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古代科舉考試為綱,以相關人物與事件為目,按照一定歷史脈絡記述了古代科舉考試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突出知識性、可讀性、趣味性。通過歷史事件的生發演進與歷史人物的命運沉浮,展現了我國一千多年科舉考試制度的興衰以及文化制度的變遷。在講述科舉考試歷史故事的同時,本書還引入知識鏈接,旨在為讀者延伸閱讀、拓展內容的同時,幫助讀者理解時代背景和人物關系。每篇故事開篇引入古詩詞一首,縮略展示文章內容或重點。
王東志 王福忠 ·歷史人物 ·19.3萬字
《日月樓中:豐子愷與上?!肥潜纳⑽莫劔@獎作家徐玲芬創作的《豐子愷緣緣三部曲》的第三部。本書主要寫豐子愷與其藝術人生的實踐地:上海的情緣。豐子愷一生在滬上居住的時間最長,在那里創作了“緣緣隨筆”和“子愷漫畫”。本書通過“出上?!薄半x上?!薄盎厣虾!钡任逭聛頂⑹鏊谏虾5母鞣N經歷,帶領讀者走近大師,走近滬上文藝界的風云人物,了解豐子愷的非凡才華和藝術成就。
徐玲芬 ·藝術家 ·10萬字
《緣緣堂主:豐子愷與桐鄉》是冰心散文獎獲獎作家徐玲芬創作的《豐子愷緣緣三部曲》的第一部。本書主要講述豐子愷與故鄉石門灣的情緣,從他所處的社會背景、地理環境,所受的家庭熏陶、學校教育以及時代影響等各個方面切入,通過“童年與故鄉”“游子思故園”“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夢回緣緣堂”等七個篇章來展開敘述,帶領讀者走近大師,了解大師背后風雅桐鄉的深厚文化底蘊。
徐玲芬 ·藝術家 ·9.8萬字
《門對孤山:豐子愷與杭州》是冰心散文獎獲獎作家徐玲芬創作的《豐子愷緣緣三部曲》的第二部。本書主要寫豐子愷與其第二故鄉杭州的不解之緣。豐子愷曾經在杭州居住了近十年,本書通過“緣起,湖上的學子”“浮生,在滬杭道中”“閑居,杭州做‘寓公’”等六章來展現“一人,一城,一生情”,帶領讀者走近豐子愷的藝術人生,認識他的藝術啟蒙地杭州,以及他與弘一法師、馬一浮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和深厚情誼。
徐玲芬 ·藝術家 ·8.5萬字
作為反法西斯同盟國中國戰區的參謀長,史迪威在中國度過了一段輝煌和成功、失敗和誤傷交織的奇特歲月。一段少為人知的歷史史實,將由《溯游抗戰叢書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告訴您。
苑魯 ·軍事人物 ·6.1萬字
毛江森1934年1月出生于浙江江山,有名醫學病毒學家?,F任浙江省醫學科學院院長,1991年當選為院院士(學部委員)。他從事醫學病毒學研究近40年,1978年以來對甲型肝炎病毒進行研究長達15年,成功地培育出安全有效的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毒種,并研制出甲型肝炎疫苗,該成果被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科技成果選集,在1993年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陳崎嶸 ·綜合 ·14.2萬字
何澤慧先生是我國核物理、高能物理與高能天體物理的奠基人之一。本書以科學史專業研究的視角和嚴謹態度,通過大量人物訪談、實地考察、查閱檔案、實物采集和史學考證,深入挖掘了何澤慧先生不同時期的豐富史料,正本清源,揭示了她在我國核科學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在此基礎上,本書同時展現了她樸實無華的日常生活和直率求真的鮮明個性。
劉曉 ·科學家 ·19.7萬字
本書為中國放射化學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楊承宗的學術傳記,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的一種。該書通過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全面真實地反映了楊承宗的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系等內容。書中行文嚴謹,引用資料真實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大中學生及青年學者可以從書中獲取學術成長的經驗和啟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從本書獲取大量獨有的歷史資料。
劉培 張志輝 ·科學家 ·16.2萬字
本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夏培肅的學術傳記,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的一種。該書通過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夏培肅的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系等內容。書中行文嚴謹,引用資料真實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大中學生及青年學者可以從書中獲取學術成長的經驗和啟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從本書獲取大量獨有的歷史資料。
韓承德 ·科學家 ·14.1萬字
本書是第八批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稱采集工程)叢書之一。李慶忠,石油勘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目前工作于中國海洋大學。提出兩步法偏移技術,研制了"繞射波掃描疊加偏移"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作為主要完成者的科研成果"數字地震勘探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陸相沉積地震地層學的若干問題"的研究成果是對現代地震地層學的一個重要補充。研究的"地震子波零相位化方法"、"用剔除擬合法求取縱波正波入射剖面"技術獲得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剖面。
馮文波等 ·科學家 ·14.3萬字
全書主要內容是將精心遴選50位中國領銜醫院的黨委書記、院長的專訪。配以圖文相關鏈接。
董家鴻 于金明 ·人物合集 ·16萬字
本書將筆觸觸及與現代音樂人蘇陽有過交集的四位中國傳統音樂(花兒、陜北說書、秦腔、皮影)民間音樂藝人,關注他們在社會變革背景下的手藝、音樂技能和人物命運;除此之外,我們追隨四位黃河邊的藝人,為的是尋跡傳統音樂之河留經21世紀的藝術生態,溯源其源頭活水和新的支脈。
蕭璇 楊宇菲 楊靜 雷建軍 ·藝術家 ·12.3萬字
《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傳記之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包括14個影響人類文明的歷史瞬間特寫,涵蓋地理大發現類(3篇),戰爭與自由類(5篇)、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類(5篇),新技術的發明類(1篇)。這些歷史事件源自真人真事,影響綿延至今。翻開本書,如同觀看茨威格本人在歷史現場直播,帶您目睹14個歷史人物在關鍵時刻的重大抉擇,從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奧)斯蒂芬·茨威格 ·歷史人物 ·17.2萬字
王陽明(1472—1528),余姚(今屬浙江)人,名守仁,字伯安,以其曾筑室故鄉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以戰功封新建伯,卒謚“文成”。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學說,影響深遠。《傳習錄》是其在哲學上極其重要的著作。王勉三先生根據史料和典籍,以王陽明的生活和經歷為線索,諸如家庭、幼年、游歷、應試、講學、貶謫、剿匪,平逆、晚年等,夾敘夾議地勾勒出了王陽明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及其悟道的心靈軌跡。書后增附其他補充資料,以便讀者對王陽明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王勉三 ·歷史人物 ·9萬字
全書以時間順序分別敘述了晏幾道的家世背景、婚姻愛情、宦海沉浮、親情友情等人生重要側面,表現其落寞但真情的一生。晏幾道,作為二晏(宋代的兩位大詞人晏殊和他的兒子晏幾道)中的小晏,其成就非凡。晏幾道的詞集名《小山詞》,不僅在宋代名震一時,就是在整個詞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晏殊甚至被后世評論者推為北宋倚聲家初祖,而晏幾道的成就更在其父之上。本書在展現晏幾道生平的同時,也剖析了其經典詩詞,為廣大讀者展現了詞人的魅力。此外,為其詩作、典故增添注解,便于讀者們更好的欣賞閱讀。
林希美 ·歷史人物 ·9.5萬字
在這本傳記中,格雷克借助牛頓的重要信件和未出版的筆記,記述了這位科學界偉大人物之一的生活經歷、與他有關聯的人物,以及對他產生影響的重要事件,并勾勒出他所處的歷史時期的全貌。本書細究了牛頓思想的形成脈絡,闡明了他在哲學、物理學、光學和微積分等方面的重大成果,展現了孕育“牛頓數學”的那個古老的、直覺的、煉金術的宇宙,彰顯了牛頓思想如何從科學到哲學改變人類理解世界的形式。此外,作者生動地描繪了牛頓內心的矛盾沖動和人格的微妙之處。這位遠見卓識的“偉人”和“怪人”的一生,與他所努力理解的宇宙一樣非凡。這本傳記受到科學界和大眾讀者的喜愛和推崇。本書適合對牛頓生平以及數學、物理學、哲學和科學史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美)詹姆斯·格雷克 ·科學家 ·13.1萬字
本書力求寫得有故事性、趣味性。以人物的歷史軌跡為骨架,以生動的故事為血肉,勾勒出名人們精彩的人生畫卷;多用有表現力的口語、短句,不寫套話、空話,力戒成人化,這是我們在風格和手法上的追求。書中隨處出現的精美生動的插圖,乃是以圖輔文,借以達到圖文并茂的目的。每一個名人傳記的文后,都附有簡單的年譜,讓少年讀者能夠從中再度溫習名人的重要事跡。希望我們的少男少女在課外閱讀這些趣味性濃厚而立意嚴肅的世界名人傳記時,能夠于不知不覺之中領悟到做人處世的人生真諦。
張秀章編著 ·文字學家 ·5.5萬字
誰是中國勤政而富有創造性的皇帝?李廣“龍城飛將”的美譽因何而來?是誰幾出奇兵鑿空西域?哪些能工巧匠使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都該知道點。
汪淼 ·人物合集 ·14.7萬字
誰是撬起地球的人?誰是推動地球旋轉的人?愷撒為什么被尊稱為戰神?莎士比亞是怎樣寫出千古不朽的名作的?……我們都該知道點。
汪淼 ·人物合集 ·12.6萬字
《中國現當代詩人傳記版本輯錄》是一部關于中國現當代詩人傳記版本的資料性著述。其內容主要是對不同時期出版的關于中國現當代詩人“他傳”、“自傳”、“年譜”、“日記、游記和書信”、“部分研究資料”、“紀念文集”以及“部分合傳”版本的搜集、整理與編注。本書是國內第一部以現當代詩人傳記版本為對象的資料匯編,是著者近年來轉向現當代作家傳記史料問題和新詩史料學研究的結晶。
張立群編著 ·綜合 ·1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