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集合了八位著名漢學家對古代中國軍事史的細致分析,研究內容囊括了野戰與圍城、外征與內討、御侮與平亂,起于公元前632年,止于公元1556年,跨越先秦、西漢、唐、宋、明各代,通過城濮之戰、征伐匈奴、淮西之役、襄陽圍城、鄱陽之戰、土木之變、剿平倭寇等經典戰例,呈現出經常被忽視的古代中國的軍事風格和軍事傳統。
(美)費正清 小弗蘭克·A.基爾曼 ·軍事理論 ·20.8萬字
《海權論》是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的關于海戰史及海權理論的作品,馬漢在本書中劃時代地提出了“海權”的概念,將控制海洋提高到國家興衰的戰略層面。他認為海權與國家興衰休戚與共,海洋利益對于一個國家的強大至關重要,同時主張大力發展海軍、發展商船隊、發展海洋貿易、建設海軍基地和商港。本書從地理位置、自然結構、國家疆域、人口數量、民族特性、政府性質等六大視角解讀了“海權至上”的觀點。作為一部海權名著的同時,本書也不乏文學性,客觀而生動地再現了歷次海戰的過程,不露聲色地表達了對那些卓越海軍將領的贊美,詳細闡述了海權在歷史,尤其是1660年地理大發現至1784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的世界史的發展中起到的作用,同時論述了制海權的一些必要因素。該書一出版即引起關注,美國、日本、德國與前蘇聯等國都先后將其作為制定國家發展戰略的方向指導。自馬漢去世以后,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化,已充分驗證了海權論的觀點。
(美)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軍事理論 ·31.4萬字
本書從兵器控制系統的實際應用出發,以自動控制理論為主線,系統介紹了經典控制理論和現代控制理論的分析、校正及綜合設計方法。全書共分10章,其中經典控制理論部分主要闡述控制理論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根軌跡分析、頻率特性分析和反饋控制系統校正設計;現代控制理論部分在介紹控制系統狀態空間分析、狀態反饋與狀態觀測器設計的基礎上,闡述了最優控制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與典型應用。本書在保證理論知識體系結構完整的前提下,融入控制理論在兵器控制系統設計中的應用。
周奇鄭等編著 ·軍事理論 ·22.2萬字
《抗美援朝記》是中國軍史專家傾心奉獻的普及讀物,對于人們正確認識和評價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作者依據所掌握的珍貴歷史檔案,以平實的筆觸客觀再現了抗美援朝重大決策、重要部署,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戰略思維、指揮藝術和崇高風范,再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指戰員以不畏強敵、敢打必勝的英雄氣概所創造的戰爭奇跡,再現了志愿軍官兵的英雄群像和全國人民全力支援最可愛的人、一切為了前線、為了勝利的感人事跡。
郭志剛 齊德學等 ·軍事史 ·36.6萬字
本書系著名歷史學家李德·哈特在1939年二戰期間寫給大眾的關于英國防衛的作品,全書從問題、基礎的安全、戰爭前沿、陸軍的重組與軍隊的改革五個方面入手,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英國失利的深層原因,以及對于軍隊組織和戰略戰術軍事思想方面進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具體而言,從外交政策到軍事局勢,從英國到歐陸,從現實到歷史,從大戰略到步兵戰術,從武器裝備發展到價值觀精神層面,本書論述得極為具體,既說透本質,又闡明操作性細節。其中提及的諸多問題和改革思路超越時空限制,對于今天依然不無啟發意義。
(英)李德·哈特 ·軍事理論 ·23.6萬字
本書對武器裝備體系的本質特征、原理規律進行探索,分析了武器裝備體系必須解決的基礎科學問題,探討武器裝備體系復雜性的根源和不確定性的表現形式,深入研究武器裝備體系的涌現性產生與形成機制,闡述了武器裝備體系結構靜態演化與波及效應分析方法、面向流程重構的武器裝備體系動態演化分析方法和可實施準則。在此基礎上,根據武器裝備體系工程實施過程的特點和要求,構建了武器裝備體系工程V++模型、面向任務基于能力的武器裝備體系需求分析框架和武器裝備體系一體化設計方法,形成了兩種武器裝備體系貢獻率分析方法、武器裝備體系集成機制與集成效應評價方法等。另外,還分別從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及其在武器裝備體系的應用層面上,分析闡述了武器裝備體系的新發展趨勢。
張宏軍等 ·武器裝備 ·22.2萬字
這是一部關于美軍航母艦載航空兵的招收、訓練、戰斗及生活的真實記錄,講述了一位去美國之后加入美國海軍的中國青年(當時尚未入美籍)的真實經歷。經過嚴酷的訓練,他成為美國海軍航母艦載航空兵,在美軍中服役8年,在航母上經歷了戰火的磨練,實現了他的蛻變成長。本書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大國雄兵的航母戰略制定,又有普通士兵的日常工作和訓練;既有美軍在國內的戰備情況介紹,又有美國航母戰場運作的詳細描述;既有美軍官兵的人員組成、福利待遇和激勵機制,又有他們的戀愛婚姻、艱苦奉獻、光榮與無奈;既有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軍事算計及合作與對抗,又有世界各地的旅游見聞,為讀者呈現一個精彩獨特的世界。
海攀 (美)一鳴 ·軍事理論 ·22.3萬字
《壬辰戰爭》一書綜合運用中日朝韓史料,全面、客觀地描述了發生在16世紀末的日本侵朝戰爭。1592年,剛剛統一日本不久的豐臣秀吉在野心的驅使下,動員15萬8800名遠征軍入侵朝鮮半島。他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囊括其所知的整個世界的龐大帝國。戰爭初期,日軍一路長驅直入,短短一個多月便攻下朝鮮三都漢城、開城、平壤,進抵中朝邊境。危急時刻,明朝萬歷皇帝當機立斷,決定派大軍支援朝鮮。明軍在平壤大敗日軍小西行長部,隨后一舉收復三都。與此同時,朝鮮名將李舜臣在半島南部海域屢挫日軍水師;朝鮮各地義兵蜂起,四處襲擊日軍補給線。日軍戰事不利、兵力不足、后勤不濟,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只能退守半島東南一隅。最終,隨著豐臣秀吉的過世,日軍全面撤出朝鮮半島,壬辰戰爭結束。這場戰爭不僅給東亞各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也對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此戰過后,舊勢力紛紛衰落,新勢力漸次崛起,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巨變。
(加)塞繆爾·霍利 ·軍事史 ·35.4萬字
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世界上有六個海軍強國——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海權的勝利》從二戰前六大海軍強國的基本面貌一直寫到戰爭結束,是一部二戰海戰的全景紀實。同時,保羅·肯尼迪教授延續了他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的方法,將對歷史事件的敘述與戰略分析結合起來,從經濟、軍事、技術、地緣政治、戰略思想、政治決策等多重角度,為我們盤點了六國海軍各自的優勢和劣勢,詳細分析了六國海軍沉浮的原因尤其是美國海軍快速崛起的原因。二戰海戰導致了美國海上霸權的興起,奠定了戰后幾十年的全球秩序。肯尼迪教授的這本新作,為我們深入認識這種秩序提供了有力的助益!
(英)保羅·肯尼迪 ·軍事史 ·32.9萬字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戰爭始終蔓延不斷,并構成人類歷史的一個獨特的篇章。據統計,從地球上出現文明以來的5000多年中,人類先后發生了15000多次戰爭,有幾十億人在戰爭中喪生,在這5000多年中,人類共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也就是說,每100年中,人類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戰爭狀態中。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世界發生100多場戰爭,有90多個國家卷入其中…第一代戰爭的典型——愷撒兩征不列顛。其特點是使用刀、箭、矛等冷兵器和笨重盔甲近距離格斗。第二代戰爭的典型——拿破侖戰爭。其特點是進入火器時代,火藥、滑膛式器投入戰爭。第三代戰爭的典型——兩次世界大戰。其特點是坦克、飛機、戰艦和現代化運輸工具已全部使用。第四代戰爭的典型——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其特點是毀滅性的玉石具焚的后果。第五代戰爭的典型——科索沃和伊拉克戰爭。其特點是遠距離發射高精確度、大鐐傷力的突擊和防御武器、新物理原理武器及信息武器等。
楚云 ·軍事史 ·27.1萬字
《閃擊之王》古德里安的戰爭回憶錄,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是德國閃電戰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作者以親身經歷詳細講述了德國裝甲兵的創建過程以及在戰爭中的運用,同時回顧了他率領裝甲部隊迅速攻占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等一系列軍事行動,并且對納粹德國的領袖人物和德軍統帥機構進行了深刻的評價。
(德)海因茨·古德里安 ·經典著作 ·32.7萬字
《東線》系列叢書,由著名軍事作家朱世巍先生撰寫。它全面而詳細地講述了二戰中蘇德戰爭的整個過程。《東線:命運——斯大林格勒》承接上部《東線:1941年的冬天》,主要講述了:1941年德國進攻莫斯科失敗,希特勒決定改變戰略,采取局部重點進攻方針,制定出以奪取高加索油田和切斷蘇聯中南部交通線為主要目標的1942年夏季攻勢計劃。同時,蘇軍在哈爾科夫再次慘敗,德軍乘勢實施夏季戰略,一舉推進到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蘇德兩軍在意義重大的斯大林格勒展開激烈爭奪。巷戰過后,冬季來臨,蘇軍再度反擊,合圍并殲滅了德軍第6集團軍。
朱世巍 ·軍事史 ·43.9萬字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600余種世界各類常規與概念武器,體例編排注重具內在聯系與邏輯順序,配以2000余幅精美圖片,幫助讀者形象直觀地了解并掌握全面的武器知識。全書共分為輕武器、火炮、艦船、飛機、坦克與裝甲車、導彈及其他六大部分。
《武器百科》編委會 ·武器裝備 ·39萬字
本書圍繞軍隊政治工作時代主題,立足新時期廣大官兵的現實需要,著眼軍隊網絡文化建設實踐,對軍隊網絡文化的內涵、特征和功能進行了理論概括,明確了軍隊網絡文化建設方針原則和內容要求,對軍隊網絡道德建設、軍隊網絡文化機制建設、軍隊政工網絡建設和軍隊網絡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對策和建議,就如何積極推進“互聯網+”時代軍隊網絡文化建設創新發展進行了詳細闡述。
湯德品 楊明偉 ·中國軍事 ·21.7萬字
神策軍是唐代中后期北衙禁軍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唐廷直接控制的一支主要武裝力量,也是唐代后期政壇上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對唐后期政局和歷史發展走向影響巨大。本書全面細致地考察了神策軍的起源與演變、兵源及組織體系、神策中尉的性質、神策城鎮問題、神策軍的收入問題、神策軍的職能與任務等,進而以中晚唐帝位更迭為線索,以文、武、宣、懿、昭五朝為個案,分析皇權與宦官權勢的博弈,旨在揭示神策中尉統領神策軍制度在中晚唐政局演變過程中的作用。
何先成 ·軍事史 ·22.2萬字
本書討論的議題,大都屬于軍政范疇,涉及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兵學思想、戰爭觀、軍事機構與職官、統軍體制對比、皇宮宿衛、賞功制度、邊防治理、治軍與馭將、軍事決策、軍制改革、軍功集團、軍法軍紀、區域民兵、城池防御、用兵活動、南宋抗金人物、繪畫中的武將形象以及對古代堡寨遺產保護及利用的觀察等問題。此外,還有數篇論述宋代宰輔、禪讓、治世、訴訟及家族人物等問題,固然與軍事的直接關聯不大,卻也從側面折射到當時施政背景的特點。
陳峰 ·軍事史 ·37.8萬字
《海權論》是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的關于海戰史及海權理論的作品,馬漢在本書中劃時代地提出了“海權”的概念,將控制海洋提高到國家興衰的戰略層面。他認為海權與國家興衰休戚與共,海洋利益對于一個國家的強大至關重要,同時主張大力發展海軍、發展商船隊、發展海洋貿易、建設海軍基地和商港。本書從地理位置、自然結構、國家疆域、人口數量、民族特性、政府性質等六大視角解讀了“海權至上”的觀點。作為一部海權名著的同時,本書也不乏文學性,客觀而生動地再現了歷次海戰的過程,不露聲色地表達了對那些卓越海軍將領的贊美,詳細闡述了海權在歷史,尤其是1660年地理大發現至1785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的世界史的發展中起到的作用,同時論述了制海權的一些必要因素。該書一出版即引起關注,美國、日本、德國與前蘇聯等國都先后將其作為制定國家發展戰略的方向指導。自馬漢去世以后,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化,已充分驗證了海權論的觀點。
(美)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軍事理論 ·31.8萬字
阿金庫爾戰役是英法百年戰爭中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歷經長途跋涉、飽受疾病困擾的英格蘭士兵沒有想到,1415年10月25日于諾曼底爆發的這場戰役會以他們的勝利告終。大量的法蘭西重鎧兵倒在了英格蘭長弓手的箭鏃之下,其中還有眾多的貴族。自此一役,英軍的優勢進一步擴大,法軍則節節敗退,直到圣女貞德出現,法蘭西的頹勢才宣告結束。作者朱麗葉·巴克一反對戰爭本身進行細致描摹的敘述傳統,將敘述的范圍擴展到阿金庫爾戰役爆發的前后,并從普通人的角度描摹了阿金庫爾戰役所造成的影響。自此,阿金庫爾戰役不再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一場傳奇,而是普通讀者能夠觸碰的歷史現實。
(英)朱麗葉·巴克 ·軍事史 ·33.7萬字
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針對不同艦載武器系統的特點,介紹了以射擊效力分析為主的多種效能分析方法。全書共分10章,包括效能與效能分析的概念、射擊誤差和射擊精度分析、射擊能力分析、射擊效力分析、可靠性分析、綜合效能分析等內容;涉及的武器系統有艦炮、導彈、魚雷、深彈等。
吳玲等 ·武器裝備 ·20.2萬字
《日俄戰爭:現代激烈的軍事沖突》是西德尼·泰勒深入日俄戰場的“生命”結晶。日俄戰爭結束后,他依托于自己的戰地采訪、拍攝,博采日本帝國、俄國參戰軍官的戰地日記、回憶性文章,研究日軍、俄軍的戰報,去偽存真,費時六年寫成。詳細記錄了日俄戰爭爆發的背景、列強在遠東的外交博弈、陸地與海洋兩個戰場、歷次戰役,以及其他大國介入、日俄媾和的全過程。本書記錄之詳細,敘事之客觀,評論之公正,結論之新穎,是有目共睹的,被《泰晤士報》譽為“解讀遠東局勢的重要作品”。
(英)西德尼·泰勒 ·軍事史 ·2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