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漢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奠基時期,共經歷了四百多年,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東西兩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許多重要的制度,為中國后世歷朝歷代制度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漢朝除了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擁有強大的實力,在思想、文化、藝術、科技方面也成果豐碩。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大家暢游大漢王朝的歷史長河,領略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朱真 ·中國史 ·10.9萬字
出身于弘農楊氏的楊堅由北周國丈一躍成為大隋的開國皇帝。在這個過程中,他小心地避開北周權臣宇文護的暗箭,又謹慎地躲過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猜忌?;栌沟男奂次缓螅瑮顖越K于等來了機會,改朝換代,建立大隋。期間,他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終于開創了“開皇之治”。奈何,在獨孤皇后的慫恿下,楊堅廢太子立楊廣,鑄成大錯。楊廣即為后雖對國家有所貢獻,然而他剛愎自用、不可一世的性格最終導致他走上窮兵黷武、草菅人命的道路,最終群雄四起,大隋王朝走向滅亡。
魏婷 ·中國史 ·9.9萬字
我們講歷史,無非還是講人,所以講上古史,也是從人開始講。人是從何而來的?古時代的人根本無法解釋,于是便出現了創世神造人、造世界的說法。西方有上帝,而地處東方的我們,也有盤古、女媧。產生這種創世神神化的時代,即便還沒有發明文字,也必然有了語言,以及簡單的社會組織。但是人而為人,大約是從猴子變來的。猴子是不會編出一個神化,并將其口口相傳于后世的。所以,當人剛開始為人的時候,是沒有那些神化的。既然沒有神話作為參考,自然也就修不可能會有史料。但是我們依然要講上古史,而且還要講清楚,這就要用到考古學了。
班惠英 ·中國史 ·10.4萬字
三國雖然歸晉,但大一統的西晉只維持了短短五十年。其后八王之亂,不得已衣冠南渡,始有東晉,并發展為后來的南朝,即宋、齊、梁、陳。這四個朝代加上東晉,以及先前的東吳,在歷史上統稱為“六朝”。而北朝基本是鮮卑人的天下,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以及代北周而起的隋。北周滅掉北齊后,其主昏庸,隋文帝楊堅趁勢而起,加上南朝陳最后一位明君陳頊病亡,長達百年的南北分裂終于結束,隋唐盛世因此得以開啟。本書講述的便是南北朝這個動亂而又生機勃勃的時代。
黃哲 ·中國史 ·13.8萬字
本書以大明王朝的時間進程為經,以重大歷史事件為緯,生動清晰地勾勒出了明朝的脈絡。作者用講故事的口吻敘述每一個歷史事件,而且抓住了它們之間的關聯性,使整個明史一氣呵成。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感覺到歷史事件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是金戈鐵馬還是太平盛世抑或是江山覆滅,冥冥之中自有規律。
陳湘華 ·中國史 ·10萬字
本書是一本關于人類歷史的書籍,深入介紹了世界歷史上的一些懸案,吸引讀者關注世界歷史,以此指導人們在重溫世界歷史,并對當下進行反省,學會用歷史的參照系統校正今天的行動和實踐。本書通俗易懂,對于那些熱愛歷史,卻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無暇涉獵大部頭歷史著作的人來說,《一書通識世界五千年歷史懸案》應該是了解歷史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仲英濤 ·中國史 ·16.7萬字
在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前仆后繼,奮力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作為他們的傳人,你對這五千年的歷史了解有多少呢?來讀一讀這本中國五千年歷史懸案吧,來走近我們的祖先,了解他們曾經的生活,了解歷史上發生的那些未解之謎,探究中華文明的源頭和脈絡。
仲英濤 ·中國史 ·19萬字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為后世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奠定重要的了基礎。從秦王嬴政統一六國,至劉邦率軍逼近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只過去了15年的時間。大秦帝國就這樣走完了輝煌卻短暫的歷程。本書以歷史發展脈絡為線,用輕松有趣的文字,認真負責的態度,講解秦朝發展的跌宕起伏,包括秦朝史略、帝國序幕、橫掃六合、天下一統、帝國崩潰幾個部分。
胡岳潭 ·中國史 ·10.3萬字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本書以軍事與政治事件為主軸,減去了繁雜的枝蔓,簡明地勾畫了中華史上一個龐大帝國的興衰榮辱。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的,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蒙古族以其強大的武力,不僅征服了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還將其控制范圍擴張至整個西亞地區,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
孫欽柱 ·中國史 ·14萬字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起完整的國家社會秩序的朝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奠基時期,也是我國漢民族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從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漢朝經歷了四百多年,分為西漢與東漢。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東西兩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許多重要的制度,為中國后世歷朝歷代制度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除了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強大,也是思想、文化、藝術、科技的大發展時期。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大家暢游漢王朝歷史長河,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源流。
朱真 ·中國史 ·12.3萬字
魏晉是我最喜歡的一段歷史,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好像個個都能“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來一趟無所顧忌的《逍遙游》。晉人就更有說的了。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玲、王戎、阮咸、祖逖、王導、謝安、桓溫、陶淵明……有太多熟悉的名字,有太多熟悉的典故。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賢,在如今的世俗看來也多有放蕩不羈的一面,但是在晉朝,卻是人人仰慕的賢人,似乎說明了些問題。如此看來,魏晉之時的審美,甚至整個社會,都有一種病態,即病態的美,或者說不足之美——既然沒有完美,那么有點缺點,有點瑕疵,不正是一種美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審美?想要明曉緣由,最好的辦法,還是來一次全面的了解,對長段時期歷史的了解,即我們本書所講述的這段歷史。希望讀者朋友們因為這些人而喜歡這段歷史,也因為這段歷史,而更加喜歡這些人。
張梅華 ·中國史 ·14萬字
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三國之后的又一次大分裂時期,或者可以說是它的延續。三國雖然歸晉,但大一統的西晉不過只維持了短短五十年的時間而已。其后八王之亂,不得已衣冠南渡,始有東晉,才發展成后來的南朝,即宋、齊、梁、陳。這四個朝代加上東晉,以及先前的東吳,在歷史上統稱為“六朝”。為什么這么叫呢?其一,他們的首都均在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其二,唐人許嵩在《建康實錄》一書中記載了這六個朝代,北宋司馬光亦在《資治通鑒》中以此六朝作為正統編年紀事,于是后人便將此六個朝代并稱為“六朝”。不過我們本書僅介紹南朝事件,也就是宋、齊、梁、陳。我們本書便是講述這個動亂而又生機蓬勃的時代。為何動亂,卻又生機蓬勃呢?我們將在正文中詳細為大家解讀。
黃哲 ·中國史 ·14.5萬字
本書以大明王朝的時間為經,以重大歷史事件為緯,翔實地勾勒出了明朝清晰明了的脈絡,幫助讀者快速知曉明朝所發生的歷史史實。作者用講故事的口吻敘述每一個歷史事件,而且抓住了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性,使整個明史一氣呵成。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感覺到歷史事件之間千絲萬縷的糾葛,無論是金戈鐵馬還是太平盛世抑或是江山覆滅,冥冥中自有著它們的規律。
陳湘華 ·中國史 ·11.7萬字
歷史好比一座時而璀璨絢爛,時而暗淡凋敝的舞臺,在這座舞臺上,帝王、將相、官宦、妃嬪、英雄等一一登場,從盤古開天辟地的古老傳說,至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各色人物或扭曲猙獰、陰暗腐朽,或志得意滿、豪氣沖天……一幕幕悲喜交加的劇目,又無時無刻不為世人提供著反省過去、展望未來的素材。倘若你在生活中被現實所困,不妨精心閱讀這本小書,很快你就會從中找到答案。
孫建華 ·中國史 ·18.7萬字
《湖州傳》是“絲路百城傳記”系列叢書之一。作者以詩意的筆觸,寫出作為絲路帶上的文化名城湖州:湖州的地氣糾纏,將絲綢氣質吟成百代史詩,將夏商古瓷譜成長調短韻,將筆韻風華做成文字大略;這里空氣清爽,乾坤干凈。彎彎河面,浮動著江南民居的倒影,緩緩蠕動的舟楫存載著信念之火,黑白依偎中自創一種風水人格。大大小小的家居庭院時時布竹,用藝術外殼護持家園,憑松蘭竹菊自成法度,是文化人胸藏的江南園林。湖州的街面路途透著歷史的光澤,散落一種不存戒心的美;時尚躲進深巷,新城大道夾帶古風秘笈,濱湖風情與藤蔓古墻,各自孕育著文化的繁榮。
張加強 ·歷史地理 ·23.6萬字
《連云港傳》是“絲路百城傳記”系列叢書之一。連云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的節點、交匯點,既具備開放性、國際性的特質,亦歷史悠久,底蘊厚重:連云港歷史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軌跡,秦漢以來曲折多變,唐宋達到鼎盛,明清落入低谷。但連云港與之聯系一直沒有中斷,新亞歐大陸橋從太平洋西岸的連云港穿越10870公里的歐亞大陸到達荷蘭的鹿特丹,使地球上最大的陸地板塊和最大的海洋有了交通的便利和聯系的節點;“一帶一路”倡議又賦予這條亞歐國際大通道更廣闊、更厚重的責任與意義。
古龍高 周一云 ·歷史地理 ·21.6萬字
《圓明園的山河小歲月》可謂是一本關于圓明園的寶典,作者深諳園林意趣,浸淫多年,以史實與文化為船,以審美與思想為槳,闡述了圓明園的前世今生與繁華遺夢。整本書猶如一場時光之旅,皇家建造的故事,詩詞歌賦下的贊嘆,帝后的生活方式,中西合璧的造園藝術,甚至于每個局部景觀的典故,亦是細致著墨,娓娓道來。精致的版面設計,典雅的文字,細細品味,唇齒留香。
單志剛 ·普及讀物 ·9.2萬字
本書分為兩冊,是在戴逸先生1954年開始講授的中國近代史課程講義基礎上修改擴充而成的。第一冊主要敘述兩次鴉片戰爭及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的史事,初版于1958年,是新中國成立后較早的全面系統而簡明的高校近代史教材;第二冊主要包括洋務運動、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內容,寫成后由于種種原因,從未公開發行,直至2008年才與第一冊一起出版。本書敘述詳盡、視野貫通、思維縝密、見解精微,書中構建的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和研究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戴逸 ·中國史 ·83.4萬字
燕地大體指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遼寧西南部地區。本書以《漢書·地理志》為準,就此一地區所置134座郡(王國都)縣(侯國)城的地理方位、形制布局、初始風貌及沿革變遷等予以考述,對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補充,對仍存爭議的問題加以推考,對古今皆無考者亦談出自己的看法。本書所考述古城達200余座。其內容以漢代為主,上溯至秦以前,下限一般截至南北朝。史料詳實可靠,立論扎實沉穩,有創意而合于歷史實際。
曲英杰 ·文物考古 ·54.8萬字
自1928年迄今,殷墟科學考古發掘已有九十年的歷程。其間積累了大量的考古材料,包括數量龐大的骨、角、牙、蚌器。本書共選取200余幅照片,分門別類,并配以詳細的文字說明。所選器物或為制作精美、工藝精湛的禮儀性用品,或為形態多樣、功能齊備的武器,或為看似普通卻實用性強的工具,還特別選取了骨器制作工具,此外還有少量甲骨、動物遺存標本等。借此,希望能較為全面地反映殷墟骨、角、牙、蚌器制作和使用的面貌,以及它們在殷墟先民生活中的意義。
何毓靈 李志鵬 ·文物考古 ·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