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精選其撰寫的部分科研報告以及公開發表的文章所形成的論文集,分為應用氣候的意義、風壓研究、風能太陽能資源研究以及城市與氣候四部分,提出了中國應用氣候的概念,在建筑氣候中研究城市規劃與氣候的關系,給出了風壓、雪壓計算模式以及采暖通風空調的氣候指標;在太陽能、風能研究中提出風能計算模式并首次給出中國風能分布和區劃圖以及復雜地形下風場數值模擬等等,附錄是國內媒體對朱瑞兆的公開采訪報道以及朱瑞兆所獲獎項及榮譽。
朱瑞兆 ·地球科學 ·26萬字
本書是為紀念北京大學地理學科建立65周年和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建院10周年而編寫的紀念文集。城市與環境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共有教學科研人員74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中組部千人計劃學者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8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4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6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新世紀優秀人才共2名,青年千人學者3名。學院還擁有“環境生物地球化學創新群體”和“中國陸地植被時空格局與生態功能”兩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
本書編委會 ·地球科學 ·21.6萬字
本書以地理空間大數據的開發利用為研究對象,詳細介紹了地理空間大數據的內涵、典型國家地理空間大數據開發利用的發展概況、中國地理空間大數據開發利用的發展現狀、地理空間大數據應用的安全保障、推動中國地理空間大數據開發利用的對策體系等內容,可作為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參考書,也可為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和管理者提供參考。
程曉波 ·地球科學 ·9.7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奇特地理、絢麗光彩、水中奇觀、荒漠奇景、低溫世界等。
青少科普編委會 ·地球科學 ·16.8萬字
本書是山東省組織部泰山學者建設工程專項研究成果,系統論述了變化環境下山東省水安全問題及適應對策的相關理論與實踐。主要內容包括:(1)山東省水安全問題及其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質安全和水生態安全的保障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和人類活動影響面臨的新的挑戰;(2)山東省水安全問題科技支撐新的研究與進展,主要有:氣候變化對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的影響、變化環境下水資源的脆弱性評價和應對氣候變化水資源適應性管理,減少水災害的中小河流理論與實踐,改善水環境的河流生態修復技術與應用,面向咸水淡水綜合管理的水質水量耦合模擬與管理研究,基于水安全保障的水循環機理與水生態過程實驗平臺的基礎研究與建設;(3)提出了應對環境變化影響、保障水資源安全的若干對策與建議。本書為面向水利工程開發、建設與管理所面對的水資源安全問題,提供理論與實踐的技術支撐與應用實例,也為流域開發與資源規劃綜合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
夏軍 李福林 王明森 李淼 ·地球科學 ·23.5萬字
《幽雅閱讀》修訂版。華夏古建筑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極其燭爛輝煌的組成部分,它們如流動的音樂旋律,或婉轉低嘲,或高亢激昂,或淡泊傲視,躍然出現在人們面前,讓人探尋不止,余味不盡,聯想深遠。希望您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品味華夏古建筑,讓它成為您床頭案邊最常見的讀物。
王其鈞 ·地球科學 ·8.6萬字
本書為2018年12月在廣東召開“2018海洋史研究青年學者論壇”論文專輯,共收入會議主題相關的論文和學術綜述18篇。內容聚焦“海島歷史”,圍繞海島環境與海洋社會變遷、海島網絡與海域交流、海島開發與治理、海島知識與海洋權益等議題,涉及亞洲、南太平洋等廣闊海域,在研究內容與方法、理論上均有新意,展示了我國海洋史學青年學人的主流風范,也反映了我國海洋史研究的新取向和前沿水平。
李慶新主編 ·地球科學 ·23.3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絢爛的星空、廣闊的宇宙、恒星家族、太陽系家園、不懈的探索。
青少科普編委會 ·地球科學 ·14.3萬字
該書全方位介紹海南,突出度假概念,選擇海南幾個完善的度假區域,按照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描述,所介紹的要素均有特色和攻略,方便游客度假。適合于打算到海南度假的人群,并突出度假文化的介紹!該書鎖定一批講究旅游品質,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做保證,有時間有情趣的中青年人士,該部分人群希望在旅游中舒緩壓力,盡情享受度假的閑適與浪漫。另外,對于居家出游度假人士,該書也是很好的選擇。
黃學堅 李麗麗 ·地球科學 ·7.3萬字
早的那批可以自我復制并且隨機突變的復雜有機分子,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才終造就了如今這個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命為什么要登上陸地?鳥類為什么要學會飛翔?鯨為什么會重返海洋?兩性、胎生、毛發、直立.....這些屬于我們的似乎是天經地義的特征,究竟是如何發展出來的?跟隨每個生動的生命,一次次回到過去。通過不同視角與尺度,了解一部細節豐富、同時也更可能接近真實的地球生命史詩。
旭崠 ·地球科學 ·18.7萬字
《大地的故事》本書是科普巨匠亨利·法布爾所著經典名作,是一本寫給青少年的趣味科普佳作。全書分25章,講述了我們居住的地球的方方面面,行文生動又嚴謹:大到地球的宏觀環境,小到一塊陸地、一條山脈、一處河流,海洋,極地,地心,山丘,作者皆系統、詳致地講述了相關知識。本書通俗易懂又趣味性強,深入淺出、條理清晰,對讀者有著極強的吸引力,是一部難得的科普佳作。
(法)亨利·法布爾 ·地球科學 ·12.8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了滇池流域的水資源條件、開發利用特點、河湖水環境質量特征及其水質演變成因,并結合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論證的技術需要,系統地提出了滇池流域水資源配置與優化方案,揭示了滇池流域水文與非點源遷移轉化規律,解決了復雜地形遮擋影響下滇池湖泊水動力與入湖污染物遷移轉化過程的模擬難題,分析預測了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改善湖泊水環境效果,建立了新的水文情勢條件下滇池—德澤水庫聯合調度運行機制,提出了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入湖實施方案,為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規劃、設計、近期調度運行與科學管理等提供了科學依據。本書可為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修復等學科的研究者提供參考,也可為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河湖水系連通、湖庫聯合調度等方面的管理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馬巍 浦承松 謝波 周豐等 ·地球科學 ·17.9萬字
全球治理不是單純的自由主義概念,同樣包含了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突出表現就是主權國家是全球治理轉型的核心推動力量。氣候變化是典型的全球性問題,但全球治理原型下的領導結構、治理價值觀、治理機制和治理主體都難以在危機中繼續承擔全球氣候治理的責任,因此需要轉型。中國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奉行積極的全球治理政策,特別是在全球氣候治理領域,將國內發展方式轉型與應對全球氣候治理緊密結合,在全球氣候治理轉型中發揮樞紐作用,并將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
康曉 ·地球科學 ·27.2萬字
本書以數據分析與挖掘思想為主線,深入剖析關聯、分類、回歸、聚類、順序模式挖掘、深度學習以及異常檢測等算法的原理、實現、相似算法、改進思路以及地學案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完整性以及落地性,可以作為各行業特別是地球科學領域中希望駕馭大數據并發掘其價值的科研人員和工程人員的參考書,讀者既可以通過本書系統掌握大數據分析挖掘的思想方法,也可以將其作為算法工具書查閱。
李國慶 劉瑩 龐祿申等 ·地球科學 ·16萬字
本書介紹了2012年、2017年中國傳播項目中心開展的兩次全國公眾氣候認知調查,從對氣候變化問題、影響、應對的認知度,對氣候變化政策的支持度,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執行度,及對氣候傳播效果的評價等維度全面展示了我國公眾的氣候認知水平,并從城鄉、性別、收入、年齡、區域、職業六個維度進行了細分研究,同時在對比國際同行調研數據的基礎上,分析了數據應用層面的實踐案例。
王彬彬等 ·地球科學 ·11.1萬字
本書立足沿海地區社會變遷的視角,將海洋發展置于我國社會發展的整體性框架中加以考察,從內涵維度和地區視野方面,開展沿海地區海洋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書中在追溯沿海地區海洋發展思想淵源的基礎上,綜合時間、領域和影響三個維度,探討海洋發展內涵;基于對海洋發展內涵的理解,將由此所形成的評價框架和相關指標體系的構建作為測度的核心問題;提出藍色指數等一系列概念及其理論內涵,采用動態分析與結構分析的方法,從時空兩個維度進行指數測算的全方位分析。
張一 崔鳳 ·地球科學 ·15.2萬字
秉承華西邊疆學派源流的《華西邊疆評論》創辦于2014年,辦刊宗旨與內容體現了學為國用的學術傳承。作為國內新創的邊疆研究學術輯刊,已經出版的前五輯《華西邊疆評論》,收錄了國內外專家學者有關邊疆研究的成果和譯文,為促進學術交流,培育學術新人,對國內外同行設立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努力助推中國邊疆研究事業邁上新臺階,起到一定作用。經過時間檢驗,本輯刊4年來得到業內同行的普遍認可。為適應時代發展形勢與學術研究進展的需要,《華西邊疆評論》按照新的編委會所確定的編撰原則和要點,將在《華西邊疆評論》中涵蓋邊疆學科建設、邊疆理論、邊疆史地、邊疆經濟、邊疆治理、邊疆安全、邊疆現實問題、邊疆文化、宗教、民族語文等各個方面;同時重視采用邊疆學者專訪、邊疆研究書評、邊疆論壇綜述等稿件,以供研究者與參閱者交流品鑒。第六輯《華西邊疆評論》,開有特稿、邊疆學學科建設、邊疆史地研究、邊疆經濟研究、邊疆治理研究、邊疆研究譯林、邊疆研究鉤沉、邊疆學者專訪、邊疆研究書評等欄目。這些欄目以及欄目中的論文和專稿,體現了學術輯刊應有的內涵。
孫勇主編 ·地球科學 ·22.9萬字
退耕還林工程是我國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程,本書以吳起縣為例,試圖通過對該縣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效果進行科學、全面、系統的監測與評價研究,探索分析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后的生態系統的演變規律、客觀科學監測評價退耕還林的生態功能和效益價值,不僅有利于完善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和管理體系,及其宏觀掌握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效益,也有利于提高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宏觀決策水平等,并為退耕還林工程的成果鞏固提供科學依據,特別是對黃土高原地區的生態修復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郭建英 李錦榮 孫保平 何京麗 王利兵等 ·地球科學 ·14.6萬字
本書立足“實用性”、重視“可操作性”、突出“應用性”,針對河道保潔與水政巡查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實時監控管理,并結合具體應用實例進行了詳細說明。全書共分5章,第1章主要為河道管理理念與河道管護實踐;第2章主要為河道保潔管理與實踐;第3章主要為水政執法、水政巡查;第4章主要為河道保潔與水政巡查實時監控管理及其應用實例;第5章為結論與展望。
陳吉江等編著 ·地球科學 ·14萬字
若沒有參觀過上海老建筑,上海之行就是有缺憾的。本書是由一名老建筑愛好者,通過實地攝影與記錄,通過探究、考證與查閱,描繪了一幅上海老建筑的經緯地圖,講述建筑背后的歷史故事和名人掌故。本書適合旅游愛好者、攝影愛好者、建筑愛好者,以及美術、建筑、歷史等專業的學生閱讀和使用。
邱力立 ·地球科學 ·1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