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地名具有活化石一般的重要意義,東北地區作為古代不同民族的聚居區,其地名因不同族群的歷史文化和語言而呈現極為復雜的情況。作者潛心研究哈爾濱地名含義,提出了“天鵝論”的觀點,并逐漸摸索出東北地區歷史地名系統研究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即對東北地區地名系統的研究應從語詞性質、語源、語境和語音四個維度對其進行綜合考證和研究。作者在哈爾濱城史紀元的問題上,將地名的研究與城史紀元的研究相結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王禹浪 ·地方史志 ·18.6萬字
《北京史學》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編輯的學術刊物。本輯設學術概覽、文化縱橫、史事考索、近代掠影共4個欄目,刊載史學理論、文化保護、文獻探析、西風東漸、社會變遷等方面的論文15篇。全輯以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史學探索為中心,兼及不同學術視野下的現實關懷。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 ·地方史志 ·18.6萬字
《中國共產黨蓮湖歷史(1925-1978)》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組織的創建和活動、人民政權的建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全面展開與曲折發展等五章,主要記述從1925年10月到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在蓮湖地區黨組織的建立、發展以及各級黨組織領導人民建立并鞏固新生政權,回復國民經濟,開展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初步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是一部記錄和反映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蓮湖地區黨的歷史的基本著作。
中共西安市蓮湖區委組織部 中共西安市蓮湖 ·地方史志 ·18.5萬字
《民國寧夏風云實錄》共計10本26卷。本書以時間為線索,記述了民國時期寧夏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文中所寫事件均由當事人和事件經歷者、知情者提供,史料來源可靠,所記事件詳實,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寧夏的狀況。全書時間脈絡清晰,時代主題鮮明,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地方史志 ·18.4萬字
清水江岸,有一個名叫“苗北”的寨子。明清以降,其作為“皇木”的輸送地,被零碎地記載在正史里。或許人們對她的了解不只是“皇木”,還有那與“改姓”“破姓開親”“定俗垂后”等重大歷史事件相勾連的有關房族與姻親之間不斷轉換為“他者”的歷史過程,以及在這個歷史結構中孕育出的帶有江湖韻味的神話情感故事。關于這一切,她愿用極美的契約文字和展演形式,將其呈現給想讀懂她心思的人。
劉彥 ·地方史志 ·18.4萬字
長蘆私鹽,歷史久遠,種類多樣。為遏制私鹽,北洋政府采用了法律、行政、武力等諸多手段。其中,投入財力最多的措施是擴編長蘆緝私營,誤轉緝私。本書首先探析了長蘆緝私營的組建原因,然后闡述其營制變化及人事管理制度、領導指揮體系發展,并對其經費、薪餉、軍需供應等后勤保障體制、日常緝務活動及軍風紀等情況進行了分析闡釋。書中以該組織內部管理的視角,剖析了其緝私抵效的原因——緝私營制度及管理的時代性局限性,加上鹽業制度性鼻竇、社會性失衡矛盾共同作用所致
畢昱文 ·地方史志 ·18.3萬字
屯昌縣位于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北麓,古為屯兵之地,后發展為圩鎮,因名。屯昌縣處于獨特的“三重政治邊緣”,因地緣環境和文化語境等因素的影響,產生出意義別致的“熟黎”文化,歷史上為瓊島漢、黎文化圈的過渡帶。審視屯昌歷史的發生與發展,可視為整個海南島漢、黎族群間民族大融合的縮影,雖非跌宕起伏,卻也精彩紛呈。海南建省之后,屯昌縣以“能源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顯現出與海南島其他市縣不同的發展模式。
李安斌 盧俊霖 ·地方史志 ·18.2萬字
《中國共產黨陜西省禮泉歷史第二卷(1949—1978)》是一部由中共禮泉縣委黨史研究室組織編寫的,旨在反映1949年至1978年共3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禮泉領導人民群眾、組織政權、恢復和發展生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以及經歷“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挫折,直至撥亂反正、整頓國民經濟等。本書稿經過八次易稿,專家及上級黨史部門審讀,符合有關規范,客觀公正、較好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禮泉歷史,對禮泉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有較高的資政作用,填補了一段黨史研究的空白,有一定的出版價值,建議列入我社出版計劃。
石泉縣檔案史志(局)館 ·地方史志 ·18.2萬字
本書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切入,分析《禮記》所代表的傳統禮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和諧社會現代禮儀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實質,探討禮儀在傳統和現代融合中的發展趨勢,實現禮儀與文化、道德與修養的相互貫通。
吳蘊慧 ·地方史志 ·18.1萬字
本書以云南為中心,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在梳理云南民族關系演進趨勢的基礎上,重點考察文化生產的主體、結構、產品內容、生產方式的歷史變遷,對不同類型的文化生產與民族關系的形成、發展以及政經秩序的建構、轉型之間的關聯做個案研究。作者希冀由此獲得關于文化生產與民族關系建構的典型資料,并為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服務在建構平等和諧民族關系中發揮積極作用提供理論和經驗支持。
劉濤 ·地方史志 ·18.1萬字
“都城風物”選取中國古代著名都城長安、洛陽、開封、杭州相關的名著四種:包括駱天驤《類編長安志》,記錄從西周、漢唐到宋元的長安古跡,以及相關史事;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記述北魏時代洛陽城市建制和佛寺建筑,以及相關政治、文化、風俗、人物、藝文、中外交往等;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述北宋開封的皇城建筑、城內各坊、民眾的飲食起居、歲時節令,囊括汴京生活的方方面面;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詳述朝廷典禮﹑山川風俗﹑市肆經紀﹑四時節物﹑教坊樂部等情況。
(元)駱天驤 (北魏)楊衒之 (北宋)孟元老 (南宋)周密撰 ·地方史志 ·17.9萬字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地方史志 ·17.8萬字
作者為國際巖畫委員會委員。曾應邀在意大利、克羅地亞的一些學術單位進行學術交流,舉辦巖畫講座。他首先發現了大麥地巖畫、香山巖畫、西山巖畫、靈武巖畫;首次提出了寧夏境內遺存有西周長城、秦皇長城、漢武長城、清修長城等觀點。國內外媒體對其學術活動、學術著作均做過評介報道。
周興華 周曉宇 ·地方史志 ·17.7萬字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地方史志 ·17.6萬字
《海南歷史文化》第七卷論述了漢末三國至隋末唐初海南的政治演進過程及內在的本質,明代名臣王弘誨的非功利主義教育價值觀及其對當今社會的現實指導意義;對海南歷史名人海瑞、丘濬、唐胄、冼夫人、何履光、梁云龍、潘存、宋子文等人進行了研究,豐富了這一個個歷史人物的形象;研究了蘇東坡在海南儋州時所作的“和陶詩”及這些詩中所體現出來的蘇東坡生活在海南的情狀,講述了白玉蟾的文學與道;對丁謂、蘇軾、潘存、彭光欽的生平進行撰述。
李長青 ·地方史志 ·17.6萬字
本書重點敘述了寧夏自元朝至新中國成立的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以及對寧夏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人物。
贠有強 ·地方史志 ·17.5萬字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地方史志 ·17.5萬字
《清澗縣衛生志》(1632—2014)是清澗縣衛生局委托縣衛生進修學校組織人員,在1990年成稿的《清澗縣衛生志》(下限1990年)的基礎上,擴充、修改、編纂的方志類衛生專志。全書上限追溯到本區域有記載的醫藥事業的明代(1632年),下限為2014年。
《清澗縣衛生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17.1萬字
韋力尋訪古代私家藏書樓,二十余年如一日,《書樓探蹤·江蘇卷》是“書樓探蹤”系列的第二卷,在該書中,他實地探訪了位于江蘇的20處著名藏書樓,不僅詳述了他游歷訪古的感受,而且廣征博引,將藏書家生前身后的故事娓娓道來,從乾隆年間徐乾學的傳是樓、黃丕烈的百宋一廛,到民國時期柳亞子的磨劍室、錢穆的素書樓,這些篇章宛如一座座藏書文化的豐碑,按時間先后排列,俾使讀者從歷史縱深的聯系中了解到江蘇的人文書香,書香氛圍的形成及其演變,在崇尚輕量化閱讀的時代,激發出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禮敬之情。
韋力 ·地方史志 ·17萬字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地方史志 ·1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