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塵埃里的姐妹花:張愛玲與蘇青》把視角放在張愛玲和蘇青身上,分別選取了她們人生中的幾個片段,用柔情似水的語言描寫張愛玲與蘇青的生活、工作、交友等方面。從這種以點帶面的方式中,我們可以看到張愛玲與蘇青的人生故事和文學創作,同時對上海文壇的狀況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再加上配有精美圖片,可以說能把我們帶入充滿摩登與現代的那個時代,那個地方。
陶方宣 ·文學家 ·8.8萬字
許壽裳于日本留學期間與魯迅相識,并結為終身摯友,1937年與周作人共同編撰《魯迅年譜》。他撰寫的《亡友魯迅印象記》和《我所認識的魯迅》這兩部回憶錄,時間跨度長,內容翔實,范圍廣博,感情深摯,文筆淳厚,在魯迅同時代人的同類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魯迅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入門書。本書收錄了《亡友魯迅印象記》和《我所認識的魯迅》等,許壽裳關于魯迅的一系列文章,為讀者了解魯迅提供了可靠的參考資料。
許壽裳 ·文學家 ·10.7萬字
出身書香門第,年少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名動汴京。二九年華,遇如意郎君,賭書潑茶,研究金石,盡得閨中雅趣。國亡夫喪,為追獻金石收藏,跟隨宋高宗步履,流離徙轉。年近半百,再嫁,卻是孽緣一段,不懼身陷囹圄,果斷訴離。晚年,迷戀打馬,勝多輸少,聊以慰藉。她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白落梅用清雅、簡潔的文字,述盡其一生悲喜。
白落梅 ·文學家 ·9.1萬字
林語堂之于我們,是一種濃重的情結,就像村上春樹之于日本,米蘭·昆德拉之于捷克,卡夫卡之于奧地利。他們既是本國的,又是世界的。那一抹微笑或是自得,或是青澀,或是疼痛,或是幽默,都已隨著文字的變遷深深地植入人們心中,不擇水土地生根、發芽、長成。
李世化 ·文學家 ·11.1萬字
中國歷史漫長而豐富。中國很早就有記載自己民族歷史的優秀傳統。本書嘗試著從中國歷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歷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歷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爐,同時也注入了作者作為一個牛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情感。本書的作者原為小說家,存對這些文人和歷史的講述中也融入了文學的筆法,展現出作家雄厚的筆力、豐富的藝術再現力和廣博的人生閱歷。
劉小川 ·文學家 ·22.3萬字
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其精神導師,托翁的人道主義情懷深深感動著他。于是,研究托翁的藝術創作、書信,甚至同時代人的回憶文章就成為羅曼·羅蘭表達其對托翁仰慕之情的媒介。于是,一部不朽的《托爾斯泰傳》誕生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詳盡研究成為這部作品的堅實基石,羅曼·羅蘭以其不凡的洞察力,向讀者展現了一代文學巨匠創作個性中所有的重要方面。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8.8萬字
歐陽修作為北宋文學巨擘的地位早已毋庸置疑,他還是北宋文學輝煌起點的1057年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一手提拔了蘇軾、蘇轍、曾鞏、張載等人;同時他還是政壇上三起三落、卷入波詭云譎的朝堂紛爭的高層官員。本書就是從他一生的主要經歷入手,以他的人生起落為經,詩文作品為緯,以詩詞文入傳,不僅全面展現他起起落落的一生,更顯現出他的文心可貴。
王水照 崔銘 ·文學家 ·26.2萬字
本書是“大唐才子詩傳”中的一本,全書共分八章,按照時間的維度記述了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坎坷曲折的一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卻屢遭戰火摧殘和親人離世之苦,但是他憑借絕世才華和堅強意志,用詩歌傾吐著自己對命運的思考和對生命苦難的抗爭,最終佳作迭出,成就了千古詩名。
朱丹紅 ·文學家 ·12萬字
朱丹紅編著的《李商隱(收將鳳紙寫相思)(精)》講述了:李商隱,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由于一直處于“牛李黨爭”之中,所以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的詩歌是唐詩里的一朵奇葩,其構思新奇,風格婉約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成為幾千年來,人們不斷咀嚼回味揣測的名篇,連帶著他的人生在后人眼中也顯得神秘。《李商隱(收將鳳紙寫相思)(精)》即是以小說體的形式,來寫李商隱郁郁悲苦的一生。
海子,原名査海生,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本書以小說的藝術手法講述海子這位詩人短暫的一生,讓讀者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多一些理解以及對詩歌的關注。“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將和他一同得到榮耀。”一個在靈魂的深處與自我搏斗的人。他的自盡,仿佛代表我們這代人早夭的青春;而今我們正在老去,他卻一直還在那樣年輕著。——野夫原來這是在面對自己的青春時代,已經過去、永不復返的天真時代。可以說,這是一代有心者集體的良心記錄。——李斯海子,迄今為止最純粹的青春寫作者。
李斯 ·文學家 ·19.9萬字
他被譽為李白、杜甫之后別開生面、能夠自成一家的詩人;他的詩擁有華麗的語言、美好的意象、鏗鏘的音調,受到無數人的喜愛,然而千載之下,眾說紛紜,像謎一樣存在——他就是李商隱。《美玉生煙——葉嘉瑩細講李商隱》為葉嘉瑩2013年在溫哥華李商隱講座的整理稿,共六講。葉嘉瑩女士從自己在不同年齡階段讀李商隱詩歌的感受出發,結合李商隱坎坷的人生故事,為讀者細細講述李商隱詩歌深微幽窈的心靈境界以及無處不在的濃郁的悲哀。
葉嘉瑩 ·文學家 ·15.3萬字
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思想史上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毛澤東說:魯迅為“中國的第一等圣人”、“現代中國的圣人”,“我算賢人,是圣人的學生”。本書記錄了一個同學、同事、終身摯友眼中的魯迅。許壽裳于日本留學期間與魯迅相識,并結為終身摯友。魯迅去世后,他多次撰寫回憶文章,內容翔實,感情深摯,文筆淳厚。許壽裳筆下的魯迅,不是神,而是人,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但另一方面,他和我們大多數人所習慣的人是不一樣的,是一個特別的人,因為特別所以稀少,因為稀少所以我們需要魯迅。許壽裳是最能理解魯迅的同時代人,魯迅的伴侶許廣平在給許壽裳的信中說:“回憶之文,非師莫屬!”
許壽裳 ·文學家 ·11.1萬字
《陸游傳》是知名教授楊雨的代表作。全書講述了陸游壯志難酬的悲情一生,展現了他始終不渝的愛國之志和不朽詩才。從武藝高強的打虎英雄到淚濺龍床的諍臣,從流芳百世的詩壇領袖到一往情深的癡心人,本書聚焦傳主的多個側面,著眼于他的仕途、愛情、創作,還原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陸游。行文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乏詩人的浪漫,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楊雨 ·文學家 ·13.4萬字
《老舍自述》從老舍全集中遴選出來的若干篇文章組成,這些文章能勾勒出作者一生的經歷——從出生到去世的全過程。為了做好《老舍自述》,編者在遴選過程中,可謂是費勁了心思,力求選出能反映他生平的作品。
老舍 ·文學家 ·13.2萬字
本書是沈從文的自傳,記錄了作者在湘西的成長歲月。作者回望從鄉野童年到投身行伍的種種經歷,真實描繪了故鄉的生活,表達了對親人的懷念,文字中充滿了生命的熾烈和真誠。這本自傳,是《邊城》等一切樸野湘西文學的源頭。
沈從文 ·文學家 ·8.1萬字
吳曉波說“在經濟史,乃至整部國史上,王安石變法都是一個轉折點,在變法之前是一個中國,變法以后是另外一個中國”。王安石為提升國力對帝國進行整體配套性改革,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舉等各領域,其廣度和深度,都是古代社會改革的巔峰。讀懂王安石,就能讀懂古代中國。
梁啟超 ·文學家 ·14.9萬字
著名作家路遙的短暫人生,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光焰,其《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文學獎,也影響了千千萬萬普通讀者。然而,英年早逝的路遙的人生狀態,始終像謎一樣地困擾讀者。《路遙傳》的作者是路遙生前的忘年交、路遙文學館館長以及路遙研究界的權威之一,掌握豐富的一手資料,披露了大量路遙不為人知的往事,還原路遙的寫作時代,展現他的寫作精神。
厚夫 ·文學家 ·23.1萬字
倉央嘉措,1683年出生于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普通的農奴家庭。作為一代格魯派教宗的他,父親與母親以及世世代代的先祖都篤信寧瑪派。寧瑪派僧可以戀愛結婚,不認為愛情與信仰有什么沖突,而格魯派主張禁欲。倉央嘉措十五歲才坐床,他在寧瑪派文化氛圍中長大,受俗世欲望的熏染,情愛對他來說不是洪水猛獸,而是那么天真自然。他生命從一開始就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閆晗編著 ·文學家 ·12.2萬字
作者吳泰昌由于工作關系,從上世紀70年代起與錢鍾書、楊絳夫婦交往,歷時二十多年。作者根據交往中的感性材料,和書信、題贈、簽名書籍、合影等實物資料,寫成此書。在書中,大師生活點滴、文壇前輩掌故,皆以平實的文字娓娓道來,并配以幾十幅從未公開的珍貴照片及錢鍾書親筆書信、題詞手跡、滋味醇正濃厚,使讀者走近一代國學大師的晚年生活。
吳泰昌 ·文學家 ·7.5萬字
老舍和胡金銓都是老北京人,都愛好書畫曲藝、民俗文化。作為同鄉,胡金銓喜歡讀老舍的小說,創作電影時也曾受其影響。1973年到1975年,胡金銓在《明報月刊》上發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結成書,即為《老舍和他的作品》。本書是胡金銓對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藝活動的梳理,從老舍的出生起筆,詳述其求學、寫作、異國輾轉、回國教書及至抗戰時主持“文協”的經歷。胡金銓認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點——“安于現狀,不做過激的事情”,他稱之為“北京(骨泉)人”。這種個性影響了老舍的為人處世,也在其筆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現。書中所引資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憶和其他發表于世界各地報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銓走訪英美大學圖書館調查整理而成。擅拍武俠電影的胡金銓,銀幕內外都處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筆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鄉北京為連接點,“走”成為這兩位大師人生軌跡的關鍵詞,其間的藝術影響和氣韻傳承可以借本書一窺。
胡金銓 ·文學家 ·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