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之死
紹興七年,宋高宗趙構將中興之事委托于岳飛,可短短四年后,又突然將岳飛賜死。岳飛是如何一步步從心腹大將變成心腹大患的?第一階段:信任面對亡國危機,岳飛憑借驕人戰(zhàn)績,逐漸贏得了趙構的信任:收復建康,一躍成為兼管地方的高級將領;克復襄漢,成為宋代最年輕的建節(jié)者;鎮(zhèn)壓楊幺,再晉兩鎮(zhèn)節(jié)度使加少保銜,在軍中的威望如日中天。紹興七年,趙構讓岳飛接任淮西軍,并詔令眾將“聽飛號令,如朕親行”,顯示出對岳飛絕對的信任。第二階段:猜忌隨著亡國危機的解除,趙構對岳飛的態(tài)度逐漸發(fā)生了變化。紹興七年,趙構突然拒絕將淮西軍交給岳飛北伐,使得岳飛一怒之下上書辭職,不等批復就上了廬山,趙構對此大為震怒。次年,岳飛建議皇上立儲,更是觸犯了武將不得干政的忌諱,使得趙構暗生猜忌。此后,岳飛戰(zhàn)績越顯赫,他越受軍隊擁戴,趙構就越?jīng)]有安全感。第三階段:破裂紹興十一年四月,宋金局勢漸趨平穩(wěn)。籌劃多時的趙構解除了岳飛等人的兵權;七月,面對秦檜的彈劾,岳飛懇求皇帝保全自己,但趙構置之不理;九月,岳飛被誣告謀反,投入牢獄;十一月,金國將“殺岳飛”作為兩國議和的條件。最終,在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深夜,趙構賜死岳飛,并著手銷毀關于岳飛的一切印跡……翻開本書,看懂皇權的運作邏輯。
·22.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