。不同領域的專家觀點相互碰撞、交織。你不一定能得到答案,但是也許可以受到啟發。世俗主義可以給我們道德、審美和精神的滿足嗎?還是說,世俗觀點僅僅肯定了一種弱肉強食的宇宙?當下,宗教、進化、無神論、基要主義、達爾文、科學等問題引發了大量的爭論,而《世俗主義之樂》則提供了一種平衡而發人深省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理解今天的生活中那種啟明的、同情的、具有重大意義的世俗主義。書中以歷史學家、哲學家、科學家和作家的觀點,展現出世俗主義并不僅是對宗教的否定。相反,它是一種積極而必要的境況,展現的是一個自然的、艱難的世界,這個世界有其價值,可以是美好而快樂的。
(英國)喬治·萊文 ·政治理論 ·18.8萬字
英國著名公法學家托尼·普羅瑟繼經典著作《法律與監管機構》之后,又一有關政府監管的力作。托尼·普羅瑟系統地考察了英國十大監管機構,涵蓋了食品安全、環境保護、醫療健康以及能源、鐵路和飲用水等社會生活與經濟生活領域。通過條理清晰的分析,作者試圖闡明,當下各個監管機構并非孤立地運作,而是通過與政府部門、其他機構以及公眾的協力,共同建立透明有效、可問責的監管網絡。在經濟性職責之外,監管機構還承擔著社會性職責,包括保護公眾權益、促進社會團結等。除了英國的監管體系,本書還比較分析了美國、法國等國的監管制度,以廣闊的視野考察了當前監管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英)托尼·普羅瑟 ·世界政治 ·18.5萬字
這是一本人人能讀的實用政治學手冊。40個直擊生活痛點的問題,涵蓋自由、平等、權威、公正和權利的方方面面。109位政治學巨擘,犀利點出日常情景所隱含的政治學內涵。本書能令你跳出庸常思維,像政治學家一樣思考。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日常人文課”系列共有五本,分別是《哲學有什么用?》《政治學有什么用?》《女性主義有什么用?》《經濟學有什么用?》《心理分析有什么用?》。這套書想告訴你:人生無處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鹽的日常疑惑,也能從古往今來的人文大師那里得到靠譜的解答和接地氣的建議。哲學會幫助你升華靈魂。政治學會教你解讀世界和社會格局。女性主義能讓你看穿無處不在的性別歧視。經濟學會賦予你理性經濟人的思維模式。心理分析會使你更好地認識你自己。翻開這套書,你將學會過一種經過反思的生活。
(英國)加雷思·索思韋爾 ·經典著作 ·11.1萬字
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當前仍由西方主導的國際局勢下,中國尚未掌握足夠的話語權,無論是在政策外交領域,還是在樹立國際形象方面,都遭受著許多偏見和誤解。鑒于此,當前中國急需發出在國際舞臺上有影響力的聲音,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智庫作為“二軌外交”的主要參與者,在國際交流中更加開放、靈活,是官方對外溝通的“潤滑劑”,尤其是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的當下,可以大有作為。全球化智庫作為中國領先的國際化智庫,在過去幾年里一直致力于在國際上發出中國聲音。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和秘書長苗綠,立足芒克辯論會、世界貿易論壇、雅典民主論壇、慕安會、巴黎和平論壇、達沃斯論壇等知名國際性舞臺,在時而輕松、休閑,時而劍拔弩張、唇槍舌劍的氛圍之下,與各國政商學界知名人士暢談國際時局與未來趨勢,回應各方對于中國的關注和質疑,詮釋中國的發展模式,降低外界對中國的誤解。在這本書中,兩位作者通過回顧多年來在國際舞臺上的交流經驗,分析總結了影響中國形象在海外樹立的根本原因,并且建言如何更好地構建中國的海外形象,如何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
王輝耀 苗綠 ·國際關系 ·14.5萬字
本書系統總結黨領導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輝煌歷程,禮贊實現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世紀飛躍,展示中華民族歷史上首次消除貧困的偉大成就。全書共分為12章,從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社會、人民生活、生態文明、脫貧攻堅、對外開放等多個維度,對我們黨的百年征程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程和成就進行了系統回顧與總結,并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進行了展望。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系統梳理,全方位展示和闡釋我們黨領導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開創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在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接續奮斗的壯闊歷程和責任擔當,并以此讓廣大黨員、干部和讀者受教育、受激勵,為在新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糧和堅實的奮進力量。
馬建堂主編 ·中國政治 ·15.4萬字
公共管理是為了確保維持現代文明所必需的基本公共服務的拓展和提供。公共部門所提供的服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涵蓋了從公共安全和社會福利到公共交通和教育等諸多領域。然而,近年來全球性的強制公共預算削減,則促使公共管理者開始從根本上重新思考他們在現時代的治理方式。在本書中,斯特拉·Z.特奧杜盧和拉維·K.羅伊就這個全球化時代公共部門所面臨的諸多挑戰提出了極具洞見的切實見解。為了解決我們這個時代爭論最為激烈的問題,比如公共服務私有化和政府監督,他們引領讀者踏上了一次全球之旅,通過回溯歷史考察了公共管理的起源、發展和持續演化,以不斷啟迪讀者深化對這一學科的再認知。
(美)斯特拉·Z.特奧杜盧等 ·公共管理 ·5.7萬字
道義現實主義是由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提出的國際關系理論,將中國古代政治思想與現代國際關系理論相結合,把關注點放在決策者層面,以大國的“領導”(包括國際領導、政治領導、領導力等)為核心變量解釋國際格局、國際規范和國際秩序的變化,挑戰了傳統現實主義對物質力量的過度強調。本書針對《大國領導力》出版后中外國際關系理論界有關道義現實主義的討論,專門邀請了八位國內外學者,圍繞該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國際領導”展開批判性討論,從多個角度分析了這一理論的框架及其存在的局限和面臨的挑戰,旨在驗證其作為國際關系理論的有效性和解釋力。通過參與討論學者的交鋒,本書不僅為國際關系理論研究提供了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新洞見,也在全球權力轉移特別是中美博弈背景下,為國際關系理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閻學通 方圓圓編著 ·國際關系 ·1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