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物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生物與生命科學緊密聯系,學習生物學,可以激發小朋友的想象力,并引導他們將生物知識與經常碰到的各種生命現象聯系起來。本書就是從小讀者感興趣的話題出發,逐漸引入生物學知識,讓小朋友們能對我們生活的生物世界產生興趣。相信閱讀完本書,你會發現,原來學習生物也十分有趣。
胡晨 ·生物科學 ·9萬字
科學發明對于人類的生產生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書沿著時間的脈絡,重溫了人類科學發明的偉大歷程,結合思維導圖的編寫方式,為讀者講述了科學發明的發展進程,主要包括:最初的發明(1399年以前)、歐洲文明興起時期(1400—1779年)、蒸汽動力與工業革命時期(1780—1869年)、電力與現代世界發展時期(1870—1939年)、晶體管與信息時代(1940年以后)。人物小史與趣事中穿插的知識鏈接,有助于讀者在了解科技發明發展過程的同時掌握相關知識點。本書內容豐富,脈絡清晰,作為基礎科普讀物適合青少年、中小學教師閱讀,也可作為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的讀本。
李玉軍主編 ·總論 ·9.8萬字
本書選取德國博物學家、海洋學家、魚類學家M.E.布洛赫的300余幅魚類科學手繪圖譜,這些圖譜色彩艷麗、栩栩如生、毫厘畢現,是無可爭議的杰作。從其數量、準確性和精美程度看,既是科學繪畫作品的典范,在科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堪稱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書中輔以科學家和圖譜的簡要介紹,為讀者欣賞圖譜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德)馬庫斯·布洛赫 ·生物科學 ·3763字
這個被我們稱作“家園”的地方,為什么就如此適合人類居住呢?這是一個未解之謎。龍卷風,臺風,干旱,沙塵暴,熱浪,火災和冰凍……這些事件無一不在考驗人類的適應能力。“我們正在邁入這樣一個時代,小尺度預測前途一片光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風暴服務實驗室的氣候學家蘭斯·羅斯弗斯這樣說道,“老實說,天空才是我們的極限。”研究者們不懈地努力以期理解全球變暖帶來的后果,但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需要科學知識,也需要同樣多的社會和政治意愿。
(美)《科學新聞》雜志社編著 ·地球科學 ·21.5萬字
本書是關于暗能量的英文專著,詳細地介紹了暗能量領域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發展水平,內容包含理論推演和數據分析。本書從引力理論和宇宙學背景知識講起,引入并探討暗能量的各種模型及相關理論,如超對稱、全息原理、人擇原理、量子宇宙學、修正的引力理論、反饋和各種唯象模型等等。在理論推演的同時,本書對于實驗觀測的結果也作了詳細介紹,并且較為詳細地講解了數據分析的方法。通過實驗提供的數據,本書還對各種暗能量模型與實驗的比對作了介紹。進一步地,還對各個模型的優劣做了比較。本書適合暗能量和宇宙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作為參考,也可幫助感興趣的讀者了解這個迅速發展的領域。
李淼 李霄棟 王爽 王一 ·天文學 ·0字
亞馬孫熱帶雨林位于亞馬孫河流域,它占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也是全球物種zui多的熱帶雨林,被譽為“世界之肺”。作者隨“中國亞馬孫科學探險考察隊”來到遙遠的巴西,以一顆細膩、敏感的心和一支溫潤、流暢的筆,敘述了走進巴西,走進亞馬孫的經歷,感受南美文化、風俗、人情。令人驚奇的是,在如此小的一個范圍——船長、船員、探險隊員、向導,以及一個獨特的空間——熱帶雨林、亞馬孫河、各種動植物,給我們提供了如此震撼的視覺盛宴和生命歡歌。巴西有一片熱土,巴西人熱情奔放,在本書中,你會對這一切有新的認識。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一次驚心動魄的科學探險活動,無論你是好奇還是敬佩科學家的精神,都可以拿起本書細細品味,探尋屬于自己的寶藏。
張瑞田 ·地球科學 ·8.7萬字
《深入理解SpringCloud與微服務構建第2版》共分為18章,全面涵蓋了通過SpringCloud構建微服務的相關知識點。第1、2章詳細介紹了微服務架構和SpringCloud。第3、4章講解了通過SpringCloud構建微服務的準備工作。第5~14章以案例為切入點,講解了通過SpringCloud構建微服務的基礎組件,包括Eureka、Ribbon、Feign、Hystrix、Zuul、Gateway、Consul、Config、Sleuth、Admint等組件。第15~17章講述了使用SpringCloudOAuth2來保護微服務系統的相關知識。第18章用一個綜合案例全面講解了如何使用SpringCloud構建微服務,可用于實際開發中。
方志朋 ·地球科學 ·11.5萬字
本系列“兒童情感體驗與情商啟蒙”叢書以“昆蟲日記”的形式,分為螞蟻、蜻蜓、蝴蝶、蜜蜂、瓢蟲、蟬、螢火蟲、蚊子8分冊,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透過情景故事般的再現,將擬人化的情感與科普知識融合在一起,充滿了童趣與真情。根據故事情境,本書配有精美的原創漫畫,圖文并茂,讓孩子們在故事里領略科學知識,了解昆蟲世界,體味各種人際情感,提升孩子與大自然的親近感,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孩子們在起跑線上就開始自己的情商修煉。
張洋 ·生物科學 ·2206字
《讓事物"說話":后現象學與技術科學》是作者2004年訪問北京大學時發表的有關后現象學和技術科學的系列講座的演講稿,是將美國的技術哲學這一全新領域介紹給國內讀者的初次嘗試。作者融合了現象學和美國本土的實用主義,從一種“后現象學”的詮釋學出發,來考察技術在知識生產中具有的建構性作用——它是如何使“物”或者物質性的東西“說話”的。
唐·伊德 ·總論 ·5.7萬字
藥用植物親緣學是研究藥用植物的植物親緣關系-化學成分-療效(藥理活性及傳統療效)間的相關性的一門邊緣學科,是中藥資源和植物藥資源研發的基礎工具。本書在藥用親緣學框架下,以植物類群和物種的遺傳親緣關系為線索,系統論述代表性藥用族屬的植物化學、化學分類學、分子生物學和系統發育關系,以及上述各方面與植物藥藥代動力學/藥效的關聯。在藥用親緣學的知識譜系中,增加了藥用基因組親緣學新概念。本書系統梳理藥用親緣學的認識論和研究方法的進化,對研究范式轉換提出了初步見解。本書可供藥用植物、中藥資源、生藥學等相關專業教師、研發人員和相關決策部門參考,也可供上述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參考。
郝大程 肖培根 ·生物科學 ·21.5萬字
本書從上述認知和觀點出發,以設問的形式,介紹了天氣、氣候和氣候變化的概念,將其與地球演化史和人類發展史結合,又例舉了歷史上氣候變化的極端事件,讓讀者從多角度、多方面了解未來氣候變化可能給社會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喚醒人類善待自然,保護環境,準確把握科技進步對自然界的影響及與人類可持續發展關系的脈搏,揭開了氣候變化科學的神秘面紗,強調了應對氣候變化人人有責的大眾觀,瞄準可持續發展這一全球關注的問題,將科學與社會發展結合起來,使“高雅”的氣候變化科學更易讀者理解,值得稱道。
葉謙 ·地球科學 ·12.4萬字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通信已經并將繼續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在通信發展的過程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偉大的人物,我們在教科書、技術專著以及科普書籍中經常見到那些閃光的名字。那么,這些英雄到底都是誰?他們是如何取得這些里程碑式的成果的?他們的背后有什么精彩的人生故事?他們有什么科研經驗?他們對我們有什么啟發?本套圖書分為上下兩冊,對諸如此類的問題給出了系統的回答。本套圖書采用了章回體小說的形式,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介紹了數十位為通信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的生平故事,以及那些里程碑式的發現和發明是如何產生的。本套圖書可供對通信感興趣的讀者閱讀,也可以作為通信從業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的趣味讀物,還可以作為教師授課的有益補充。
楊義先 鈕心忻 ·科技史 ·13.7萬字
張洋 ·生物科學 ·2056字
《中國植物志》第27卷(1979)中的唐松草屬收載了67種,英文版FloraofChina(2001)的唐松草屬收載了76種。至今我國唐松草屬的種已經增至98種,急需進行修訂,此即為編寫《中國唐松草屬植物》的主要目的。本書作者王文采院士對中國唐松草屬的演化和分類方面的新貢獻,與過去德國專家Prantl(1887)、美國專家B.Boivin(1994),和日本專家M.Tamura(1995)關于此屬的演化、分類上的觀點、方法都有不相同。著名植物科學畫家孫英寶先生為本書繪制了101幅精準的圖版(其中對花部器官萼片、雄蕊、心皮都有放大的插圖),這在國內植物學著作中是罕見的。并且王文采先生為每一種編寫了中名,拉丁學名,文獻引證,中、英文的形態描述,地理分布,生長環境、經濟用途等介紹。本書研究了唐松草屬的重要形態特征及其演化趨勢,理清了唐松草屬中原始種、原始群和進化群之間的關系。可充分幫助中外讀者了解此屬植物間的親緣關系和同等的演化水平,以及對此屬植物的鑒定,是對中國植物學基礎研究領域的一次非常有價值的補充和完善。正因為其重要的學術價值,本書獲得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
王文采 ·生物科學 ·16.3萬字
隨著LED照明技術的迅速發展和LED燈具的規模化應用,對LED驅動電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書結合近年來該領域的技術進展,采用模塊化設計思想,將千變萬化的LED驅動電路納入一個統一的整體架構,并較為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主電路、電磁兼容、功率因數校正、反饋控制、調光調色等模塊的原理與設計方法,進一步介紹了基于模塊組配的LED驅動電源整體集成設計,還介紹了電源去電解電容方案及整體效率優化設計方法,以引導讀者通過搭積木的方式,迅速提高對LED驅動電源的分析解剖能力和設計優化水平。
劉廷章 ·物理學 ·16.1萬字
從煉金術到液晶顯示器,從原子模型到量子理論,從解決糧食問題的氮肥到治病救人的抗生素……在人類取得這些重要科學成果的過程中,化學發揮了關鍵作用,是當之無愧的核心科學。如果不了解化學領域,就無法領會近200年來科學家取得的偉大成就。這本書是“鸚鵡螺·圖解學科”系列圖書中的一本,通過有感染力的圖解、令人稱奇的生活應用,以原子為起點,探究化學的基本原理。這本入門讀物圖文并茂,用視覺學習的方式提綱挈領,借助簡潔、清晰、美觀的插圖和思維導圖,降低初高中階段化學知識的難度,幫助讀者迅速建立知識體系;同時,這本書將幫助你了解化學怎樣延伸到各個科技領域,進而塑造和詮釋著現代社會和我們的生活方式。
(美)阿里·塞澤爾 ·化學 ·308字
本書為兩卷本《中國近現代科技轉型的歷史軌跡與哲學反思》之第二卷。自晚清直至民國,內憂外患,形勢艱危,國人自覺技不如人,學習西方,實現中國科技和教育從傳統到近現代的轉型,成為目標明確、鍥而不舍的追求。此乃西學東漸第二波,被稱為“師夷長技”。此百年間,思想雜呈,但對于師夷長技,卻是愈挫愈堅。學習、移植、再造,不恥以對手為師,不畏懼險阻反復,科技和教育轉型竟成國人無悔的基本選擇。本書試圖記敘和分析了這一艱難卓絕的歷史實踐。
劉大椿等 ·總論 ·46.6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昆蟲的世界、昆蟲的一生、昆蟲的身體、古怪的行為、不同的昆蟲。
青少科普編委會 ·地球科學 ·18.4萬字
20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在過去一百年中,物理學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涌現出很多新想法、新觀念,其影響超越了物理領域,深刻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語言,深刻而有趣地介紹了1900年以后物理學的發展。20世紀以來的物理學,簡而言之,就是更快、更高、更強、更小、更多、更大的物理學。更快說的是狹義相對論,更高說的是高能物理,更強說的是非線性科學,更小說的是量子力學,更多說的是凝聚態與統計物理,更大說的是宇宙學。本書內容豐富并富有啟發性,講述精巧,語言生動,科普性強,非常適合青少年和廣大科普愛好者閱讀。
王一 ·物理學 ·8.8萬字
本書是國內首本真實鳥類標本型積木科普書,書中精選了5種常見的鳥,喜鵲、金腰燕、啄木鳥、戴勝和紅角鸮,對每種鳥的生活習慣、繁殖習慣、分布、體型結構以及其他各項數據等都做了詳盡的圖文分析。每種鳥還搭配了生動的插畫與詳細的積木搭建過程。對鳥類的結構和細節做了超細致的設計和復刻,力求做到完美。本書的特色在于科普與DIY完美結合,讓讀者在積木拼搭過程中更深刻地了解鳥,學習鳥的結構和特性,并可將鳥的模型用于收藏、展示和野外拍攝。
雷諾 朱新娜 ·生物科學 ·7878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