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詳細介紹了昆蟲的變態與發育、昆蟲變態的相關調控激素、保幼激素調控昆蟲變態發育的分子機制、昆蟲激素類似物及轉基因技術與害蟲防治。書中涉及昆蟲生理學、昆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昆蟲遺傳學等多門學科知識,可供生物學、昆蟲學領域的科研教學人員、研究生,以及植物保護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技術推廣人員等參考。
何倩毓 ·生物科學 ·9.3萬字
《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多樣性與保護》以滇東南地區特色花卉——硬葉兜蘭的資源保護為目的,翔實地記錄了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的歷史和資源分布現狀,并調查了該地區少數民族對其資源開發利用形式,從保護生物學的角度開展了硬葉兜蘭群落樣方清查,分析其分布群落特點。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種群的保護開展了不同區域種群表型和DNA水平的遺傳多樣性的分析,結合當前國內外蘭科植物的保護現狀,對當前該地區人為干擾對該地區硬葉兜蘭種群的影響進行初步評估。全書由兜蘭資源組成、硬葉兜蘭的葉解剖形態和花形態、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分布與生境、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種群的遺傳變異、瀕危蘭科植物的保護、蘭的植物文化和開發利用幾部分組成。《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多樣性與保護》可作為高等院校園藝、園林、林學、農學、植物保護、植物學等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科研、管理、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李宗艷 郭榮 ·生物科學 ·9.3萬字
1、本書分王、候、僧、隱、醫、儒、勇、情、智、丐十個部分,基于作者野外考察的真實經歷和科學的調研數據,為讀者講述一個個精彩紛呈的鳥類故事,展現出一個與人類國度類似的、多姿多彩的鳥類國度,在這個國度,有殘酷的生存斗爭、有溫暖的母子親情、有花式的求偶、有不畏路途遙遠的遷徙、有令人驚嘆的生活智慧......2、本書每個故事都配有精美的鳥類實拍圖片和部分手繪圖,圖文并茂,趣味性強,給讀者美的閱讀享受。3、本書介紹的每種鳥類,都附有其瀕危程度和保護級別,為讀者科普這些鳥類的生存狀況,激發大家對這些有血有肉的地球上的精靈們的保護意識。
趙序茅 ·生物科學 ·9.1萬字
“巡山報告”是王立銘教授一個宏大的科學寫作計劃,他計劃用30年的時間,持續觀察和分析全球范圍內生命科學的最新進展和重大事件,按年度整理成書。2020年、2021年已經出版《基因編輯嬰兒:歷史與小丑》《我們如何理解一種全新疾病》?!冬F代中國人從哪里來》是本系列叢書的第三本。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抽絲剝繭地分析了兩個重要問題:現代中國人從哪里來、AlphaFold2在蛋白質結構預測大賽中取得的驚人突破。第二部分,王立銘教授對25項生命科學研究進行了解析,包括腦機接口新進展、抗衰藥物NMN的人體臨床試驗、肥胖癥新藥、針灸抗炎的神經生物學基礎、1型糖尿病的干細胞療法等等。
王立銘 ·生物科學 ·9.1萬字
本書利用在國家植物園觀測獲得的100余種植物的第一手物候觀測資料,編制了涵蓋114種1130個物候現象的植物物候日歷,劃分了國家植物園的12個物候季節,闡述了各季節內的植物形態、色彩和韻律美特征,并進行了植物物候現象發生日期的模擬與預測研究,兼顧學術性和科學普及性,可作為植物物候探索、觀察與賞析的指南。
陳效逑 ·生物科學 ·9萬字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物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生物與生命科學緊密聯系,學習生物學,可以激發小朋友的想象力,并引導他們將生物知識與經常碰到的各種生命現象聯系起來。本書就是從小讀者感興趣的話題出發,逐漸引入生物學知識,讓小朋友們能對我們生活的生物世界產生興趣。相信閱讀完本書,你會發現,原來學習生物也十分有趣。
胡晨 ·生物科學 ·9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公園里面常見360余種植物的學名、科屬、別名、花果期、生境及產地、識別和鑒賞要點,并配有植物整體形態圖、葉圖、花圖、果圖以及近似種的圖片1200張左右。本書通俗易懂、方便查閱,且圖文并茂,讀者可從本書中了解公園常見的一些花草樹木,提高個人修養,同時為家庭應用、公園引種綠化等積累知識。
徐曄春 回英倩 蔣明 ·生物科學 ·8.8萬字
本書共列出了浙大校園草本花卉及水生植物近500種,其中草本花卉300余種,水生植物200余種。用全彩方式刊印。
徐正浩 ·生物科學 ·8.6萬字
ω-3類多不飽和脂肪酸(ω-3PUFA)的研究近來廣受關注,常見的ω-3類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十八碳三烯酸(ALA)。其中DHA/EPA來源于深海魚油或藻類,ALA來源于特定的植物油脂(如亞麻籽油、紫蘇油等)。ω-3PUFA對改善脂質代謝,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好作用,對神經系統和大腦功能也具有有益作用,其機制研究近年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書重點圍繞ω-3PUFA對大腦功能的影響,梳理該領域近年取得的重要進展與研究思路,內容包括:ω-3PUFA對不同年齡段人群大腦功能的影響差異、抗氧化與抗炎的作用機制、對神經細胞及突觸傳遞功能的影響機制、對細胞內質網應激與細胞凋亡的調節作用與機制等。希望本書能為該領域研究工作者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劉志國 劉烈炬 ·生物科學 ·8.6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華東地區常用園林植物(200種左右)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實例,以彩色圖片展示為主,在景觀圖片的下方配有文字說明或手繪平面圖。特點是按照植物的類型分章節描述,具體分為針葉樹、闊葉樹,常綠樹、落葉樹,喬木型、灌木型,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草本植物等,其指導性、借鑒性、實用性更強。
何禮華 ·生物科學 ·8.5萬字
本習題集主要依據人衛出版社第八版《病理生理學》(王建枝殷蓮華教授主編)內容編寫,并參考了其他具代表性的病理生理學教材和題集。習題題型包括選擇題(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問答題,附有答案。本書適合于病理生理學教師備課、輔導、命題及學生復習考試時使用,亦可供相關臨床和基礎專業人員學習病理生理學知識以及研究生考研時參考。本書中的題目涉及面廣,覆蓋教材全部重要知識點,且內容與最新版教材同步。
汪洋 ·生物科學 ·8.5萬字
本書通過系統闡述生物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及發展前景,引領讀者深入探索生命的奧秘與科學的魅力。首先,本書從結構功能觀、物質能量觀、穩態平衡觀到進化適應觀,逐一揭示了生命現象背后的統一性與復雜性,展現了生物學如何以獨特視角理解世界。其次,書中介紹了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邏輯與非邏輯思考方式,以及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等科學研究方法,幫助讀者理解科學家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書中展望了生物學的未來發展與就業前景,鼓勵讀者在生命科學的新紀元中探索無限可能,為生物學的繁榮貢獻力量。本書適合中學生和對生物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和淵 ·生物科學 ·8.3萬字
繼前一本《尋蟲記》,前香港漁農處長李熙瑜博士再次執筆為香港人撰寫屬于本土的昆蟲記。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城市急速變化,有些昆蟲也隨之而消失、煙滅,令人慨嘆。然而大自然的生命力總叫人驚訝萬分,蟲蟲們在石屎森林中也找到了各自的生存之道、棲身之所。此書就透過李博士的親身經歷,回顧了香港今昔的蟲蟲生態,也道出新時代的蟲蟲如何求生應變,觀察者仍可在時代的洪流中得到寶貴的啟發和感動。作者甚至藉此與孫兒互動,建立美滿的親子關系。如主題“蟲中取樂”所言,雖然時代變遷令人慨嘆,但只要用心感受和觀察,仍能得到安慰和歡樂。本書透過極富趣味的筆觸及數百張高質素的照片,介紹多種香港趣致的昆蟲,包括因社會發展漸已不復見的浮塵子;外形如白色孔雀的廣翅蠟蟬若蟲;喜歡跟人玩捉迷藏的白腰天蛾;懂得耍太極拳的小若螳;“馬拉蟲”交配選手泛光紅蝽等,是一本了解本地昆蟲生態的活生生教材。
李熙瑜 ·生物科學 ·8.2萬字
《心血運動論》是英國生理學家、實驗生物學理論創始人之一威廉·哈維于1628年出版的著作,在本書中,他“把心臟比作水泵”,提出血液是循環運行的,心臟有節律的持續搏動是促使血液在全身循環流動的動力源泉,并通過親身經歷的解剖實驗、大量的實驗材料、科學的假設、特定的結果,運用生活化語言,舉一反三地論證和闡釋了心臟和血液的運動,從根本上推翻了統治人們頭腦上千年的關于心臟運動和血液運動的經典觀點。哈維通過自己的解剖學實踐,批駁了蓋侖的許多錯誤說法,首次揭開了血液循環運動之謎,本書的出版標志著近代生理學的誕生,對現代醫學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英)威廉·哈維 ·生物科學 ·8萬字
植物形態觀察常用的實驗技術:石蠟切片制作,半薄切片和電鏡切片的制作等;第二章著重闡述本書即以研究生在進行植物發育生物學研究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實驗技術為主體,系統地介紹相關的植物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研究技術與方法。全書共分為四大章:第一章介紹分子生物學相關的檢測實驗:包括定量檢測基因表達量的qRT-PCR,檢測基因表達模式的切片原位雜交和整體原位雜交,蛋白的免疫定位和激素的免疫定位等技術;第三章為植物發育生物學常用的多種互作檢測技術:涉及到蛋白-蛋白,基因與蛋白互作相關的凝膠阻滯電泳、雙分子熒光互補技術及酵母雙雜交等技術;第四章闡述了轉基因和突變體中常用的檢測方法。
王東輝 ·生物科學 ·7.9萬字
沃森的《雙螺旋》是一部以個人名義寫就的回憶錄,記述了科學家們發現DNA分子結構的故事。這一發現及其隨之引起的影響促使生物學界發生了一場革命,堪稱20世紀科學界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峨p螺旋》把新概念的誕生描繪得栩栩如生,把許多扣人心弦的場面逐步推向全劇的高潮,同時又將科學家們的日常生活娓娓道來,為讀者揭示了一個神奇而又平凡的世界。此書一經出版便引起科學界巨大的興趣和爭議,是一部獨具風格的科學史。因過于“尖刻”而被哈佛大學出版社退稿,最終出版后引發學界巨大反響與爭議。定義生命與人類存在的偉大科學發現,科學界的八卦與角力,年輕科學家的野心與追求……這些背后故事解構了大眾印象中神秘難解、高高在上的科學研究世界。
(美)詹姆斯·沃森 ·生物科學 ·7.9萬字
本書主要在介紹生姜的生物學特性、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基礎上,對生姜的栽培與生產、貯藏、中藥特性、臨床應用以及產品開發與利用展開系統論述,為合理地開發和利用生姜資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更為生姜產品研發人員提供了較全面的專業性指導。
姜程曦 耿國河 徐紅珍 ·生物科學 ·7.9萬字
本書第一部分討論幾個香港擁有優勢的創新科技領域,包括“大數據”、“智慧城市”、“物聯網”、“金融科技”等,以及香港如何配合國家科技規劃發展創新科技產業。第二部分探討創新科技對社會的影響,讓讀者了解當中可能引發的問題,包括網絡安全、私隱、教育政策等,為迎接未來數碼“新常態”作好準備。
黃錦輝 ·生物科學 ·7.8萬字
本書是一部濕地植物對重金屬轉運機制的研究著作,論著以鄱陽湖濕地植物為研究對象,調查研究鄱陽湖濕地植物的根表鐵膜;分析了根系分泌物對鐵膜形成及解析的影響;探討了植物根表鐵膜的動態變化特征;采用SEM-EDX和XRD來分析植物根表鐵膜的形成。研究論證顯示濕地植物根表鐵膜的研究對污染物的消減及調控有著重要的生態環境意義。
劉春英 ·生物科學 ·7.7萬字
威爾遜以書信的方式,以博物學家的寬廣胸懷和科學家的坦蕩從容,從哲學層面對地球生命和人類的價值觀展開了深刻的探討。通過酣暢的文字、生動的案例和殷實的數據,作者向讀者闡述人與自然各自的處境、地球生命存在的價值、導致目前生態困境的主要根源,以及未來的希望與出路。
(美)愛德華·O·威爾遜 ·生物科學 ·7.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