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天涯點擊量超200萬的人氣作者烽武野,專注先秦史研究,熟悉春秋每個史事。作者耗時兩年收集史料,尋遍江蘇省圖書館、博物館查閱數百種權威史料;文中的每一個歷史事件至少有兩種資料比對,對存爭議史事更是進行多方考證,確保每個史料的真實可靠。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中國少年志,一套書,理順亂麻般的春秋史!
烽武野 ·中國史 ·40.6萬字
《中國歷史懸案》收錄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最有研究價值和最被廣泛關注的歷史懸案,內容涉及國寶之謎、帝王身世、戰爭懸案、宮廷政變、神秘寶藏、歷史奇案等。本書帶你去揭開歷史,一窺背后的故事,品評難解的傳奇。閱讀本書,您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而且還可以汲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進而堅定向求知世界挑戰信心。
李宏編著 ·中國史 ·40.5萬字
本書從國際關系視角探討了冷戰結束以來的世界文化格局,借鑒跨文化交流學和國際傳播學理論,根據中國國情,針對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提出了理論框架,創建了評估體系,設計出包括50多個問題的針對美國、德國、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越南、印尼的《中華文化印象調查》問卷。通過國際抽樣調查公司運用網絡在線可訪問樣本庫的調查方法于2011年底和2013年底對上述八國進行了大樣本問卷調查。對獲取的原始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第一次用數據全面展示了中華文化對八國民眾的影響力,對比分析了八國間的調查數據;創建了計算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指數的方法,實際評價了中華文化在日、韓、越、印尼四國的影響力指數;針對調查結果,提出了增強中華文化對外影響力的對策建議。
關世杰 ·中國史 ·40.5萬字
本書主要通過對晚明湖州閔、凌、茅、臧四大望族的經濟實力、科舉仕宦、文化素養、人脈資源、藏書著述、刊刻出版、編刊特征、編刊家個案、著名選本與刊本的傳播等方面的考察,來揭示晚明江南望族書籍編刊與傳播的特征及其意義。四大望族的編刊活動是晚明社會的生動縮影,可藉以觀照晚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情況與士人生態及其文化創造能量。四大望族所編刊的書籍不僅數量龐大,留存眾多,而且不少書籍成為典范之本,對中國文化傳承與普及有重要意義。四大望族的編刊活動特別強調視覺效果,商業特征明顯,反映了從家刻到坊刻這一變化過程,對研究晚明地域文化、出版文化、都市文化、評點文化、科舉文化、審美與消費文化等也不無意義。
趙紅娟 ·中國史 ·40萬字
著名明史學者樊樹志教授用五卷兩百余萬字圖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視野和生動鮮活的細節刻畫筆法,生動描繪了晚明跌宕起伏的歷史長卷,呈現晚明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大變局。本套書圖文雙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寫晚明史》首次與讀者見面。樊樹志先生從嘉靖中期內閣更替落筆,以清初吳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載”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實的史料和歷史學家的深厚學養見解,向讀者娓娓講述晚明這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歷史。
樊樹志 ·中國史 ·40萬字
蔣介石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復雜人物。他的一生,有功有過。楊天石先生的《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一書,就是關于蔣介石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書利用在國內第二歷史檔案館、臺灣國民黨黨史會檔案、大溪檔案,美國哈佛大學、國會圖書館等地所藏檔案,結合具體歷史事件,分專題對蔣介石進行了深入探討——如蔣介石刺殺陶成章事件、蔣介石在上海辦交易所事、中山艦事件中的蔣介石、蔣介石與胡漢民的矛盾沖突、北伐中蔣介石與國民黨左派的矛盾沖突、蔣介石的對日戰略,等等。
楊天石 ·中國史 ·40萬字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權力斗爭最激烈的朝代,終其一朝,皇帝斗閣臣,閣臣斗閣臣,閣臣斗宦官,斗爭之慘烈,花樣之繁多,令人“嘆為觀止”。而無休無止的內斗,也耗盡了明朝的國力。嘉靖大禮議:皇帝斗閣臣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暴亡無嗣,其堂弟朱厚熜繼位,稱嘉靖帝。此后,關于以誰為宗法義上的父親,嘉靖帝與朝臣們爭論不休。沖突最激烈時,包括內閣大學士毛紀在內的二百余名護禮派官員集體跪于左順門外情愿,換來的卻是嘉靖帝當廷杖責的命令,其中有十七人被活活打死。在這一頓棍棒之后,敢與嘉靖帝唱反調的大臣越來越少,皇權一度壓倒閣權。
宗承灝 ·中國史 ·40萬字
兩千多年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造就了中國自成一體的大一統傳統和中華文明富有韌性的延續性。但自張騫鑿空西域開始,歷朝歷代都有層出不窮的使者、僧侶、商人懷著不同的使命和目的,從中國出發,或穿越西部高山戈壁,或遠渡重洋,一路向西探索中土以外更廣闊的世界,他們帶回來的物質和思想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世界。絲綢之路由此誕生。這是一部古代中國與西方世界兩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也是一部中國視角下的絲綢之路形成、興盛、演變和衰弱的宏大歷史。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史料挖掘,以生動通俗的文字,還原了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外交家、僧人、探險家等的傳奇經歷。西漢時期,張騫作為使者向西溝通大月氏和烏孫合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唐朝時期,玄奘遠赴印度取經進入宋朝,東南海上貿易貿易興盛,瓷器、絲綢遠銷海外明清時期,伴隨著海禁政策的嚴格執行,絲綢之路逐漸衰弱。絲綢之路不僅是歷史上的征服之路、信仰之路、貿易之路和帝國之路,在當下全新的時代背景下,也是決定著人類文明走向的未來之路。
郭建龍 ·中國史 ·39.9萬字
《沖擊與回應》:本書在“沖擊-回應”模式的框架下,試圖分析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條重要的線索:面對西方的強勢擴張,中國精英階層如何理解這個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續本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體制。本書通過選取近代歷史文獻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經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現了近代中國幾代先鋒人物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古代中國的戰爭之道》:本書集合了八位著名漢學家對古代中國軍事史的細致分析,研究內容囊括了野戰與圍城、外征與內討、御侮與平亂,起于公元前632年,止于公元1556年,跨越先秦、西漢、唐、宋、明各代,通過城濮之戰、征伐匈奴、淮西之役、襄陽圍城、鄱陽之戰、土木之變、剿平倭寇等經典戰例,呈現出經常被忽視的古代中國的軍事風格和軍事傳統。
(美)費正清等 ·中國史 ·39.9萬字
周敦頤史料從宋代開始就斷斷續續出現,以濂溪志和周敦頤集為主要形式,大概有60種左右,這些文獻在周敦頤本人著述的基礎上,還收集了大量周敦頤相關史料,是深入開展周敦頤的研究的重要基礎。但還有大量文獻被遺漏在古代文獻中。本書在收集100多種左右的江西、湖南、廣州、江蘇、四川地方各級省市縣地方志、從宋到清的個人文集、道藏等大型叢書的基礎上,搜集散落其中的周敦頤史料,經過考證校勘,編纂而成。以期能提供周敦頤研究的必要文獻,作為引玉之磚,推進濂溪學、宋明理學研究。本書圍繞的主題是周敦頤本人及其后裔的詩歌、題詠、頌揚等相關史料,以及他個人的思想著述。
王晚霞編著 ·中國史 ·39.8萬字
17世紀30~70年代的明末農民戰爭是中國古代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農民戰爭。作者充分運用官方和私家撰述,以及檔案資料,細致論述了明末農民戰爭的整個發展過程和具體作用。修訂版經作者傾力校核增訂,為讀者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袁良義 ·中國史 ·39.7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粵桂黔滇四省抗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粵桂黔滇抗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01-4,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粵桂黔滇抗戰,指抗日戰爭時期內,在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個省(區)內所進行的各項戰役。從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軍在廣東大亞灣登陸起,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止,抗戰八年中,在這四個省(區)作戰時間長達七年。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39.7萬字
本卷論述的是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并開展國民革命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以及各自所發揮的歷史作用使得這段時間的中國社會充滿復雜的矛盾和斗爭。本卷以國民黨改組、國共合作、聯合進行北伐戰爭,國共合作推進國民革命為主線敘述這一時期的歷史,客觀地陳述了國共合作對當時社會所起的推動作用,以及國共之間的矛盾和紛爭,直到破裂的過程。對那個時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作了客觀準確的評述,吸收了大量最新研究成果,對這些重要大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結果以及歷史影響作了細致的介紹。
王奇生 ·中國史 ·39.6萬字
本書全面介紹了與匈奴歷史相關的中外史料和研究成果,在世界歷史與西歐歷史的背景下,以宏觀視野對匈奴興起、強盛、遷徙與衰亡的全過程進行了論述。作者廣泛征引各類文獻典籍和中外學者的研究論著,對古匈奴人生活的地理環境、經濟生活、軍政制度、宗教意識、語言風俗、文化觀念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為止匈奴史研究成果中,本書在篇幅、資料、涉及面、學術水平等方面均表現突出,可謂是關于匈奴歷史的集大成之著作。
陳序經 ·中國史 ·39.4萬字
本書主要著眼于對“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發生的愛國游行”這一事件進行“事實描述”(這就決定了,A不收除游行之外的思想文化、罷工罷市等其他材料;B不收錄北京之外的全國各地五四情形)的“稀見材料”(與已有的相關材料“絕不重復”)進行收集整理。這部書基本內容主要由以下兩部分構成。其一、“臺灣地區”材料。居留臺灣的“五四青年”的五四事件回憶。其二、“民國時期”材料。民國報刊檔案中的五四事件敘述。
陳占彪 ·中國史 ·39.4萬字
本冊文獻集通過編纂較早時期出版《國聯調查團報告書》的多語種版本,以方便研究者進行比對和研究。1、英文版《國聯調查團報告書》錄自于日內瓦當地時間1932年10月1日公布的官方版本,現藏日內瓦國聯圖書館2、中文版《國聯調查團報告書》錄自國民政府外交部翻譯的《國聯調查團報告書》3、日文版《國聯調查團報告書》錄自日本外務省翻譯的《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并于1932年10月10日由東治書院進行公開出版。
張生 陳海懿 楊駿 ·中國史 ·39.4萬字
春秋是中國文化的爆發期,是中國歷史上鮮有的一段百家爭鳴、思想活躍的黃金時代,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等輪番登場,積淀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同時也代表了中華文明的高度。春秋也是一個大變局時代,對欲望的追求導致爾虞我詐、骨肉相殘,伴隨著的是對規則的破壞,是人性惡的一面的爆發。春秋時期,是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被建設的過程。這種秩序不僅是國家之間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這套書用堅實豐富的史料、通俗易懂的語言,還原了這樣一個大變革、大爭鳴的時代。第一冊齊楚崛起:幽王烽火戲諸侯,平王被迫遷都洛邑,春秋大幕從此拉開。齊國乃姜太公封地,因俗簡禮,迅速強大。齊桓公九合諸侯,先成霸業。楚國在南方日漸強大,吞并小國,有地千里。齊、楚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國家,終于正面對壘。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并起,大國角力。大義、私欲、智慧、權謀,無數詭譎的歷史故事就要上演……
賈志剛 ·中國史 ·39.3萬字
近代中國學科知識的成長,構成全球范圍內文化遷移的一環,并深刻影響到中國歷史的走向。本書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學”與“西學”的會通為切入點,檢討近代中國知識轉型的基調及其變奏。守望于“歷史的維度”,本書大致勾畫了近代學科知識成長的歷史脈絡,同時也致力于檢討哪些因素影響了學科知識在中國的成長。
章清 ·中國史 ·39.2萬字
晉朝,一個沒有多少歷史存在感的朝代,結束一個亂世,開啟另一個亂世。在晉代,由于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及科技紛紛出現革新,有些成為獨立的學問;思想有由本土發展的玄學、道教及由印度東傳的佛教;邊疆民族的草原文化與晉朝的中華文化逐漸展開文化交流、民族融合。雖然兩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是一個文化開創、沖突又融合的時代,但兩晉卻是秦漢剛健雄強的文化傳承的斷代期,文化的衰落導致其政治新制度存在不久即分崩離析,我們不得不以史為鑒。書中有許多詳細、精彩的戰爭描寫,也有對世態人心的分析。通過描寫紛亂,啟迪我們固然要傳承偉大時代剛健雄強的精神,也應當重視混亂時代的經驗教訓。
醉罷君山 ·中國史 ·39.2萬字
本書運用文獻學與經學史相結合的方法,對杜預《春秋經傳集解》作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作者考辨了杜預的生平與著述,編撰出詳盡的《杜預年譜》;對《春秋經傳集解》的書名、成書時間及編撰方式等問題作出了新解答;歸納了杜預注解《春秋》《左傳》的基本方法與特點;深入解析了杜預以“《左傳》解《春秋》”這一理論的產生原因、基本構造及實際施用等問題,再現了《左傳》杜氏學的義例體系。作者以扎實的文獻考析為基礎,以解決《左傳》杜氏學的基本問題為中心,進行了一系列學術新探索。
方韜 ·中國史 ·3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