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我國管理信息系統專業奠基人之一薛華成教授的自傳性人生記錄。作者兼具傳奇性與現實性的成長歷程,不僅反映了一個災童如何在苦難的環境下奮發圖強,樂觀成長,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從而成為著名的教授和信息管理先鋒;而且反映了中國現代社會幾十年的變遷和進步。本書讀來既不乏趣味,又使人從中得到頗多感悟和激勵。
薛華成 ·科學家 ·8.5萬字
伽利略作為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開創者,被愛因斯坦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甚至是整個現代科學之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也說,他是“現代科學最偉大的奠基人”。伽利略的杰出科學成就之一,莫過于將觀測天體、繪制星圖的古老藝術,革新為一項探索宇宙奧秘、定位人與地球位置的科學事業,他也因為發展并捍衛哥白尼的日心說,而遭到當時宗教裁判所的質疑、審判和軟禁,成為科學史上為思想自由、學術自由而戰的標桿。馬里奧·利維奧作為一名當代天體物理學家,少有的以科學家的視角來講述伽利略的生平故事,評價他的科學成就與科學精神遺產。圖像、發現、戲劇性、獨創性、勇氣、長壽與傳播——作者以此描摹了這位現代科學奠基人的常青形象。今日天文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證明了伽利略在四百年前對月球、木星、太陽黑子觀察的精妙之處;而今天科學理論和觀念依舊遭到否認和質疑的現象,也說明了伽利略為真理而抗爭的科學精神仍有無限啟迪。
(以)馬里奧·利維奧 ·科學家 ·14.7萬字
本書是第四批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稱采集工程)叢書之一。李博是我國著名草原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年時代曾就讀于華北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53年畢業后進入北京大學生物系植物學教研室,1954年起任李繼侗教授的研究助教。有人評價李博說“他幾乎到過內蒙古的每一個地方,走過許多沒有人煙的地帶,他是用雙腳丈量過內蒙古土地的人。”本書向讀者系統呈現了李博院士的學術成長過程與思想脈絡,希望對我國生態問題,尤其是草原生態問題的思考與對策有所借鑒。
吳燕 陳志輝 ·科學家 ·15.6萬字
本書是偉大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留下的唯一的人生自述,其中也包括她為丈夫皮埃爾·居里所寫的傳記。她以直白、坦誠的語言,記錄了一個出生在華沙普通家庭的女孩,通過刻苦努力、頑強奮斗走上科學之路的傳奇人生。居里夫婦致力于科學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瑪麗·居里 ·科學家 ·9.5萬字
《楊振寧傳:規范與對稱之美》本書詳細梳理楊振寧的學術成就和對現代物理發展的影響與貢獻,并深入探尋其學術研究上深邃精簡風格與獨特科學品位的形成。這本傳記不僅描述了楊振寧一生的行止,也為他在物理學上的歷史地位做了一個總體評價,展示了20世紀現代物理學群星閃耀、蓬勃發展的鮮活剖面。《創造自然:亞歷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贊為“大洪水后真正偉大的人物”。洪堡究竟如何從一位懷有遠游心氣的少年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家?其觀察自然的全新視角受到哪些影響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體自然觀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變中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創造自然》中找到答案。《追尋記憶的痕跡:新心智科學的開創歷程》本書是美籍猶太裔神經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的自傳。通過閱讀這本書,讀者不僅可以了解神經科學這一學科的動向,更能窺見最頂尖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索的思考路徑,以及一個偉大科學家的素質和襟懷。《實驗室女孩》在父親工作的實驗室長大,在研究型實驗室求學、打工、獲得學位、拿到教職,再到從零開始搭建自己的實驗室,霍普·潔倫在這部帶有強烈自傳性質的作品中所記錄下的友誼和愛情、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事業發展,都不能再與“實驗室”相分離。《費曼的彩虹:物理大師的最后24堂跨界人生課》費曼被稱為“現代愛因斯坦”,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充滿活力的生活態度,備受比爾·蓋茨、喬布斯、埃隆·馬斯克、拉里·佩奇等科技巨頭的推崇。本書作者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物理學家”,擅長把深奧的前沿物理理論講述的通俗明了。這本書不僅普及了前沿物理知識,字里行間也充斥著人生啟發。作者以劇作家的手法,把本書寫得充滿節奏感,極具可讀性。
江才健等 ·科學家 ·109萬字
普里莫·萊維是一位化學家,自小便癡迷試管和藥劑,一生中有三十余年從事化學行當。他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因參與反法西斯運動被捕而淪為奧斯維辛的174517號囚犯,劫后余生,他成了大屠殺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者,一次次清醒地做證、反思,寫下了關于人類道德的重要作品。卡爾維諾、艾柯、菲利普·羅斯、索爾·貝婁、歐文·豪、列維-斯特勞斯、托尼·朱特……他受到無數作家和普通讀者的欣賞。但撇開這些身份,他亦時常顯露一種少年般的笨拙和羞澀,對昆蟲和游戲的興趣;他有作為兒子和丈夫的兩難困境,也有不被家人傾聽和理解的苦惱。本書作者伊恩·湯姆森在意大利及世界各地花費十余年進行調查研究,撰寫了這部翔實的傳記,挖掘出萊維作品之外的許多鮮為人知的重要真相。它解析了偉大作家萊維作為一個平凡人在工廠和打字機、家庭和朋友之間的尷尬困境,也填補了萊維作品之外的那些空白。
(英)伊恩·湯姆森 ·科學家 ·49.9萬字
在這本書之前,愛迪生的女兒馬德琳曾經抱怨:“我至今沒有看到一部令人滿意的完整刻畫父親的傳記。人們總是過分強調他做過什么事,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本書由普利策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傳記作家埃德蒙·莫里斯基于托馬斯·愛迪生國家歷史公園中保存的約500萬頁原始文件,歷經長達7年的閱讀研究創作而成。他還得到愛迪生被托管的家庭文件訪問特權,包括愛迪生曾外孫所藏的家族檔案,甚至還有多年來被塵封的愛迪生給第二位妻子的情書。這本書首次詳細講述了愛迪生84年的人生和成就,首次摒棄了認為愛迪生和尼古拉·特斯拉之間存在敵意的陰謀論,并提出了他們互相欣賞的依據。全書既描繪出愛迪生的經典形象,也展現了他較少為人所知的其他面孔。他不僅是專注、勤奮的天才發明家,也是寵愛妻子的丈夫、嚴厲的父親、無情的老板、自詡有商業天賦卻常常瀕臨破產的企業家、秉持進步主義理念的老共和黨人。
(美)埃德蒙·莫里斯 ·科學家 ·40.2萬字
石聲漢(1907—1971),湖南湘潭人,農史學家、農業教育家、植物生理學家,西北農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前身)教授,我國農史學科重要奠基人之一。1924年考入國立武昌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前身)生物系,1936年獲英國倫敦大學植物生理學哲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教學與科研,晚年致力于整理、研究我國古代農業科學文化遺產工作,先后完成《齊民要術今釋》《農政全書校注》等十余部巨著。本書是石聲漢之女石定枎為父親所寫的傳記,全書材料搜羅詳備,筆觸感人至深,真實、全面地記錄了石聲漢的一生,既展示了他的才華、學識和高潔的人格,更展示了他“科學救國”的理想和抱負,以及為此經歷的奮斗和挫折,堪稱一部20世紀愛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史、心靈史。
石定枎 ·科學家 ·25.4萬字
洪朝生是我國物理學家,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低溫物理與低溫技術研究的開創者之一。他發現了半導體鍺單晶低溫電導與霍耳效應反常現象,并提出雜質能導電象模型,成為國際上無序系統電子輸運機研究的開端。他創建了物理研究所低溫物理實驗室,建造氫、氦液化系統,開始了低溫、超導研究。致力于低溫工程技術與低溫物理的綜合研究與應用開發。
秦金哲 馮豐 ·科學家 ·21萬字
本書為李志堅學術成長傳記,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的一種。傳主李志堅,1928年出生于浙江鎮海,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微電子學科的重要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清華大學微電子所創始人之一,曾長期任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長。本書詳細敘述了李志堅院士的學術成長歷程,史料豐富,有很強的學術價值。
楊艦 王佳楠 王公 朱晨 ·科學家 ·15.6萬字
尼古拉·特斯拉,這位天賦異稟的科學巨匠被西方科學界譽為與達·芬奇比肩的偉大科學家。他親筆撰寫了自己傳奇的一生。特斯拉親自揭秘了多項偉大發明的產生過程與背后的心路歷程,以少年生活為始,至對世界和平的展望收尾,將自己傳奇的一生客觀而深刻地展示在廣大讀者面前,更是親自揭秘了流傳已久的與愛迪生之間的針鋒相對、愛恨情仇背后的真相。全書縱覽尼古拉·特斯拉的一生,在他的文字下,我們能夠見到一位具有強烈歷史責任感的發明家、科學家。他的一切努力和發明都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維護世界和平。
(美)尼古拉·特斯拉 ·科學家 ·11.2萬字
本書是袁文伯傳記,采集工程叢書的一種,傳主袁文伯,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12年3月出生,1937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歷任浙江省立英士大學講師、國立北洋工學院講師、國立英士大學(1950年并入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副教授、之江大學副教授。1951起,任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材料力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結構力學、礦業工程力學、結構工程、巖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和指導研究生等工作。1990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從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績顯著《榮譽證書》,發表學術論文44篇。
劉曉君 ·科學家 ·11.2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詹天佑與中國近代鐵路》講述在清王朝的腐朽統治,西方列強的肆意蹂躪下,中華民族,這個古老驕傲的民族被科技發達的西方蔑視,在西方的機械嗚叫聲中失去方向。而詹天佑,中國鐵路之父,用有力的臂膀,撐起了中國鐵路建設乃至中國工程界的天空。
金開誠主編 ·科學家 ·3.2萬字
本書通過采訪山東麻凱肝病研究院院長、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突出貢獻專家、山東省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濰坊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濰坊市社會新階層聯誼會副會長麻凱教授及其治愈的肝病患者,用紀實文學的形式,描繪了麻凱閃光的人生。本書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病案,反映出麻凱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本書旨在打造一部現代版的《老中醫》,并以此宣傳根深葉茂、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
單保華 ·科學家 ·26.5萬字
作為物理學家,黃祖洽的杰出貢獻主要可陳述為三點:第一,黃祖洽與導師彭桓武先生共同奠基和開拓了我國反應堆理論的研究。第二,黃祖洽是中國第一位同時參加和指導原子彈研制和氫彈研制的理論物理學家,在中國核武器事業中立下漢馬功勞。第三,黃祖洽于1980年后從事教育事業,先后出版了《核反應堆動力學基礎》、《輸運理論》等經典教材,并為中國現代教育培養了諸多物理學杰出人才。作為知識份子,黃祖洽一生謙和低調,始終稱自己還是個學生,職業生涯的前三十年致力于中國的國防事業,在核物理、統計物理、中子物理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就。后三十余年,致力于教書育人事業,倡導“教學相長”,在非平衡態統計、輸運理論以及凝聚態物理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培養了一批研究生和年輕的教學科研人員。
陳雁 ·科學家 ·17萬字
《愛因斯坦傳》是“二十世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授權傳記。僅有一本由愛因斯坦的摯友、志同道合的同行、同時代的親歷者菲利普·弗蘭克從愛因斯坦的內心世界出發攥寫的一部傳記。一經出版便暢銷至今,成為二十世紀百本經典傳記之一。因為是志同道合的同行,菲利普·弗蘭克能夠深刻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整個二十世紀從科學到觀念到信仰的顛覆性影響。全書總結了愛因斯坦之前的物理世界,對愛因斯坦的發現給出了兩個易理解的圖表,描繪了遠征隊在日全食的環境下驗證了愛因斯坦相對論時的動人瞬間。在“布拉格之旅”一節中,我們看到面對學界的諸多質疑,愛因斯坦與弗蘭克在其家中多次的深夜長談。因為是摯友,在書中我們看到菲利普·弗蘭克筆下少年時期的愛因斯坦在追尋理想尋找自我時的迷茫與苦悶。以及之后,愛因斯坦勇于否定、勇于選擇的成功歷程。面對納粹的威脅,正是摯友之間的相互信任,讓菲利普·弗蘭克找到隱居于瑞士的愛因斯坦,并見證了愛因斯坦遠走異國他鄉美國的全過程。因為是同時代的親歷者,面對愛因斯坦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態度沒有道聽途說,深知愛因斯坦對原子彈的發現與核時代的來臨沒有躲閃與推卸責任、對愛因斯坦所顛覆的與重塑的價值信仰沒有臆想猜測,面對時代的巨變,沒有回避愛因斯坦自身的猶疑與脆弱。菲利普·弗蘭克筆下的愛因斯坦不僅是“二十世紀偉大的科學家”,更是一位在那個攪弄風云的時代選擇堅守、心懷悲憫、幽默睿智的智者。
(德)菲利普·弗蘭克 ·科學家 ·19.5萬字
沈志云是我國機車車輛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1983年發表非線性輪軌蠕滑力計算理論,被譽為“沈氏理論”,在國際上被廣泛應用在輪軌動力學、曲線通過理論、蛇行運動穩定性和隨機響應等方面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研制成功迫導向貨車轉向架,達到了接近無輪緣磨損的程度,為中國數十萬輛貨車更新換代開辟了新途徑。1988年以來籌建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成能模擬400km/h高速列車運行的機車車輛整車滾動振動試驗臺……本書向讀者系統呈現了沈志云院士的學術成長過程與思想脈絡。
田永秀 ·科學家 ·15萬字
本書本著不“為尊者諱”的出發點,帶你走進愛因斯坦鮮為人知的情感世界,客觀、公正與生動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血肉豐滿的愛因斯坦。正如有句話所說的那樣:“你不會因為大師的走下神壇而否認他的價值,反倒會因為他的真實而更加熱愛他”。三開情竇,兩次婚姻,N次情感走失、多場黃昏戀,特別是近期隨著一批愛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開,終于掀開了相傳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紗;揭秘了愛因斯坦與前蘇聯女間諜碼加麗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管理員范圖娃不為人知的地下情。
李子遲 ·科學家 ·15萬字
《蠶絲:錢學森傳》講述了錢學森旅美二十年、曲折歸國以及為中國航天事業殫精竭慮的傳奇一生。錢學森是如何從一個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錢王后裔一躍成為美國航天業界最杰出的火箭動力專家,以及如何成為麥卡錫主義的犧牲品而離開美國,從而搖身變為新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成為中國的“導彈之父”?這本書都做了解答。
(美)張純如 ·科學家 ·18.3萬字
本書為童秉綱學術成長傳記,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的一種。童秉綱,江蘇張家港人,力學教育家,流體力學家。1927年9月28日出生于今江蘇省張家港市,1946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1950年畢業,被分配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工作,進入師資研究生班,并于1953年畢業。1978年起,童秉綱被中科大任命為近代力學系副主任,到1983年又被任命為系主任;同時,又兼任流體力學專業教研室主任兩屆。他和同事一起,致力于使流體力學專業乃至整個力學系走上一條中興之路。本書詳細敘述了張乾二院士的學術成長歷程,史料豐富,有很強的學術價值。
趙碩 李秀波 陳琳琳整理 ·科學家 ·1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