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倉修良教授在中國史學史及方志學方面貢獻卓著,其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史學史》是該領域的扛鼎之作,《方志學通論》也代表了該方面最杰出的論著。在中華書局出版的《學林春秋》臚列現(xiàn)當代最重要的幾十位文史學者中,他亦列入其中。為總結他在史學史及方志學方面的成績,以史志為主題,由浙大歷史系青年學者鮑永軍教授遴選倉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論文,包括前言、中國史學史、方志學、譜諜學、序言書評、學術年表等內容。
倉修良 ·史學理論 ·63.9萬字
商周兩朝屬于上古時代,文獻史料相對較少。對商周時代的歷史認識,需要考古學的發(fā)掘和研究來完善。著名考古學家王恩田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國古代考古學,對商周時代的社會文化、經(jīng)濟生活、政治等一系列問題,運用考古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探討,提出許多觀點,并對學術界的一些認識提出了商榷。同時,作者并不局限于商周考古,對承續(xù)商周時代的秦漢時代的考古學問題也進行了探討,體現(xiàn)了作者的恢宏視野和邃密的深度。
王恩田 ·史學理論 ·50.7萬字
本書凝聚了著名宋史專家李裕民先生二十幾年心血,對二千五百余宋代人物的生卒年、月、日作了細致的考證,絕大多數(shù)是他人尚未考證或所考有誤的,是宋代人物研究中的一項有意義的成果,也是富有參考價值的工具書。本書按筆畫順序編排,每條前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該索引的冊、頁,以便對照使用。書后附人名索引、字號索引、主要參考文獻,甚便檢索。
李裕民 ·史學理論 ·56.1萬字
唐詩中存在大量絲綢之路研究的資料,絲綢之路綠洲路、草原路、海上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都在唐詩中有著形象而生動的表現(xiàn)。本書研究的重點是把唐詩作為史料,探討唐代絲綢之路盛衰在唐詩中的反映,同時也揭示絲綢之路和中外交流的發(fā)展對唐詩繁榮起到的推動作用。本書展現(xiàn)了唐詩畫卷中的絲路起點城市長安,絲綢之路之隴右道、河西道、西域南道和北道、草原路、吐谷渾之路、唐蕃古道,南方絲綢之路之安南道、五尺道、靈關道和滇緬道,海上絲綢之路的壯麗圖景。唐詩見證了絲綢之路各條路線的盛衰變化,從唐詩描寫中可以感觸唐人豐富復雜的情感心態(tài)。
石云濤 ·史學理論 ·71.8萬字
本書對隋前孟學史展開系統(tǒng)研究,分為“戰(zhàn)國孟學史”、“秦漢孟學史”、“魏晉南北朝孟學史”三編,共十五章。戰(zhàn)國孟學分析了孟子后學、荀子、韓非和《呂氏春秋》對孟子的批判,考察孟學的發(fā)端過程;秦漢孟學分析了陸賈、董仲舒、楊雄等諸子對孟子的接受,分析了司馬遷、班固等史學家對孟子的接受,分析了韓嬰、鄭玄、趙岐等經(jīng)學家對孟子的接受,考察孟學的初興過程;魏晉南北朝孟學分析了曹魏時期、西晉、東晉以及南北朝有關士人對孟子思想的因革,考察孟學的發(fā)展過程。分析各個時代對孟子天道觀、心性論、仁政觀等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評述孟子學說在每個接受者身上以及每個階段的傳承與改造情況,客觀還原孟學在當時的存在狀況。研究還概括了孟學在各個階段的發(fā)展過程和特點,分析了孟子在不同時期的地位演變以及對社會觀念的影響。
高正偉 ·史學理論 ·50.6萬字
清道人,原名李瑞清(1867—1920),江西臨川人,是近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詩人,曾參與公車上書,歷任江寧提學使、兩江師范學堂監(jiān)督、江寧布政史。辛亥后,鬻書滬上,聲名藉甚。他身為上海遺老的中堅人物,又與青島遺老往來頻繁,積極圖謀復辟,丁巳復辟時被授予學部左侍郎,死后謚號文潔,可以說是晚清遺老的代表人物。然其周旋在晚清民初,其身份、思想也是極其復雜的。晚清民初也是中國近代教育、新型書畫交易市場的濫觴,李瑞清作為直接的參與者、開拓者,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清道人年譜長編》通過搜集其詩文題跋及相關文獻,加以研讀考證,并參稽大量史料如檔案、日記、方志、傳記、尺牘、筆記等,力圖還原其生平經(jīng)歷,并通過李瑞清一生的行跡、交游,勾勒晚清民初之時局變化、社會狀態(tài)、教育、書畫市場以及遺老的生活狀況。
肖鵬 ·史學理論 ·61.5萬字
《中國歷史文摘》為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創(chuàng)辦的學術文摘,每年一期,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本文摘從2019年9月—2020年8月國內出版的主要相關史學期刊、高校學報以及綜合類期刊中,精選對中國史各時段、各領域的重大問題研究提出創(chuàng)新見解的精品力作,從整體上反映一年來中國史研究在基本理論與基本問題上取得的新突破,呈現(xiàn)中國史研究的最新走向與前沿趨勢,為推動當前中國史研究的縱深發(fā)展及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的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增加推動力。
李軍主編 ·史學理論 ·55.9萬字
新中國世界史研究已走過七十年歷程,從學科建設、體系創(chuàng)立到教學科研、人才培育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本書以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為指導,將七十年來我國的世界史研究分成三個階段——新中國成立、“文化大革命”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作了精要概括。綜述每個階段涉及的領域、重點和問題,對比國內前輩及國外學術研究進展,指出各階段世界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差距,探究其主客觀原因,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然后,逐一評介世界史各分支學科,包括研究理論與方法、世界通史、斷代史、地區(qū)史、國別史、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專題史研究的深度和特點,以及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國內外文獻資料的整理、引進和翻譯。書稿觀點正確,資料扎實,填補了國內世界史學史研究領域的空白。
于沛 ·史學理論 ·50.9萬字
本書論題涉及“唐宋社會變革”假說的反思與區(qū)域視域下的“歷史中國”、宋朝的鄉(xiāng)村精英與社會控制、官治與民治視域下宋朝村民的日常生活、男性書寫取向的宋朝女性對儒家綱常理念的墨守與突破、區(qū)域史取徑下的宋朝東南“地方社會”、鄉(xiāng)胥在賦役征派過程中的表現(xiàn)等,所收書評類文字,是作者近年“精讀一部書”計劃下教導模式的一項探索。本書在整體史觀下思考“歷史中國”視域下的“區(qū)域”與“中國”,矚目問題意識、視野、文獻、架構、文辭,顯現(xiàn)出作者承繼古典傳統(tǒng)、思考文獻數(shù)字化、學科整合時代歷史研究的既有與未來路徑,如何更好在當今現(xiàn)實境況下追求精深之作和培養(yǎng)高質量研究生的努力。
刁培俊 ·史學理論 ·55.9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