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探討了宋代以后潮州窯外銷瓷生產及在日本福岡考古遺址發現的潮州窯產品,近代潮州瓷商與東南亞潮瓷企業,近代“海洋亞洲”重要海港城市的廢婢運動、潮汕地區基督教傳播與信教婦女問題,馬六甲明遺民李為經(1614~1688)與華人社群公共記憶的建構,16世紀至現代中菲貿易的興衰歷程,清代海關史與粵海關、“廣州制度”等問題,拓展了海洋史研究的新領域,對一些新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反映了國際海洋史研究的新趨向與新水平。
李慶新 ·世界史 ·20.5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線索,將西方幾個國家的發展概況及歷史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每個國家都有一條鮮明的敘事線索,并且在每一時期都配以圖片和圖注,語言通俗易懂,結構清晰,適合大眾閱讀。
文聘元 ·世界史 ·30.1萬字
20世紀東歐災難實錄。馬里烏波爾三部曲包括:《她來自馬里烏波爾》:一部家族史,百年世界災難縮影。12000000名東方勞工,絕非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之外的歷史注腳,展示歐洲文明悲劇的全景,揭示烏克蘭人不為人知的命運。《暗影中的人》:烏克蘭世紀流離與動蕩的民族寓言,人類文明悲劇全景切片。過去,他們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汗水,現在,他們依舊被肆意擺布,沒有國籍,沒有投票權,不被允許自行尋找落腳地……書寫戰后東歐日常生活。《娜斯佳的眼淚》:柏林墻倒塌、冷戰結束、烏克蘭經濟崩潰……歷史一次次重演,誰能全然置身事外?當代東歐版《奧德賽》。少有的聚焦蘇聯解體后的個體遭遇之作。從土木工程師到清潔工,書寫時代劇變下高級知識分子的墜落,當代烏克蘭困境的驚人寫照。
(德)娜塔莎·沃丁 ·世界史 ·35.6萬字
《羅芒狂歡節》一書由法國作家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寫著,徐明龍翻譯。《羅芒狂歡節》講述的是在1580年2月份的兩周時間中,羅芒城(當年屬于多菲內省,現今屬于德龍省)的居民妝扮成各種各樣的人物乃至動物,歡快地跳舞、游戲、賽跑、聯歡……在狂歡節期間每天上演的節目中,羅芒人的游行隊伍行進在手藝人和顯貴之間。全城到處都有自發的民間演出,街道與街道,行會與行會,各顯其能,一比高下。黑社會人物法官蓋蘭設下陷阱,致使羅芒人互相廝殺。這是一件包含有多種意義的事件,一位史學大家對此做了破譯。
(法)勒華拉杜里 ·世界史 ·32.5萬字
本書輯錄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張海濤研究員在世界歷史研究,特別是美國研究方面的文章,共計20篇。這些專題文章主要論及美國的經濟、政治以及對外政策等領域,同時包括對20世紀的世界歷史研究的回顧等內容。
張海濤 ·世界史 ·36.8萬字
本書圍繞古希臘羅馬傳世典籍的解讀和研究,從五個方面概覽古典學術的整體面貌,旨在經由古典學術通達古希臘羅馬傳世典籍所承載的古典精神。第一章介紹三所歐美高校從本科入學到博士畢業的古典學專業培養模式;第二章梳理初習者需要通盤了解的傳世典籍并給出必讀書目;第三章指導初習者使用??北尽⑤嬝炯霸u注本,逐步深入對傳世典籍的文本細讀;第四章引領初習者掌握所選擇的研究方向和學術問題的研究現狀,將所涉文獻分門別類地編制成工作書目;第五章討論古典學研究最常見的三類方法,引導初習者循序漸進地使用語文研究法、歷史研究法和思想研究法。
張巍 ·世界史 ·29.7萬字
貝克和蓬派吉捕捉到了不同群體之間的碰撞,包括城市民族主義者、野心勃勃的將軍、共產主義反叛者和商業政客,他們試圖在20世紀爭奪民族國家的控制權。他們通過經濟繁榮的高潮和低谷、全球化以及大眾社會的演進來追蹤泰國的經濟變化。本書揭示了泰國近期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發展,包括2006年的軍事政變、2010年五月的暴力街頭政治,以及2011年標志性的大選及其余波。它揭示了在今日泰國,君主制、軍方、商界和新的大眾運動在關于這個國家民主的性質與未來的復雜沖突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英)克里斯·貝克 (泰)帕素·蓬派吉 ·世界史 ·23.5萬字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兩位盧旺達同道,讓-內樸穆塞內·恩庫里基伊姆富拉(Jean-NépomucèneNkurikiyimfura)和讓·魯米亞(JeanRumiya)。前者是圖西人,后者是族際婚姻下的胡圖人。兩人都是優秀且年輕的歷史學家,前途本來均不可限量。恩庫里基伊姆富拉并不涉政,也接受暴力前的哈比亞利馬納政權。魯米亞積極投身于政治。隨著哈比亞利馬納政權漸漸走向極端,一些知識分子開始為該政權搖旗吶喊,魯米亞也一度加入過這個陣營。但是,魯米亞后來頭腦清醒了過來,大義凜然,反對喪心病狂的極端勢力即將展開的殺戮。在種族大屠殺期間,兩人不幸遇難。在那段特殊的時期,他倆的一些同事違心奉承本應予以痛斥的惡魔,但他倆維護了我們這個職業應有的正直和尊嚴。
(法)熱拉爾·普呂尼耶 ·世界史 ·28.4萬字
本書約33.5萬字,分為4編,包括18篇論文。集中體現了周春生教授對文藝復興時期歷史、文化的基本看法,對人文主義的評論;論述了文藝復興史研究領域3位學術拓荒者即皮尼奧蒂、布克哈特、西蒙茲的研究成果,強調他們的研究在理念、方法、內容擇取等方面的開創性地位;梳理、評析了西方18世紀以降的文藝復興史學術研究;全方位評介了馬基雅維里這位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界繞不開的人物。作者從學術史的梳理入手,就西方19世紀的藝術史、佛羅倫薩城市史、美第奇家族史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學術回顧,對人文主義、世俗性文化等進行歷史性批判,對“個體主義”“詩性智慧”“烏托邦”等傳統概念展開進一步辨析闡釋,強調應當從多重視角來認識人文主義文化的本質和歷史影響,特別不能忽略曾經有過并繼續在發酵的負面因素。將馬基雅維里的相關討論單列為一編,作者著重探討了馬基雅維里對人性與政治關系的看法、馬基雅維里的國家政治和權力運作理論、馬基雅維里政治思想的影響。從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理論與實踐雙重角度回顧馬基雅維里世俗性政治思想的實質和影響
周春生 ·世界史 ·34.1萬字
歷史是承載民族文化密碼的不朽碑文。也正是歷史才能夠塑造獨特的民族性和民族特點,比如思維方式、世界觀、價值觀、語言及文化傳統等。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發展前行首先取決于對民族史的深刻了解,而對友好國家的歷史認知則能夠拉近民心,鞏固國家間的關系。正如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所說:“欲縱觀當下且極目未來,必要回首審視過去。”本書引用最具說服力的史料和公認的通理,從不同角度剖析史實,展現了哈薩克斯坦古往今來的歷史精華。本書將有助于中國專家和讀者更好地了解哈薩克斯坦,并以不同于以往的固有觀念和看法的新視角去眺和感悟哈薩克斯坦的歷史。
(哈)坎·格奧爾吉·瓦西利耶維奇 ·世界史 ·26.2萬字
本書從1695年到大革命之前法國王權向全體臣民開征的普遍直接稅入手,分析這一帶有平等色彩的稅制改革在一個等級-團體社會中取得的成效和遭遇的困難。作者廣泛引證各種史料,全面詳細地敘述了絕對主義王權在推行這一政策時遇到的阻力,其中既有心態觀念上的,也有社會結構和制度設置等方面的,進而得出:新稅制的推行及其引發的政治-社會回響,是導致舊制度的政治-社會秩序解體的重要因素,也是孕育和創造現代政治觀念的重要契機。
黃艷紅 ·世界史 ·26.9萬字
從這本書完整了解敘利亞,國內少有的對敘利亞近現代歷史進行分析的好書,揭示出敘利亞動蕩的根源之所在。其時間段一直延續到當下,通過對敘利亞國家誕生的分析,不僅解釋了當代敘利亞的基礎,也揭示出敘利亞動蕩的根源之所在。詳細展示了敘利亞因為社會、地理、政治和民族的分歧而產生的各種力量——奧斯曼、埃及、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勢力,以及各地方精英力量的交鋒,以及敘利亞獨立后建立國家憲政的嘗試,以及為何最終軍人掌握了政治話語權。敘利亞的歷史也是許多阿拉伯國家的縮影。
(法)馬修·雷伊 ·世界史 ·25萬字
本書敘述了從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非洲到當代非洲的歷史,探索了歷史與文化的關系,著重分析復雜歷史事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發展對歷史的影響。通過在歷史視野下對非洲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面的綜合考察,來反映非洲歷史發展的生動性和文化的豐富與完整性。作者在實地考察基礎上,把實際感悟與對中外文獻發掘相結合,細節性地展現了非洲歷史文化風貌和非洲人的價值觀、審美觀與民族性,以有助于人們更全面了解非洲社會。
程舒寧 ·世界史 ·24.3萬字
張曉校著的《羅馬近衛軍史綱》以王朝更替為時間線索,系統地梳理了300余年間,近衛軍發展流變的歷史,考察了近衛軍的來龍去脈,對近衛軍生成發展的歷史予以評說。全書由八部分構成,側重研究了近衛軍與王位更替之間的關系,由此考察近衛軍在羅馬帝國歷史上的地位。在近衛軍存續時段內,羅馬帝國大多數時間各種紛爭、內亂此起彼伏,許多動蕩與近衛軍有直接關系,不僅是動蕩的參與者,有時甚至是始作俑者。帝國社會發展的曲線與近衛軍流變的曲線相吻合:帝國強盛時,近衛軍也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但這種吻合所反映出的是皇帝對近衛軍治理有方。反之,帝國歷史上那些昏庸無能的皇帝當政時,近衛軍則肆無忌憚。皇帝對近衛軍治理及其成效,與帝國安寧成正比。近衛軍在帝國歷史上好事無多,惡名遠播,消極影響遠大于積極作用,對近衛軍的總體評價不應過高。
張曉校 ·世界史 ·24.4萬字
本書采取英漢雙語的形式出版美國學者房龍的代表作《寬容》,書中還有大量作者親自手繪的黑白插圖。這是一本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曾被譯為幾十種語言。房龍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以生動睿智的語言探尋了人類精神上“不寬容”的根由,解析了人類為尋求思想的權利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勾勒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它以歷目前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為線索,以社會和人物是否寬容為標尺,以輕松幽默的方式揭示出真理,主張寬容與和平,倡導思想解放,是關于寬容和自由思想的經典之作。房龍在書中要說的道理很簡單,他說:“大凡為寬容而戰的人,不論彼此有何不同,但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的信仰總是伴隨著懷疑;他們誠實地相信自己是正確的,卻又從不能使自己的懷疑轉化為堅固保證的信念?!睙o論普通讀者還是專家學者,都可以從本書獲得啟發和閱讀快感。目前靠前的同類圖書品種中,主要是中文版,英漢雙語版不多,本書采取英漢雙語形式出版,讓讀者在閱讀經典作品的同時,亦能提升英文閱讀水平。
房龍 ·世界史 ·29.5萬字
《全球史評論》由首都師范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創辦,劉新成教授擔任主編,致力于在中國歷史學界推進全球史的研究視野與方法,提倡有關跨文化、跨國家、長時段的歷史現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視野中的文明互動與交往,探尋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全球化進程,及其與地方特性的相互影響。
劉新成主編 ·世界史 ·31.1萬字
本書系作者由201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部落社會理論視野下的印度現代早期農業社會研究”成果文稿修訂而成。該書在當代國際學界印度史學轉向的學術語境下,全面細致地考察了正統印度史學和新印度史學對印度現代早期農業社會和莫臥兒帝國的不同詮釋,創造性地提出了歷史空間理論。此外,作者還進一步深入考察了正統印度史學和新印度史學的歷史性問題,從智識史的角度解析了正統印度史學和新印度史學產生的具體歷史脈絡。本書是國內學界關于印度史學轉向的第一部專題著作,它的出版將大大更新我們的印度史知識,對國內學界的印度史研究產生深刻影響。
王立新 ·世界史 ·23.8萬字
《全球史評論》《全球史評論》是國內第一份專門為全球史研究提供交流平臺的學術性書籍。我國著名世界史專家齊世榮教授和美國世界史學會前主席、《世界歷史雜志》(JournalofWorldHistory)主編、夏威夷大學歷史系教授、國際著名全球史專家杰里·本特利(JerryH.Bentley)教授擔任學術顧問,總主編是劉新成。為促進國內的全球史研究與教學,并形成品牌效應,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開始著手編輯出版《全球史評論》,選擇以書代刊的形式專門刊載國內外學者有關全球史方面的學術論文和相關的學術信息。其內容目前包括“全球史理論與方法”“全球史專題研究”“全球史/世界史教學”“學人評介”“書評”“學術動態”等欄目。出版計劃為每年兩本,迄今共出版十二輯。
劉新成 ·世界史 ·22.9萬字
《印度史存稿》是彭樹智教授早年對南亞近代史研究的成果,全書分為《學步文稿(上)》《學步文稿(下)》《學步書稿》《學步手稿》等篇章。本書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出發,系統闡釋了1857—1859年印度反英大起義,1905—1908年印度獨立運動的經濟和社會動因、歷史進程和影響等,以及提拉克等人的民族主義思想與實踐,對于認識印度近代歷史的變遷具有參考價值。
彭樹智 ·世界史 ·29.6萬字
本書以武寅主編《簡明世界歷史讀本》知識體系為框架,收錄相關基本歷史知識,為中級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提供一本簡明扼要的世界歷史知識手冊。本書包括世界歷史名詞、世界歷史年表兩部分。其歷史知識涵蓋范圍包括基本歷史理論范疇與自人類起源至1949年的世界歷史。
武寅主編 ·世界史 ·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