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內容所敘述的是中國初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期,也是中國社會的積極力量對中國社會面臨的急遽變化作出初步反應的時期。同時本書還敘述了這時期中國人民反抗西方列強侵略的斗爭,以及還反映中國有識之士對這時期中國社會衰弱原因的認識和他們為國家強大而付出的努力。
姜濤 卞修躍 ·中國史 ·46.6萬字
《康雍乾:大清100年》是一部深入淺出地講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要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書籍。通過這些人物和事件,展現了這一時期大清王朝的變遷。書中既有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生動敘述,也有對重要歷史人物的細致刻畫。為讀者提供一個既寬廣又深入的歷史視角,感受歷史的連續性與復雜性。
杜磊 ·中國史 ·22.5萬字
歷史就是這么不堪于2014年5月5日被新華書目報進行重磅推薦。精選中外宮廷案件中那些超出常規、駭人聽聞、曲折離奇的奇案,還原案件經過,在現有有限史料基礎上,力爭揭示案件真相。由于可參考資料有限,為防止主觀臆斷,本書會將其他各家看法,在案后一一呈現。對案件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皇帝、妃嬪、重臣)的生平加以介紹,并簡介事件發生的時代背景。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在文中或文后附加圖片和鏈接。
王建男 ·中國史 ·22萬字
全書由五篇文章構成,提出清代康熙朝的政治核心問題,即為大清王朝爭正統。從三藩平叛、興廢太子、道學觀念、滿漢關系、出兵準部等具體層面入手,系統批判玄燁提出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姚念慈 ·中國史 ·30萬字
西南聯大是七七事變后組建的一所戰時高等學府,匯集了包括當時的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等在內的國內頂級大學。在從組建到停辦的短短八年多時間里,這所大學的師生與中國人民一起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歲月,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鑄就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雷海宗編 ·中國史 ·38.1萬字
本書原名“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是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為高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中國通史。在這部作品里,呂先生對中國自上古時代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政治、軍事、社會與文化等作了全面、簡明的敘述與梳理,文字平實,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即便在今天看來,也不失為一部上佳的中國通史讀物。此次再版,對發現的字詞、歷史知識點等錯訛一一予以訂正,以期為讀者朋友們提供一個比較完善的版本。
呂思勉 ·中國史 ·29萬字
經世致用,是中國知識分子為學的優良傳統。它遠溯于繼孔子之后,繼春秋之末,成熟于明清時期,貫穿于中國文化發展的歷程。其以關注社會現實,面對社會矛盾,并用所學解決社會問題,以求達到國治民安的實效。這一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講求功利、求實、務實的思想特點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作者從這一角度出發,闡述了中國歷代以來,經濟、政治、軍事、交通等各方面的發展。經濟方面,其重點在討論有關田土稅制與商業經濟等;政治方面,重點在討論有關中央、地方政制,科舉教育與監察行政得失;軍事方面,重點在于歷代軍事體制得失的檢討;至于交通方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作了重點之分析,并綜合新舊史料,作詳細討論。
鄺士元 ·中國史 ·32.2萬字
《中國學術思想事》是國內首部全面論述中國學術和思想史的專著,作者以思想史與社會史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系統闡述了自先秦至清末的學術發展和思想脈絡,對于每一個朝代、每一特定歷史時期的重要學派、思想家,以及重大的學術交流活動,其產生、發展的經過,其對后世的影響,都有深刻而獨到的論述,昭示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傳統和輝煌的人文精神。
鄺士元 ·中國史 ·36.2萬字
《中國近代史》寫于1938年,是一部大綱性質的著作,是被稱為“懷太史公之才,抱張騫之志”的民國史學家、外交家蔣廷黻先生的代表作。該史書從鴉片戰爭記錄至辛亥革命,將近百年的演變和人物一一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家國命運、社會發展之趨勢。概括說,蔣氏的史書為大綱性質,以中國的近代化為脈絡,提出了中國人能否近代化將關系國家興亡的觀點。《中國近代史》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本書特設了附錄專屬章,有助于理解蔣氏近代史的厚重思想。
蔣廷黻 ·中國史 ·20.8萬字
『南京大虐殺史』是《南京大屠殺史》的日文版。張憲文教授等一批歷史學家,十多年來深入各國檔案館、圖書館,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原始文獻和口述史料的基礎上,經過潛心研究,撰寫了南京大屠殺史,對日軍在南京的屠殺暴行、性暴行、城市破壞及劫掠暴行,進行了全方位研究,厘清了南京淪陷時日軍對國民政府首都的軍事、經濟和社會控制的史實,展示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保護和救援難民的人道主義善舉,再現了中外媒體和國際社會對日軍暴行的反應,披露了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判決,揭示了歷史的真相,有力地駁斥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謬論。它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這一人類的大慘劇。
張憲文 ·中國史 ·48.6萬字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主持撰寫的《民國史人物傳》,與《中華民國史》配套,更名為《中華民國史·人物傳》。本書選取自1905年同盟會成立至1949年中華民國結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代表人物一千余人,編撰各傳。該部以人為目,廣泛搜集傳主生平資料,傳主事跡以客觀敘述為主,力求史實準確,評斷公允,文字精練,真實可信,足以傳諸后世。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32.6萬字
上海人民出版社建軍90周年獻禮書“解放戰爭”系列之一。叢書總策劃劉統,著名軍史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熱賣讀書《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斗爭始末》作者。此為《決戰:中南解放戰爭1949~1950》,講述了第四野戰軍向中南六省進軍并勢如破竹地取得勝利的全過程。1949~1950年,第四野戰軍由北平南下渡江,解放武漢三鎮;爭取程潛,和平解放長沙;挺進湘西,圍殲白崇禧主力;向廣東進軍,把紅旗插上五羊城;追殲余漢謀集團,解放廣西全境;籌劃渡海登陸,順利解放海南全島。
金立昕 ·中國史 ·37.7萬字
17世紀30~70年代的明末農民戰爭是中國古代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農民戰爭。作者充分運用官方和私家撰述,以及檔案資料,細致論述了明末農民戰爭的整個發展過程和具體作用。修訂版經作者傾力校核增訂,為讀者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袁良義 ·中國史 ·39.7萬字
一本書讀懂從亂世到治世的陰謀與陽謀!大漢王朝建立,劉邦登基后演繹了何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他要逐一滅掉那些助他攻取天下的將帥,也要平衡多方勢力。同時,還要面對匈奴帶來的邊境危機。在劉邦稱帝的這些年里,他完成了從游俠到帝王的角色轉變,文武群臣也在這個時代走向了不同的命運之路。而中國也終于走進了煌煌大漢!本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劉邦統治時期的各個人物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大批古代治國能人紛紛登臺,如蕭何與張良等。而韓信、彭越、英布等開國功臣,被逐一消滅。當劉邦滅掉自己的心頭大患時,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在他的身后,呂氏專權,大漢江山岌岌可危。以史為鑒,將歷史照進現實。我們通過本書可以輕松地抓住歷史的主要脈絡,愉悅地體驗歷史故事,建立正確的歷史觀,過好當下的生活。
歷史不是僵尸 ·中國史 ·20.6萬字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是著名歷史學者楊天石研究蔣介石生平及思想的專著。由一系列解讀蔣介石日記的論文匯集而成,內容包括國共合作及分裂,抗戰期間對日策略,二戰期間中國與歐洲各大國之間的關系,蔣介石敗走臺灣后的反省以及蔣介石的家庭,等等。在書中,楊天石采取從蔣介石的日記入手的獨特角度,根據海內外檔案、資料館所存的蔣介石日記的多種版本以及相關史料,經仔細閱讀、對照,謹慎地考訂和充分解讀,深入挖掘了蔣介石的生平經歷、思想演變和真實心理,以生動的文筆揭示出蔣介石在歷史事件中諸多決策和行為的根源。
楊天石 ·中國史 ·20.8萬字
本冊是《中國通史》的第四卷,主要講述明朝和清朝的歷史,主要內容有明太祖朱元璋、永樂遷都、鄭和下西洋、內閣制度、張居正改革、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戰爭、維新與革命、帝國的挽歌等。《中國通史》是在大型歷史政論片——百集《中國通史》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大型通史類歷史著作。百集《中國通史》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監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總撰稿,中央電視臺影視頻道拍攝的大型歷史政論片。本套書根據各位作者的原作對政論片的文字版本做了擴充和完善,大約100萬字,8卷本,作者及被采訪嘉賓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學界所有重要的學者,陣容強大。本套書是最新原創作品,包含了最新的考古和歷史科研成果,以最科學嚴謹的態度對中國歷史進行了最權威的解讀。
卜憲群總撰稿 ·中國史 ·21.7萬字
本書回憶中國大學在晚清民國時期的整個進程,包括那時的大學、大學教師、大學生們,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驚心動魄的場面,那些流芳青史的運動,那些意義非凡的事件,那些艱難、曲折、復雜、漫長的辦學歷程,那些或快樂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園小插曲,那些振聾發聵、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語,那些山水秀麗、樓宇精致、書聲朗朗的校園。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關于1949年以前中國大學的百科全書;是中國近、現代大學發展史的“民間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朝圣之路。因為,那正是我們的魂,我們的根啊!
李子遲 ·中國史 ·22.3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主要對有關《永樂大典》流傳、輯佚的重要問題作具體研究,下編則詳細著錄、考證現存《永樂大典》殘本的各冊流傳線索。作者通過對國內外《永樂大典》收藏信息的重新核對,統計得出共有436冊《永樂大典》殘本存世;提供了詳盡、可靠的現存《永樂大典》殘本的流傳線索;對某些關于《永樂大典》流傳的錯誤認識作了糾正;提出了復原《永樂大典》的建議及基本方法、思路,論證了復原《永樂大典》的意義、資料來源與開展步驟;對《永樂大典》目錄、凡例、體例、乾隆御題詩進行了深入的解讀。
張升 ·中國史 ·30.2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淞滬會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淞滬會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02-1,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之后,日本侵略者又聚集大量兵力,向上海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廣大官兵以劣勢裝備和血肉之軀,斃傷日軍四萬多人,堅守上海達三個月之久,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勝、吞并中國的迷夢。本書分五個章節,再現了淞滬會戰的慘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4.9萬字
以24場戰役,講述兩漢四百年的風云變幻!以24場交鋒,揭露沙場之上廟堂之中那些被歷史迷霧掩蓋的真相!有明顯優勢的劉邦為何會被圍困在白登山?漢武帝時代,漢軍騎兵橫掃匈奴的法寶是什么?為何漢武帝親手選中的霍光,敢冒險廢掉皇帝?為何上臺前受萬民擁護的王莽,上臺后卻遭萬民唾棄?昆陽之戰的真的有隕石幫劉秀殺敵嗎?為何年輕時誅滅權臣的漢桓帝,卻縱容宦官掌權?
渤海小吏 ·中國史 ·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