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話說中國大歷史》,六卷本圖文對照,全景展示中華文明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中國各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線索,將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清亡的歷史進程立體凸現,內容涵蓋中國歷史發展的全軌跡。專題、補充閱讀,吸收大量國內史學最新研究成果,使讀者既欣賞到精彩的歷史故事,又能真切感受到歷史的進步與更替。版面設計更加體現可讀性強,圖文并重,檢索便捷之特點;三千余幅精美圖片,全彩印刷,呈現歷史文化的高端品味。
李學勤 ·中國史 ·14.9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萬歷十年(1582)至萬歷三十四年(1606),明朝與緬甸東吁王朝的攻防歷史,全景描繪了明朝經營東南半島由盛轉衰,最終疆域內縮的悲壯歷史圖卷。同時,本書通過詳細考證明朝在西南邊疆地區的商貿、武備、外交、土地、人文等情況,從不同側面展示了明朝的統治政策與治理邏輯,深度還原歷史現場。
楊添 ·中國史 ·11.7萬字
本書主要是敘述十六國時在西北建立的南涼、西秦兩個政權的歷史。由于南涼、西秦兩政權是由我國古代鮮卑族所建,故本書首先從民族史的角度,分別探討了禿發、乞伏鮮卑的來源、遷徙及融合情況;其次,敘述了他們建立政權的背景和經過,兩國與鄰近各政權的關系,以及他們盛衰的歷史。最后,對兩國的社會政治制度、社會形態和意識形態也作了一些探索。除了南涼、西秦及其建立者鮮卑族的動向之外,本書關于兩個政權對整個西北地區發展所起作用的論述也極其深刻。
周偉洲 ·中國史 ·15.3萬字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介紹趙一曼、趙尚志、楊靖宇、佟麟閣、趙登禹、高志航、范筑先、馬耀南、李林、張自忠、節振國、謝晉元、馬本齋母子、左權、戴安瀾、李家鈺、彭雪楓、柯棣華、姚名達、八女投江、膠東十勇士等熱血沃中華的英勇事跡。
張麗 ·中國史 ·12萬字
中信國學大典(50冊)是中信出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斗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家擔任經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合現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中信國學大典既收錄了《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孟子》、《莊子》等不可不讀、不可不知的中華經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鑒》、《漢書》等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中信國學大典:》一書輯錄了唐太宗李世民與其大臣們,如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數十人的對答、議論與奏疏,以及治國安邦的理論觀點和政治舉措,是一部政論性歷史文獻,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典范以及相關思想的重要典籍。本次出版,參考多個版本,取長補短,揀選若干章節,重新注釋和整理譯文。而在精句賞析部分,譯注者力圖透過現代化的解讀對書中的某些章節加以剖析,希望讀者用現代眼光審視《貞觀政要》的意義。
羅永生 ·中國史 ·11萬字
上古,在一般人的概念里,那里有各種瑰麗動人的神話與傳說,例如盤古開天地、女媧巧補天、伏羲創八卦、神農嘗百草,以及堯舜禪讓、大禹治水,等等。幾千年來,這些傳說被當成信史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可是,真的是那樣的嗎?還有夏商周,除了夏啟奪位、商湯滅桀、文王伐紂,以及比干剜心、姜尚釣魚、周公吐哺等君圣臣賢的故事,還有似是而非的“奴隸社會”的定性外,記憶中似乎再無其他深刻的烙印。然而,這一段幾乎長達兩千年的歷史,真的僅此而已嗎?錢穆的伯樂,譚其驤、童書業、楊向奎、白壽彝等史學大師的老師,在民國史學界長期坐著第一把交椅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帶著滿腔誠意輕松開講。原來,上古的真義,并非三皇五帝的傳說,不是商湯文王的圣賢故事,而是你我血脈所系的“華夏”與“國家”的誕生……
顧頡剛 ·中國史 ·7.8萬字
本書是《謝濤說大秦》系列的第三本,講述了秦朝統一六國的過程以及大秦帝國建立后又迅速亡國的故事。書中不僅有樂毅伐齊、澠池相會、長平之戰、荊軻刺秦、秦始皇統一六國、陳勝吳廣起義等大家耳熟能詳的重要歷史事件,更有范雎、白起、黃歇、呂不韋、廉頗、藺相如、李牧、李斯、趙高、項羽、劉邦等群豪的故事穿插其中,讓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跟隨秦帝國的腳步,看它如何走向輝煌,又因何迅速覆滅。
昊天牧云 ·中國史 ·12萬字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本書將近百年的演變和人物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趨勢。本書以中國的近代化為線索,認為“中國人能否近代化將關系國家興亡”,主要闡述了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強努力及其失敗的原因,進而提出“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本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蔣廷黻 ·中國史 ·9.8萬字
本書在“沖擊-回應”模式的框架下,試圖分析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條重要的線索:面對西方的強勢擴張,中國精英階層如何理解這個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續本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體制。本書通過選取近代歷史文獻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經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現了近代中國幾代先鋒人物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
(美)費正清 鄧嗣禹 ·中國史 ·19.2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賈南風毒計除太子、陸機兄弟屈死、嵇紹以身捍惠帝、段氏臣服石勒、石勒假降殺王浚、劉粲聽讒除太弟、靳準弒君造反、荀灌女搬救兵、祖逖北伐、王敦陰謀篡奪皇位、蘇峻被逼反叛、張淳不辱使命、父子兄弟相殘、陶侃運磚勵志、怪人王猛輔佐苻堅等內容。
李楠編著 ·中國史 ·5.3萬字
在王室衰微,諸侯不安的時候,楚國國君熊通自立為王,快速崛起于南方,登上春秋舞臺。與此同時,齊國任管仲用新政,尊王攘夷,讓齊桓公成為了春秋第一霸主。接著,處于西方的晉國、秦國開始覺醒,用賢人,謀發展,晉文公、秦穆公緊接著稱霸。宋國的宋襄公也高舉仁義大旗,意圖稱霸。在這大爭之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有太多壯麗的故事:晏子使楚、趙氏孤兒、西門弭兵、虢地會盟、三桓動亂。當然,讓人慨嘆的還有伍子胥的恩怨,楚昭王的酸楚,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以及孔子的周游、孟子的感嘆、范蠡的離去。
王維俊 ·中國史 ·12.4萬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泱泱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曲折而厚重,其問發生的歷史事件、出現的歷史人物錯綜復雜、頭緒繁多,使得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很難找到讀史的入門之徑,對中國歷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認識。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讀者清晰地了解歷史,感悟歷史,是李碩主編《畫說中國》的初衷。
李碩 ·中國史 ·9.4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曹操起兵、董卓廢少帝、袁紹巧取冀州、王允設計除董卓、程昱堅守城池、桃園結義、官渡之戰、劉備三顧茅廬、白門樓斬呂布、孫策占據江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平定關中、神醫華佗、赤壁水戰、關羽水淹七軍、呂蒙白衣渡江、張遼力戰退孫權等內容。
李楠編著 ·中國史 ·4.9萬字
《橫掃:1949—1955》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讀者生動地描述了解放戰爭后期的九個著名戰役,包括渡江戰役、太原戰役、上海戰役、蘭州戰役、成都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海南島戰役、一江山島戰役,并向讀者展現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和戰略思維,亦展現了戰火紛飛中的軍民情深。
王銀賽主編 ·中國史 ·10.9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岳飛筑“鍋巴山”智退金兵、黃天蕩大捷、鐘相楊么起義、書生虞允文退敵、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郭蝦蟆守節自焚、畢資倫跳江殉國、誤國殃民的賈似道等內容。
李楠編著 ·中國史 ·5萬字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起完整的國家社會秩序的朝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奠基時期,也是我國漢民族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從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漢朝經歷了四百多年,分為西漢與東漢。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東西兩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許多重要的制度,為中國后世歷朝歷代制度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除了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強大,也是思想、文化、藝術、科技的大發展時期。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大家暢游漢王朝歷史長河,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源流。
朱真 ·中國史 ·12.3萬字
茶事只是社會生活之一端,但在《全宋詩》與《全宋詞》的范圍里檢閱其詳,卻不能不驚訝于它的豐富。茶事中的細微末節,在茶詩中原是有情,有境,有性靈;飲茶方式的選擇,也每每顯示著飲者的氣度和風神。陸羽曾經努力使茶事成為一種藝術,一種境界,兩宋士人則把懸浮著的藝術和境界化為日常,而依然可以用“物”來承載屬于自己的“文”。那么士人之茶與世人之茶是否有所區別?從考校名物入手,應該可以發現茶詩與茶事相互映襯中若干細節的意義。
揚之水 ·中國史 ·11.6萬字
本書為段文杰先生關于敦煌佛教藝術的學術隨筆集,典雅文存第七號作品。內容關于敦煌壁畫和雕塑藝術的發展歷史。在梳理藝術發展歷史的同時,對佛教發展的歷史也一并梳理。書中選配的32幅段文杰先生敦煌壁畫的臨本,向我們展示,敦煌學家段文杰先生也是一位卓越的藝術家。
段文杰 ·中國史 ·15.2萬字
朱溫滅唐,結束了大唐近三個世紀的燦爛與輝煌,同時也開啟了中華大地半個世紀的分裂與戰亂。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在中原地區交替興起,最終,發動陳橋兵變的趙匡胤黃袍加身,由此結束五代,建立大宋。中原實現了統一,而在中原地區以外的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依然上演著大魚吃小魚的戲碼。然統一已成大勢,無論是兢兢業業,還是昏庸失德,都終逃不掉滅國的命運。
牟彥秋 ·中國史 ·10.1萬字
《中國瓷器史》是西方視野下研究中國陶瓷的專著,共兩部分。第一部分由英國藝術評論家、中國古陶瓷專家威廉·科斯莫·蒙克豪斯撰述,第二部分由英國著名東方學家卜士禮撰述。部分介紹了中國瓷器在宋朝以前、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發展特征,中國瓷器的種類與制作工藝,以及歐洲收藏中國陶瓷的歷史,同時詳細描述了中國瓷器的各類紋飾,比如花卉、神話動物、神話人物等,并對中國瓷器上的款識進行圖解與說明。第二部分介紹了中國瓷器的歷史脈絡。按照時間順序詳細講述了不同階段瓷器的特色。
(英)威廉·科斯莫·蒙克豪斯 ·中國史 ·1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