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冷戰結束以來海合會六國和伊朗、伊拉克的經濟與安全合作為研究對象,構建了海灣地區合作研究的整體框架。本書既分析了海灣地區合作的歷史變遷、合作動力、合作議題和制度設計,也對21世紀以來海灣地區國際關系進行了前瞻性研究,做到宏觀研究與專題研究相結合,基礎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結合,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和海灣國家深化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學術參考。
喻珍 ·國際關系 ·21.2萬字
諸多理論認知與歷史經驗復合佐證了重大技術變革對國家治理的影響力。當前以人工智能為核心標識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加速演進,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國家治理是亟須展開實踐觀察和預判性思考的重要議題。本書立足于新一輪技術革命迅猛推進的大背景,采用實然分析與應然分析相結合、歷史分析與預判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技術賦能、技術賦權、技術賦責的復合視角,對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國家治理問題進行了研究。
梅立潤 ·政治理論 ·27.8萬字
北愛爾蘭邊界問題是使英國脫歐談判陷入僵局的關鍵因素。但是,北愛爾蘭邊界問題并未隨著英國正式脫歐而順利解決,反而在后脫歐時代繼續發酵,成為困擾英國央地關系(倫敦—貝爾法斯特)、英歐關系、英愛關系和英美關系的一個重大問題。本書有如下三個研究問題:北愛爾蘭邊界問題緣何如此復雜?北愛爾蘭邊界問題如何影響英國脫歐談判進程?北愛爾蘭邊界問題在后脫歐時代如何影響北愛爾蘭政治前景、經濟前景和統一前景?為了解答這三個問題,本書采用了多重分析視角,不僅兼顧歷史分析與時政分析,而且從政黨政治、國際貿易和國際關系視角全面分析了北愛爾蘭邊界問題的政治影響、經濟影響、外交影響和安全影響。
徐瑞珂 盧昱林 ·世界政治 ·20.6萬字
所謂“政修”,是指為官者應該提高自身修養,從傳統歷史文化中梳理、提煉、應用政治智慧。“十篇”涵蓋了為官多個方面應該具備的素養和修養,分別是良吏篇、交友篇、用人篇、奇才篇、尊師篇、家書篇、品格篇、廉潔篇、使者篇和讀書篇。良吏篇側重于總結古代名臣良吏的治政經驗和重大貢獻;交友篇側重于梳理古代為官者的交友經歷和心得;用人篇側重于展示古代從政者如何在治政中識人用人;奇才篇側重于再現古代官員的特殊愛好和獨特才華;尊師篇側重于還原古代從事仕宦的人如何尊師敬師;家書篇側重于凸顯古代官員的優秀家風傳承;品格篇側重于敘說古代為吏者如何回應百姓需求和呼聲而形成的優秀品德;廉潔篇側重于提煉古代廉潔之官的廉政經驗和舉措;使者篇側重于揭示古代出使外國的著名使者的優秀品格;讀書篇側重于整理古代官員的讀書經驗和心得。
石志剛 ·黨政讀物 ·22.8萬字
印度與中東(西亞)是人類古代文明的兩大發源地,兩者山水相連,文明交往高峰迭起,經年不斷。20世紀以來,印度與中東國家面臨殖民壓迫和統治、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等嚴峻挑戰,努力謀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經過多年積累,21世紀的印度與中東國家關系呈現出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四角齊全”的嶄新格局,全面發展雙邊關系成為雙方有效應對當今世界格局變化和秩序重構的理性選擇。印度與中東國家的關系有著深厚的歷史維度和豐富的現實維度,因而有著較為光明的發展前景。印度正在成為中東舞臺上的“新玩家”。
魏亮 ·國際關系 ·33.5萬字
本書選擇北京大興區重大火災事故、福州市鼓樓區“歡樂鬧元宵”活動、浙江湖州市非法掩埋病死豬事件、2017年新疆精河縣6.6級地震災害、2017年“天鴿”臺風襲擊珠海事件、四川省九寨溝地震災害、四川茂縣山體高位垮塌災害、津冀滲坑污染事件、遼寧阜新清河門煤礦透水事件、甘肅折達公路考勒隧道工程質量問題曝光事件等典型突發事件,從風險管理、安全監管、災害預警、應急處置、輿情管理、公眾溝通等不同角度進行評估,總結這些事件應對過程中的得與失,為全面加強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提供系統性政策建議。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主編 ·公共管理 ·20.2萬字
“西方正義”話語顢頇自負,妄稱普遍主義范式,自詡為正義的最高典范與終結形式。普遍主義正義話語以其絕對性與普遍性的價值預設,融貫于整個西方政治哲學研究的嬗變與傳衍過程。現代性發軔,普遍主義正義話語脫圣祛魅,正義論者試圖找到各種正義之間的有效通譯,來重拾普遍主義氣質,卻羈絆于多元主義、相對主義、視角主義等現代性窠臼。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當代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由于在方法論上背離了歷史唯物主義,對西方普遍主義正義話語的現代性批判仍然不得要領。馬克思正義思想成為厘清與破解當代西方正義理論困境、為之提供關鍵立場與科學方法的重要理論角色。馬克思立足“現代性批判”,實現了“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的歷史結合,實現了從“正義的超越”到“超越的正義”的正義范式轉變,真正實現了對西方普遍主義正義話語的理論批判與現實超越。
文長春 ·馬克思 ·34.7萬字
乾嘉時期游幕興盛,游幕學者人數多,地域分布廣,學術活動內容豐富,成就顯著,對乾嘉學術的繁榮產生了重要影響,而游幕學者的出身、家境、功名等生活境況,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區域環境,幕府的學術環境和人際關系,幕府中學術交流與學術活動的方式和特點,幕府的類別和幕主的學術宗尚等情況,對游幕學者的學術取向和學術成就有直接影響。本書從時、空、人有機結合,主體與環境、生存與學術系統構建的研究視角,綜合學術史、社會史和生態學、文化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從不同角度描述游幕學者的生存環境和復雜多樣的學術生態,結合不同幕府和學者群體的發展變化,分析其學術活動內容及學術貢獻,探討其學術活動的運行機制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探尋乾嘉學術發展的內在原因和生成力量。
丁喜霞 ·政治理論 ·31.7萬字
全球化的發展并沒有消除地緣政治,而是重塑了地緣政治。本書基于全球化時代地緣特征的變化,首先對傳統地緣政治理論進行剖析,分析了全球化時代傳統地緣政治理論的變與不變,并以此作為理論超越和體系重建的前提;其次,本書將全球化因素滲透到對地緣政治理論的新的思考之中,從方法論變遷、理論體系建構、理論路徑、實踐路徑等方面比較全面地探討了全球化時代地緣政治理論體系的重構問題;最后,本書分析了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等理念對傳統地緣政治理論的超越。在后疫情時代大國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本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它不僅重構了地緣政治新理論,而且使我們認識到現時代的地緣政治絕不是原有理論的簡單回歸,其背后全球化的“洗刷”作用不容忽視。
劉雪蓮等 ·世界政治 ·22.5萬字
本書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系列經典著作的解讀,集中闡明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與現實課題,諸如馬克思學說的“秘密和誕生地”,歷史唯物主義的“名”與“實”,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法,馬克思哲學視域中的“人”與“社會”,“現實的人”與人的現實生存境遇,個人與社會何以維系,“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內在邏輯與價值啟示,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自覺”,“共產主義”的多維價值意蘊,“人類命運同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新的現代文明秩序的建構,等等。
王虎學 ·馬克思 ·23.5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成果之一,是《馬克思主義專題研究文叢》中的一種。本書收錄了2016年度全國范圍內公開發表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方面學術水平較高和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反映了該年度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基本面貌和總體水平,具有重要的出版價值。
丁國旗主編 ·馬克思 ·31.5萬字
作為中西建交45周年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北京外國語大學積極響應“新時期”國家“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方針,聯合西班牙駐華使館、北京塞萬提斯學院共同主辦“中國與西班牙文化交流史暨龐迪我逝世四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西班牙、拉美頂尖漢學家20余人和多位國內中西關系研究權威與會,為中西文化交流建言獻策,其成果就是這本匯集了中外各方專家見解的論文集。本集分為七大板塊,涉及西班牙漢學史、思想史、文化史、科學藝術史、外交關系史、中西和中拉“一帶一路”合作、中國全球化貿易起源等,可以說,該文集基本涵蓋了全球頂尖學者關于中國-西班牙關系研究的全部層面,本論集的出版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還將具有巨大的外交意義。為了更好地促進中西兩國交流,填補這一國際領域空白,本論文集將以中西雙語對照形式呈現,這將極大促進中西兩國的文化對話,全面助推國內外西班牙語國家漢學的發展。
張西平等主編 ·世界政治 ·27.4萬字
本書組織、收集了一系列研究中國-東盟和中泰關系的優秀文章。各篇文章作者圍繞中國—東盟尤其是中泰雙方學者關注的學術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度的研究探討,各篇文章既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又不乏歷史厚重感,令人耳目一新。
張禹東 莊國土 鐘大榮 劉文正 ·國際關系 ·24.6萬字
受時代變遷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風貌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一方面,他們仕以行道,自任以天下為重;另一方面,他們又追求世俗的生活體驗,以滿足個體心靈的寧靜與自適。本書結合特定的歷史文化語境,通過宏觀和個案的結合,和審視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風貌,力求揭示其多元化的人格特征。
郭學信 ·中國政治 ·20.9萬字
西北漢簡以簡牘文書為主體,文書和行政制度、邊政運作是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科長期關注的問題,曾涌現出大量優秀論著。本書收錄1963年以來西北師范大學師生撰寫的與“文書”“邊政”主題有關的簡牘學論文27篇,由文書研究、簡冊研究、漢代邊疆社會研究、漢代河西屯戍研究四部分組成。其中不乏金少英《漢簡臆談》等現今不好查找的名作。這些文章體現了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者對相關主題的持續思考,反映了他們學術上的承襲關系。
李迎春主編 ·中國政治 ·27.1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6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我國的發展研究情況,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淪在中國的譯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同的接受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同研究、存在的問題等。從時間上和結構上考慮,本書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前30年的研究、新時期以來的研究、俄蘇文論在中國、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等幾個方面。本書以點帶面,較為客觀地梳理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我國發展的基本風貌、各階段重要的理論貢獻、所引發的論爭以及所呈現的規律與特征等,本書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對當代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學術話語體系建構提供啟示。
丁國旗 ·馬克思 ·22.7萬字
本書遵循歷時性與共時性相結合的分析路徑,聚焦探討曾綿延中國歷史數千年并至今仍在發揮重大作用的國家治理模式“大一統”秩序的建構及演變。本書首先探討“大一統”秩序的精神動因、制度建構及社會心理,其次分析“大一統”秩序框架下的中國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之間的互動、競逐及融合,再次闡釋中國基于傳統大陸文明的“大一統”秩序被現代海洋、大陸文明所解構的過程及原因,最后分析“大一統”秩序及精神內核的當代價值,以及其現代轉換的必要性,期望為中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建構及海陸文明統合發展盡綿薄之力。
莫翔 ·中國政治 ·32.4萬字
書稿為社科院馬工程項目子項目“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叢”每年一冊。本書為第5輯.主編為卜憲群、王建朗、張順洪。書稿收集本年度史學研究的最新、最優成果。既包含對基本理論的強調與重新認識,又容納一些爭鳴問題,同時還有對學科發展與研究的建議與探討。
卜憲群 王建朗 張順洪主編 ·馬克思 ·34.7萬字
本書圍繞中國—東盟與中泰經貿、旅游、農業、科技、海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組織了一批優秀的文章。各篇文章作者就上述領域雙方交流發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共同面對的問題和挑戰等進行了深度的研究探討,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張禹東 莊國土 劉文正 鐘大榮 ·國際關系 ·25.6萬字
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經歷了軸心時代思想文化創造發展的輝煌歲月。這一時期,產生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最重要的元典:十三經中的大部分篇章、諸子論著和以《春秋左傳》為代表的史書;誕生了老子、管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等思想文化巨人以及他們代表的儒、墨、名、法、道、陰陽等影響深遠的學派;在政治思想領域推出了忠、孝、節、義、仁、禮、智、信、天人合一、內圣外王、德主刑輔、賞罰并用、民貴君輕、法前平等、尚同尚賢、修齊治平、明德親民、君子人格、無為而治、君圣臣賢等一系列概念、范疇,對當時和以后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孟祥才 ·中國政治 ·4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