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話說中國大歷史》,六卷本圖文對照,全景展示中華文明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中國各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線索,將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清亡的歷史進程立體凸現,內容涵蓋中國歷史發展的全軌跡。專題、補充閱讀,吸收大量國內史學最新研究成果,使讀者既欣賞到精彩的歷史故事,又能真切感受到歷史的進步與更替。版面設計更加體現可讀性強,圖文并重,檢索便捷之特點;三千余幅精美圖片,全彩印刷,呈現歷史文化的高端品味。
李學勤 ·中國史 ·13.5萬字
本書是作者為廣大三國史愛好者撰寫的三國史通俗讀本。著重介紹了自公元220年三國鼎立至280年晉滅吳統一南方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使讀者快速對三國時期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尊重歷史真實是本套書的一大特色,真實還原歷史人物曹操、孫權、諸葛亮、司馬懿等的真實面貌、思想作風,總結三國時期人物的謀略智慧,以為后人借鑒。
陳國強 ·中國史 ·13.4萬字
本書集中描摹了王朝易代之際的知識分子群像,主要集中于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兩個階段,包括陳洪綬、傅山、俞理初、黃宗羲、李贄、呂留良、嚴復、呂碧城、徐世昌等人。作者重點著筆于這些人物在風雨飄搖的鼎革之際的個人經歷和個人選擇,以此來探究他們的內心世界。
解璽璋 ·中國史 ·13.4萬字
八年抗戰,艱苦卓絕。在敵后廣闊的戰場上,涌現出許多新四軍和游擊隊的英雄隊伍和英勇戰士,本書收錄了50余篇新四軍和游擊隊基層老兵在抗日戰爭期間的親歷、親見、親聞的回憶文章,真實地再現了新四軍和游擊隊在廣闊的敵后戰場上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零打碎敲地消滅敵人,極大地牽制、消耗敵人實力,讓日本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的一幕幕往事,以及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涌現出來的英雄隊伍和戰士們的點滴事跡。
《抗戰:刻骨銘心的記憶》編委會 ·中國史 ·13.4萬字
本書是臨沂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在研究、整理沂蒙革命根據地抗日英雄烈士事跡的基礎上,從中選取近50位典型的英烈事跡創作而成。他們中有將軍、戰士、巾幗女英雄、小學教員、熱血青年等,本書記錄了50位英烈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行為,謳歌了他們的的豐功偉跡,譜寫了中國抗日歷史上令人蕩氣回腸的一曲曲壯麗戰歌。創作出版此書以緬懷先烈,激勵后人,銘記歷史,維護和平。
張一涵主編 ·中國史 ·13.4萬字
這是一部資料翔實卻又趣味十足的香港戰前陸上交通史。本書作者細心發掘舊檔案,輔以百余幀舊相片,拼出關于香港戰前陸上交通的完整圖景,不僅道出今天香港交通秩序井然、一切「有規有矩」之由來,亦折射出香港在近代中國所處地位之變遷,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馬冠堯 ·中國史 ·13.3萬字
這是一套寫給孩子的簡明中國史。作者立足于歷史的縱深,用嚴謹的史實、優美的文筆、通透的解讀,將數千年的中國歷史娓娓道來。作者注重梳理歷史發展脈絡,歸納歷史演進邏輯,同時注重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的描摹,讓讀者通過這套簡約精煉的“簡史”,對中國歷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輕松奠定孩子一生歷史學習的基石。
郭春峰 ·中國史 ·13.3萬字
《中華二千年史》是鄧之誠久負盛名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該書本來是其在北京大學的授課講義,原名《中國通史講義》。原本只有上、中兩卷,上世紀30年代初,這本尚未全部完成的講義被選為《大學叢書》的一種,更名為《中華二千年史》,公開出版。上世紀50年代初,鄧先生續成下卷,全書告成,歷時二十余年,逾二百萬字。從秦朝統一中國開始,終于辛亥革命清亡之時,縱橫二千余年,可謂是《通鑒》以后第一部通史。全書旨意,重在通觀歷代興亡史實始末,識其成敗得失,臧否人物,檢討謀略,以供后人借鑒,頗有《通鑒》遺風。而書中顯露出來的史家意識、春秋筆法,又深得《通鑒》精神,體現了鄧之誠作為歷史學家的全局意識和史實勾稽能力。
鄧之誠 ·中國史 ·13.3萬字
本書以清華大學國學院五位重量級專家向領導干部的文化講座為底本,收錄了五位導師關于全球史和全球化主題的一組講稿,從理論面相、歷史變遷、經濟社會發展及文化多元等角度,展現了全球史中的中國文化特質。全書保留了鮮活的現場感,和面對面的可讀性,以期引導讀者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冷靜思考全球化的影響。
清華國學院 ·中國史 ·13.3萬字
本書收錄了基層抗戰老兵的回憶性文章六十五篇,均是從老兵們的親筆手寫稿中精選而出,是具有“親歷”“親見”“親聞”性質的獨家一手資料。所憶述的戰事,既有廣為人知的大戰,也有平時鮮有耳聞的小役,無論大戰小役,無不體現了國家危亡之際戰士們救亡圖存的鐵血愛國之情。
《抗戰:刻骨銘心的記憶》編委會 ·中國史 ·13.3萬字
一輩子沒當上正職的魯隱公,努力工作獲史官認可,成為《春秋》紀年第一人。小時候媽媽不疼,長大了領導不愛,卻讓姬寤生練就了隱忍,成就一番事業。年輕周桓王不愿“躺平”,以卵擊石,奮起一搏,為衰微周王室贏得下屬五百年尊重。交際天才齊僖公,不費一兵一卒,靠兩個絕色女兒打出“王炸”!不怕事大的齊襄公,花邊新聞轟動春秋,也沒耽擱為齊國的霸業奠基。篳路藍縷的楚小弟自主創業成富豪后,開始琢磨如何爭奪中原市場。
小馬連環 ·中國史 ·13.3萬字
本書以編年體為形式,以年份主題詞為著眼點,以講故事、述歷史為敘述方式,全景式描繪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偉大歷程。書中突出體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功績,生動展現了70年來中國社會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尤其是對近七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給予了濃墨重彩的描寫。本書運用大量鮮活生動的事例和細節,印證和說明新中國建設、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歷史必然。作者長期從事中共黨史和中共領袖人物的研究,對把握新中國70年的歷史進程和發展走向,具有視野宏闊、站位清晰、評議精到、敘說得當的獨特優勢。全書角度新穎獨到,形式生動活潑。作者打破常規述史的既定模式,通過個性化的表述,具有強烈的代入感、參與性和感染力。本書是近年來進行黨史、國史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動教科書。
陳晉 ·中國史 ·13.3萬字
秦王朝崛起于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際,包容裹挾了那個時代的剛健質樸、創新求實精神。她崇尚法制、徹底變革、努力建設、統一政令,歷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領袖堅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場最偉大的王朝革命,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王朝,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時代。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這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王朝命運中,隱藏了難以計數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王朝所編織的社會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傳統,今天仍然規范著我們的生活,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3.3萬字
本書分為“重要的革命紀念地”“紅色地標”和“重要紀念場館”三部分組成,收錄響水新四軍研究會會員原創作品40余篇。每篇作品皆由作者實地調查、尋訪,查詢權威性檔案資料寫就,具有一定史料價值。本書旨在不忘歷史,緬懷先烈,教育后人,昭示未來。喚起人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去完成先烈們未竟的事業。
汪明時主編 ·中國史 ·13.3萬字
本書以曾退出歷史舞臺、沉寂長達八十年又再次興起的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為研究對象,以資源動員理論為研究視角,探討經典誦讀興起的社會動員機制。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興起的物質資源是如何被動員的?成員資源是如何被動員的?話語資源又是如何被動員的?本書作者通過近一年的田野調查,借助資源動員理論的三個研究維度,逐一揭示出社會精英人士積極動員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的三類主要資源的過程和機制,并進一步揭示出這一文化現象興起的社會轉型、中華民族復興、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等深層次的背景因素。
石大建 ·中國史 ·13.3萬字
孤竹、東胡、令支、屠何四個古民族,商周秦漢時期生活于東北地區西部及西北部,處于中原與東北地區交通的要津之地。他們既是東北地區西部及西北部古代文明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同時,也為中原文明向東北地區的傳播以及東北邊疆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本書以傳世文獻記載為主,并參證考古資料等,系統地論述了這四個民族的歷史,全面地總結了其在中國民族史、中國文明史及東北史中所占之地位和影晌。
李德山 李路 ·中國史 ·13.2萬字
《形象史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辦的中文學術集刊。本輯有名家筆談、理論探討、器物與圖像、考古與文獻、媽祖文化與海洋史研究五個欄目,所收文章運用的史料既有器物與圖像,也有考古發掘與文獻,多數文章附有一定數量的精美圖片,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充分反映了“形象史學”的內在涵義與優勢性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和體會文章內容,更有助于既形象直觀又深刻全面地掌握中國古代文化精髓。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辦 劉中玉 主編 ·中國史 ·13.2萬字
本書之前出版過,這一版是修訂版。主要是在中國近現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大背景下,以陜西為歷史平臺,論述了宋慶齡與中國共產黨在繼承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基礎上的相識、共進、以及她與陜西愛國人士的交往,特別是與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的合作。還具體論述了宋慶齡與陜西籍的革命人士在近現代革命中共進和她對陜西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的思考。同時,闡釋了宋慶齡可貴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品質,以及她在同中國共產黨的交往與合作中,由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最終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的歷程。
馮在才 徐萬發 ·中國史 ·13.2萬字
記敘并分析了中國社會當時的狀態,大致包括:身體素質、民族性格、生存現狀、工業發展、禁煙運動、女性地位、宗教信仰、教育方式等。眼光敏銳、老辣,能發現國人習焉不察之細節。本書是辛亥革命前西方觀察中國的代表作。
(美)E.A.羅斯 ·中國史 ·13.1萬字
清朝,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清朝的歷史從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開始,直到公元1911年溥儀宣布退位,長達兩百六十八年之久,期間無宦官專權,無外戚攬政,威脅中央政權的邊緣勢力也大都被解決,總體政治上較為清明。本書以宏闊的視角,科學的歷史觀述載歷史,將中外歷史匯聚成見微知著、借古鑒今的智庫。講述一段歷史,闡釋內蘊的智謀,融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體,引導讀者閱讀一幕幕生動的清朝歷史風云,了解一位位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從浩如煙海的史學著作中深入挖掘古人智慧精華,讓讀者輕松獲取領悟歷史智慧的捷徑。
王小軍 ·中國史 ·1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