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棒棰島·“金蘋果”文藝叢書是對10位大連市文藝最高獎“金蘋果獎”得主的創作成就的總結。本書是其中的一本,書以作者的名字命名,由大連市著名作家高滿堂創作。書稿包含“苦樂人生”“慧眼識珠”“春華秋實”三個部分。“苦樂人生”以時間為線索,采用作者自述的形式,詳細追溯了作者的生平經歷。“慧眼識珠”收錄的是其他作家、評論家對作者的創作歷程和創作成就的評論。“春華秋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作品并附有簡介。
滕貞甫 ·文學家 ·7.3萬字
本書是中國現代文學學者、著名作家孫郁為張中行先生所作的傳記。他從自己與張中行先生的交往中的感性印象出發,以飽含情感的筆觸勾勒出這位有故事的老人的豐富一生。其間既有時間脈絡,也有生命體驗的線索,不僅敘其事,更畫其魂。它的別致之處也在于,作者和傳主的心靈之交,讓這部傳記在嚴謹客觀之余,更多了以情動人的力量,對于想真切了解以至理解張中行的讀者有很大幫助。
孫郁 ·文學家 ·19.1萬字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晚年回顧自己一生重要經歷,細述親歷之近現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張勛復辟、新文化運動、五卅、三一八、北伐、清黨等,是了解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化必讀之作,文學性與史料性兼具。最初只有“北大感舊錄”數節,后受曹聚仁之邀開始“一生回想”,歷時兩年多,成文二〇七節。手稿總題為“藥堂談往”,出版時改名“知堂回想錄”。曹聚仁先生說:“這么好的回憶錄,如若埋沒了不與世人相見,我怎么對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國文化界?”
周作人 ·文學家 ·14.6萬字
本書從介紹陸機、陸云兄弟二人的人生悲劇、生平著述出發,對二陸的文集異議、思想理論、文學創作、文化視域、文學影響等幾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較為全面細致地考察了二陸的文學生涯及其對于文學的貢獻和影響。
劉運好 ·文學家 ·55.7萬字
“不讀艾爾曼,無以談葉芝”,一代批評巨擘理查德·艾爾曼的成名作,揮灑文筆,廣博眼界,深厚學養,探索多面葉芝的精神世界與藝術世界。理查德·艾爾曼是美國著名學者、文學批評家,憑借三部重磅傳記《葉芝:真人與假面》《喬伊斯傳》和《王爾德傳》躋身二十世紀現代主義文學研究巨擘之列。其中,初版于1948年的《葉芝:真人與假面》是其成名作,材料豐富,功力十足,字里行間更透著一股可貴的學術朝氣,是為其學問生涯奠定基調的作品,也是關于葉芝的傳記類作品中獲得學界一致認可的權威之作。在這本廣受贊譽的文學研究經典中,艾爾曼以揮灑的文筆、廣博的眼界和深厚的學養探索了大詩人葉芝的精神世界與藝術世界,揭開了他的一張張假面——神秘學者葉芝,愛爾蘭自由邦參議員葉芝,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芝,耽于感官享受的老年葉芝。中譯本根據1979年修訂新版譯出。
(美)理查德·艾爾曼 ·文學家 ·24.3萬字
蘭波(ArthurRimbaud)曾是少年天才、劃時代的詩人、探險家。但在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眼里,他永遠是一個謎。蘭波是誰?他的詩歌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它們可能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人可以為一整個文學體裁帶來一場革命,卻又在21歲時掉臂而去,過著與開始時截然不同的生活?每一代人都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解答這些問題,每一代人都想出了答案,而每一代人都是錯的,至少并非完全正確。英國牛津大學法語語言與文學教授、19世紀法國文學與詩歌研究專家塞思·惠登在本書中深入剖析蘭波詩藝的顛覆意義,冷靜還原他那飛揚的青春、疾風驟雨般的感情世界,跟隨他游歷天涯的腳步,奉上了自己的答案。
(英)塞思·惠登 ·文學家 ·8.6萬字
納蘭容若,清初詞人,大學士明珠之子,天資穎慧,博通經史,工書畫,善騎射。康熙朝進士,官一等侍衛。三十一歲時因寒疾而歿。有《側帽集》、《飲水詞》、《通志堂集》傳世。納蘭詞“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被王國維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武芳芳 ·文學家 ·11.9萬字
《劉醒龍文學回憶錄》收錄了當代著名作家劉醒龍關于文學創作的感悟以及在文學創作道路上對人生、社會和歷史諸問題的思考。
劉醒龍 ·文學家 ·21.1萬字
一代文豪蘇軾吸收了儒、釋、道三種不同的哲學思想,并以此為基礎,建造了自己的學術思想體系。蘇軾一生交游廣泛,與和尚、道士等眾多方外之人結為好友,往來密切。宦海沉浮中,蘇軾之所以還保有如此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從其佛、道思想可探得根由。本書從蘇軾方外交游詩文的文本著手,來考察蘇軾的宗教思想,區別于現存于世的研究作品中對蘇軾思想的外部研究,力求更準確、更系統地把握蘇軾的思想脈絡以及在此影響下的文學走向。
司聃 ·文學家 ·23.9萬字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音樂家貝多芬的聽力越來越衰退,幾近失聰,他是如何在命運的殘酷碾壓中,譜寫出一曲曲波瀾壯闊的英雄交響樂?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擁有驚人的藝術才華,卻歷盡坎坷,他是否依然熱愛生活?文學巨匠托爾斯泰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在充滿苦痛掙扎的上下求索中,他是如何找到幸福的源頭?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10.6萬字
英國“文壇教父”馬丁·艾米斯用小說手法“創作”的先鋒回憶錄,書寫童年、親情、友情、愛情、死亡,關于艾米斯文學世家和英國文壇的真實之“構”,書中含多幅照片,真實記錄馬丁·艾米斯的成長經歷。《經歷》是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憶錄,書中涉及了童年、友情、愛情、親情、死亡、病痛等主題,在這些回憶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闡釋、組裝。不斷增補的腳注,更為過去的經歷添加新的層面,像是洋蔥,層層疊疊地往外延展。該作品出版當年在《時代》周刊評出的非虛構類小說中位列第四,受到評論界的好評。
(英)馬丁·艾米斯 ·文學家 ·28萬字
本書以史料為基礎,大量參考宋人筆記、宋代人物專著,以及近當代研究成果,系統總結、整理蘇東坡生平,是一部深入淺出、內容翔實的傳記作品。作者幾易其稿,總結出與蘇東坡有關的27個關鍵詞,如故鄉、教育、科考、政敵、杭州等,獨立成章,客觀分析,展現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同時結合蘇東坡宦海沉浮和感情發展,對其人生關鍵時期的主要詞作進行解讀,帶領讀者一起走近蘇東坡的傳奇人生。書中選入蘇東坡的傳世書畫作品《前赤壁賦》《渡海帖》《歸去來兮辭》《瀟湘竹石圖》《一夜帖》《寒食帖》《新歲展慶帖》等,全彩印刷,圖文并茂,以饗讀者。
由興波 ·文學家 ·11.3萬字
這是作者施議對先生在《文史知識》2009年第4期至2011年第6期上連載的有關民國四大詞人的學術與人生的成果結集。作者對民初四大詞人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詹安泰的生平、治學以及詞學主張與貢獻等都做了很好的梳理與鉤沉、總結。全文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將讀者心中容易產生的疑問擇出,以一個學人、晚輩、學生與研究者的身份,對有關問題如學詞、詞學、為人、人生遭際等都有闡述、介紹,對于了解民初詞人群體及他們的詞學創作與研究,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
施議對 ·文學家 ·18.2萬字
萊蒙托夫是繼普希金之后19世紀俄羅斯的又一位偉大詩人。兩百年來,關于他的家世、愛情、創作、死亡,聚訟紛紜。俄羅斯文學批評家邦達連科創作的這部傳記,可以說是兩百年來第一部深度探尋詩人遠古家世之謎、揭示詩人神秘之根源的著作。“有別于眾多的文學—家庭日常生活傳記,邦達連科的書觸及了最重要的人的存在方式問題,書中還有諸多隱情、癥結,也許會讓德高望重的萊蒙托夫研究家們和最為廣眾的讀者產生興趣”。
(俄)弗拉季米爾·邦達連科 ·文學家 ·32.6萬字
不讀卡彭特,不識托爾金。J.R.R.托爾金,現代奇幻之父,《霍比特人》《魔戒》的孕育者,中洲世界的締造者。托爾金幼年失去雙親、寄人籬下;少年與初戀被迫分離又重聚;青年在“一戰”戰場經歷九死一生,失去人生知己……戰后,他把所有對母親、對妻子、對失落的家園、對摯友未竟理想的愛與激情,都傾注在對中洲世界的想象與描繪里。漢弗萊·卡彭特采用樸素的線性敘事,讓托爾金日復一日的“靜”,成為栩栩如生的“動”。他是唯一見過、采訪過托爾金本人的傳記作者;他能不受限制地查閱托爾金家族文獻;他與多位托爾金親友交談;他對托爾金滿懷愛意,又保持著批判性距離。
(英)漢弗萊·卡彭特 ·文學家 ·27.4萬字
本書收錄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的十余篇短文。孫伏園為魯迅在紹興初級師范學堂任堂長時的學生,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京報副刊》時曾得到魯迅的支持,后在廈門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時與魯迅同事,因此與前期的魯迅來往不少;因此在書中記錄了魯迅的一些事跡和談話,是研究魯迅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孫伏園 ·文學家 ·5.8萬字
《項脊之光——歸震川傳》共十五章,依次選取了歸有光人生旅程中的幾個重要片段。除介紹他的生平家世外,重點展現了他作為一代散文大家的文學創作歷程,以及作為老師、士子、官員在教育、水利、抗擊倭寇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同時,《項脊之光——歸震川傳》兼及歸有光與同時代名宿的交往,生動描繪了一幅明代社會生活畫卷。
陳益 ·文學家 ·14.8萬字
《元好問傳論》是安徽師范大學詩學研究中心“中國詩學研究專刊”叢書之一種,圍繞宋金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的生平和作品,對其進行多角度的述評、考論,展現出被特殊的歷史時代裹挾的這位大文豪的人生際遇與歷史貢獻。上篇以元好問身世、生平、家庭為中心,結合其作品的解讀,系統梳理其生平的疑難問題,并兼及其民族、政治、軍事、文學等方面思想,述中帶論。下篇以十個專題的形式,以問題為中心,考論結合,深入探討詩、詞、文中的薄弱環節,以及他在史學、醫學、書法等方面的成就。
胡傳志 ·文學家 ·23.7萬字
吳偉業為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其詩才在清初堪稱第一流。本書作者為國內研究吳偉業的第一專家,文筆流暢,敘述細膩。全書將配插一定數量的圖版,以求圖文相生。
葉君遠 ·文學家 ·24.2萬字
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他開創了田園詩的體系,使中國古典詩歌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他寄意田園、恬靜淡泊的人生哲學,給無數中國人心靈上的慰藉。這本傳記以陶淵明的人生軌跡為經,以陶淵明的詩歌為緯,完整展現了陶淵明的心靈世界及他在文學史上的獨特藝術風貌。這也是李長之繼《孔子的故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之后又一部關于古代文人的重要傳記,書中品纖塵不染詩文,悟安身立命智慧,寫盡了陶淵明輝映古今的崇高品德與傳世詩情。
李長之 ·文學家 ·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