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絢麗的中國絲綢,美若天上虹霓,幾千年來持續發展,不斷外傳;造福國人,惠及優選。本著作根據考古資料、文獻記載,同時吸收靠前外學者的近期新研究成果,系統論述了中國蠶桑、絲織的產生與發展及其技術的不斷創新歷程;介紹了先秦時代的中西交通、絲綢之路和在這種背景下我國蠶桑絲織技術、養蠶技術的傳播情況,極具史料、史學價值。
楊群章 ·專業史 ·9.7萬字
本書是董黎明教授為慶祝北京大學地理學科建立65周年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建院10周年而作。董黎明教授196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經濟地理專業并留校任教,對北京大學經濟地理學科建設具有巨大貢獻,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北京大學經濟地理專業建立于1955年,始終秉持“教學科研并重,理論服務實踐”的宗旨,60年來不斷發展壯大,探索出一條跨學科交叉發展的教學科研之路,建成了一個獨具特色、高度綜合的北大經濟地理學科群體,享譽海內外,在中國地理學界及城鄉規劃、土地科學、區域科學、風景園林等學科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巨大影響。
董黎明 ·專業史 ·9.7萬字
本書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后首部全面系統介紹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的書籍,對運河沿線的文化符號從文化傳承、文化認同和文化走出去等層面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與研究。本書分中國大運河的概念及發展階段、中國大運河與漕運、世界遺產的中國大運河、中國大運河遺產點介紹、中國大運河遺產的保護、琳瑯滿目的中國大運河遺產、中國大運河與歷史名人、中國大運河與城市發展、中國大運河歷史文化、中國大運河與旅游發展等十章。
姜師立 ·專業史 ·9.5萬字
《平漢鐵路與華北經濟發展(1905—1937)》一書共分為六章,主要探討1905—1937年間平漢鐵路的營運狀況,及其對華北地區商業、農業和工礦業發展的帶動作用。本書曾由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于1987年出版,列入該所專刊第55號。此次出版作者增撰《穿越界限——中國鐵路史研究的現狀及展望》一文。
張瑞德 ·專業史 ·9.1萬字
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全書共14萬字、300余幅珍貴圖像史料和照片,采用了以時間演變為主軸,分類闡述和系統探討的研究方法。第一二章探討了古代社會環境設計與營造的發展與特征。第三章到第五章對三大都市空間、住宅空間和園林環境進行了闡述,并總結了造園的空間與意匠特征。第七章探討了城市、公園路、校園、街區四個不同尺度和類型的設計經驗。第八章對日本環境設計史進行了概括與總結
許浩 ·專業史 ·8.8萬字
“瘟疫”與人類文明伴生,自古以來,我國人民不斷尋找抵御傳染病的方法。歷代“戰疫”中所迸發的勇敢、堅強和無畏精神,值得后人銘記學習。本書回顧了中華文明從古到今的戰疫過程,敘述歷史上的重要疫情、重要防疫事件和杰出抗疫人物。文字注重通俗淺易,面向普通讀者,對戰疫相關的醫藥知識進行科普解讀。編排注重圖文結合,結合大量史料圖片,反映真實的戰疫歷史。全書旨在總結歷史,啟迪當下。
鄭洪 ·專業史 ·8.5萬字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延長石油”)隸屬于陜西省人民政府,是中國擁有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資質的四家企業之一,也是集石油、天然氣、煤炭、巖鹽等多種資源一體化綜合開發、深度轉化、高效利用的大型能源化工企業。本書為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年鑒。《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年鑒·2017》,由具有豐富的年鑒編寫經驗的本書編纂委員會編寫,從各個方面全面展示了延長石油2016年以來的輝煌成就和公司發展。
《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年鑒》編纂委員會 ·專業史 ·8.3萬字
《中國書法史》版出版于1999年。本次修訂出版,替換為高清彩色大圖,并且對部分文字、內容做了修改。在篇章體例上,本書以時間為軸,描寫上古、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元代、明代、清代以及20世紀的書法。在全面分析書法史的基礎上,并分析討論書法的風格特征、書法藝術家、書法作品、書法史研究著作、風格的論證等。是一本很實用的書法入門書,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書法入門者會很有啟迪。后接一部分璽印篆刻內容,增加其附加值。
徐建融 ·專業史 ·8.3萬字
南京理工大學是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由創建于1953年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先后經歷了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華東工學院幾個發展階段,1993年更為現名。本書概述學校的基本狀況、歷史沿革、文化積淀、重大事件、名人學者、發展愿景等內容,以學校發展歷史為主線,突出光榮傳統和辦學成就。
葉海 季衛兵主編 ·專業史 ·8.1萬字
《宋元戲曲史》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地研究戲曲發展史的論著。全書共十六章,以論述宋金元雜劇的淵源、戲劇文學及其對后世的影響為主,兼及曲調和演出,對宋以前、元以后的情況及元代的南戲也附作介紹。該書考察了中國古典戲曲形成、演變、發展的過程,描繪出清晰的途徑和線索,對戲曲語言的藝術特點和審美價值作了具體的分析和發揮。《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收入此作時改名為《宋元戲曲考》。《宋元戲曲史》最初由商務印書館于1915年9月出版,本次出版選用商務印書館1933年3月“國學小叢書”系列版本為底本,封面亦參考該版。在保留當時語言文字習慣的基礎上,對文字、標點等進行了錯訛訂正和現代規范處理,同時以頁下注的形式對生僻字詞進行注音和解釋,以幫助讀者更好理解。
王國維 ·專業史 ·7.6萬字
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劉宋大明元年,以“大明”年號命名,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走進大明寺,我們仿佛走進千年悠悠歷史。盤桓寺內,尋古探幽,香燭祈禱,追思前賢,浮想聯翩。遠古的高岡,南朝的古寺,隋朝的寶剎,唐朝的高僧,宋朝的名堂,明朝的老樹,清朝的御碑,當代的玉佛……這里有著豐富的歷史遺跡、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有著深厚的佛學淵源與文化底蘊。一座大明寺,一座豐厚的歷史寶庫。
王虎華 ·專業史 ·6.9萬字
作者從集藏的諸多老校徽中選取了四百余枚設計精美、品相完好的徽章集結成冊,不僅是對自己近二十年來集藏成果的一次總結,更為讀者帶來了一次有關大學徽章的藝術盛宴,同時也對中國百年高等教育發展史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回顧和梳理。書中的很多院校可能從來沒有在普通讀者的視野里出現過,也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詳細記載,但通過這些流傳下來的精美徽章,我們可以看到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和教育家在發展高等教育的過程中做出的努力與嘗試。或許這些嘗試最終沒有取得成功,但它們留給后人的財富不只是幾枚精美的徽章,也是這本書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意義。
徐一良 ·專業史 ·6.7萬字
《兒童健康管理全書》共分上、下兩篇:上篇側重關注兒童的身體健康,分別從飲食習慣、睡眠習慣、運動習慣、行為習慣、疾病預防、環境衛生、食品衛生、杜絕污染源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下篇側重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分別從情緒控制、外界刺激、社交習慣、適應性的培養、心理疾病的預防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闡述。本書旨在降低孩子患身體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概率,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辛芝榮 ·專業史 ·6.3萬字
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全書共14萬字、300余幅珍貴圖像史料和照片,采用了以時間演變為主軸,分類闡述和系統探討的研究方法。第一二章探討了古代社會環境設計與營造的發展與特征。第三章到第五章對三大都市空間、住宅空間和園林環境進行了闡述,并總結了造園的空間與意匠特征。第七章探討了城市、公園路、校園、街區四個不同尺度和類型的設計經驗。第八章對日本環境設計史進行了概括與總結。
許浩 ·專業史 ·5.8萬字
今天司空見慣的自行車,在交通史上的地位可能要比大家想象的高得多。這是人類第一次擁有一種不依靠畜力,以最小的代價即可拓展自由交通半徑的工具。它便捷、實用,還很時髦,當年曾經開啟一種時尚男女們最熱衷的運動與社交方式,并且引發了西方社會女性服飾的巨大變革。人們用四百年時間一點點打造出這精美機械,宛如一幅斑斕而迷人的拼圖,每個時代的設計與工藝大神們都為它的完整奉獻一份力量,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完成了現代化的版本。
上海汽車博物館編著 ·專業史 ·5.4萬字
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其發展歷程可以看作是一部生動的文化史。中國服飾文化從夏朝至清代的漫長發展歷程,展現各朝代服飾的獨特風貌與變遷軌跡。服飾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映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審美觀念、工藝水平,還深刻反映了社會結構、文化交融及政治變遷。可以說,從原始社會的簡單衣著到現代的新中式服飾風格,中國服飾經歷了無數次的變革和創新。每一次變革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傳承。本書將帶領讀者一起探索古代中國的服飾發展與變遷,從夏朝開始直至清代,了解每個朝代的禮制、服飾變化與風格特點、服飾內涵與審美觀念以及社會影響等,從而一窺中國古代服飾背后的文化價值。
王志鴻主編 ·專業史 ·3.5萬字
本書主要收錄了鄧氏關于書法史的文章。其中,《中國書法的來龍去脈》連載于1957年1期、2期及4期《新觀察》,主要梳理了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由于上述文章發表較早,至20世紀80年代己不易為讀者所覓得,故鄧國治又據鄧氏遺稿整理成《談談中國書法的演變》一文,刊發于1985年期《書譜》雜志,其主要觀點與《中國書法的來龍去脈》一致,唯更為簡括凝練。與上述兩篇文章不同,自《王羲之博采眾長》至《趙之謙書法的新評價》乃是鄧氏就歷代有名書法家所撰寫的評述文字,內容涉及各家書法特點、在書法目前的地位以及對當下書法學習的借鑒意義等方面。此部分文章的出版,均以初發表書刊為底本,予以重新標點整理。
鄧散木 ·專業史 ·3.3萬字
全書分六章:第一章是“史料中的蹴鞠”,主要結合史料闡述中國蹴鞠歷史;第二章是“遼代蹴鞠繪畫”,包括紙畫、絹畫、繡畫,生動還原當時的蹴鞠活動;第三章是“蹴鞠游戲規則”,講述鞠球、球場和游戲規則;第四章是“蹴鞠的發展”,講述步打球和馬球,二者的共同點是仍用手臂,都用球杖,其區別是一個徒步,一個騎馬;第五章是“水域的蹴鞠”,即水球和冰球,這是陸地蹴鞠在北方水上的延伸;第六章是“其他球戲”,有古代的跳丸、拋球、木射、踏球,也有民間流行的踢石球、托高球,等等。本書雖以蹴鞠為名,實際上涉及傳統球戲的方方面面。
宋兆麟 ·專業史 ·2.3萬字
《北山酒經》是宋朝的一本講述酒的書籍。《北山酒經》是宋代酒文獻的力作,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為總論,論酒的發展歷史;中卷論制曲;下卷記造酒,是中國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論述有關酒的著述。
朱肱 ·專業史 ·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