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垮掉的一代”走上歷史舞臺,而“麥卡錫主義”在政壇的肆虐,羅莎·帕克斯成為壓到美國種族歧視的“最后一根稻草”。娛樂至上的精神、反共產主義的浪潮和反種族歧視的沖突,共同構成了這這段時間的美國。處在嘈雜與前進中的美國卻未意識到宣揚自己的繁榮富強,或將會被視為一種令人無法忍受的自大。
(美)威廉·曼徹斯特 ·世界史 ·31.3萬字
美國參戰,二戰局勢開始逆轉,歐洲戰場節節勝利,盟軍光復法國,在太平洋戰場,日本已經開始潰敗并收縮。羅斯福逝世,杜魯門接任,二戰最終勝利。美國成為世界領袖,而歐洲的重建和亞洲的熱戰,開始讓美國應接不暇。此時,美國文化開始繁榮,并跟隨經濟和軍事邁向全球,瑪麗蓮?夢露成為了美國偶像。
(美)威廉·曼徹斯特 ·世界史 ·27.9萬字
本書系歷史類普及讀物,濃縮時世界上下五千年重大歷史事件后人物及文明成果,是讀者了解世界歷史的窗口,以生動的文字、多元的視角、精美的雙色印刷,幫助讀者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翟文明 ·世界史 ·37.8萬字
在《銀、劍、石》一書中,秘魯裔作家瑪麗·阿拉納用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扎實的紀實寫作將三位當代拉美人的故事與拉丁美洲過去千年的歷史無縫編織在一起,從而闡釋了自前哥倫布時代至今,定義拉丁美洲的三個恒久主題:來自外部的對資源無止境的索取(銀)、揮之不去的暴力陰影(劍),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石)。串聯歷史與現實,拋開“勝利者視角”,阿拉納嘗試挖掘拉丁美洲的獨特經歷奠定的“本性”,勾勒出這片土地上人民的身份、心態與命運。
(美)瑪麗·阿拉納 ·世界史 ·26.6萬字
在《尼赫魯世界史》中,他為我們展現了一位積極的思考者和卓越的領導者所達到思想高度。相較于尼赫魯作為歷史作家的博學和作為政治領袖的胸懷,他作為散文家的才華也毫不遜色。故事與反思的交織,理智與情感的交融,思想與藝術的精致,戰爭與革命的雄渾,一位偉人胸中廣闊的山河與歲月將在你面前徐徐展開。
(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世界史 ·23.3萬字
1942年6月初,求勝心切的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損失慘重,速戰速決的愿望徹底破滅,太平洋戰爭自此轉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階段。盟軍吹響反攻的號角后,風光怡人的太平洋諸島,從所羅門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到馬紹爾群島,都變成了血流成河的修羅場。盟軍為奪取這些戰略要地,發起了史上不曾有過的大規模兩棲登陸戰。在《征服的怒潮》中,伊恩·托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憑借強大穩定的資源供給、軍工產量和后勤保障,在這一階段逐漸取得壓倒性優勢,到戰爭末段已是穩操勝券。然而,日本國內和軍中不斷宣揚和美化“玉碎”,要求部隊甚至平民在勝利無望的情況下戰斗到底,至死方休。這樣做的結果是,在日本統治者喪失斗志之前,還有150萬日本軍人和平民會喪命……
(美)伊恩·托爾 ·世界史 ·42.5萬字
北大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程,一批又一批的北大人見證了時代的變革;回首歷史,也看穿了過去的風云變幻。本書將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娓娓道來,從遠古傳說到近代文明,從華夏大地到世界舞臺,內容涵蓋古今,貫通中外,讓我們以史為鑒,立足當下,放眼未來。
劉玉民 ·世界史 ·22.7萬字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13500座島嶼組成,住著360個族群,說著719種語言。它不僅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也是一個有著無與倫比的文化多樣性與異質性的國家。印尼長年飽受殖民剝削與沖突戰爭蹂躪,擁有復雜的殖民經驗與艱辛的現代化歷程,加上其地理特征所導致的多種族、多語言、多宗教的特性,要理解它殊為困難。伊麗莎白·皮薩尼曾先后以駐外記者和艾滋病流行病學家的身份周游印尼諸島,深入觀察和理解這個神秘多變、處于現代與傳統的奇妙交匯處的國度,并深入剖析印尼近代史、政治制度、種族、宗教認同、僵化官僚體制,以及傳統的“黏稠”文化,將游歷中所見所聞的零星片段逐漸拼湊成一幅完整的印尼畫像。
(英)伊麗莎白·皮薩尼 ·世界史 ·23.2萬字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的互動》是北京大學宋史研究專家趙冬梅老師以30年史學研究為依托,為普通讀者打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糾葛的通俗讀物。本書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學著作精讀三部分構成。作者一改制度敘事的嚴肅刻板印象,以輕松明快的方式來思考制度變遷,理解歷代制度之得失,并分別從國家故事、群體故事、個體故事講述制度在與不同層面的人的互動中產生的關系。本書以開放的歷史話題、充滿問題意識的探討方式,對那些真正塑造了傳統中國并影響至今的歷史要素進行了深入探討,并解答了“歷史并不一直向前”這一隱蔽邏輯——在對朝廷性質和君臣關系的認識上,元朝曾出現兩大倒退:從朝廷性質看,華夏傳統將天下稱為江山社稷,主張“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而元朝的天下則入了皇家私囊——江山社稷變成了皇室私產;從君臣關系看,華夏傳統主張“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而到了元朝,臣子淪落到以自稱奴婢為榮——君臣關系淪落為主奴關系。專制與猜疑的強化自此一發不可收,直至近代。作者既能從已有的史觀中提出新見解,又能從悉知的史料中得出新史觀;其帶有問題意識的講述方式充滿了探討的可能性與話題的延展性。
趙冬梅 ·世界史 ·27.8萬字
1861年至1871年,林肯、俾斯麥和亞歷山大二世在各自國家開展的改革構成了人類自由編年史上最引人矚目的篇章,也見證了恐怖和強權新哲學的出現。邁克爾·貝蘭敏銳地從歷史中提取到這個重要的時間切面。他以扎實的歷史知識貫通了三場改革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嫻熟的文筆展現了三位領袖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力排眾議的艱辛改革歷程。美利堅、德意志和俄國的革命都以自由之名進行,方式卻迥然不同:林肯要給予美國“自由的新生”,俾斯麥以“鐵與血”推行強權,亞歷山大二世“自上而下”實施變革。
(美)邁克爾·貝蘭 ·世界史 ·28.4萬字
20世紀上半期,美國三位著名史學家聯合寫作了《世界史》,從文明演進的角度來論述人類過去的歷史,在美國風行一時,歷經修訂。我國于1946、1948年兩次翻譯此書,1975年又出版了冰心、吳文藻、費孝通等人的譯本。此次我們采用1975年譯本,并重新更換了大量精美而有趣的插圖,撰寫了豐富多樣的圖注,冀以展現原作的風采。本書雖是寫于近一個世紀前,今日讀來卻不無有益有趣之處。它將從人類文明產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漫長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文明的開端、古典文明、基督教文明、近代文明——加以介紹,尤其以西方文明的發展路徑為重點,文字輕快,論述精當,常有讓人耳目一新之見。
(美)海斯 穆恩 韋蘭 ·世界史 ·41.7萬字
原著百分之十的厚度,呈現百分之百的精華!濃縮原著三大精華——篇篇都寫轉折巨變、章章都有獨到分析、頁頁都是優美文筆!1787年,愛德華·吉本創作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問世。兩百年來,《衰亡史》以其三大精華成為至高經典:1.對歷史轉折巨變的梳理;2.精辟獨到的分析;3.優美的文筆。正是這三大精華使其至今仍是文史界的至高經典。但500萬字的原著讓不少讀者望而卻步。為此,精華本濃縮原著十二本,以十分之一的厚度保留了原著的三大精華。
(英)愛德華·吉本 ·世界史 ·39.7萬字
本書是德國作家埃米爾·路德維希創作的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詩,它刻畫了德國從公元800年到20世紀40年代的千年盛衰史。夢想主宰世界的查理大帝,發明鉛活字印刷的谷登堡,終身從事宗教改革的路德,發現行星規律的開普勒,狂飆運動中興起的歌德,憤世嫉俗的貝多芬,一統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臭名昭著的希特勒……通過對這些歷史風云人物栩栩如生的描繪,作者使讀者似乎身歷其境,重溫了千百年來的德國人歷史。德意志這個民族,既嚴肅認真,孜孜以求,攀登人類文化高峰;又兇殘野蠻,野心勃勃,妄想征服全世界。如此對立的性格為何集于一身?本書也將予以解答。
埃米爾·路德維希 ·世界史 ·30.2萬字
《早稻田大學日本史(卷一):彌生古墳時代》從日本史前社會一直寫到天武天皇在位時期。作者久米邦武教授旁征博引《古事記》《日本書紀》及中國史籍、正倉院珍藏的相關資料與明治時期日本史學界、歐洲史學界的研究成果,將日本史置于以中國史為中心的古代亞洲史中,詳細闡述了日本的古代疆域、日本宗教和政治的起源、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循服八洲、朝鮮與閩地的上古時期、螢蠅之亂、日本的統一、高千穗宮時代、大倭肇國、大倭的缺史時代、大倭的第二次肇國、設置國縣、倭國擴張版圖、京師貴族傾軋、任那筑紫之變動、國教國政改革、天智帝中興大業、天武天皇整頓朝綱等內容。久米邦武教授從人種學、人類文化學角度對日本人的起源、發展進行了考察,從實證角度對《古事記》《日本書紀》進行了解讀,挖掘出不少史實,耐人尋味。
(日)久米邦武 ·世界史 ·41.3萬字
這是一套好讀、好懂、有溫度的世界史。翻開它,孩子們會發現世界歷史并不是一個個孤立的事件,而是有邏輯可循的完整故事:羅馬為何滅亡?歐洲是如何興起?世界大戰為什么會打起來?不僅僅講歷史故事,還講世界變化和發展過程中的原因,帶領讀者探究歷史本質,進行獨立理性的思考。讓孩子們分辨什么是美好、什么是邪惡,如何面對權利與欲望,如何保持真誠和善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歷史不是一塊冷冷的冰,而是一團燃燒的火。”押沙龍說,“我小時候就被這團火點燃過。如今我希望把這團火捧到孩子們面前,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愛上它。”
押沙龍 ·世界史 ·31.6萬字
本書內容從德川幕府在伏見城受天皇委任統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慶典,橫跨四百年的歷史。分為“傳統時代的日本”“革命年代的日本”“新世紀的日本”“戰爭中的日本”“當代日本”五個部分。從政治局勢的變革到商人階層的崛起、從無產階級的工人運動到性別觀念和家庭婚姻習俗的轉變、從殖民與戰爭到被占領和民主化……全書以“大事件”與“小故事”相結合的敘事,以翔實的史料、數據和圖表為基礎,用客觀中立的治史態度,全景式白描的寫作手法,為我們描繪出一幅以多維度、群像式的歷史敘述,展現了日本社會現代化轉型期的挫折與奮進、失敗與崛起。
(美)詹姆斯·L.麥克萊恩 ·世界史 ·47.8萬字
歷史是承載民族文化密碼的不朽碑文。也正是歷史才能夠塑造獨特的民族性和民族特點,比如思維方式、世界觀、價值觀、語言及文化傳統等。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發展前行首先取決于對民族史的深刻了解,而對友好國家的歷史認知則能夠拉近民心,鞏固國家間的關系。正如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所說:“欲縱觀當下且極目未來,必要回首審視過去。”本書引用最具說服力的史料和公認的通理,從不同角度剖析史實,展現了哈薩克斯坦古往今來的歷史精華。本書將有助于中國專家和讀者更好地了解哈薩克斯坦,并以不同于以往的固有觀念和看法的新視角去眺和感悟哈薩克斯坦的歷史。
(哈)坎·格奧爾吉·瓦西利耶維奇 ·世界史 ·26.2萬字
《法國革命史》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法國革命史》內容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
(法)勒費弗爾 ·世界史 ·44.4萬字
這是一部橫跨兩千多年的西班牙文化史。從伊比利亞半島文明曙光初現起,西班牙這片土地上先后經歷了羅馬帝國的征服、西哥特的入侵、摩爾人的統治、基督徒的再征服運動、天主教雙君的大一統、哈布斯堡和波旁王朝的興衰、內戰和佛朗哥獨裁,直到后佛朗哥時代的浴火重生。本書考察了上述重大歷史階段,并著重關注政治事件表象下的思想潮流和民族特質。全書從建筑、文學、藝術、社會、政治等多方面切入西班牙的歷史,展現了西班牙混雜多樣的精神底色,闡明地處歐洲邊緣的西班牙如何融合了羅馬、北非、阿拉伯的世俗及宗教文化,如何迸發出璀璨的文學藝術火花,如何在8個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中達到宗教熱情和國家一統的巔峰,如何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卻錯失種種發展機遇,又如何在左翼右翼的撕裂中經歷內戰之殤。這也是一次對西班牙靈魂飽含深情的凝視。作者約翰·克羅20世紀30年代曾留學西班牙,與洛爾迦、希梅內斯等著名文人交往甚密,目睹過內戰前夕的不安,與“1898年一代”有著強烈的思想共振。克羅憑借豐富的學養、實地的體察和對這片土地愛怨交織的深厚感情,為我們勾勒出西班牙充滿魅力又矛盾重重的性格側寫。
(美)約翰·克羅 ·世界史 ·30.4萬字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兩位盧旺達同道,讓-內樸穆塞內·恩庫里基伊姆富拉(Jean-NépomucèneNkurikiyimfura)和讓·魯米亞(JeanRumiya)。前者是圖西人,后者是族際婚姻下的胡圖人。兩人都是優秀且年輕的歷史學家,前途本來均不可限量。恩庫里基伊姆富拉并不涉政,也接受暴力前的哈比亞利馬納政權。魯米亞積極投身于政治。隨著哈比亞利馬納政權漸漸走向極端,一些知識分子開始為該政權搖旗吶喊,魯米亞也一度加入過這個陣營。但是,魯米亞后來頭腦清醒了過來,大義凜然,反對喪心病狂的極端勢力即將展開的殺戮。在種族大屠殺期間,兩人不幸遇難。在那段特殊的時期,他倆的一些同事違心奉承本應予以痛斥的惡魔,但他倆維護了我們這個職業應有的正直和尊嚴。
(法)熱拉爾·普呂尼耶 ·世界史 ·2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