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本讀了就停不下來的中國簡史。本冊內容從遠古時代講起,一直到南北朝結束。帶你在嬉笑怒罵中,看盡世間百態。在腦洞大開的“段子”里,看懂每個朝代內在的氣質。幾乎每一頁都有笑點,讓你在極短時間內通盤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幫你建立更有現代感的大歷史觀。閱讀沒門檻,夠通俗!適合對“中國通史”望而卻步,想要入門的你;喜歡看歷史故事、開闊視野的你;課業繁重,想要提升閱讀興趣,同時漲知識的你。
腦洞老爸 ·中國史 ·21.4萬字
日本的中國學和魏晉南北朝隋唐政治史、制度史的必讀書。通過具體的“九品中正制度”揭示魏晉南北朝的政治進程與社會形態演變,強有力地支持了內藤湖南的時代劃分理論,當之無愧地成為京都學派的學術里程碑。
(日)宮崎市定 ·中國史 ·29.5萬字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統一天下,建立秦朝;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強大一時的秦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14年時間,而秦國發展為秦朝卻經歷了近700年時間。全書分為“崛起,對峙,騰飛,擴張,統一,崩潰”六個部分,探尋歷史的細微之處,為我們講述諸侯國秦國與大一統秦朝之間的歷史淵源,展現圍繞大秦而發生的軍事爭霸、政治外交、經濟改革等精彩歷史。
鄭文州 ·中國史 ·20.8萬字
《先秦史》是呂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斷代史中的第一部。寫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期,初版于1941年,此后多次再版,是近現代研究先秦時期歷史的經典之作。《先秦史》分前后兩部分,前半部為政治史,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貫通精當、一氣呵成,將中國先秦時期歷史發展的脈絡清晰地展現給讀者;后半部為文化史,采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通過敘述先秦時期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文化學術的歷史發展狀況,以探求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及對現實的裨益,考證翔實、論見獨到。"
呂思勉 ·中國史 ·37.5萬字
本卷講述的1920年到1924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35.1萬字
《哈佛中國史4·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是“哈佛中國史”叢書的第四卷。從10世紀唐代后期到宋帝國早期,中國發生的轉變標志著中華帝國出現了歷史上具決定性的斷裂——北方士族靠著譜牒的政治優勢而形成的“舊世界”,在延續了幾百年后最終在880—960年間的混亂和內戰中消失了;隨著士族的衰亡和士大夫階級的出現,舊的治國之道被遺落。
(加)卜正民主編 (德)迪特·庫恩 ·中國史 ·21.8萬字
嫩科爾沁部歷史是蒙古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蒙古民族史還是清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從1593年“九部之戰”到1693年獻出麾下全部錫伯人,嫩科爾沁部同清初五朝四帝發生了諸多關系。本書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清內秘書院”“清內國史院”“清內閣蒙古堂檔”等滿蒙文檔案,將檔案資料與史書記載結合互補,相互印證,對清前期嫩科爾沁部與清初五朝四帝關系史進行專門研究,意在厘清清初蒙古族歷史的發展演變軌跡,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
特木爾巴根 ·中國史 ·23.9萬字
呂思勉先生是民國史學大家,所撰寫的歷史讀本廣受讀者青睞。《中國通史》原為呂思勉先生為復興高級中學撰寫的本國歷史教科書,自出版以來暢行九十余年。這部通史分為緒論、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現代史、結論共六編,概述了從上古時期至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歷史。用白話文書寫,行文舒暢,史事與史識兼備,是公認的通史佳作。此次再版重印,一方面據修正本增補了八章內容,將時間延伸到20世紀40年代,使第五編現代史部分的內容更加充實;另一方面改正了個別文字和引文出處訛誤,對生僻字詞增加注音和簡釋,較長段落適當分段;還配有近二百六十幅圖片,又特約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張耕華先生撰寫導讀。圖文導讀版不僅極大提升了通史“悅讀”的體驗,而且有助于加深讀者對該書學術地位之認識,是廣大讀者研讀中國歷史、了解傳統文化的優秀讀本。
呂思勉著 張耕華導讀 ·中國史 ·31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秦滅六國到三國歸晉近500年的中國古代歷史風云,以歷史發展過程以主線,以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重點,用35個章節將秦漢三國歷史娓娓道來。這本書中既有王朝的興衰更迭,又有人物的枯榮沉浮,更有作者的所思所想,意在使看上去冰冷的歷史充滿溫度,讓讀者借此深入500年歷史的場景,看清歷史發展的脈絡,探究個人和時代的關系,從而獲得啟迪和思索。
趙海峰 ·中國史 ·24.6萬字
戊戌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相關的研究已經很多,本書的研究仍能使人耳目一新:大量檔案材料的披露,資料來源包括收藏于北京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東京的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臺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故宮博物館文獻處。重大史實的精心考證與重要場景的細密描述:戊戌政變的時間、過程與原委;中下層官員與民眾對變法的建策;張之洞調京主持朝政與機會錯失;光緒帝的對外觀念;日本政府的觀察與反應。舊說的認知、補正與修正,新說的展開、論證與建立,作者集五年半的全部精力于此。
茅海建 ·中國史 ·32.8萬字
故宮無與倫比的宮殿氣象,歷經600年風霜,依舊熠熠生輝。故宮的建筑、藏品、人物三者以及其他元素的互動、演繹,成為故宮600年的歷史。本書以時間為線索,將明清600多年歷史從頭細細捋來,分別講述明代故宮、清代故宮、民國故宮和新中國故宮四個時期的歷史,從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到2020年,再現了故宮600年的風云變幻。
閻崇年 ·中國史 ·30.4萬字
《新世界史》是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集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力圖在新材料的解讀、新理論和新方法的運用和新視角的發掘上下功夫,每輯設置不同的研究主題,設有“專題研究”、“史料及論著選譯”、“學術動態”、“讀史札記”、“名家訪談”、“圓桌會議”等欄目,全面展示中國世界史研究的新成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貢獻。本書是第一輯,以“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國界的思考”為主題展開討論。
孟廣林 王大慶 ·中國史 ·24.9萬字
395—439年,歷史上位列十六國的政權共有10個。后燕、后秦、西秦、后涼在前秦淝水戰敗后紛紛建立,經過11年的混戰,最終瓜分前秦,與北魏一同并立北方。南燕、北燕、胡夏、南涼、北涼、西涼六國,則在后燕、后秦、后涼三國基礎上分裂而建立。在此時期,后燕、后秦曾稱霸一方,南涼、北涼、西秦、胡夏也在小范圍內先后崛起。歷經45年混戰后,北魏最終統一了北方。
王平客 ·中國史 ·25.5萬字
劉邦龍命歸天之后,滿朝文武擁立劉盈為帝,而曾身陷秦營、虜在彭城的呂雉心里清楚,只有自己大權在握,方能保全自身,極端的權力欲望蠢蠢欲動,此刻終于露出獠牙。以殘忍的手段殺死趙王如意、戚夫人后,呂雉臨朝稱制近八年,先殺前少帝劉恭,再立后少帝劉弘,玩弄皇權與股掌之中。呂雉不斷產出劉氏子嗣,讓呂家人為王稱后,劉家的天下快要成了呂家的天下,大漢王朝將何去何從……本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呂雉臨朝稱制時期及其后的各個人物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大批呂氏子弟和劉氏子弟在明里暗處彼此對抗,功臣元老派則在暗待時機。呂雉不遺余力地利用同性子弟蠶食著大漢江山的權力,直到生命的盡頭,仍在精心安排后事,以確保呂家人的地位。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蟄伏了數年的力量將反撲而來,而她生前所做的以前不過也是歷史上的一陣過眼云煙。以史為鑒,將歷史照進現實。通過本書,我們可以輕松地抓住歷史的主要脈絡,愉悅地體驗歷史故事,建立正確的歷史觀,過好當下的生活。
歷史不是僵尸 ·中國史 ·21.7萬字
本書主要著眼于對“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發生的愛國游行”這一事件進行“事實描述”(這就決定了,A不收除游行之外的思想文化、罷工罷市等其他材料;B不收錄北京之外的全國各地五四情形)的“稀見材料”(與已有的相關材料“絕不重復”)進行收集整理。這部書基本內容主要由以下兩部分構成。其一、“臺灣地區”材料。居留臺灣的“五四青年”的五四事件回憶。其二、“民國時期”材料。民國報刊檔案中的五四事件敘述。
陳占彪 ·中國史 ·39.4萬字
本書從近代西方基督教全球傳教史的視野重新探討了太平天國意識形態的基督教來源,揭示了太平天國跟千禧年主義和末世論的密切關系,尤其洪秀全跟啟示錄神學、洪仁玕跟新教傳教士“基督教文明觀”的關系。全書共分五章:“由宗教革命引起的宗教戰爭”、“別樣的基督教”、“太平天國與啟示錄”、“千禧年主義及其中傳”、“一個基督教國家的現代化方案”。本書基于大量的文本對照、比較和分析,反駁了許多流行的看法,提出了新的觀點。
周偉馳 ·中國史 ·42.8萬字
本書主要圍繞兩漢絲綢之路開拓暢通后,經過漢唐等歷代王朝對絲路的經營,絲路呈現出千年的榮光,中國的威望也由此而提高。本書后半部分,介紹了宋元時期隨著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元、明、清各朝對絲綢之路的經營的忽視,陸上絲綢之路的地位衰退,海上絲路的地位上升,進而介紹明清時期國力漸衰,絲路的影響也逐步消退的滄桑史。
《絲路古韻》編委會 ·中國史 ·30.1萬字
本書以“宋學”為核心,深入探討了宋學產生的時代背景及發展的各個階段,揭示了宋學若干重大主題和以議論精神為主的宋學基本精神,論述了宋學與宗教哲學、文學藝術以及科學技術等等北宋文化各層面之間的相互關系,展現了北宋社會文化中無所不在的宋學及其時代精神。作者博通文史,淹貫群書,在宏大的文化史架構之下,細致耐讀的考證隨處可見。既是宋史研究的典范之作,又可作為了解宋代文化的入門讀物。
陳植鍔 ·中國史 ·33.9萬字
中國通史的著作有很多,呂著版卻是個中典范,一經出版,暢銷至今。本書以國民歷史讀本、呂思勉第三部通史巨著(也是最后一部)——《呂著中國通史》(上冊于1940年出版,下冊于1944年出版)初版為底本進行整合,精簡精編,為你極簡勾勒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全貌。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是中國政治史,集中探討了中國歷史中的標志性事件,以及中國歷史大勢的演變;下編為中國文化史,分門別類地、有系統地敘述了古老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脈絡。獨特的“政治史+文化史”的雙重敘述視角,打破了以往通史寫作的代際劃分模式,即翻即讀;刪減不必要的、冗雜的文獻考據,融合更多呂氏自身的意識觀點,提綱挈領,生動有趣。一本書讓你輕松讀懂五千年中國史。
呂思勉 ·中國史 ·36.2萬字
《三國》是吉川英治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文化與日本氣質交融的極致作品。在日本,受《三國》影響的歷史學家、政治家、企業家、文學家和藝術家不勝枚舉,他們把《三國》奉為歷史巨著、政略大全、商戰寶典和勵志奇書,從中學習歷史文化、成功之道、處事方法、領導理論等。《三國》系列共五部,這是最后一部,內容包括全十卷中的出師之卷和五丈原之卷。出師之卷:劉備在成都稱帝后,出兵討伐東吳,戰敗,退回白帝城。后病逝,太子劉禪繼位。諸葛亮上《出師表》,勸諫幼主盡心治國,并表達自己出兵北伐的決心。五丈原之卷:諸葛亮為完成稱霸中原、漢室統一的大業,六出祁山討伐魏國,均以失敗告終。后病重,用祈禳之法延長壽命失敗,病逝于五丈原。至此,一代英才如巨星般隕落。
(日)吉川英治 ·中國史 ·2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