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00年滄桑巨變,哪些話語永遠留在人們心中?本書選取從1911年至2010年那些直指人心或一針見血的語句,把100年間中國社會的發展和變遷聯綴起來。通過新鮮生動的語言,使大家在治亂興衰的歷史經緯中看到豐富多彩的細節,看到更為具體和更個性化的歷史畫面;使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歷史發展的社會基因,更好地明白歷史的風云變幻。
白運增 ·隨筆 ·22.2萬字
華文世界玫瑰戰爭作品,適合中國文化背景長大的讀者閱讀!《冰與火之歌》(《權力的游戲》)靈感來源、莎士比亞歷史劇重要素材庫;大象公會、國家人文歷史、鳳凰周刊、網易歷史、騰訊歷史聯袂推薦!
段宇宏 ·隨筆 ·24.2萬字
本書集合閻崇年先生一生研究成果之精要觀點、治學之心得體會。本書匯集了閻崇年先生從1984年起,歷時近40年應邀在海內外的機關、高校、圖書館、博物館、文化團體等單位進行的多次演講的精華。全書共五編。分作“以史為鑒”和“文化遺產”“歷史人物”“讀書修身”“愛國精神”,共47篇文章。這里面有“明亡清興的歷史啟示/赫圖阿拉之問的答案/物種文化形態的解讀/三千年文化政治中心的地域變化/海洋文化的歷史短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等,還有閻崇年先如何“讀書、修身、修心、踐行、厚德、出新”。
閻崇年 ·隨筆 ·38.8萬字
中國哲學史是中國人重要的智庫,諸子百家、佛教禪宗與宋明理學是中國主要的思想傳統。本書即以此為中心,展開對“中國人的智慧”的探討,涉及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孔子、老子、墨子、孫子、孟子、莊子、惠施、公孫龍、荀子、商鞅、韓非、王弼、嵇康、慧能、馬祖、朱熹、王陽明等。從理解經典出發,對思想個案進行探討,體會先賢的問題意識、提問與思考方式、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理論與實際困境難題的應對方法。從中發掘豐富的人生、倫理、生態、管理等方面的智慧,進而走近古代大哲的心靈世界。
郭齊勇 ·隨筆 ·25.1萬字
《廟堂與江湖:范仲淹傳》以北宋端拱至皇祐年間發生的諸多歷史事件為線索,以范仲淹、晏殊、歐陽修、呂夷簡、韓琦、富弼等諸多著名歷史人物間的交集為視角,以《宋史》《資治通鑒》《資治通鑒長編》等史書為依據,以獨特的角度展現了北宋真宗、仁宗兩朝60余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第一部:風云際會,主要介紹與范仲淹同時代的大人物間發生的故事,意在交代范仲淹所處的歷史和時代背景,同時還介紹了他少小立志、寄人籬下、良相良醫、斷齏劃粥等生活。
滕非 ·隨筆 ·21.5萬字
本書力求從晚清的社會結構和政治格局的視角,重新審視戊戌變法。側重點有三:一是當時的帝后政治二元結構;二是滿人政治;三是變法的操作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又有什么意義。作者另辟蹊徑地講述了“旗下閑人政治”、士林的政治習慣、清朝政治的“補丁傳統”等諸多因素對戊戌變法的影響,對西太后及洋務派的表現、學習西方過程中政治操作的變形、老百姓對變法的觀感等問題,也有獨到詮釋。
張鳴 ·隨筆 ·24.8萬字
本書記錄了1842年至1941年中國的百年歷史,前半段是作者“親聞”的,后半段是作者“親歷”的。作者利用抗戰期間躲空襲的“閑暇”,在沒有燈光、沒有桌椅的空洞里,用隨身攜帶的鉛筆和硬面筆記本,寫成這樣的一部“自傳”。這部書被作者視為“有點像自傳,有點像回憶錄,也有點像近代史”。
蔣夢麟 ·隨筆 ·21.6萬字
通過這本小書,探討中國知識人群體在甲午戰爭之后的覺醒,對維新思潮、實踐的推動。由于現代知識體系在這個時候尚未真正形成,戊戌文人還帶有濃厚的尚未分化的士大夫情懷,因而他們一方面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育、進步,另一方面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引發一系列完全可以不必發生的沖突、意外,進而使一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變革戛然而止。
馬勇 ·隨筆 ·43萬字
作者李菁歷時多年,對中國現代歷史上重要戰爭、民國風云人物等的當事人或他們的親屬、朋友、同事、學生等進行口述實錄,或挖掘與爬梳湮沒的資料……鮮活地呈現當年的人和事,生動地還原歷史細節;讀來真是感受到無論是誰的人生,終如在沙盤上充分演繹后,一切歸于沉寂!所寫人和事都是讀者相對熟悉的:1937年的淞滬會戰、1941年的遠征軍、1948的國共沈陽戰役等重大戰役;溥儀、張學良、汪精衛、曾仲鳴、陶希圣、李鴻、劉文輝、于右任8個在民國及后來時代的命運沉浮;還有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族長”及其家族后來的變遷。
李菁 ·隨筆 ·21.7萬字
名叫新橋的橋卻是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巴士底獄先后關押過大文豪伏爾泰和薩德爵士。巴黎的第一個證券交易竟然誕生在一座橋上。巴黎的源頭不在市中心的西岱島,而在楠泰爾市。埃菲爾鐵塔底下長眠的是2000年前和愷撒軍隊作戰的高盧將士。這些你萬萬想不到的歷史小八卦全都匯集在這本非典型性旅游手冊中。作者洛朗·多伊奇帶你乘地鐵,游小巷,發現一個與眾不同的巴黎。21個地鐵站,21個世紀,暢游古今巴黎!
(法)洛朗·多伊奇 ·隨筆 ·21.9萬字
毛主席說:“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毛澤東愛讀史,也最善于讀史,他在歷史中讀出了大學問,讀出了大智慧,更讀出了中國革命,讀出了豪情壯志,本書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眼光來讀史,以思想家的深邃來考問歷史,以卓越智者的智慧來透析歷史,當然也是以詩人的激情來感受歷史。毛澤東追溯了人類的歷史,俯瞰了興亡成敗,獲得了經驗教訓,表現了革命理想,這就是毛澤東對歷史、對革命、對人生的總結!這就是毛澤東讀史的大智慧,大學問!
冷成金編著 ·隨筆 ·31.5萬字
作者冷成金以智論史、以史說智,通過生動有趣的歷史典故、人物故事,說解歷史中的大智慧。分別有:深刻的儒家智慧,謀圣而不謀智;圓融的道家智慧,以無為王天下;超脫的佛家智慧,追求本心、見性成佛;嚴苛的法家智慧,辨析法、術、勢,以法治國;縱橫家的博弈智慧,兵家的戰略智慧,陰陽家的自然哲理智慧……全書將歷史的治亂興衰、人物的成敗得失,淋漓展現,引領讀者領悟傳統文化中的智慧真諦。
冷成金 ·隨筆 ·42.2萬字
本書節取了歷史上各個時期有關各類人物的品評及相關故事,使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人”這一復雜的社會因素,于趣味與哲理中得到啟示。重點不在于深刻、細致地品評、剖析某一歷史人物,而是節取其中一部分人物在為人處事當中的表現,以及當時人或后人對該人物的品評,來展示人物的某些品性、特質,可以是全面性、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個側面,能使讀者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受到啟示。讀者可以在品味人、事的過程當中感受人生,并從中省察自身,了解世人,從而更好地感知人與社會,創造更加和諧、輕松的生活。
杜東霞 ·隨筆 ·23萬字
中華歷代都是漢族相傳,其間或有少數民族入寇中原,亦忽盛忽衰、自來自去,五胡、契丹、女真鐵騎雖威焰熏天,但終不能統一中國。蒙古源流,原本為唐朝時候的室韋分部,向居中國北方,打獵為生,自成部落。初服金邦統領,至鐵木真出世,遂統一蒙古各部,養成勢力。蒙古鐵騎遂西征歐羅巴,未幾南下,滅金侵宋。南宋覆滅,蕩蕩中原竟被那蒙古大汗囊括以去。一朝天子一朝臣,居然作了八十九年的中國皇帝,這真是有史以來的創舉!卻不知,蒙人性情暴虐,待民苛刻,天下疲憊,竟激起無數民變,就中出了一位朱元璋,硬是把元朝天下生生奪去。有的說是天命,有的說是人為,小子也莫名其妙,只好就史論史,把蒙古興亡的事實,演出一部《元史演義》來。
蔡東藩 ·隨筆 ·30.5萬字
本書作者是一位地道的美國人。這是他研究中國宋代人物和文獻的一部論文集,包括7篇專文和1篇書評。原用英文寫成并在西方學術期刊正式發表過,現經過多方努力,已譯成中文。書中運用文本考古學的方法——即深入分析研究歷史文獻產生和流傳、改造的歷史,力圖恢復文獻本身的面貌,還原文獻作者原本的真實意圖及被篡改的經過,在個別案例中甚至建立起一個文獻不斷被后人改造的鏈條,揭穿了許多歷史真象,如秦檜和蔡京的功過善惡、金人攻陷汴京的隱曲等。通過細密的文獻考證,作者證明了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與李心傳《道命錄》等史家著作的可信度,同時使朱熹及其后來道學家對歷史文獻大做手腳的事實浮出水面,撥云見日,令人耳目一新,使人們對11-12世紀那段宋代歷史產生顛覆性的認識。
(美)蔡涵墨 ·隨筆 ·22.3萬字
本書為吳晗代表作《歷史的鏡子》增補版。《歷史的鏡子》是吳晗自己編輯的第一本雜文集,1947年出版,內容包括政治、軍事、文化、人物等諸多方面。作者擷取大量歷史細節,從多個角度、層面切入觀察,論述興衰得失,突出了他對國家與民族命運的思考,集中論述了社會風氣的墮落、政治的腐敗、人民的困苦與國家興衰治亂的關系,提出了改良社會風氣、根除腐敗等眾多問題。本次出版增補了25萬字,增加了吳晗關于明代政治、古代軍事、古代經濟、古代文化的研究以及歷史人物的故事,不論是對國家的建設還是個人的成長,都很有啟發意義。
吳晗 ·隨筆 ·24.9萬字
本書收入中國古代史研究文章46篇,以明史為主,既有對史實的考辨,又有對史事的論述。陳梧桐先生從事明史研究數十載,對朱元璋及明初歷史著力尤多,《劉基死因考》《胡惟庸黨案再考》《藍玉黨案再考》等文章,借助豐富的史料,通過細致,去偽存真,還原歷史真相,是極有分量的佳構。
陳梧桐 ·隨筆 ·42.2萬字
讀史的智慧(修訂本)》為初版的修訂本。與初版相比,《讀史的智慧(修訂本)》在面貌上改變較大,主要刪去了原書中的四篇長文,補入作者最近五年來新寫成的一些書評和學術評論文章,抽換文字逾十萬數,而在文章的編排體例上全書則趨一致。就像作者所一貫主張和踐行的那樣,收入書中的這五十篇文章一方面具有高專業水準,另一方面又有者很強的可讀性和新鮮感,書里不時閃現出來的許多銳利見解和生動流暢的議論,不但給讀者的思想觀念造成一定沖擊,而且在對歷史的照察和體悟方面最是予人智慧的啟迪。
姚大力 ·隨筆 ·23.9萬字
張鳴教授的歷史隨筆主要取材于晚清民國史,不拘一格地講述了正史當中很多不為人所注意的細節,著重挖掘故事背后的東西。本冊側重說事,主要內容有:義和團的謎團;義和團的女人戰陣;義和團:變幻的歷史記憶;“義和團藥方”為何再現江湖;世紀末的看客;又想起了王大點;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讀史札記等。可從中真切感受張鳴式說史的獨特風格。
張鳴 ·隨筆 ·21.5萬字
本書收李國文歷史散文50篇。從秦漢到明清,從正史到野史,從大題材到小人物,從帝王將相到三教九流,都有涉筆。它的作品獨樹一幟,成就斐然,融文學的才情、歷史的厚重、雜文的犀利于一爐,有評論家認為“他是當代將學識、性情和見解統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頗有法國作家蒙田之風”。
李國文 ·隨筆 ·28.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