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圍繞軍隊政治工作時代主題,立足新時期廣大官兵的現實需要,著眼軍隊網絡文化建設實踐,對軍隊網絡文化的內涵、特征和功能進行了理論概括,明確了軍隊網絡文化建設方針原則和內容要求,對軍隊網絡道德建設、軍隊網絡文化機制建設、軍隊政工網絡建設和軍隊網絡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對策和建議,就如何積極推進“互聯網+”時代軍隊網絡文化建設創新發展進行了詳細闡述。
湯德品 楊明偉 ·中國軍事 ·21.7萬字
在人類文明史中,每一個民族的戰爭史都是其民族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在不斷的征戰中,集精神、智慧、技術、財富于一體的武備文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每個階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最為突出的標記,它們擁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本書作者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發生的事件,通過對古籍史料的研讀,并結合相關的繪畫、雕塑,以及歷代出土的甲胄實物和諸多收藏家的藏品進行反復考證,歸納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中國古代甲胄的發展脈絡,對代表性的甲胄裝備做出了細致的描述與講解。
龔劍 ·軍事史 ·34.5萬字
戰場態勢認知是作戰指揮控制中的關鍵環節,是快速、準確做出指揮決策的前提。在新型作戰樣式和認知科學、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的雙重驅動下,智能化戰場態勢認知的重要性已形成廣泛共識,急需一套理論和方法來促進該領域研究快速發展。本書作者及團隊是國內第一批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專業隊伍之一,經過十余年在該領域的潛心深耕,匯集成了國內戰場態勢認知方向的專著。本書主要涵蓋了戰場態勢認知概念、基本原理、組成要素等理論研究成果,以及技術方法和實踐案例,可供指揮與控制理論與系統研發人員借鑒,還可以作為指揮與控制相關專業軍事人員、研究人員和學生的參考書。
王珩等 ·軍事理論 ·21.1萬字
本書的敘述起點為12世紀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源氏和平氏之間爆發的源平合戰,之后以年代順序分別介紹12世紀的一之谷會戰、壇之浦海戰、13世紀的蒙古東征、16世紀的長蓧會戰、石山本愿寺的圍攻、17世紀的關原會戰、琉球遠征以及19世紀的攘夷戰爭及四境戰爭。通過逐章對日本武士歷史上的重大會戰進行分析探討,又輔以“大事記”對重大歷史轉折點進行詳盡敘述,既有完整歷史發展脈絡,又突出了不同時期武士所采用的不同戰爭藝術、各大會戰的過程以及將領指揮得失。
王子午 ·軍事史 ·20.2萬字
本書結合軍事后勤保障相關業務,對軍事后勤領域所涉及的物聯網關鍵技術及其典型應用場景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和研究,并提出了智能軍事后勤保障的新概念,為了解物聯網技術在軍事后勤領域應用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本書可供從事物聯網技術研究、應用與發展規劃的相關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學校物聯網相關專業學生的學習參考書。
蘇喜生等 ·軍事理論 ·22.9萬字
在近代中國發展海軍以來,有那么一支被人們忽視的海軍艦隊,那就是民國時期的海軍。他們既沒有清政府的大艦巨炮,也沒有新中國海軍大發展的輝煌,民國海軍始終在為生存而戰。但他們卻承前啟后,既完結了清政府時期的甲午之恥,又為后來的新中國海軍提供了不少元老軍艦和富有經驗的海軍將領。民國海軍由四個系組成:中央、東北、廣東、電雷,著名的人物既有經歷甲午海戰的薩鎮冰、程璧光等老資格,又有民國海軍的中堅力量陳紹寬、陳季良、沈鴻烈、陳策、歐陽格等性格各異的海軍首領,還有后起之秀林遵等人。本書著重描寫從1917年海軍南下護法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這一階段,其中包括廟街事件、南下護法、經營閩廈、投身革命、嶗山事變、混戰廣東、江陰抗戰、馬當死守、虎門之戰等民國海軍的所有重大事件。在這些事件中,海軍為了各自的生存,而多年處于互相對峙的狀態,這可謂亂世國殤;另外,民國海軍還背負著甲午國殤,所以在抗日階段,海軍同仇敵愾,四海一心,共同抗戰,幾乎全軍覆沒,所以他們也可謂中華?;?。
肖璞韜 ·軍事史 ·40.5萬字
本書完整且詳盡地描述了1942年至1945年間關于太平洋戰爭和潛艇戰的故事。從“獨狼戰術”到與水面艦隊的大規模聯合行動,這支“沉默的艦隊”戰績斐然。作者洛克伍德在書中講述了很多潛艇指揮官在執行運輸補給、人員搜救、偵察敵占島嶼、秘密滲透、突破敵人在水道布設的雷障等任務過程中的真人真事,這些故事來自海上巡邏期間,或是艇長們自己的起居室。大量生動的細節為書中的文字加上了真實的注腳,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人性和善意也令人暢快、愉悅。除此之外,作者還詳細描述了當時新一代潛艇的缺陷、在作戰中遭受的挫折及魚雷的改進過程。
(英)查爾斯·A.洛克伍德 ·軍事史 ·32.2萬字
帶領讀者走進二戰中期的相持階段,走進非洲戰場上那艱苦而壯觀的歷史景觀。當時,在經受住法西斯國家最初的猛烈進攻之后,同盟國漸漸站穩腳跟。艾森豪威爾率部進入北非,一舉扭轉了非洲的局勢;丘吉爾相繼訪問莫斯科和華盛頓,展現了氣勢恢宏的大國外交。與此同時,浪漫的卡薩布蘭卡、神秘的波蘭卡廷,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地名都在書中若隱若現。
(英)溫斯頓·丘吉爾 ·軍事史 ·26.6萬字
宏大的歷史敘事,內容涵蓋戰場的方方面面。既有主要戰場的詳細敘事,也有各分戰場,如巴爾干戰場、阿爾卑斯山戰場、蘇伊士運河戰場、兩河流域戰場、高加索戰場、東非殖民地戰場、??沼驊饒龅鹊脑敱M敘事。對一戰的全方位解讀。除了正面戰場敘事,還包括各參戰國內的政治社會生活,后方民眾對前線的各種支援,各民間慈善組織對前線士兵的生活救助和心理輔助等,立體地全景地展現了戰爭對人類的綜合影響。
(美)霍蘭·湯普森 ·軍事史 ·33.6萬字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智慧寶庫,其豐富而鮮活的智慧與21世紀激烈的社會競爭同頻共振,因而備受當代各國軍界、政界、商界精英人士的青睞,形成世界范圍“孫子兵法熱”的現象。然而,《孫子兵法》畢竟是一部古老的軍事經典、抽象的智慧之書,不夠通俗易懂。本書作者薛國安將軍將《孫子兵法》請下神壇,走向尋常百姓,使之當代化、通俗化,創新性地采取微講堂形式,以13章112篇短文從頭至尾、逐字逐句解讀《孫子兵法》的精髓。本書采用一篇一謀的形式,集中透徹解析《孫子兵法》中每一經典謀略的思想真諦,結合古今中外戰場、商界、職場的典型案例,分析這一謀略的運用價值,同時聯系現實提出各個競爭領域活用孫子謀略智慧的方法和藝術。此外,正本清源,糾正諸多誤讀和曲解。尤為特別的是,作者結合自身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的驚險戰斗故事,分析學習兵法的必要性,講述運用謀略的深刻體會,給人以深刻啟示和教益。
薛國安 ·中國軍事 ·33.3萬字
本書甄選了從公元前到20世紀的16場具備特殊要義的水上戰事,并以不一樣的視角勾勒出海洋文明對決的歷史進程,對于世界海權格局的演變、歷次海戰更深層次的原因和影響都進行了深度分析。作為一部海權著作的同時,本書也不乏文學性,客觀而生動地再現了歷史上大國之間爭奪海權的抗衡,詳細闡述了海權在歷次海戰、工業文明巨大發展的關鍵歷史節點上起到的作用,同時論述了制海權的一些必要因素。同時,本書的字里行間洋溢著心系大國崛起,民族實現復興的赤子之心,充滿正能量,能夠讓每位讀者認清當前的國際局勢和所面臨的重重壓力,讓讀者對未來不再迷茫。
熊顯華 ·世界軍事 ·38.8萬字
本書由《跌落神壇的不列顛尼亞:布爾戰爭簡史》《棋局上的僵持:卡萊戰后羅馬共和國與帕提亞的西亞激斗》《橫掃千軍:“波斯拿破侖”的征戰簡史》構成。講述了19世紀末期,非洲大陸南端,英國人、祖魯人、布爾人之間的戰爭;介紹了卡萊戰后,羅馬共和國與帕提亞在西亞的三次激斗;回顧了18世紀波斯梟雄納迪爾沙的崛起和征戰歷程。
指文烽火工作室 ·軍事史 ·20.5萬字
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是籠罩在20世紀亞洲歷史上的黑暗陰影,它也是二戰時期中國戰場上最廣為人知的篇章之一。相較之下,發生在這場惡名昭彰的屠殺之前的那長達一個月的戰爭卻從未被人完整地講述。何銘生的《南京1937:血戰危城》填補了這個空白。這本書用震撼人心的文字描述了贏得淞滬會戰之后的日本軍隊如何以破竹之勢向南京推進,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證明了其野蠻程度。
(丹)何銘生 ·軍事史 ·23.4萬字
指揮控制(C2)的成效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在戰爭中,任何一項其他活動的重要程度都無法與指揮控制相提并論。同時,指揮控制在應急管理、反恐維穩等社會治理領域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指揮控制技術一直是軍事、管理等領域最活躍的研究內容之一。本書對指揮控制技術進行了系統性梳理與介紹,涵蓋態勢認知、決策規劃、行動控制等三個方面,具體包括態勢建模、態勢分析、目標選擇、任務規劃、戰場管理、監控與協同等技術。本書不僅可供指揮控制領域的研究工作者借鑒,還可供指揮控制相關專業的師生和從業人員學習與參考。
朱承等 ·軍事技術 ·24.5萬字
在本冊中,作者記述了美國和各同盟國之間的復雜關系,從對同盟國暗中提供援助,到隨著事態的發展逐步轉變對戰爭的態度,直至發生令美國蒙羞的“珍珠港事件”,美國這個在戰爭初期還試圖置身事外的軍事大國真正加入到了同盟國的陣營,參與到反抗和消滅法西斯德國和日本的斗爭中。
(英)溫斯頓·丘吉爾 ·軍事史 ·26.8萬字
1914年8月,世界大戰爆發后,在英國皇家海軍遠程封鎖政策的重重圍困下,德國耗費大量人力和金錢建立的公海艦隊幾無用武之地。為打破英國人的圍困,德國以剛問世不久的潛艇作為主要海戰武器,對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集團,開展以打擊海上航運線路為主要目標的潛艇貿易戰。1917年2月,為徹底擊敗英國,德國施行了無限制潛艇戰政策,對所有協約國和中立國商船實施不加警告的攻擊,計劃在5個月內斷絕英國航運通道。但是在英國護航體系和多重反潛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無限制潛艇戰以失敗告終。1918年11月,一度稱雄海上的德國潛艇部隊隨著德意志第二帝國一同覆滅。本書以貫穿世界大戰的德國潛艇戰為主要線索,結合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集團開展的一系列反潛措施,全面介紹了德國潛艇技術和戰術的發展與演變過程,以及無限制潛艇戰的政策淵源與政治影響。
陳進等 ·世界軍事 ·22.1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多年從事編纂志書經驗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本書分理論探討、志稿撰寫、志稿審查、史話選編、史地文選、史志書評、志書序跋、史志春秋、志海抒懷和附錄十個部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主要探討了軍事志和年鑒編纂的重大問題,對軍事史志的編纂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孫生玉 ·軍事理論 ·43.8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日軍攻陷南京、三十萬生命血流成河、日寇犯下的滔天大罪、公然的強盜、南京大屠殺是有預謀的行動、硫磺島戰役、周密的戰備、在地獄中戰斗、蘇聯對日宣戰、戰前準備、突破日軍邊境、關東軍投降等內容。
林之滿編著 ·世界軍事 ·20.9萬字
神策軍是唐代中后期北衙禁軍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唐廷直接控制的一支主要武裝力量,也是唐代后期政壇上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對唐后期政局和歷史發展走向影響巨大。本書全面細致地考察了神策軍的起源與演變、兵源及組織體系、神策中尉的性質、神策城鎮問題、神策軍的收入問題、神策軍的職能與任務等,進而以中晚唐帝位更迭為線索,以文、武、宣、懿、昭五朝為個案,分析皇權與宦官權勢的博弈,旨在揭示神策中尉統領神策軍制度在中晚唐政局演變過程中的作用。
何先成 ·軍事史 ·22.2萬字
《帝國最后的巨獸:二戰德國E系列坦克全集》以“E系列”這一納粹德國在二戰末期策劃的“下一代坦克車族”為核心內容,詳細地從政治、經濟、戰局、技術乃至人物等幾個方面,全方位多層次剖析了納粹在即將滅亡的關頭,企圖以怎樣的一幅“未來派畫卷”來扭轉戰局的妄想,以及這個妄想--E系列的起源、技術特點、取得的成就和最終破滅的全過程。
鄧濤編著 ·軍事史 ·2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