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北京史學》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編輯的學術刊物。本輯設城市書寫、經濟社會、教育文化、史地考索、史學思想5個欄目,主要刊載近代北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史學、文獻學等方面的論文14篇。全輯力求宏觀與微觀、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試圖拓展和深化北京史的專題研究。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 ·地方史志 ·23.1萬字
晚清湖北現代化歷史內容豐贍、氣勢宏闊,是中國早期現代化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不拘泥于現代化的理論詮釋,盡可能地搜集相關史料,著重陳述晚清湖北與現代化相關的歷史變相,兼及探討此種變相產生與運動的內在機制。就具體框架而言,本文分為兩部分,縱深面與橫切面兼顧,第一部分以時間為軸,著重論述晚清湖北現代化的歷史動態進程;第二部分橫向剖析,主要探討晚清湖北現代化的內在機制。
常城 ·地方史志 ·22.7萬字
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的師生多年來將目光聚集于晉南這個具有厚重歷史的區域。位于山西省南部的永濟,是該中心與永濟市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的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近年來,山西大學社會史研究中心的教師結合“區域社會史研究導論”課程講授,帶領學生在永濟進行了多次田野考察,為在校學生提供校外實踐的機會,將課堂知識和課外實踐結合起來,提高資料搜集、學術研究、認識社會等方面的能力。本書收錄了博士、碩士在田野調查過程中完成的作品,包括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田野日記三大部分,這是多年來學生田野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現。
行龍主編 ·地方史志 ·22.7萬字
本書研究和總結了浙江歷史文化村落變遷與發展的歷史脈絡、社會經濟變遷發展的條件、階段性特征和一般規律,以及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浙江特色和中國經驗,其中重點研究了當前浙江歷史文化村落的分布、地域類型、文化特征、文化遺存及經濟社會狀況,典型歷史文化村落的經濟社會變遷、歷史文化村落的農村產權交易制度、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典型案例和發展規劃、中國歷史名村變遷對當前美麗鄉村建設的借鑒意義等,希望為后人留下一份詩意情懷的浙江歷史文化村落變遷史料,為現代農業如何繼承中華傳統農業精華發揮啟迪作用。
李琳琳 吳一鳴 王欣 ·地方史志 ·22.7萬字
書稿主要選取了固原城修筑、拓筑和重大修繕的幾個里程碑式的時代節點,描述了其城修筑發展的歷史。固原古城筑城當在戰國時期,西漢有高平縣設立,漢武帝時期設置安定郡。固原城位于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軍事地理位置重要,地方政權建制層級高,是西北歷史名城。
薛正昌 ·地方史志 ·22.3萬字
本書是關于一座北方小城的地志學。作為融合歷史人類學與都市社區研究的嘗試,本書借鑒人類學“地志學轉向”對世界物質性的關注,運用“地景制作”的概念,通過城市整體空間及歷史建筑、公共空間與家園的歷史變遷,呈現了一座城市的地志脈絡,探討了其中的權力、文化與歷史?;诔鞘械鼐爸谱鞯臍v史實踐,歸納出空間支配的不同類型:帝國晚期的“象征支配”,改革開放之前的“總體支配”,當下的“生命支配”。最后探討了近代以來中國的國家轉型。
劉行玉 ·地方史志 ·22.2萬字
本書從史實角度,全面翔實地記述了福建武平武東鎮的風情、風物、風光、風俗,系統地反映了武東鎮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全書分為七章,分別講述武東人民的紅色革命史;記載了武東鎮名山大湖、古建風貌;記述了武東人對質樸淳古的習尚習藝的傳承與發展;介紹了武東的學士文豪及山歌技藝;陳敘武東教育的蓬勃發展;反映了武東人深深的故鄉情結;著重介紹黨政軍教科文衛領域的杰出人才。全書充分展示了武東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所表現出的勤勞和智慧。
練良祥主編 ·地方史志 ·22萬字
地湖鄉是“一塊貴州飛落湖南的‘插花地’”,雖游離于天柱母體之外,但從明代萬歷二十五年天柱建縣之日起,就一直認同天柱這個“母親”,矢志不渝。地湖雖小,但坊間流傳的故事、文獻典籍的記載,都詮釋著地湖何以成為“插花地”以及存續至今的社會文化歷史過程。本書試圖利用這些民間故事、文獻記載,探究地湖成為“插花地”的始末,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地湖人又是如何通過日常生活實踐去強化和傳承這種認同,使地湖“插花地”身份一直保留至今。
謝景連 ·地方史志 ·21.8萬字
四十多年前,女孩瑪拉從外祖母的抽屜里偷偷拿走了一張發黃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子身穿風衣,凝眸遠眺,有種難以言說的魅力。她叫曼婭,生于中國海拉爾,1938年因“日本間諜罪”被槍決。二十多年后,正是經由這張照片,外交官瑪拉走上了一條歷經曲折的尋親之路。面對真真假假的歷史檔案、撲朔迷離的口述追憶,她以驚人的毅力,最終揭開了一個哈爾濱俄羅斯家族的悲愴往事。
(澳)瑪拉·穆斯塔芳 ·地方史志 ·21.7萬字
本書把商人與近代甘寧青地區社會發展史研究有機結合起來,以求盡量客觀、真實地展現甘寧青社會在近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沖擊背景下的種種變遷景象,強調商人在近代甘寧青社會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同時,探討社會變遷對商人自身所帶來的影響。全書分為四個部分:清前中期甘寧青地區的商業發展、商人與近代甘寧青地區主要國內商貿活動、近代甘寧青皮毛出口貿易中的商人群體、商人與社會變遷。在社會變遷視野下,本書運用歷史學方法和多學科研究的綜合方法,考察甘寧青地理空間中商人活動市場具有的諸多獨具特色的區域面相,注重對觀念形態、行為規范、道德準則、宗教信仰在交易過程中所起作用及其影響的分析。
李曉英 ·地方史志 ·21.7萬字
本書以民國時期東北大學的創辦與發展為研究主線,展現了九一八事變前東北地方勢力朝向近代化的努力及其困境,探討了事變后東北流亡勢力在抗日戰爭、中央與地方的爭奪以及解放戰爭等時代大勢下的應對與糾葛。從中可以發現,地方勢力對如何發展地方以及應對內外困難都有他們自己的規劃,盡管這種規劃富于地域性,但也充滿使命感,從而匯入時代發展的洪流中去。
王春林 ·地方史志 ·21萬字
本書以三門塘村落為切入點,通過三門塘家族的譜系建構、宗教風水觀念、歷史記憶、村落組織、性別、儀式等諸方面探討了其與空間的關系,展現了不同類型的空間。本書不僅進行共時性的結構分析,同時也將空間做一歷時性的動態闡釋,關注在不同歷史時段村落空間受社會政治經濟力量影響而發生的諸多變化,以此來呈現不同層面的歷史鏡像。
錢晶晶 ·地方史志 ·21萬字
本書選取北溪流域的開發主力金沙、銀塘、玉蘭、碧溪四個村落為典型進行田野調查,結合對民間文獻與官方史志的利用,較清晰地勾勒出唐宋以降北溪中下游區域社會的歷史變遷,并對不同時代不同形態的區域社會變遷的原因、影響進行深入探討,特別是對不同家族對九龍江北溪中下游的開發、家族勢力的消長及其對地方社會秩序的影響的分析,既有對傳統觀點的補充,也有一些新的發現,新的觀點。
黃藝娜 ·地方史志 ·20.9萬字
《寧夏農墾史》著重敘述當代寧夏農墾事業的創立、改革與產業發展歷程,重點研究國營農場、軍墾時期的農建十三師和農五師、知青在農墾、農工商一體化、生產責任制改革、農業分區建設、場辦工業、土地管理、農業產業化、歷史經驗等問題。
廖周 ·地方史志 ·20.6萬字
《北京史學》是一個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欄目有:“理論研究”,主要著力進行北京史及相關研究方向的學科理論、研究方法的探討;“專題研究”,探討北京歷史上的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學術文化、環境變遷等各個方面的學術問題;“新書評介”,介紹近期出版的北京史學術著作;“研究綜述”,對近年來北京史學研究成果及動態、學術活動等加以總結,為讀者提供學術參考及資訊;“史料拾遺”,刊載或介紹新近發現的與北京史研究相關的新史料。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 ·地方史志 ·2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