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的特色,一是基本把握住了人物1931年前的生平脈絡、行為邏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鄭氏的“所以存在之由”與“變遷之故”,二是以時間為序敘述事件,既能獨立成章,又前后照應,文筆簡練,暢通易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史結合"上,作者還充分借助了豐富的文學、藝術方面的史料,詩文言志表情,故無論是對鄭氏的現實表現,還是對他的心跡情感,都體察細膩,解讀詳實,把這位復雜、有爭議的歷史人物,生動形象并力求歷史真實地呈現出來。
李君 ·隨筆 ·23.6萬字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北大的精神內核就體現在這些先生們的一言一行之中。本書仿《世說新語》體例,分為授教、懿行、氣節、神采、寬和等二十五章,以語錄體的方式定格北大先生們的歷史瞬間,讓讀者在一則則小故事中,發現先生們的鮮活性情和獨特風骨。
楊虎 嚴敏杰 周婧編著 ·隨筆 ·28.6萬字
《我所思之在海南》是鐘業昌同志近40年來有關海南改革開放與發展問題研究的論文集。本書收文49篇,圍繞海南開放和開發建設的歷史進程,根據世界及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態勢、經驗和我國對外開放的形勢,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研究和探討海南的經濟發展及相關問題。本書的出版對于人們了解海南開放和開發建設的歷程,增加對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區和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重要意義的認識,將起到重要的啟示作用。
鐘業昌 ·隨筆 ·33.7萬字
本書為“楊寬著作集”第二輯之一種。主要收集了楊寬先生散落于報刊、雜志的各類文章共計百余篇。本稿所收文章,主要包括書評、中外古今評點、文化小品文、時文、工作文章等,如關于上海市立博物館的籌建、展品的征集、展覽的策劃,關于文博人才的培養,報刊連載的江湖叢談系列,以及楊寬先生在當時各類報刊上關于時事的評點和書評,還收集了楊寬先生對于周邊國家民主獨立運動的介紹等相關文章,比較全面的反映了楊寬先生的博學雜識與生平學術。
楊寬著 賈鵬濤整理 ·隨筆 ·27.6萬字
第一輯是對自1983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反映我國文化發展、薪火相傳的精彩文章。本書聚焦于“國寶”這一主題,從國寶的流失復歸、文物的挖掘研究、文博工作者的精神與追求等角度,生動記述了國寶背后承載的中華文化精神。
劉未鳴 劉劍主編 ·隨筆 ·21.2萬字
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在傳統中國的話語體系中,代表著兩個極端的人生處境。在這兩個極端的人生處境之中,“憂其民、思其君”,對家國天下的關懷不因身份之改變而改變。這種頑強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自誕生以來就不曾被中斷的原因所在。本書從器物而起,窺探器物之下的先秦文化符號;至諸子層面,尋找支撐五千年不曾斷裂文明的精神內核;終于秦漢之際的烽火,發現中華民族風骨之所在。在用散文一般的文字娓娓訴說公元紀元之前歷史的同時,將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的精神進行深入的剖析;又將這些深層次的精神指引,用通俗易懂的語句呈現于紙面,為讀者掀開歷史的迷霧,發現在歷史中傳承著的中國文化。
章夫 ·隨筆 ·20萬字
本書以群像視角寫就,為以王維、李白、杜甫為代表的十位唐代詩人作傳,同時挖掘自初唐到安史之亂百余年間四十多位詩人的趣聞軼事。在史料記載的基礎上虛實結合,通過小說筆法補充空白,生動解讀了名篇佳句背后的人事變遷和歷史波瀾,勾勒出詩歌在大唐的發展歷程,全方位復原唐代詩人和詩歌的不朽魅力。
薛易 ·隨筆 ·32.8萬字
本書以充滿激情的筆墨,研究20世紀上半葉中國知識分子爭取言論自由,研究“文人論政”的傳統及中國百年言論史。言論自由,乃文明社會的基本尺度之一,是世界的公法,人類進步的象征。早在上個世紀之初,自由、民主、憲政就已成為中國志士仁人不倦追求的目標。為了這一理想,宋教仁、邵飄萍、林白水、史量才、楊杏佛等奉獻了寶貴的生命,梁啟超、張季鸞、胡政之、成舍我、陳銘德、徐鑄成等奉獻了智慧、心血和畢生的精力。本書不是一般的敘述歷史人物的遭遇,而是從歷史人物的經歷中看一個時代的言論空間,看在那樣的空間里,一個文人所能做的是什么,已經做出的是什么。本書言近意遠,尺幅千里。
傅國涌 ·隨筆 ·21萬字
得到名師“瀟水”講春秋!精心講述春秋大貴族不為人知的套路故事!春秋時代,是周朝中期的一個貴族斗爭激烈的時代。它中間產生的斗爭策略、智謀、人際規范,都深刻地給歷史定下了模版,甚至可以說塑造了當今中國人的社會規范和思維模式、斗爭套路。本書嚴格依照史料,寫了大量的貴族行為故事例(約218個春秋貴族的故事),以及從中體現的規范和事情套路解析。這些故事本身生動,多姿多態,常常出人意料,幾乎超越編的劇情,但他們是真實的。每個故事最后加了點評分析和啟發。既獲得新鮮感受,也豐富思維啟迪。
張守春 ·隨筆 ·2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