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戰國策》簡稱《國策》,相傳系戰國時期各國史官或策士輯錄,有《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書》等不同名稱。西漢劉向進行了整理,按戰國時期秦、齊、楚、趙等十二國次序,刪去重復,編訂為三十三篇,并定今名。這部書主要記載了當時謀臣、策士游說各國或互相辯論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各集團之間尖銳復雜的矛盾和斗爭,文字生動流暢,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材料。
(漢)劉向集錄 (南宋)姚宏 鮑彪等注 ·史家名著 ·51.1萬字
錢穆的得意門生、“中國史學界的樸實楷模”、臺灣“中研院”院士嚴耕望畢生經驗傾囊相授。兩岸三地歷史院系公認治史入門必讀,內容涉及歷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體規律、論題選擇、論著標準、論文體式、引用材料與注釋方式、論文撰寫及改訂,以及努力途徑與生活修養等諸多問題。紀念嚴耕望誕辰100周年增訂版;新增2萬字《錢穆傳》大陸首發。行銷35年經典升級?特約導讀?專名索引。《治史三書》是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以個人治學心得為基礎,融合梁啟超、陳寅恪、傅斯年、錢穆等幾代史學大家的治史經驗著述而成的一部史學方法論著作,被認為是“金針度人”的治學入門書,語言質樸流暢,誠摯親切,務求實用,可謂金針度人,功在學林。
嚴耕望 ·史家名著 ·20.1萬字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梁啟超的史學代表作,原為其任教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校時所編撰的講義,充分闡述了清代學術的發展狀況,及其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發展中的價值和地位。本書共分16講,以社會思潮、學派人物和學科發展為線索,展現了中國學術在17世紀至19世紀三百年間的變遷,內容翔實,觀點新穎。在學術史的研究和寫作上,本書具有開創性的價值,已成為相關專業研究者的必讀書目。通過本書,讀者不僅能感受到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還可全面、系統地了解清代學術,以及中國歷史發展與思想文化的聯系。
梁啟超 ·史家名著 ·24.4萬字
資治通鑑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前後共1362年。凡二百九十四卷,三百二十五萬余字(胡注版約六百萬字)。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冊」,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鄒寰宇 (宋)胡三省輯注 (宋)司馬光編集 ·史家名著 ·567萬字
內容經典,體例科學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著,書中增設了導讀、注釋、譯文、名句精解等輔助性欄目,為讀者掃除閱讀障礙,深入體味作品的內涵,方便快捷地掌握原著精華。圖文全解,好讀好看600余幅精美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般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座立體真實的歷史博物館,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獲得更多的視覺感受和想象空間。
司馬遷 鄭晨 ·史家名著 ·50.7萬字
《史記·世家》主要記述的是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跡和特別重要的人物事跡。雖然孔子和陳涉并非諸侯或貴族,但在世家中也對他們進行詳細地描繪,只因他們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影響非同尋常。各諸侯王的成敗得失,更加真實地還原了歷史的面貌,更深層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文化的特質及淵源。
(西漢)司馬遷 ·史家名著 ·23.7萬字
《全球通史》為美國著名作家塞繆爾·古德里奇最負盛名的作品,曾深刻影響了美國的大眾歷史文化觀,其影響力被認為與《常識》《瓦爾登湖》《聯邦黨人文集》等經典作品并駕齊驅。全書通過七大板塊、五百零七章共六冊的內容將世界自人類誕生至19世紀中期的全球歷史詳細生動地講述出來。作者十分注重地理、歷史知識的結合,將全球視角下不同文明的歷史發展脈絡、政治、經濟、軍事、風俗、生活狀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展現民族或國家發展、互動的歷史視野和繡花針般的筆觸,在呈現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時,也帶給讀者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全書沒有采用一般的世界通史按時間段來分別講述不同地區歷史的方式,而是采用分地區講述單個國家或地區古往今來的歷史,這對入門級的讀者而言,更容易清晰準確地把握歷史發展的脈絡而不至于引起混亂。可以說,這部《全球通史》不僅顯現了獨特的全球性視角,還富于深刻性、獨到性,是名副其實的具有全球眼光和智慧的通史巨著。
(美)塞繆爾·古德里奇 ·史家名著 ·37.3萬字
(美)塞繆爾·古德里奇 ·史家名著 ·27.7萬字
在這里,你會看到一個草根的勵志神話:16歲時,他因瘟疫而家破人亡,靠著行乞才勉強活下去;28歲時,他從一介草頭兵逐步成長為紅巾軍大帥,成為一方抗元領袖;41歲時,他正式宣告大明王朝誕生,“克復中華”的偉業歷經數百年終于實現!朱元璋的每一段傳奇,都是堅韌不拔的意志力的勝利!在這里,你還會看到一個完全超乎想象的多面帝王:孤身投軍、南征北戰,支撐他建立不朽功勛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力!猜忌多疑,專制殘暴,為何一個人民的英雄會蛻變為喜怒無常的暴君?看一代明史大師為你還原一個你從未讀到過的朱元璋!
吳晗 ·史家名著 ·14.5萬字
本書輯《孫子兵法》原文、曹操注原文以及如上兩種原文的注釋譯文。注釋譯文詳盡,凡重要概念、典故均予以說明,譯文力求簡潔準確。本書更創造性地結合了以曹操為主的三國戰爭案例對《孫子兵法》與曹操注重點加以講解,以案例解經典、系統敘說《孫子兵法》,以便讀者更好地了解孫子和曹操的軍事哲學思想。本書不僅是一部解讀《孫子兵法》的著作,也是一部解讀三國軍事戰爭的歷史著作。
曹操 ·史家名著 ·10.8萬字
《國語》相傳為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全書共21卷,分別記載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約BC967BC453)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史事,是我國最早的國別史。國語保存史料豐富,史實詳細生動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戰國)左丘明撰 (三國吳)韋昭注 ·史家名著 ·21萬字
1949年前后的書生與政治。對于20世紀中國的知識分子來說,一個最大的歷史悲劇就是,他們是最早投身于救國救民的一群人,自認為最了解政治大勢,最后卻在政治場中最不知所措、動輒得咎、受人輕視。本書討論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學哲學教授張東蓀,長期浸淫于政治活動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務院委員;一位是報人王蕓生,擅長政治評論,多年擔任《大公報》主筆;一位是清華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對政治外行卻一樣曾積極想要為中國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經在不同領域有過出色表現,1949年以后卻先后遭遇滑鐵盧,人生事業從此一蹶不振。
楊奎松 ·史家名著 ·29.6萬字
(美)塞繆爾·古德里奇 ·史家名著 ·27.6萬字
(美)塞繆爾·古德里奇 ·史家名著 ·34.9萬字
(美)塞繆爾·古德里奇 ·史家名著 ·28.3萬字
本書稿以曹操父子、卞皇后及甄氏、何晏、華佗、諸葛亮、陸遜等人與烏丸、倭等民族國家的十篇傳記為中心,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三國的歷史。與傳統歷史、史學史或通俗小說的講法有別,這里主要是依據對《三國志》文本的具體解讀,并借助政治史、女性史、文學史、思想史、醫學史、民族史、東亞史等相應的視角,來復原陳壽筆下三國史絢爛恢弘的畫面。過去人們在相關研究中始終關心政治、軍事,而本書的特點是在對軍事、政治的關注之外,更加重視文化、性別、民族等議題。
戴燕 ·史家名著 ·12.7萬字
《呂著中國近代史》分為五個部分,包括《中國近代史講義》《中國近世史前編》《中國近百年史概說》《中國近世文化史補編》和《日俄戰爭》。前三個部分內容基本上一致,都是就同一內容作者在不同時期的講義集結而成。后兩部分則是就前一部分在某些領域的進一步深化詳解。本書寫作范圍廣博,取精用弘,多有獨到之處,敘述簡明精當,脈絡流貫,議論風發,對一般讀者熟悉中國近代史能起到非常積極的效果。
呂思勉 ·史家名著 ·31.5萬字
得到“熊逸書院”主理人作品集,共兩冊。《正義從哪里來》:貪欲、暴力、腐敗……誰偷走了我們的正義?大到戰爭、社會爭端,小到人際糾紛、倫理問題,這是個充滿矛盾的世界。所以從古至今,人們是如此渴求著正義,有關正義的問題也一直深深困擾著最杰出的才智人士。但是從古代中國的百家爭鳴到西方世界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社群主義,正義的觀念一直是混沌的、模糊的。熊逸圍繞正義話題,分章從不同側面闡述了:要幸福還是要公正,何謂正義,自由意志的兩難,原罪的兩難,康德的失誤,偉大的嫉妒心……他以縝密的思辨,融會貫通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關思想,比如中國的儒家、道家、墨家,還有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蒙田、斯賓諾莎、盧梭、亞當·斯密、羅素、康德、哈耶克、弗洛姆、羅爾斯等;并列舉大量歷史案例和文學經典,層層深入,探討何謂正義、正義從何起源及如何實現正義。這部足以撼動人心的作品,以通俗生動甚至帶有文學意味的語言,帶我們進入一個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宮,在與各位先哲對話的過程中,獲得思辨的快感與智慧的啟迪。《春秋大義:中國傳統語境下的皇權與學術》:《春秋》在中國古代長期被尊為政治哲學的至高圣典,并被認為是唯一由孔子親手編撰的儒家經典。但《春秋》以微言大義暗藏褒貶,是非常費解的,尤其是經過歷代經學家的解讀變得越來越蕪雜。那么《春秋》以及相關經典是如何在兩千年專制社會中發揮實際作用,甚至呼風喚雨的?一貫被當作中國精神的春秋大義,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熊逸從唐朝一樁謀殺案講起,通過大量生動的歷史案例,運用翔實考據和縝密邏輯,一層層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時代的中國經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經三傳”、《論語》《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權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權力的工具的。熊逸對數千年的史實和典籍信手拈來,并讓帝王、圣賢、權貴、武將、文士等不同時代的人隔空對話,他也在其中嬉笑怒罵,行文充滿真知灼見,文風輕松幽默。當讀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時,一根綿延兩千多年的線索逐漸纖毫畢現。
熊逸 ·史家名著 ·63.7萬字
《左傳紀事本末》,清高士奇(1645—1704)撰。撰著者從《左傳》二百五十四年的歷史記載中,總結提取了五十三個重要史事,纂輯為五十三卷。每卷以一個歷史事件為中心,每事又按年月順序加以纂輯。其中涉及周的事項四卷、魯十一卷、齊七卷、晉十一卷、宋三卷、衛四卷、鄭四卷、楚四卷、吳三卷、秦一卷、列國一卷。除傳文之外,還增加了“補逸”“考異”“考證”“辨誤”“發明”五項注文以及高士奇本人的歷史評論。每事首尾完備,展現了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兼并戰爭、篡弒謀立、公族興廢和卿大夫執政等重大歷史事件紛繁復雜的歷史進程。對于研究歷史的學者來說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對于歷史愛好者來說是了解春秋歷史脈絡的入門書。
(清)高士奇撰 ·史家名著 ·115萬字
《武田信玄:風林火山》是日本著名歷史小說家新田次郎以日本戰國時代的“拿破侖”、“戰國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為主人公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狂飆的日本戰國時代,二十歲的青年英豪武田信玄,在家老和百姓的支持下,兵不血刃地放逐了暴虐無道的父親。年輕的脈搏里充滿了欲望與野心。自立為甲斐國主的他,隨即以雷霆萬鈞之勢進攻信濃。他努力開疆拓土,四處征戰。他的軍旗上寫著孫子的名言:“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旌旗所指,戰無不勝。平定信濃之后,信玄夢想著揮軍西上,直入京都,但宿敵上杉謙信始終牽制著他,于是甲斐之虎只好與越后之龍在川中島展開對決。川中島大會戰獲得勝利的武田信玄,一步步走向號令天下的大道。甲州、信濃全域已入版圖,雄霸一方的武田信玄不幸病魔纏身。但數十年的夢想支撐著信玄,他還是參拜了親人的墳塋,辭別了心愛的妻妾,踏上西上的道路。這是一代名將的最后一搏。可惜在最終的勝利即將唾手可得時,信玄無端地被病魔擊倒,只能遺憾地將目光望向近在咫尺的京都。新田次郎根據大量的歷史考證和傳說,融合自己的想象,對武田信玄的一生進行了還原與再塑造,將信玄一生中“放逐生父信虎、川中島之戰、平定長子義信叛亂、三方原之戰”四件大事在“風”、“林”、“火”、“山”四卷中娓娓道來。《武田信玄:風林火山》氣勢恢宏,構架精妙,令人一開讀就難以釋卷
(日)新田次郎 ·史家名著 ·7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