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對丘處機西游拜謁成吉思汗,所謂“一言止殺”之歷史真相予以縝密考察,論證其為子虛烏有,并對其形成之原因作了批判。
楊訥 ·史學理論 ·8.5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大量研究晚清史料的基礎上,寫作的一部通俗有趣的史學小冊子。主要敘述了晚清高官們的日常煩惱,包括自然氣候、社會環境、人際關系、柴米油鹽、生理疾病乃至心靈歸宿等,展現了何汝霖、季芝昌、曾國藩、鹿傳霖、紹英等晚清名臣的另一面,讓大人物走下神壇,讓普通人了解大人物的普通之處。深入淺出,極具趣味性。
張劍 ·史學理論 ·7.9萬字
本書介紹了決定論與非決定論,歷史個人作用的前提,歷史個人作用的機制,歷史個人作用的方式,個人歷史活動的動機與效果等內容。這本書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席文啟 ·史學理論 ·7.1萬字
本書通過對《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文本的分析,揭示出這位古希臘史家判斷偉大的主要標準是苦難(希臘文Pathos);并進一步解讀了修昔底德敘事中最具代表性的幾個文本片段,探討“苦難與偉大”這一基本觀念如何影響到修昔底德對人類歷史處境的看法和他的寫作。
白春曉 ·史學理論 ·6.8萬字
《民族與古代中國史》是傅斯年先生有關中國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論文集,一共收入了五篇代表作:《夷夏東西說》、《姜原》、《周東封與殷遺民》、《大東小東說》、《論所謂五等爵》。篇與篇之間有聯系,有系統性,探討涉及到了中華文化的發端、早期發展、正統傳承等史學界長期關注的問題。這幾篇都是在發表當時極具新意,對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開創性意義的論述,其中的發現使史學界對中國上古史的認識有了系統的脈絡可循。
傅斯年 ·史學理論 ·5.7萬字
與史學大師李德·哈特的晚年集大成之作,高度總結了作者對戰爭史和戰略論的研究成果,以畢生精血淬煉出自己的歷史哲學。作者以戰略家的宏觀視角,從歷史透過現在而進入未來,探討了人類在戰爭、政治以及社會領域為何會一再犯下相同的錯誤,為人類敲響了警鐘。作者以史學家的嚴謹和客觀,結合第一手調查資料,從政治制度、社會環境、公共輿論、決策過程等多個方面,詳細而透徹地解析了人類何以反復陷入戰爭泥潭的底層邏輯問題。本書內容短小而精悍,觀點深刻而犀利,值得任何時代的讀者反復閱讀和體會。
(英)李德·哈特 ·史學理論 ·5.6萬字
《史與物》所及一九○九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中國學者和學術機構等寫給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的三十八封信,以及與此相關的十三個附件,是為研究過去兩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近現代學術的起源以及覆蓋歐亞大陸的思想遷徙和運動所收集的相關史料,和基于這些史料的研究擴展。該書對漢學、國學、漢學與國學相遇的概要式回顧,將作為把這些珍貴信件回置到當時場景的背景表述;而史與物,則是編著者對信件,和信件可供回溯的中國人文社科知識體初建期學術盛況和中外學術互動的分析與展示。
祖艷馥 (西)達西婭·維埃荷-羅斯 ·史學理論 ·5.6萬字
美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新文化史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之一林恩·亨特,從現代時間觀念的形成入手,進而切入對現代性及其背后西方中心論和線性史觀的探討與反思,極具參考價值!
(美)林恩·亨特 ·史學理論 ·4.8萬字
高一涵先后完成的兩個研究專題的合集,分別對我國歷史上的御史制度、內閣制度的來龍去脈做了完整的介紹。這兩種研究專題,體裁大致一樣,都是從歷史上和法制上去研究中國的政治制度,作成一個有系統的敘述。所采取的材料雖然不甚完全,但是變遷沿革的概要,卻已詳敘無遺。或者可供研究這個問題的人一點半點參考,也未可知。
高一涵 ·史學理論 ·4.4萬字
《清朝前紀》是近代清史學家孟森先生在南京中央大學講授滿洲歷史時的講義,全書分綱領、女真紀、建州紀、建州左衛前紀、肇祖紀、褚宴充善紀、妥羅紀、興祖紀、景祖紀、顯祖紀、附王杲紀等篇。對滿洲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本書不可不讀。本書原系學校講義,但考核頗翔實,記述了滿族入關以前的史事,包括部族變動、世系形成與發展等情況。先詳部族,后敘世系,至明天啟末年為止(相當于努爾哈赤死時)。其內容“既為明史所削而不存,又為清史所諱而不著。則此一編,正為明、清兩史補其共同之缺也。”是研究清朝前期歷史的重要資料。
孟森 ·史學理論 ·4.1萬字
《孫子與兵家思想》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主編 ·史學理論 ·3.5萬字
避暑山莊是中國古代帝王宮苑,清代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區北部。1994年,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書以圖解的方式,即以圖為主,輔以說明文字編輯成冊,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簡述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概況;二、分景區介紹避暑山莊的總體布局、功用,以及重要的歷史史實、典故等;三、介紹皇家廟宇的歷史、主要建筑等。并對相關知識以表格形式呈現。作者力求把景觀、建筑與史實融為一體,同時注重闡釋建筑中的文化內涵。閱讀本書,不僅可以了解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亦能在感悟歷史中,增加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李建紅 閆春生 ·史學理論 ·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