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部關于瑞典自然科學家卡爾林奈的精彩傳記,林奈為世界上所有的植物學家編寫了一門通用的語言,并且成功將生物界進行了分門別類。林奈直接將自己看成了上帝贈送給人類的禮物,他來自遙遠北方的一個小村莊,卻在三百多年前獨自完成了一項前無古人的壯舉。今天,對所有的科學家來說,林奈的科學成果仍不可或缺,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林奈是怎樣一個人。為方便讀者了解林奈,這部書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大家由此可以接近一個兼有普通人和科學家特質的林奈。
(瑞典)卡特里娜·馬爾默 ·科學家 ·4.7萬字
《楊振寧傳:規范與對稱之美》本書詳細梳理楊振寧的學術成就和對現代物理發展的影響與貢獻,并深入探尋其學術研究上深邃精簡風格與獨特科學品位的形成。這本傳記不僅描述了楊振寧一生的行止,也為他在物理學上的歷史地位做了一個總體評價,展示了20世紀現代物理學群星閃耀、蓬勃發展的鮮活剖面。《創造自然:亞歷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贊為“大洪水后真正偉大的人物”。洪堡究竟如何從一位懷有遠游心氣的少年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家?其觀察自然的全新視角受到哪些影響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體自然觀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變中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創造自然》中找到答案。《追尋記憶的痕跡:新心智科學的開創歷程》本書是美籍猶太裔神經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的自傳。通過閱讀這本書,讀者不僅可以了解神經科學這一學科的動向,更能窺見最頂尖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索的思考路徑,以及一個偉大科學家的素質和襟懷。《實驗室女孩》在父親工作的實驗室長大,在研究型實驗室求學、打工、獲得學位、拿到教職,再到從零開始搭建自己的實驗室,霍普·潔倫在這部帶有強烈自傳性質的作品中所記錄下的友誼和愛情、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事業發展,都不能再與“實驗室”相分離。《費曼的彩虹:物理大師的最后24堂跨界人生課》費曼被稱為“現代愛因斯坦”,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充滿活力的生活態度,備受比爾·蓋茨、喬布斯、埃隆·馬斯克、拉里·佩奇等科技巨頭的推崇。本書作者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物理學家”,擅長把深奧的前沿物理理論講述的通俗明了。這本書不僅普及了前沿物理知識,字里行間也充斥著人生啟發。作者以劇作家的手法,把本書寫得充滿節奏感,極具可讀性。
江才健等 ·科學家 ·109萬字
本書是一本全面、客觀、真實地介紹浙北地區名老中醫徐振華先生生平的傳記著作,內容均為傳主親自回憶、親口講述和作者調查采訪記錄。全書共十五章,再現和還原了徐振華先生的成長故事、奮斗歷程、從醫經歷、社會活動及家庭生活,全面體現了徐老先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展現了一個名老中醫德藝雙馨的一生。
徐世堯編著 ·科學家 ·10.6萬字
本書為童秉綱學術成長傳記,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的一種。童秉綱,江蘇張家港人,力學教育家,流體力學家。1927年9月28日出生于今江蘇省張家港市,1946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1950年畢業,被分配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工作,進入師資研究生班,并于1953年畢業。1978年起,童秉綱被中科大任命為近代力學系副主任,到1983年又被任命為系主任;同時,又兼任流體力學專業教研室主任兩屆。他和同事一起,致力于使流體力學專業乃至整個力學系走上一條中興之路。本書詳細敘述了張乾二院士的學術成長歷程,史料豐富,有很強的學術價值。
趙碩 李秀波 陳琳琳整理 ·科學家 ·15.6萬字
本書為中國放射化學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楊承宗的學術傳記,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的一種。該書通過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全面真實地反映了楊承宗的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系等內容。書中行文嚴謹,引用資料真實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大中學生及青年學者可以從書中獲取學術成長的經驗和啟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從本書獲取大量獨有的歷史資料。
劉培 張志輝 ·科學家 ·16.2萬字
著名畫家李可染先生曾為科學對撞作畫,題為“核子重如牛,對撞生心態”,畫面上兩頭壯實的公牛肌肉緊繃,拼足了渾身氣力低頭對撞,似乎剎那間就會火花四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是我國第一臺大科學裝置。它的出現,標示著從一個貧弱的舊中國到富強的新中國,從一個奮發向上的大國到世界強國的艱辛歷程。經過中國科技人數十年的卓越努力,這一大科學裝置成為中國繼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之后,所取得的又一偉大成果,是中國科技發展一個標志性的科研項目,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它的成功建造是世界加速器建造史上的一個奇跡,是中國科學家為人類創造的一把揭開物質微觀世界之謎的“金鑰匙”。
葉梅 ·科學家 ·13.3萬字
伽利略作為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開創者,被愛因斯坦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甚至是整個現代科學之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也說,他是“現代科學最偉大的奠基人”。伽利略的杰出科學成就之一,莫過于將觀測天體、繪制星圖的古老藝術,革新為一項探索宇宙奧秘、定位人與地球位置的科學事業,他也因為發展并捍衛哥白尼的日心說,而遭到當時宗教裁判所的質疑、審判和軟禁,成為科學史上為思想自由、學術自由而戰的標桿。馬里奧·利維奧作為一名當代天體物理學家,少有的以科學家的視角來講述伽利略的生平故事,評價他的科學成就與科學精神遺產。圖像、發現、戲劇性、獨創性、勇氣、長壽與傳播——作者以此描摹了這位現代科學奠基人的常青形象。今日天文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證明了伽利略在四百年前對月球、木星、太陽黑子觀察的精妙之處;而今天科學理論和觀念依舊遭到否認和質疑的現象,也說明了伽利略為真理而抗爭的科學精神仍有無限啟迪。
(以)馬里奧·利維奧 ·科學家 ·14.7萬字
生命的意義,就是要去證明和猜想。世紀怪才愛多士的傳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領銜經典譯本!本書是著名數學家保羅·愛多士的傳記。愛多士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無疑也是最古怪獨特的數學家之一。愛多士出生于數學人才輩出的匈牙利,科學精英薈萃的猶太家庭,從小就有神童之稱,17歲發表數學論文,一生中與四百五十多人合作,發表了1500篇著作論文,愛多士一生命運多舛,身為猶太人,遭納粹迫害,不得不亡命國外,50年代因與華羅庚通信而被懷疑通共親華,被美國麥卡錫主義者趕出美國,從此終生漂泊浪跡天涯。愛多士把一身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一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一年四季奔波于世界各地,與數學界同行探討數學難題,愛多士的大腦里整天裝滿了數學問題、定理、猜想、證明。本書也介紹了愛多士關注的一些世界著名難題。如哥德巴赫猜想,費馬大定理,以及數學史上的許多軼文趣事。愛多士是個有正義感的科學家,他愛祖國愛母親愛孩子。對他來說,數學是他的生命,他的一切,他有一個開放的大腦,一個豐富多采的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王元教授親自參加并組織了本書的翻譯。這是老一輩科學家送給廣大青少年數學愛好者的一份厚禮。
(美)布魯斯·謝克特 ·科學家 ·13.2萬字
本書從服務設計對傳統企業變革與商業價值出發,系統分析介紹服務設計過程相關的理論、工具、方法以及業界案例,同時結合通信企業的特點,介紹如何運用服務設計的理念和方法,系統地提升通信產品業務與服務感知的案例與思考。本書將有效幫助讀者了解、學習、掌握服務設計相關理論、方法,以及實施過程。本書適合通信行業產品開發、服務、運營、戰略、市場部門人員閱讀參考,同時對決策層從全局角度提升企業服務體驗和面向競爭提供差異化服務,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此外,本書也適合作為其他行業的產品設計師、服務設計師、用戶研究專業人員、交互設計師、設計管理者、項目管理者的參考用書。
何菁欽 季鴻 張云霞 ·科學家 ·11.6萬字
王大珩(1915-2011)是我國著名的應用光學專家,“兩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現代光學技術及光學工程事業的開拓者和領導者。本書是第一部關于王大珩先生全面學術成長與系統研究的傳記,包括王大珩的家世、受教育經歷、光學事業初起步、回國辦學的歷程、在長春光機所工作、經歷“”風暴、關注中國科學事業發展、成長為戰略科學家等十六章。作者以翔實、客觀、生動的筆觸,記錄了王大珩先生波瀾壯闊、愛國奉獻、成就卓著的一生,展現了老一輩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和放眼全球、前瞻未來的膽識謀略,激勵和感召后人以先生為榜樣,投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同時,該書也是一部“中國現代光學事業史”,記錄中國光學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奮斗歷程。
胡曉菁 ·科學家 ·25.2萬字
本書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梅自強的傳記。全書通過傳主訪談、實地考察、史料搜集等各種方式,全方位地講述了梅自強的學術成長歷程,總結了其人生歷程、學術成長中值得后學汲取的寶貴經驗。對本學科的學術史研究有重要價值。
陸慕寒 ·科學家 ·23.3萬字
本書講述了高伯龍扎實深厚的理論物理學養,在我國激光陀螺研制領域無出其右者。激光陀螺研制每取得階段性突破和進展,高伯龍都要對實際研制工作進行深入的理論總結,并對下一步研制以及遇到的技術難關進行理論探索,從而確保了國防科大激光陀螺研制始終在正確理論指導下進行,這也是國防科大激光陀螺研制得以不斷推進并最終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追尋高伯龍學術成長的歷程,可以發現,高伯龍參與激光陀螺研究其實有著十分偶然的因素。同時,高伯龍一直以來的學術志向,也并非應用物理,而是他始終醉心學習鉆研的理論物理,如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等,并期望在量子場論方面有所建樹。
王曉軍 ·科學家 ·23萬字
本書是第七批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稱采集工程)叢書之一。本傳記通過深入挖掘王文興一生的生活、學習、工作軌跡,以真實、客觀的史料,將其坎坷曲折的人生和頑強追求科研的一生進行了還原和再現。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著重遵循時代大背景、成長小環境、增強可讀性、尊重歷史事實等原則。
周漢 牛勇 張錦 ·科學家 ·23.6萬字
本書為翟光明學術成長傳記,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的一種。傳主翟光明,1926年出生于湖北宜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地質學家,鉆井工程技術專家,為我國油氣勘探和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本書詳細敘述了翟光明院士的學術成長歷程,史料豐富,有很強的學術價值。
閆建文 ·科學家 ·22.3萬字
谷超豪雖然未能像陳省身一樣自行開創全新研究領域,極大地影響20世紀數學主流發展,但他在自己的數學“金三角”內也表現出超強的想象力與宏觀思考的能力,他在偏微分方程領域開創新的研究方向,尋找到重要的核心問題,讓學生們在其中繼續摸爬滾打,自己又繼續尋找新的學科生長點。
張劍 段煉 周桂發 ·科學家 ·22.9萬字
本書為張乾二學術成長傳記,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的一種。張乾二,1928年出生于福建惠安,1951年畢業于廈門大學化學系,198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4年任廈門大學化學系系主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獲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本書詳細敘述了張乾二院士的學術成長歷程,史料豐富,有很強的學術價值。
林夢海 黃宗實 郭曉音 ·科學家 ·21.6萬字
謝學錦,1923年生于北平。著名勘查地球化學家,中國勘查地球化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先后榮獲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應用地球化學家協會(AAG)的最高國際獎項——國際應用地球化學家協會金獎。他在父親謝家榮院士的指引下,開創了中國的勘查地球化學事業。為了全面、準確反映謝學錦的科學研究生涯,了解他的學術成長歷程,本報告采用以時間發展為主線,同時兼顧研究項目的完整性的敘述方式,將全書劃分為十二章,敘述他的主要學術與人生經歷,將其家庭背景、求學歷程、師承關系,以及對其學術風格、科學成就產生深刻影響的工作環境、學術交往中的關鍵人物、重大事件和重要節點等內容,融入其中,力圖以此將其學術思想、觀點和理念之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術成長的特點以及重要影響因素等,展示給讀者,為祖國未來科學的發展和科學家的培養提供一份可茲借鑒的資料。
張立生 ·科學家 ·21.5萬字
洪朝生是我國物理學家,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低溫物理與低溫技術研究的開創者之一。他發現了半導體鍺單晶低溫電導與霍耳效應反常現象,并提出雜質能導電象模型,成為國際上無序系統電子輸運機研究的開端。他創建了物理研究所低溫物理實驗室,建造氫、氦液化系統,開始了低溫、超導研究。致力于低溫工程技術與低溫物理的綜合研究與應用開發。
秦金哲 馮豐 ·科學家 ·21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了我國海岸海洋地貌與沉積學家王穎院士的生平傳記,通過全面收集反映王穎院士家庭背景、求學歷程、師承關系等與學術成長經歷有關的資料,展現了王穎院士在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求學時的學習和生活經歷,體現了王穎院士在學術和政治上的影響力,豐富了王穎院士的個人形象,具有很大的研究和憑證價值。
古婉瑩 吳建華主編 ·科學家 ·13.9萬字
王翰章為我國著名口腔頜面外科專家、口腔醫學教育家,中國口腔頜面外科學與整形外科學創建人之一,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前華西醫科大學副校長、華西口腔醫院院長。擅長口腔頜面損傷與畸形整復的診斷與治療方案的設計,在頜面損傷與畸形整復外科學、頜骨血供動力學、皮膚組織血供、人工骨生物學基礎、口腔醫學信息學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本書客觀、系統地展示王翰章的精彩人生。
吳樺 張宏輝 王允保 ·科學家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